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育鳌也点头道:“长公主确是贤德,我亦曾听说公主曾求见圣上,欲亲至扬州探望殿下。皇后担心江北正在大战,公主去了会给殿下添乱,所以劝了下来。这次听说我和潘公公要来镇江,公主非要来看殿下,皇上劝不得,皇后也没办法,只得让我二人带公主一起前来。”

    潘应龙笑了起来:“皇后对咱家有过交待,公主毕竟早年流落民间,若是在殿下面前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殿下莫怪。”

    周士相自不会说其他,嘴里赞美了公主几句,心里也是有些微微暖意,觉得这长公主对他倒是不错,知他受伤便心急如焚,确是难得,看来这位公主倒不是不知世情的姑娘。(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一章 公主也是穿越来的?

    周士相腿上绑着绷带,夹着固定的木板,谈话的时候一直坐在那里,刚才接圣旨的时候也是象征性的躬身,由桂永智代领。坐的时间有些长了,周士相感到右腿有些发麻,想让人扶他起身,可又怕这会让潘、洪二人认为他是在逐客,便强自忍着。

    潘应龙这里倒无其它话说,洪育鳌却另有正事,乃是有关忠贞营的。

    自将武昌让于忠贞营,湖北的事周士相并未插手,有关鄂省之事都是由湖北巡抚袁宗第负责。湖北是从湖广拆分而来,虽不如江浙,但也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明中期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湖北人口也远比两广、云贵多得多,保守估计人口当有二百多万,洪承畴任五省经略时也刻意治理湖北,因此境内主要府县生产生活比之清军南下时恢复许多,故而忠贞营能得湖北养兵,实不下于天上掉馅饼。

    太平军让出湖北也足以证明周士相对忠贞营的友善和支持之心,便是现在驻防湖南的太平军也每月定时支援忠贞营一批钱粮,可以说只要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他们不犯大的错误,假以时日,忠贞营自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要知道太平军的根基广东现如今人口也才一百五十多万(不计安南七万苦役),由此便能知忠贞营究竟得了多大便宜。

    “圣上对咸阳王是信重有加的,孤对咸阳王和忠贞营将士们也是抱以厚望,若不是江北军务重,孤早便去和咸阳王一会了。。。不瞒二位,咸阳王的大名孤早年在新会时就如雷灌耳了。。。。。。”

    周士相笑着说到,他知道洪育鳌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李来亨他们。这位洪大学士可是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在定武朝的代言人,所以他不会无的放矢的。

    果然,洪育鳌是真有用意的,却是替郝摇旗请河南巡抚一职的。

    “河南尚末光复,现在就任巡抚是不是早了些?”

    周士相没有胡乱就将河南许出去,但也不是不能答应这件事。河南为中原所在,古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说,可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战乱,中原用赤地千里形容有些夸大,可百里无人烟却是事实存在。这么一个残破的中原,周士相真无意谋取。

    “郝摇旗他们正在河南南边与清军接战,现下收复了三府一州二十七县,势头正汹湧,若能光复河南,我大明便能又复一省,意义不小啊。”稍顿,又道:“这件事也是咸阳王他们的意思。”

    洪育鳌显然是认为若以河南巡抚一职换取郝摇旗他们为定武朝廷光复河南,那对朝廷而言肯定是划算的,对周士相也是有利的,起码攻入河南的忠贞营能吸引清廷注意力,减轻江准太平军的压力。将来再次北伐,也可两军同进,成功把握更大。搬出李来亨的目的不外乎提醒忠贞营上下一体,要河南巡抚不仅是郝摇旗的意思,也是其他人的意思。

    潘应龙开口道圣上对于忠贞营将士光复河南也是欣慰有加的。

    周士相闻言扫了眼潘应龙,后者淡淡一笑。周士相不置可否,这时一直侍立的桂永智突然道:“听闻韩王在郝摇旗军中,不知洪大人可否书信郝将军,着人护送韩王至南都安顿,免宗室亲王在外滇沛。”

    “这?。。。。”

    洪育鳌迟疑片刻,答应了此事。他心中了然,这恐怕就是个交换。周士相可以给出河南巡抚一职,但郝摇旗却不能再藏着大明亲王。

    本着忠贞营毕竟是友军,且确能分担太平军的压力,周士相答应了这件事,又问了些忠贞营在河南的战况,正说着,亲卫前来禀报,说是公主轿子已到山门,瞎子李带人去接了。

    “殿下既到,孤这便去拜见殿下。”

