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和朝鲜国联络及监军的清朝官员韩巨源得到手下的报告,说朝鲜人不仅抓来了不少地方青壮,还抢来了不少粮食和牲畜。

    韩手下的人自然是希望韩巨源出面约束一下朝鲜人,训斥他们,免得朝鲜人军纪越发败坏,给沿途百姓造成损失。不过韩巨源却没当回事,出来看了一圈就回去了,还要手下人不要多管闲事,等会朝鲜人送吃的来就收着,其他的话不要多说。

    监军大人这个态度肯定让手下人都十分气愤,但他们却不知监军大人的苦处。大清现在非常需要这些朝鲜军队帮助他们作战,北京那边不断派人督促,要朝鲜兵尽快赶到济南,因为山东巡抚黄梧奏报,登莱的于七义军已有十几万之众,并且正在向济南逼近。如果济南失守,山东局面便彻底糜烂了。

    朝廷一不给钱,二不给粮,只给个监军的虚名,还不断催促自己,事情办成了,是应有之意,办砸了,是他韩巨源无能。这当口,韩巨源能做什么?他没有丢三下四的巴结朝鲜人就算不错了,又哪里会约束他们什么。

    再说了,朝鲜出兵帮大清作战,和蒙古人入关帮大清打明军有什么不同?蒙古人能抢,朝鲜人为什么不可以抢?不抢,留给那些乱民不成?

    申浏其实也担心清国官员发现他的部下抢了不少百姓粮食和牲畜,会过来责骂他,可等了半天,也没见清国官员那里有什么动静,不由松了一口气,也隐约有了些底气:似乎清国人现在有求于他们,并且比之前更加急迫。

    然而,让申浏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大锅里的肉刚刚煮烂,一队清国骑兵却出现了。

    来的清国骑兵是正宗的满州八旗兵,随贝勒屯泰到山东来镇压乱民的,领队的是一个参领。

    八旗兵一来,就命令朝鲜人将煮好的肉都拿给他们,还要朝鲜人将他们的战马牵去洗刷喂料。朝鲜人动作稍慢,八旗兵们就是喝骂鞭打。

    不少朝鲜人愤怒不已,一些没有来过清国的士兵气得青筋暴起,可那些军官们却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一些曾经来过清国“助战”的老兵更是警告新兵们,千万不要得罪满州大兵,否则,别看满州兵只有一两百人,但却能让他们吃很大的亏。

    朴正泰亲自出面接待了那位满州参领,金大全这个王上亲信心里骂着骚胡,脸上却赔着笑脸极尽恭维,哪敢说半个不是。

    韩巨源一听有满州参领过来,也吓得赶紧跑过来。

    “朝鲜,不错。”

    那满州参领吃饱喝足之后,就要朴正泰给他们腾出地方休息。朴正泰哪里敢不答应,直接将自己的帐逢腾出来供满州参领休息。

    直等满州人都睡下后,朴正泰才放下心来,看到部下不少将领一脸愤愤不平,他立即警告他们道:“满州人,以一当十,满万不可敌,你们莫要为王上招来大祸。”

    朴正泰这边提醒部下不要招惹到满州大兵时,千里之外的南京,周士相对徐应元吩咐道:“告诉郑鸣俊他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要事事都来请示我,怎么打,何时打,是他们的事,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不问过程,只要结果。这要是事事都来问我,黄花菜都他娘的歇了!月底之前,天津水营必须解决掉!”

    “好,我就去给水师发文。”

    徐应元应声要走,周士相想到一事,又叫住他,说道:“还有,索尼说本帅背信弃义,这他娘的也是笑话。你给我回封信给他,就说,当初本帅和福临停战,不是真的不打了,而是歇一下,养精蓄锐,然后打他们个更狠的。嗯,停战就是为了准备下一次大战嘛!这句话,没毛病。至于和约这东西,就是张白纸,说撕就撕了。他索尼要是不服,大可以自己先撕嘛。”

    徐应元听后很是无语,自家这位殿下还真是敢言他人不敢言之事,历朝历代,可没见哪位有自家这位殿下如此厚颜无耻。

    “你看着我干吗?我说的是真理。真理这东西,你明白?谁的刀硬,谁的炮打得远,真理就归谁所有。。。老话说,真理取决于大炮的射程。。。唉,算了,这些你也不懂,你就照我说的写就是了。”

    周士相有些不耐烦徐应元的表情,这家伙好歹跟自己也有几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不上进的。

    看了眼桌上仍是堆积如山的奏疏和公文,周士相真是头大如牛,索性扔下笔,说道:“另外,给北京发战书吧,就说本帅下月要北上睡一睡福临的老婆。记住,是福临的老婆,不是布木布泰,那老女人李瞎子惦记着呢。君子不夺人所好。”

    “这。。。。就这么写?”徐应元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就这么写!”

