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田地,却不需打土豪。福建的情况和江南大大不同,采取的措施自然也就不一样。很快,福建光复各府便陆续开始了分田政策。

    “听说官府在分地呢,只要去报名就有。”

    大山里,一个看起来很是老实巴交的男人放下边子豁了几个口的大碗,碗里是一碗米粥。可是说是粥,米汤却是清澈见底。男人放下碗,看着女儿将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放进嘴里,妻子的碗里则是连米粒也见不到时,咬牙拿定了主意。他要去报名,去领取官府分给自己的土地,让娘儿俩能够吃上一顿饱饭。男人的妻子很瘦,长期吃不饱让她身上连女人味都没有,胸前很平。

    “官府真的给咱们分地,还分房子吗?”

    男人的妻子有点不相信世上有这好处,逃荒到这山里前,她和丈夫是地主家的佃户,从她嫁到夫家起,她就想拥有自己的土地,可是十年了,她和丈夫却依旧什么都没有。现在官府突然说要给穷人分地,还分房子,给口粮种子,这简直就是做梦才有的事。这事情越是太美好,就越是让她怀疑,总觉得不可能。

    “不管是不是真的,总得去了才知道。闺女大了,总不能跟着咱们就这么受穷吧。”

    男人起身将女儿抱起,让妻子和他一块下山,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去看看。(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十六章 西班牙 红毛鬼

    这个月更新量有点差,日更只有四千多字(两章),有点对不住我的读者朋友们。

    明天给死去的岳父填坟,清明快到了,咱汉人重视逝去的先人。

    。。。。。。。

    官府没有骗人,很多从山里出来的难民都被分到了土地和已经没有主人的房屋。

    都说大乱之后便是大治,事实证明,这话说的不错。

    虽然福建光复各府留用的原清朝投降官吏占了八成,但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他们却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并且效率很高。

    将功赎罪的心理促使投降官吏们一丝不苟的完成齐王殿下的交待。

    很多从前在百姓眼中的“狗官”摇身一变成了“青天”,也算是洗头革面了。

    和钱财相比,还是性命要紧些。更何况不少降官还指着弄些“政绩”在新朝扶摇直上呢。

    闽南邻近广东的府县,第七镇从潮州打进来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建村设乡”,并且广东方面,尤其是潮汕地区正在用各种手段吸引闽地百姓投奔。

    潮汕之地原本就是粮仓,早年郑森为了解决金厦粮草困乏的难题时,就曾将夺取潮汕定为解决之道,为此不惜攻打据有潮汕的明军郝尚久部,最终导致郝尚久降清以及后来的“潮州大屠杀”。太平军东征后,因为史原因,对潮汕活跃的地方团练和寨丁进行了大清洗,或直接、或间接制造了不少惨剧,最终在击败济度大军后,潮汕之地基本也成了白地。

    而广东省各府中,潮汕之地显然是非常适宜居住和开垦的,因此广东光复后,广东巡抚廖瑞祥便一直想恢复潮汕地区的生产,但因缺乏人力导致潮汕的恢复始终不能奏效。第七镇驻防潮州,曾三次奉命攻入闽南,执行削弱福建清军的战略意图。在此过程中,第七镇镇将胡启立得到廖瑞祥以及两广总督宋襄公的授意,迁移了不少闽南百姓至潮州屯田开垦,总数有四万余。

    表面上,广东官府对于闽南百姓迁移到潮州居住肯定是用“自愿”字眼定性的,实际上却是“掳掠”性质的。当年周士相在香山提出伐清如伐树,指出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而对清军事行动首先就是要削弱清军的枝叶,再伐其主干。将清占区人口大量“动迁”至明占区,便是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针之一。

    第七镇迁移闽南百姓至潮州,在当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默认的,因为闽南地区是清占区。清战区的人口越少,生产越破败,肯定有利于太平军。至于这种手段牺牲了多少清占区百姓的利益,害了多少人家,周士相不愿去想,他也不敢想。因为一旦深入去想这件事,他会做恶梦,会生出愧疚感,但现实却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