    周士相忙起身去见公主,他虽是齐王,终是异姓亲王,公主却是朱家长公主,严格来说二者身份说不得谁高谁低,周士相可以不必去亲迎,但这公主毕竟是唐藩唯一血脉,又是他周士相未过门的妻子,所以于情于理,周士相都不好等着媳妇主动来见自己吧。只是他腿脚不便,所以潘应龙劝阻与他,周士相却执意要迎,说自己毕竟是臣,不可失礼。

    潘应龙劝不得,只能与洪育鳘一起去迎。桂永智挽周士相起身时,却被低声吩咐要军情司查一查宫中和外界都有哪些联络。桂永智一凛,不动声色退了下去。

    周士相腿不好,走的慢,潘洪二人也不急,一路走,一路说些南都的事。很快,三人来到山门外,方踏出山门,周士相便看到一个宫装女子正在一名侍女的搀扶下静静看着北面的长江。

    见大帅到了,一脸笑容的瞎子李忙要上前为公主通禀,周士相见公主看着长江入迷,便挥手示意瞎子李不要动。他想了想,轻步上前,心里酝酿着看到媳妇的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这媳妇模样又如何,但愿不要吓到自己。不过见公主侧影倒也端庄,模样身材也算周条,这心里也渐渐是满意的。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这人身材亦是如此。不肥不胖,脸蛋也不会差太多。这要远远一见是个胖胖的或矮矮的女人站在那静对长江,那周士相心里铁定会郁闷,当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洪育鳌和潘应龙见状,双双对视一眼,都未跟上,只笑看着周士相轻手轻脚上前。

    “我是呼殿下还是叫她名字淑仪,又或是称她一声朱姑娘呢?”

    周士相只觉心好像跳得厉害,呼吸也有些急促,正为难如何开口称呼对方时,却听公主对身边的侍女说起了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周士相听着十分耳熟,这不前世《三国演义》片头曲么?当时就呆立在那:莫不成这公主也是穿越来的?

    (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

    世事无绝对,谁敢保证老天爷为这个时代只降下了一个周士相,好在公主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周士相迅速镇定下来,也让他汗颜,自己好歹是个秀才,怎的竟把杨慎这首《说秦汉》的“临江仙”也给忘了。

    “当年杨文宪殿试第一,被武宗皇帝钦点状元郎,后得罪世宗皇帝,被发配云南充军。据闻状元郎行至江陵时,见一渔夫和一柴夫在江边煮鱼唱酒,谈笑风生,于是感慨之下请军士找来纸笔,遂有了这首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状元郎这首词,不下苏东坡那首念奴娇啊。”

    公主被那江景吸引,竟未注意周士相的到来。身边的侍女是在昆明时王皇后为她挑的宫女翠儿,另一个姓秦的宫女则在安南时病死了。还有一个何妈妈因不愿随公主离开云南,便中途告别回了老家。

    翠儿眨着眼睛道:“殿下,苏东坡又是哪个啊?”

    公主笑看她一眼:“冒学士说课时你不听,这会却来问我。”

    “皇爷叫冒学士教公主学业,又不曾教我,我听得做什么。”翠儿憨憨一笑,她模样并不俊俏,甚至有些大手大脚,不过也正因此才被晋王选入黔国公府服侍皇后娘娘。在晋王眼里,宫女可不能要娇小可人的,得要能伺候人的,因为皇帝和皇后经常需要转移,身边人身子弱了可不行。

    冒学士说的是钱谦益的学生冒襄,月前钱谦益在定武帝面前推举了自己这位学生。定武帝召见冒襄后,发现他谈吐学识俱佳,很是赞赏,便要冒襄做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

    公主自广东来南都后,定武帝自是大喜过望。他三个兄长俱已殉国,几个侄儿也都随父亲一同殉国,只活下了淑仪这一个侄女。而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还未满岁就早夭,一个则在四岁时死于饥饿,因此唐藩眼下可谓是人丁凋零,甚至可以说是绝后,故而定武帝对这唯一的侄女不能不疼爱。且对这个侄女,他也是心中有愧的。当年清军破广州,皇宫大乱,绍武帝走脱不得,便将淑仪托付给他这叔叔,要他带着淑仪逃出城,岂料半路被清军冲散,至此失去了这个侄女下落。

