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午夜时分,闹腾了一天的昆山城外终是静了下去。

    累了一天,别人都抱着稻草呼呼大睡,自个却被老爷派来盯岗,胡阿大心情肯定不好。但是老爷对自己有恩,起事时还给了自己一块银锭子,更许诺事成了就将丫鬟小环嫁给自己,所以胡阿大心情再不好,再困觉,也是强撑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盯着昆山方向。

    倏然间,胡阿大感到前面好像有黑影闪过,他揉了揉眼睛,再次看去时,却什么都没看到。

    娘的,见鬼了?

    胡阿大有些奇怪,将竹枪一提,朝前小心翼翼去了几步,然后使劲往草丛中剌了几下。

    没动静,胡阿大收回竹枪,觉得自己疑神疑鬼了。转身时,后背却是一疼,紧接着有人勒住了自己的嘴巴,将他拖到了一边。

    汪士荣派人出城偷袭造反军了,他很大胆,也很信心的派了十个人。

    十个人中,队长是从太平军退役下来的,余下四个是县保安大队的,还有三个是衙门捕快,两个是给汪士荣报讯的锦衣内卫。

    对于汪大人就派十个人出城偷袭,昆山的官吏们肯定是震惊的。可是让他们更震惊的是,这十个人真的就将城外的上万人马灰飞烟灭了。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帅,您也无后

    昆山之战的经过很是无趣,甚至都没有什么英雄事迹,就是十个人潜出城后,趁夜在城外放火。然后火起,熟睡的上万造反军瞬间溃散。此战,昆山守军无一人伤亡,造反军其实也没有伤亡,除了那个倒霉的胡阿大,昆山十勇士压根就没再杀一个人。

    就如营啸一样,上万人的造反军就这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崩溃瓦解了。所有人看到火起,都大呼小叫,然后撒腿就跑,根本不管前面是不是真有官军杀来,也不管将他们带到这里来的老爷们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败如山倒这些成语用在这时的城外,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原先对汪大人的“大胆”行为表示怀疑和担心的昆山大小官吏们,望着火光下如无头苍蝇般溃乱逃跑的造反军们,那真是一个个激动连连,他们纷纷向汪大人请命,要带人出城追杀乱民。

    汪士荣却是一脸风淡云轻,大手一挥,让众人该干嘛就干嘛去,该回家抱夫人睡觉的就睡觉。城外,由它去。

    大小官吏不解了,城外乱民已经大乱,汪大人为何不让出城追击。现在出城,那斩获可是惊人,也能一举捕杀那些参与造反的士绅大户。若不追击,等城外火势息了,那帮乱民肯定会回过神来,届时不还是昆山大敌?

    追能立下大功,彻底平乱;不追,会给乱民喘息之机,祸乱不除。

    如何选择,岂非再明白不过?

    大好形势下,除了汪士荣,昆山城内的大小官吏们无一不想马上出城。这乱事早点平定,他们这心也能早点放下,这觉也能睡得踏实。自境内生乱,大小官吏们哪个心不是提着,揪着的,这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太平的机会,汪士荣却不许他们出城,一个个心里实在是不甘。

    对官吏们的想法和担心,汪士荣不以为然,认为有这念头的完全是杞人忧天。昆山大局,自今夜就已经定了,根本不虑那帮造反士绅们还有胆量再次聚集起来,他们现在想的更多的是赶紧逃走,而不是还有一点点胆气观察一下虚实。

    “此时不追,贼人便四散而走,彼此再无联络。此时若追,为求保命,贼人反而会抱团呼应。过犹不及,诸位难道不知?”

    汪士荣一语点明关键,眼下城外,放任自去要比趁机围剿更有利。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把那帮造反士绅追得急了,他们横下心来和你拼命怎么办?城里能动用的人手不过三五百人,还不是正规军,真和那帮红了眼的士绅对上,鹿死谁手,不好说呢。别看这大火烧得猛,映透半个天空,可事实上,造反军却有几个被烧着,被杀死的?都还活得好好的,这会正活蹦乱跳逃命呢。

    “烂船还有三斤铁,诸位莫要忘了,那些大户家里哪个没有养着家生子,哪个不喂着江湖汉,亡命徒。”

    汪士荣也懒得跟这帮没有“见识”的多费口舌,一个人永远比一伙人要好对付。城外的造反军原本就是由几十家组成,他们聚在一起,在没有正规军前来支援的情况下,在没有他汪士荣的情形下,昆山能做的只是守住城池,而不是消灭他们。但现在昆山有了他汪士荣,却能消灭这些乌合之众,但绝不是现在。

    汪士荣要的就是这几十家队伍从昆山城下逃命,各归各处,然后么,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剩下的事情,已然不需要他汪大人去花那个精力了。本就没有牙齿的老虎再没了四爪,和猪又有什么分别?