    这件事和在湘西为修建封堵清军的工事而累死数万百姓、镇压潮州反动寨丁一样,本质上都是打着光复大明的旗帜,干的却是和满清一样人神共愤的事。矛与盾的结合,良知和现实的煎熬,诚然如铁石心肠的周士相,都不敢去想,他能做的也仅仅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死伤。但到底减少了多少,没有人能知道,也没有人去统计。或许,这些事情会永久封存在史料档案之中。

    满清杀了我无数汉人,所以我要站出来反抗,可却因为我的反抗,又使许多原本应该在这乱世之中能活下去的百姓丢掉了性命,那么我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从前,周士相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可以用大义,用民族的未来,用他前世所知道的史让自己相信他的所做所为没有错。可当真正面临这些事,亲眼目睹那些惨剧之后,什么样的大义都不足以让他镇定自若。那些百姓或许可以用“牺牲”二字一笔带过,可以用战争注定就有伤亡解释,可周士相始终不愿面对。

    如今的闽南的各府已经光复,从前对付清占区的手段自然不能再用。想要集中人力恢复生产,福建正在推行的分田地政策自然会引申到广东。福建方面肯定不愿意境内人口流失,于是,在长达近十年时间内,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官府,从上至下都是处于对立面,一方在拼命想吸引对方境内的百姓投奔自己,一方却是死命想留住百姓。于是,中国史上罕见的一幕出现了两省的官员们带着手下的保安团丁在省境处昼夜巡逻,很多时候老爷们为了几个百姓的去留大打出手,丝毫不顾颜面。

    官府不再是官府,而是真正成了父母。

    当人口的有效增长成了考核官员升迁的最主要手段后,固然有一些荒唐的事情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得益最多的还是原本官员眼里的“草民”。

    。。。。。。。

    晋江县也在分田分房子。

    因为道路不便,乡间的妇人李氏得知这个消息时,距离官府榜文公布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她当时就将自己那窝囊的男人痛骂了一顿。

    “官府有这样的好事,你还傻傻的呆在家里干什么,还不赶紧去报名!”

    一向“妻管严”的男人吴大有则是一脸苦相,犹豫一会,硬着头皮道:“这事咱们还是不去凑热闹了吧。”

    “为什么不去!”李氏急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家男人不去?

    “官府说了,报名是一门一户的报,报完之后要统一安排,分配土地。我家弟兄四个,要是给分开了,到了外地,人不生地不熟的,容易叫人欺负。”吴大有说出了心理话,他担心兄弟几人要是分开,会叫人家“欺生”。

    李氏眉头一皱,拿手指勐戳了下丈夫的额头,骂他道:“你这蠢蛋,大家都是去报名的,分到地方,都是生户,哪个有熟人在那?谁能欺负谁?。。。再说了,就算你们兄弟几个都在一起,没有土地,别人还不是想怎么欺负便怎么欺负。上次你家老三被村头王家打伤,这事你还记得吧,你们兄弟三个都在村里,放出一个屁出来没有?为啥?还不是因为你们兄弟几个种着王家的地,指着他家的田吃饭!你吴家要是有自己的地,能憋着气窝囊?”

    这一番话说出来,顿时说得吴大有哑口无言,想了想,觉得孩子他娘说的确实很对,有了自家的地,做什么都有底气。在李氏的极力催促下,吴大有当天就出发往县城,走了三天才问到报名处。到地方时,只见人头攒动,来报名的早就排成长长的队伍,如果不是旁边手持大刀、长矛的士兵在维持着秩序,这里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呢。所有报名的百姓脸上都是焦急之色,唯恐因为来报名的人多,分不到自己。看到这种情况,吴大有也是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就应该早点来,要是分到自己没了,回去之后还不知李氏要怎么收拾他呢。

    还好,报名的队伍再长,官府的人都在那里造册登记,没有收拾东西说散了的意思。

    下午的时候,终是轮到了吴大有,他一脸忐忑的来到一个书办的前面,小心翼翼的说道:“官爷,我报名。”

    那书办是县城的一个秀才,临时给官府拉来帮着造册的。这会一边埋头填写,一边随口问道:“叫什么名字?”