    周士相很肯定,然后扔下一脸惊愕的徐应元,他要去造人,因为宋襄公希望北伐之前,能够传出公主有孕的喜讯。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尘埃落定

    周士相成婚之后,一直留在南京,并没有回镇江。

    大都督府已经由镇江迁到南都,衙所设在原两江总督衙门所在。随着宪令改制的推行,南都再一次成为权力中心。镇江那里则为第五战区指挥机构临时驻地,负责新二军和新三军的训练作战事项。

    内阁由六大学士理政,首辅仍为文渊阁大学士郭之奇、次辅为华盖殿大学士张煌言、群辅为东阁大学士洪育鳌、武英殿大学士丁之相、谨身殿大学士袁廓宇、文华殿大学士扶纲。品阶皆定正一品。

    六部改制动作并不大,只将原兵部职能归入大都督府,新设学部和库部,其它各部职事不变。

    学部组建之后,以原永历朝廷大学士扶纲为学部尚书,主管中央至地方的学堂教育事,并主持两年一次的会试。

    扶纲是崇祯六年举人、七年进士,郭之奇则是天启七年举人、崇祯元年的进士,所以资历上扶纲比郭之奇低了些。不过在永历朝廷,郭之奇一直在外联络招募兵马抗清,扶纲则始终伴随永历,并且出任过次辅。当年李定国从安龙将永历迁到昆明时,便曾有意由扶纲出任首辅,后因清军大举入滇,此事遂罢。

    扶纲出掌学部,并用入阁理事,是周士相对扶纲一直以来坚持抗清的表彰,也是对以扶纲为首的原永历朝官给予的酬劳。

    自扶纲以下,大量从安南归国的原永历朝官们陆续在六部及宫务院、地方任职,这批官员相对于南都原有官绅,无疑是周士相的天然拥护者。因为若不是周士相,他们很可能已经死在云贵的茫茫丛山之中,又或被清军捉获。相较生活还算安定的江南士绅,这批永历朝官们可谓是经历过生与死,希望和绝望。他们对于时局的演变有着切肤认知,对于国家遭受的苦难更是比别人多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有人担心周士相大量启用原永历朝官,会使得朝堂中“拥桂”力量再次壮大起来,将来会成为隐患。对此,周士相不以为然,因为他很清楚,这批官员之所以会流落到安南,原因就是他们对朱由榔这个天子感到绝望。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辞官弃印,脱离朱由榔。

    因而,没有人比这批永历朝臣们更知道皇帝无能懦弱对于国家的危害性,从朱由榔仓皇从昆明南奔之日起,扶纲等人已经算是彻底的“弃桂”派了。再让他们投身于“拥桂”运动之中,只怕已经无一人再肯。

    再者,扶纲等人当初回国之后必立即证明永历册封周士相为齐王事为真,这件事也已表明他们的态度。至少,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这批永历朝官们是真心希望周士相能够掌舵大明这艘已经破烂的大船的。

    虽然这批永历朝官们或多或少存在着种种问题,并不符合周士相心目中的“新官员”形象,掌握的治政能力也仍待提高,但他们的资历和态度却是周士相现在不得不倚重的。

    现在经由广东培养出的那些官员们大多太过年轻,冒然提拔他们入“中央”理事,有些拔苗助长。

    周士相不会拔苗过急,他有耐心,也有时间,等着年轻人一步步成熟,一步步取代旧官员成为新兴大明的骨干力量。

    他自己就很年轻,今年也不过34岁。

    库部由原户部分拆而来,主掌理财诸事。原太平军公库及各地银库皆归入库部主管,并负责粮票发行事宜。库部尚书人选在公布之后,引来了不少非议,因为担任库部尚书的正是原永历朝廷内阁首辅马吉翔的女婿杨在。