    打消掉贼势,让贼人们惶惶不可终日,脑中只想逃命,而不是彼此抱团搏命,那官府分而治之,几个捕快就能轻易解决一家吃了豹子胆造大帅反的愚蠢士绅。

    凭借着从前主持苏州清欠司的积威,和以十人大破万人的底气,汪士荣在昆山做到了“只手遮天”。大小官吏们固然不甘心就这么放任乱民逃走,但却也不敢违抗汪士荣的命令。

    汪士荣很是轻松的下了城头,他都不需要留在城头安定人心,他现在只想去痛快睡一觉。可以预见,昆山这一功定会将他的仕途照得更亮。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汪士荣心情无比舒坦,昆山大小官吏刚才的表现其实让他汪大人在大帅那里留下了一个更好的印象,那就是知道怃恤民力,不滥杀。须知大帅眼下除了北伐满清这等大事外,最重视的就是恢复人口。若按那帮大小官吏的意思,现在出城追杀乱民,斩获肯定很大,可那一颗颗首级断然不会让汪士荣从此乘风破浪,反而会让他更加倒霉。

    毕竟乱民也是百姓,内中还有很多是被威逼裹挟而来,实在是罪不致死。这次动乱的罪魁祸首是那帮对朝廷不服的士绅大户,这一点,一定要认清,不然就会犯大错误。

    如汪士荣所料,造反队伍瓦解后,各家士绅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哪个还敢在这“凶地”多呆一刻。

    叶探花被其父亲叶天成拼死护着逃回了老家,尔后连口水也顾不得喝,父子俩星夜就往长江摸去。天亮之后要是渡不过长江,去不了北方,叶老爷和叶探花相信,他们肯定会被太平军抓住。

    汪士荣第二天早晨都没出城实地看一下城外的情形,就给军帅府快马送去禀贴。禀贴上没有对此战用多少笔墨形容,又或如从前大明朝官员惯用的“捷报”方式吹嘘,大表特表他汪士荣的功劳,完全是照本直宣,有什么就写什么。简单几句话,就将事情给报了。

    已经抵达松江的周士相接到了昆山送来的禀贴,他很满意汪士荣的应对措施,夸赞道:“士别三日,汪某真让人刮目相看。”说完,又抬头看了眼面前坐着的有些不安的年轻人,笑道:“几月未见,佑明也让我刮目相看的很。。。”续又感慨道:“想我起兵之日,先有胡全大哥战死,后有秦智生、葛正等兄弟殉国,后有你爹于世忠阵亡,他们都是本帅的兄弟,可惜除了你爹,他们都没有后人,这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

    坐在周士相面前的便是在江北阵亡殉国,被追封为浙国公的于世忠之子于佑明,前日刚满十八岁。

    因为过于紧张坐在那里显得很别扭,也很拘束的于佑明听了周士相的话后,却突然说道:“大帅,我爹当年说过,忠臣无后。”

    “忠臣无后”这四个字让周士相心痛了下,他摇头道:“若是忠臣皆无后,这世上岂非再无忠臣,也再无人愿做忠臣了?你爹说错了,忠臣当有后,无后的应当是那些民族败类,汉奸走狗。佑明,你要记着,咱们要做有后的忠臣,万万不能做无后的忠臣,不然,便是对不住祖先,对不住朝廷,对不住所有关心你的人,明白吗?”

    于佑明没有吭声,反而沉默了片刻,迟疑一下后,小声说了句:“大帅,您不也无后吗?”