    吴大有将名字报了,书办又问了家里几个人,然后给吴大有填了一份表册,叫他将这表拿好到另一边去听分地的具体事项。官府的效率真是非常非常快,那一天吴大有带着李氏和两个孩子再次赶到县城时,县城外早已备好了车马,然后县官大人亲自出来接见他们,还带人亲自护送他们前往新的居住地。这待遇可让这辈子连县衙都没进过的吴大有和李氏激动了半天。

    晋江知县之所以亲自带兵护送,却是因为境内有些土匪和散兵游勇作乱,虽说不成气候,可这事是齐王殿下亲自交办的,又关系他的前程,却是万万不敢大意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如他这般新降官吏想要保住乌纱帽,可得小心做事才行。

    一行数百人在知县老爷的几十个穿着红色军服的士兵护送下,前往相隔百十里的新居住地。路上,县衙的人专门设有临时休息点,里面早就备了热水和食物。休息时,知县老爷还前前后后的和百姓们打了招唿,一点官架子也没有。有知情的百姓私下议论说,县尊大人从前可不这样,就三年前,这位县尊大人可是下令砍了几十个乱民脑袋放在城门上示众的,听说还亲自砍了两个乱民首领。

    吴大有和李氏听了这事,不由吓得打了个颤,又觉不像,县尊大人看着可叫人亲近了,怎么看也不像会拿刀杀人的样子。正疑惑时,就听官道远处有“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然后就见一大队骑兵簇拥着一个将领往这里飞奔而来。

    晋江知县忙要士兵张罗百姓避到边上,那队骑兵远远过来后,晋江知县看到打出的旗帜,心中一颤,正要恭迎,却见这大队骑兵已然驰马往南奔去,并不曾勒马停留。

    马上为首之人正是周士相,他看到了道边的百姓,却没有停留,而是急着赶往金厦。

    让周士相焦急南下的原因不是郑经绝地反击打败了郑袭,而是郑袭的部将刘国轩急报,一艘马尼拉往倭国的商船带来一个消息,吕宋的西班牙人正在对华人进行大屠杀。与此同时,舟山的郑鸣俊也急报截获一个消息,那就是北京的清廷正在与东番的红毛鬼签约订款。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

    吕宋,即后世菲律宾马尼拉一带。大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吕宋曾三次遣使访问中国。

    起初,周士相并不知道吕宋就是马尼拉,对于那里的情况也不了解。他着急赶往金厦,为的就是能够从郑袭那里获得详尽的吕宋情报。

    郑鸣俊叔侄带领水师叛乱后,郑经就已经从兴化退回了金厦。郑袭趁势率部进至同安、中清一带,和先期南下的太平军第六镇、第七镇形成对金厦包围之势。让人意外的是,郑袭并没有趁郑经“病”要他命,马上挥师渡海夺岛,而是借口军中断粮,停止了攻势。

    没有了郑袭部的帮助,苏纳也不敢冒然强渡,当年达素调集了数万兵马,还有两支水师参战,都没能拿下金厦。前车之鉴,不擅水战的苏纳对于孤军夺取金厦也是信心不足,因此和第七镇的镇将胡启立商议后,也停止了前线军事行动。

    周士相接报之后,对于郑经不肯再“出力”的心思倒也猜了个**不离十,大概这位叔父实在不愿担上逼上亲侄的名声,又或是觉得唇亡齿寒,害怕郑经一亡,下一个就轮到他吧。

    苏纳的慎重让周士相很欣赏,要是苏纳强行渡海夺岛,周士相未必就会同意。虽说金厦水师主力已被郑鸣俊叔侄带着投奔了自己,可仍有三分之一的水师战船仍留在金厦。不彻底解决郑经手头的最后水师力量,周士相也断不会发动金厦之战。而眼下,解决郑经和金厦郑军,其实政治解决的可能性已然比军事解决要大得多。

    军部官郭雄建议调舟山的东海水师南下对付郑经的残余水师力量,这个方案十分稳妥,以东海水师的实力,郑经水师残余定然抵挡不住。只要郑经手里连一条战船都不剩,那么渡海登陆就如平地奔跑般轻松容易。可是周士相却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郑鸣俊叔侄和冯锡范固然有再立大功的心思,可他们带来的那些士兵毕竟是郑军出身,和金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们背弃旧主重投新主或许可以,但让他们马上掉转炮口对自己昔日同袍下手,这心坎恐怕难过。