    这么多年来,定武帝一直以为侄女早就不在人世,也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亡兄,听说侄女尚在人世消息时,他是激动万分,一直盼着侄女能回到他身边。广州监国行在叔侄二人第一次见面时,定武帝可是足足摸着侄女的脸打量了半柱香,越看越像,越看越欢喜,越欢喜,越是老泪纵横。当晚,就领着侄女在绍武帝的画像前上了香,然后很是郑重的在唐藩的玉牒上添上了侄女的名字。

    写上侄女名字后,定武帝却又痛哭起来。痛哭只因玉牒上他大哥朱聿键(隆武)、二哥朱聿鐥(崇祯朝唐王)、三哥朱聿鐭(绍武)、他自己朱聿锷的名字后面,只侄女一人名字,别无其他。(作者注:朱聿鐥,崇祯九年因隆武被囚禁,继任唐王,崇祯十四年被李自成军俘杀,其与定武帝等非一母同胞。)

    在广州时,定武帝就想弥补这些年对侄女的亏欠,知侄女流落民间连字都不识后,他很痛心,于是亲自指导侄女学业,教她读书写书。到了南都后,又觉自己幼时未曾读多少书,教侄女简单的字倒可,深了却是不能,于是便在皇后的建议下请冒襄做公主的授业老师。

    冒襄是有名的江南才子,教公主习字做诗词自不在话下,杨慎那首《临江仙》便是前几日才教的。公主也是记性好,学了几遍竟就记在心里了,下了轿子见了北边长江风景,一时忍不住将这首《临江仙》诵了出来。

    周士相不好在边上偷听主仆二人说话,便轻咳一声。这一声让公主和翠儿都是一惊,转身来看,只一眼翠儿却是“噗哧”一声笑了起来。原来周士相此时姿势很是难看,身子半倾拄着拐杖,腿上绑着一圈绷条和木板,一边高一边短,颇是有些滑稽。

    翠儿这一笑,倒把周士相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却也无法摆出太平军大帅、大明齐王的威严模样来,只好也讪讪一笑,视线却是不经意的落在了公主脸上。公主的脸蛋很清秀,说不上有多漂亮,但却绝对不难看,看久了反倒耐看的很。只是周士相在那却没有窃喜,松口气什么,而是有些发怔,因为他发现公主的这张脸让他很眼熟,但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何时见过这张熟悉的脸。他就这么呆呆的看着公主的脸。

    周士相的样子有些大胆了,纵是公主是他的未婚妻,可毕竟没有过门,这么盯着公主看肯定是失礼的。翠儿嘟囔了小嘴,想说什么,可却不敢开口。想来这小姑娘在南都这些日子,多少听说了齐王的凶名。她偷瞄公主,心里想着公主肯定会不高兴,不想公主却在那只有脸红,却无怒意。

    “你?。。。”

    周士相张了张嘴,下面的话却不知如何开口。见他这样,公主却嫣然一笑,柔声道:“秀才,你不记得我了么?”

    这声“秀才”让周士相更是发怔,也愈发坚定自己肯定在哪见过公主,但他真的想不起来了。

    公主许是也知自己现在这样子和当年有不同,便提醒周士相道:“你还记得你曾送过一个小姑娘一碗羊肉汤吗?”

    闻言,数年前的一幕涌上周士相的心头,那是他杀了由云龙后在大樵山的第一夜。那夜,一个穿着水田衣的小姑娘拎着一个篮子出现在他面前,当时他以为这小姑娘是个哑巴。后来他和胡老大他们下山前,杀了一只羊,他将自己的一碗羊肉汤送给了那个小哑巴,只因他可怜她。他还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要那小姑娘回家去。后来,他再未见过那个小姑娘。

    记忆中,那小姑娘长得很瘦,一脸的菜黄色,这让周士相怎么也不敢将眼前的公主和当年那个小哑巴联系起来。

    他呆呆的站在那,看得痴了,想得也痴了。

    难道这世上真有造化弄人一说么?(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三章 汉奸无后

    周士相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将小哑巴迎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答应了小哑巴留下照顾自己。他唯一深刻的印象是当潘应龙和洪育鳌听到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小哑巴请求后的表情,一个是难以置信的样子,一个则是十分尴尬。