    这话让边上的徐应元、董常清还有从金山卫赶来的军部官郭雄都是愕然变色,均道于小公爷还真是敢说。

    于佑明看到众人反应,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不应该说的事,他有些失措的站起身,惊慌的看着周士相。

    周士相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怒意,他只是怔了下,然后轻叹一声,确实,他到现在也没有子嗣,但是他曾经有过后,有过安儿。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国公夫人

    子嗣问题,一直是周士相的心病。

    于佑明的无心之言,就好像捅破窗户纸般,让周士相的这个心病暴露在光线之下。

    无后,对于如今的周士相,是一个大问题,对于现在的太平军乃至定武朝廷而言,更是一个大问题。甚至于,周士相有没有儿子,直接关系到汉族能不能再次复兴。

    这是一个封建时代。

    一个大时代,不会因为来了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就会改变。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个人始终关心着周士相有没有儿子这件事。

    这个人,自然就是周士相的老战友,也是良师益友,堪比汉之萧何的宋襄公。

    远在广东担任两广总督,负责两广建设的宋襄公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多次在信中对周士相提到后代的问题。他希望周士相能早点和长乐公主完婚,并且尽快诞下嫡子。为此,他在信中的语气几近催促,甚至有些埋怨,这在从前是绝不会发生的。在太平军,也从来没有第二个人敢和宋襄公一样催促周士相办一件事。

    周士相并没有反感宋襄公对他私人问题的过度重视,也不会有我结不结婚,生不生儿子关你屁事的中二想法,因为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一个他必须尊重,且无力改变的现实。

    眼下,周士相已贵为齐王殿下,掌控十数万虎狼精锐,拥江南半壁江山,但却没有儿子继承他打下来的一切。这意味着只要周士相出事,他努力经营的局面可能会随他的去世而瓦解。

    周士相从来不曾幻想,他真的死了,他手下那帮将领会对南都的定武帝纳头就拜。

    当日,扬州城下,受伤的周士相便思索过他不在后,太平军会走向何处,满清又是否会被彻底消灭。种种推演之下,最乐观的也不过是划江而治,恢复无望。

    这个结果周士相当然无法容忍,但解决的办法却只有一个。一个他一开始并不曾注意,也没有过多重视的办法。

    哪怕周士相对自己一手创立的太平军注入了太多超前的意识,灌输了太多前世理念,但是太平军集团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封建武装集团本质上却没有任何区别。

    武器的应用,对热兵器的重视和推广,根本改变不了太平军仍是一支封建军队的本质。从成立到壮大,不过几年时间,周士相还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将太平军从封建军队转变为近现代军队。事实上,因为他的集权和战事的实际需要,太平军俨然成了彻头彻尾的齐王私军。这支军队效忠的对象并不是大明朝的皇帝,只是他周士相一人。

    封建军队的本质,注定集团内部的稳定远比再大的功业都重要。在太平军集团的文武看来,最大的稳定就是他们的主公有后,有一个可以让他们继续效忠的幼主。甚至于,一些大将心里所想乃是做周家王朝的从龙功臣,世袭权贵,而非做大明朝的忠臣义士。

    种种因素之下,周士相这个太平军领袖的存在,就举足轻重了。

    没有人能在太平军中拥有周士相一般的权威,也没有人能够获得比周士相还要多的军心,如果周士相不在,能够让军中各派系集体拥戴的只有他的儿子。如果没有这个属于周士相的后代,那么太平军肯定和从前的任何一支武装集团一样,陷入内乱和争权的结局之中。

    宋襄公让周士相早点和长乐公主完婚,不是希望他能够从这桩婚姻中获得更大的威望和名义。这些,对现在的周士相而言,都不重要。宋襄公只是单纯的想看到齐王世子的降临,因为他很清楚,这件事对于整个太平军和未来局面有着深刻影响。

    三天前广东送来的那封信中,宋襄公对周士相坦言,自己的身子骨似乎有些不如从前。虽然宋襄公就简单的说了这么一句,就话锋一转谈到了其它事,但周士相却十分紧张和不安。他很担心宋襄公如胡老大、秦智生、于世忠他们一样死去。