    周士相不想操之过急,他不但但是要郑鸣俊叔侄和冯锡范效死,更要彻底收拢东海水师之心,使他们成为未来大明海军的中坚力量,那么就不能让他们心中有剌,觉得朝廷和齐王殿下是在利用他们,而不是信重他们。再者,东海水师刚刚组建,营地和港口的修建,士兵家眷的安置正在进行之中,战船的维修和给养补充等等千头万绪,不将这些先解决了,一时不会也不可能让东海水师马上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战斗力。仓促调他们再次南下参与金厦之战,未免得不偿失。

    在周士相的计划中,东海水师即将投入的战斗方向是在北方,在遥远的关外,而不是在金厦。

    如果不是刘国轩收到的吕宋消息,周士相也不会这么着急南下,他想给郑经一点时间考虑,也给郑袭一点时间考虑。

    吕宋发生的针对汉人的大屠杀让周士相的行程改变,当他突然到达同安后,郑袭立时惶恐不安,以为周士相是前来兴师问罪的。但是当他领着文武将周士相迎进同安城后,却发现这位齐王殿下并没有责问他按兵不动的意思,也没有询问金厦郑经的情况,而是问起郑袭有关吕宋岛的情况。

    郑袭对吕宋的事情知之也不多,忙要熟悉吕宋情况的黄昭向齐王殿下介绍。据黄昭说,大约在嘉靖年间,西班牙人占领了吕宋岛,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名为马尼拉。也不知道西班牙人从哪里弄来许多金银运到马尼拉,然后通过当地的华人到大明来换取丝绸瓷器等货物,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这当中,郑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因为吕宋和大明的海贸基本上就是掌握在郑家手中。近些年因为东番被荷兰人占领,海路才被红毛鬼分走一些。但不管是西班牙人还是红毛鬼,他们的主要交易对象都是郑家。而郑家提供给他们的货物主要来源就是江南和浙江、福建沿海商人卖来的。

    知道马尼拉,周士相自然就有了菲律宾的印象,进而整个东南亚乃至欧州、南美的地图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黄昭所说的海贸显然可以归纳为一条线,就是欧州的白人将从南美州抢来的金银运到菲律宾等地,然后通过当地的华人华商购买来自东方中国的货物。那些华人华商的采购对象自然是掌握了中国沿海海道的郑家,再接着郑家从江南等地再采购那些西方人需要的货物卖出。而江南的那些商人则又引出一条线,就是前不久周士相在松江等地发现的纺织作坊和经济作物的问题。

    一环套着一环,终端的“消费者”是万里之遥的白人,另一端则是大明的千千万万手工业主和农民,中间则是包括郑家在内的各式“海商”。而连接这条线的“货币”却是白人们从南美等地抢掠来的黄金白银。换言之,白人通过殖民等手段,近乎无偿的从大明运走一批又一批货物,而大明能够从中得利的仅仅是郑家及那些商人,作坊主们。手工业者和农民赚取的不过是小利。

    理清这条线,明白各个关键,事情就会变得简单。简单之余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吕宋的西班牙人为何要对帮助他们谋利的华人进行大屠杀。

    这一点,黄昭也不是太明白,不过他告诉周士相,西班牙人从前已经两次屠杀过华人。一次是在万年间,一次是在崇祯十二年。

    发生在万年间的那次屠杀很大程度上和神宗皇帝有关。当时大明刚刚结束“三大征”,虽然都取得了胜利,可却消耗了大半国力,以至于国库空虚,财政拮据,所以神宗皇帝在得知西班牙人在吕宋有很多黄金白银后,以为那里有巨大的银矿可以开采,所以便准备派军队攻打吕宋,赶走西班牙人,将吕宋和周围一带尽数纳入大明版图之内,以解财政难题。

    万皇帝想将菲律宾纳入大明版图,且这位神宗陛下是因为贪利才动的心思,着实让周士相吃惊不小。细一想,这位神宗陛下和自己现在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也映证一个道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人都会为之疯狂。

    如果万皇帝这个算盘实打实的落实了,那么很可能这位神宗皇帝将成为中国史上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