    杨在和马吉翔还有皇亲王维恭是“咒水之难”唯一幸存的三位明朝官员。马吉翔在四川遭乱军所杀,王维恭则在桂阳光复之后随王皇后等前来南都,并无实际差遣在身。

    永历被吴三桂安置在贵阳后,杨在曾奉吴三桂之命前往湖广欲说服忠贞营奉表永历。不过吴三桂万万没有想到,杨在却是一去不回头了。

    杨在从湖北进入湖南,向太平军时任湖南巡抚赵四海表明身份,随后就被赵四海送到南都。

    见过杨在之后,周士相觉得此人颇有理财之能,故让其在银库任职,表现颇是出色,不仅稳定了江南物价,还成功在江南推行了粮票,建立了由省到县的各级银库分支,堪称人材。

    这次库部成立之后,周士相第一个想到的库部尚书就是杨在。虽然当年杨在和其岳父马吉翔做了许多有损国家之事,但任人为才,加之这些事情也并非杨在本意,所以对于杨在的任命是周士相破格了的。

    工部尚书是原湖广总督张长庚,户部尚书由袁廓宇兼领,丁之相则继续治刑部事,礼部也仍由洪育鳌主持。

    枢密院下设的审计院和裁判院以及大理寺三个衙门的主官一律称院使,品阶为正三品。

    宫务院主事称院长,品阶为正二品。下辖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翰林院、鸿胪寺、尚宝司六机构都为正四品机构,其中尚宝司由原司礼太监潘应龙主持。原宫中大小衙门机构全部裁撤,各项职事都由宫务院协调。原送水、洗衣、清扫等事,则由顺天府承办。

    枢密院摄政由周士相亲领,晋亲王李定国、顺亲王李来亨、闽亲王郑袭三人为辅政。

    辅政以下枢臣38人,文臣有潮国公郭之奇、琼海侯宋襄公、州山侯张煌言三人,其余都为军队将领。如南海侯葛义、德庆侯铁毅、新丰侯邵九公、新会侯赵四海、香山侯蒋和、新安侯苏纳;归安伯齐豪、定安伯邵成国、定朔伯李凤鸣、靖安伯王辅臣、平虏伯王有喜、定南伯朱庆来等。

    庆阳王冯双礼、巩昌王白文选也为枢臣,另有11位隆武和永历时期册封的勋爵亦为枢臣,其中4人为忠贞营出身,3人为大西军出身,3人为郑军出身。

    宪令定制枢密院枢臣120人,现在却只有三分之一,另有近80席虚位以待。

    宪令改制之后,除定武朝廷直接册封承认的勋爵,其余公侯伯爵一律不再承认。此项政策一下就剥夺了130余位爵爷的爵位,不可谓不大胆。不过,政令一下,那些被削爵之人却是无一敢闹事,皆因太平军的军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这些被削爵之人大多被剥夺了兵权,无法串连反抗。

    况且,他们本身就没有多少兵马,如一些在广东接受改编的公爵、侯爵,部下的兵马还不如太平军一个千户带的多。如今大势已明,太平军兵强马壮,周士相又是杀人绝不含糊之人,故纵使给这些当初的“散兵游勇”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闹事。

    朝堂之上的改制基本照周士相的意思落实了下去,郭之奇也好,定武帝也好,都没有阻挠改制。一来他们清楚,这件事他们根本无力阻止。二来,周士相已经告诉他们,改制之后,他就会领军北伐。

    郭之奇不是秦桧,定武帝也不是宋高宗,虽然私底下都有些小手脚,但在北伐这件大事上,皇帝和首辅心思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周士相再如何跋扈,再如何有不臣之心,他们都不能因此破坏北伐,落下千古骂名。

    带队前往南昌的大学士丁之相和副使万年策联名上奏定武帝,请求立永王朱慈焕为太子。

    这道联名奏章像是狂风一样,很快内阁就收到了各地文武请立永王为太子的奏疏。

    稍稍有心之人立即就能看出,这些几乎是不约而同送到南都的奏疏事先肯定是得到过授意,否则永王刚刚现身,他们怎么就如此急不可迫的奏请立永王为太子呢。

    背后之人显然是周士相无疑,如今定武朝廷,周士相这个齐王殿下不发话,谁敢大胆上书请立太子。

    郭之奇亲自带着这些奏疏进宫面见定武帝,君臣商量之后,同意册立永王为太子。

    定武帝早年在文村时,就曾让周士相寻访永王,并且明言将来要将帝位交给永王。对此,他并没有食言,哪怕他的侄儿永兴王朱淋玮就在身边,并且对他这个叔父极其孝顺。

    郭之奇也不反对立永王为太子,在他看来,永王乃是崇祯皇帝嫡血,从皇位正统性而言,永王显然更得天下人心。若甲申之后,永王和他的两个哥哥其中任何一人能够先至南都,也不会发生其后十多年的拥桂、拥唐、拥鲁风潮,以致国家不多的力量消耗在不停的内讧之中。立永王为太子,或许也会让周士相的篡位变得艰难起来。