    这么多年,宋襄公对周士相的支持是他能够走到今天的最大助力。如果不是宋襄公,胡全死后,大樵山的一众老弟兄们也不会转奉周士相为主。如果不是宋襄公在后方的操心操力,周士相也不会如愿攻入南都。现在,宋襄公更在广东推行着周士相所制定的种种政策,稳定着大后方,支撑着西南战事。论其功,哪怕内阁首辅郭之奇和兵部尚书张煌言都远远不及。宋襄公对于周士相,便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可是,这枚岭南的定海神针真的老了,虽然宋襄公才62岁,这个年纪放在周士相的前世,并不算老,甚至还是精力充沛,可在这个时代,却是真的老了。

    没有人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周士相也不知道宋襄公的身子骨还能撑多久,所以他除了马上让人搜集名贵药材和各种人参送往广东外,余下能做的就是不让宋襄公有朝一日带着遗憾离世。

    周士相想在平定江南乱事后便和长乐完婚。不论定武帝是不是如军情司密报那般,对他这个“侄女婿”有诸多不满,他都要完婚。他和长乐的婚事是朱由榔当年赐下的,所以定武帝哪怕现在不愿意,他也不可能悔婚,这也不是明智的人会做出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周士相都没有篡他的位子,将大明改成大齐或大周。并且周士相也不想负长乐,在镇江的那段日子里,他知道对方是真心爱自己的。

    对于自己的长子是不是一定要由长乐出,还是由林婉儿或石元灵所出,周士相其实起初是一点也不介意的。毕竟,他有着两世认知。但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这个时代对于嫡子的重视远不是周士相的“随意”就能打消的。如果林婉儿和石元灵已经怀了自己的骨肉,那周士相肯定会不管什么嫡子不嫡子,将自己的长子视为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现在,二女并无怀孕,周士相便也顺水推舟,满足宋襄公的愿望,和长乐生下自己的嫡长子。

    于世忠战死后,周士相追封他为浙国公。按制,其子于佑明只能承袭其生前的清远侯爵位,毕竟浙国公是追封,就如当年徐达和常遇春被太祖皇帝追封为王,可他们的后人却只能承继国公爵位,而不是王位。但周士相不顾定武帝和内阁的反对,破格让于佑明承继浙国公,使得小小年纪的于佑明和内阁首辅郭之奇一样成了定武复都后,周士相唯一承认的两个公爵之一。宋襄公和张煌言二位,现时也不过是侯爵。单此一点就足以看出周士相对于佑明的厚爱。

    军中却无人对大帅厚爱于佑明说什么怪话,因为这是于佑明应得的。于家满门忠烈,祖孙三代如今就剩一个于佑明。这根于家的独苗苗,不但得到了周士相的厚爱和呵护,也得到了其他将领的喜爱。如蒋和、王辅臣、苏纳、赵世海等人,当初可都是在于世忠麾下听命过的。

    于佑明继爵之后,按制当为父亲守孝三年。可是这位于小公爷在守灵四十九天后,却从南都的浙国公府回到了他父亲生前所在的第五镇。

    第五镇在江北之战伤亡惨重,全镇在战后仅生还千余人,从建制上而言,第五镇其实已经覆没。不过周士相却保留了第五镇,将第五镇列为最优补充镇,精兵强将不断补入第五镇,使之迅速满员,现时全镇在镇江休整。不但如此,周士相更将第五镇作为自己的近卫镇。

    第五镇的镇将是原先的副将李匡明,此人和于世忠一起从浙江南下,后来在香山一块投的太平军。江北之战,他负了伤,险些救不回来。于佑明的突然回来,让李匡明很是头疼,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位小公爷。

    事情报上来后,周士相理解于佑明要为父亲报仇的心思,但他是公爵,回到第五镇当卫尉肯定不合适了,就是升为营校甚旅校都不合适,但直接提为镇将那更不合适,毕竟于佑明年纪还小。为了不让李匡明为难,也让于佑明能够得到很好的安排和锻炼,周士相将原先列在第一镇的遂发枪营抽出,扩建为火枪第一旅,全旅全部配装军械局研制的燧发枪,全旅3500人,归军部直接统领,于佑明担任旅校一职。

    这次将于佑明从驻地常州召来,并不是周士相要给予其要任,而是想给对方说门亲事。毕竟,于佑明已经十八岁,并且于家就这一根独苗苗,为了于家满门上下,也为了战死的于世忠,周士相这个齐王叔怎么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