    潘、洪二人之前根本不知道公主会有这么突然的举动,是反对也不合适,同意更不合适。最后,只得带着万般无奈返程回京。

    当年的小哑巴,现在的长公主就这么留在了甘露寺——当年刘备刘玄德招亲的甘露寺。

    洪育熬倒罢了,毕竟在夔东吃了那么多年苦,又非科班出身,对礼法看得并不重,加上他又是外朝学士,皇帝的家事他不好多说,定武帝纵是因公主此举而生气,也怪不到他头上。潘应龙却是惨了,公主是跟他来的,结果他回去了,公主没回去,这要他如何跟皇帝交待。万一再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出来,只怕他这日子更是难过。

    唉,公主也是太使小性子了,虽说是定了亲,可怎么也是未过门,这孤男寡女呆在一起,别闹出什么事来。咱家这也一把老骨头了,可吃不消皇爷的骂。

    带着忐忑和一肚子委屈回到南京后的潘应龙刚进宫,就被定武帝火急火了的召了过去。潘应龙到的时候,皇后娘娘也在,皇帝的脸色很难看,显然是因为公主擅留镇江的事让他老人家发了闷火。

    潘应龙以为皇帝肯定会痛骂于他,不想皇帝却一声不吭,只皇后娘娘将他叫到一边,悄声询问他公主和周士相见面之后的情况,待听说周士相对公主并无不悦脸色,且二人早年就相识后,皇后舒了口气。瞥了眼仍是铁青着脸的丈夫,轻笑一声,扭头吩咐潘应龙速和礼部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将公主和周士相的婚礼给筹办了。

    “齐王正在养伤,成婚的事怕是急不得吧?”

    潘应龙有些迟疑,伤筋动骨一百天,听皇后娘娘的意思却是要尽快将公主嫁到齐王府,这可就有些难办了,总不能要齐王拄着拐杖迎聚大明公主吧。

    皇后娘娘却是不在意这点,只要潘应龙去和礼部说。潘应龙没办法,只得亲自去了礼部一趟,将皇后娘娘的意思通过礼部传到镇江去。至于周士相是不是愿意这么急着迎聚公主殿下,他这司礼太监却是管不着了。

    。。。。。。。。

    皇后急着想把小哑巴嫁过来,周士相这边其实也想,因为小哑巴对他真的很好。他不想娶什么国色天香,他只想娶一个善解人意、体贴人的姑娘,小哑巴无疑是个好姑娘。他看得出来,小哑巴的性子很绵柔,所以他不用担心齐王府容不下婉儿和石元灵。

    小哑巴住在甘露寺的当晚,周士相和她有过一番长谈。不是谈什么国家大事,也不是谈他这些年经历的一切,更没有谈小哑巴这些年的坎坷经历,而是谈远在千里之外的新会,谈新会城外那座空坟。

    “淑仪愿替赵家姐姐照顾你。”

    小哑巴一直倾听,最后说了这么一句。周士相很暖心,望着油灯对面的小哑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妻子赵氏在灯下为宝儿纳鞋底的一幕。

    原本在周士相身边服侍的都是亲卫和瞎子李,结果小哑巴见了他们的粗手粗脚劲,便将他们全打发了下去,带着翠儿亲自照顾起周士相来。

    第一次小哑巴为他换绷带时,周士相还是有些不适应,想婉拒,毕竟小哑巴是定武帝的侄女,哪能要她做这些事。可小哑巴一句话却让他再也生不出拒绝的心。

    “当年若非你,我只怕此刻仍在土匪窝中,哪里会是什么公主?所以你救了我,我照顾你是应该的,更何况我是你的未婚妻,妻子照顾受伤的丈夫,有什么不对么?”

    小哑巴的大大方方让周士相自嘲,一个大男人还不及一个姑娘家放得开。有感小哑巴之言,他第一次拉住了小哑巴的手,小哑巴没有抽回手,任由他拉着,直到边上的翠儿故意咳嗽一声,周士相才依依不舍的松开了小哑巴的手。

    有公主照顾主公,瞎子李自是乐意,每日呼朋唤友,不是在北固山上打野兽,就是到江里捕鱼。有一次还在江边和一帮铁人卫在那煮鱼喝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