    五月二十三日,南都举行了册立永王朱慈炮为太子的典礼,其后朱慈焕入主东宫。

    随着东宫人选尘埃落定,永兴王朱淋玮黯然从宫中搬出,住进定武帝特意为他选的王府之中。

    虽然并无多少感情,甚至可以说很陌生,但身为堂姐,知道弟弟从宫中迁出后,小哑巴背着周士相去看望了朱淋玮。

    回来之后,小哑巴有些闷闷不乐。

    。。。。。。。。。。。。。。

    推荐《秦末争霸路》当一个后世灵魂穿越大秦,以圣人之资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刻,楚汉争霸算什么!秦由吾来灭,王由吾来分。这华夏威名吾要名扬四海之外!

    这是一个努力的作者,希望大家能够给他一点帮助。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后继有人

    感谢书友20170628083817622、谁来爱我灬两位读者各100元打赏,真诚感谢!

    。。。。。。。。。。。。

    周士相的后宅现在只有小哑巴从昆明带来的贴身侍女翠儿在,成婚时宫中送来的那一众女官,因为没办法将她们还回宫中,所以周士相将她们交给了向荣,帮着一起打理齐王府的内务。

    这也是权宜之计,周士相不想将这些女官就这么一辈子束缚在齐王府,所以他准备将这些女官嫁给军中的将领,这样也算是个好归宿了。

    太平军成立六年以来,军中不少将领至今还是光棍一条,如今周士相自己也成婚了,就不能不为部下们的终生大身考虑。早前他已经为于世忠之子于佑明定了钱谦益和柳如是之女柳小照为妻,现在自然不能厚彼薄此,也要为其他人讨老婆。大都督府正在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争取今年之内为千户以上将佐都娶上媳妇。

    这些女官虽然出身贫寒,并非大家闺秀,但相貌都是上佳,并且难得的都是识字,因此在周士相看来,都是不错的妻子人选。

    不过,部下们愿不愿意娶这些女官为妻,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思,并且周士相也不想强迫女官们,所以他再三交待向荣一定要事先将男方的情况和女官们说清楚,她们同意之后再安排“相亲”。

    回到后宅后,周士相就看到小哑巴闷闷不乐的坐在屋中。翠儿看到他忙行了礼,并为他端来水盆供洗净。

    “怎么了,我这齐王府内难道还有人敢得罪公主不成?”周士相一边洗脸,一边笑着对小哑巴说道。

    “我去看永兴了。”

    小哑巴抬起头,有些紧张的看着自己的夫君。

    “噢。”

    周士相点了点头,随手将毛巾放在架子上,说道:“他刚从宫中搬出来,你这做姐姐的理应去看看他。”

    小哑巴“嗯”了一声,犹豫了片刻,又道:“永兴想过来见见你。”

    “他想来就来呗,他是我的小舅子,难不成我这做姐夫的还不招待他?”

    周士相笑着走到小哑巴身前坐下,要是妻子是因为自己不愿招待朱淋玮而闷闷不乐,那可真是冤枉他了。

    “不是的,”小哑巴也不知怎么说才好,半响才道:“永兴好像对现在这个样子不满意。”

    “有什么不满意的?他都是永兴郡王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周士相眉头微微皱了皱,朱淋玮的为人和一些小手脚他很清楚,但无关大局,所以自己并不计较。可这朱淋玮要是仍看不清大势,还想着东宫的位子,甚至通过小哑巴来影响自己,那就须敲打敲打他了。

    “也没什么。”

    小哑巴本想说什么,但见自己的夫君似乎有些不快,想了想终是没有开口。她之所以想帮永兴,还是因为亲情的缘故。

    唐藩现在只有小哑巴和永兴两个后人,并且二人年纪相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