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5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士相简直是欣喜若狂,问程汉斌是怎么想出研发这种火铳的。程汉斌却说这种火铳并非他设计,而是由一个叫李大彪的人搞出来的。

    听了程汉斌对李大彪的介绍,周士相不禁感慨,大明真是遍地人材,也从不缺人材。

    李大彪今年已经五十多岁,辽东锦州人。其父当年是祖大寿麾下的骑兵,后来祖大寿降清,其父便成了满清汉八旗的兵。李大彪成年之后,子承父业,也在汉八旗当兵吃粮,曾随豪格攻打过四川,后又随孔有德打广西,被李定国部击败后,李大彪成了散兵游勇,后来跑到江西当了土匪。结果太平军攻打赣州时,他所在的匪寨被太平军连根拔起,李大彪和其他人一样被太平军俘虏,成了辅兵夫役。

    因在广西时被李定国部明军用铳子打伤了手,加上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所以李大彪便成了太平军伙兵的下手,专门负责烧火埋灶。因为年纪大,又走南闯北,见识多,所以虽是个打杂的伙夫,不过李大彪在军中混得倒也滋润,不时还有军官过来请教他有关清军的事情。

    后来李大彪所在这一营太平军奉命保护从广东向镇江迁移的军械局,因为早年曾经和被清军俘获的明军火器工匠们有过接触,所以李大彪对火器的制作并不陌生。在和军械局的人接触后,并且提了几个意见后,被正在物色火器人材的程汉斌相中,调到军械局中当差。

    这两年,军械局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制火药和硝石,制造燧发铳,李大彪则帮着培训一些新人修补军中送来的破损火铳。时间长了,见太平军对于火器十分重视,并且对研发新式火铳的人材赏赐颇重,不少原先的匠人都被提拔当官,军械局大使程汉斌更是当了从二品的工部侍郎,这让李大彪十分心热,觉得自己也可以搞出一些东西来发官。

    李大彪的“发明”灵光来自于明军普遍使用的三眼铳,经过一年的失败,李大彪终是搞出来这杆可以连发17响的子母铳。程汉斌见到样品后,知道这绝对是好东西。

    周士相叫程汉斌将李大彪找来,当着一众文武的面夸赞了李大彪,并且授予他千户官衔,命其专门研制改良子母铳。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改火绳为燧石,增加弹丸容量,缩短铳身,提高射击距离和精度等等。

    周士相亲口许诺,只要李大彪能够将子母铳改进到位,并可以量产,那么,他的官阶将会再次提高,甚至封伯拜侯也不是不可能。这让李大彪激动的难以言表。

    李大彪退下后,程汉斌禀报了对军械局内部整肃的情况,现已查明有三人涉嫌泄密,人已经被军情司带走了。

    程汉斌向周士相请罪,自承用人不明,以致军情泄露。周士相摇了摇头,对他说泄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是怎么泄的密。以后,随着军械局越来越多武器的面世,泄密将成为常态化,毕竟世上没有多少人可以顶得住巨额好处的利诱。想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第一就是要提高军械研发人员的地位,既使他们有荣誉感,更要使他们衣食无忧。第二则就是内部加强防范,发现一起严打一起,绝不能姑息。

    谈完这件事后,周士相命人取来地图,指了几处地方告诉程汉斌,那里有大型铁矿和铜矿,由他组织军械局的人去测绘,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开发计划报到工部。

    “大帅放心,我回去就组织人办。”

    程汉斌的目光从地图移开,他最后看到的地方好似在安徽境内的太平府,不知为何,大帅在那里标了三个字“马鞍山”。

    “工部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会全力配合你。等计划制定后,朝廷就要全力进行工业开发,嗯,对了,我上次说给你听的那个蒸汽机,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按大帅的设想,属下找人做了两台以蒸汽为动力制成的纺织机,不过一台没有成功,另外一台虽做成了,可是只运行了不到半柱香就坏了。”程汉斌老实说道。

    周士相将手一摆:“不妨事,坏了就再搞,总会成功的。万事开头难嘛。不要怕费钱,要是钱不够了,就开单子去库部领,我这也给你个准信,你若是能把蒸汽机弄成,本帅亲自为你授爵!”

    “大帅,属下。。。”

    和先前李大彪一样,程汉斌也是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了。有明一代,可从未有过“匠户”封爵的。

    就在这程汉斌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大帅说的蒸汽机弄出来时,镇江江南陆军大学门口,十多个学员正在互相道别。

    “罗兄、陈兄,我命没你们好,不能参与北伐了。还请你们多替我杀几个鞑子!”一个叫程霖的学员有些羡慕,又有些难过的看着马上就要回部队参加北伐的罗伦、陈士奇等同伴。

    罗伦笑道:“林兄,西南现在由晋王坐镇,听说第三战区担负的是攻略陕甘西北的重任,将来要打的仗多的是,你何必如此垂头丧气。”

    “是啊,满州人不过是垂死挣扎,一战可定也。届时,北方无战事,你们第三战区却是不愁仗打,建功立业的机会可是比我们多。”

    陈士奇并不是宽慰程霖,而是事实确是如此。第三战区是负责西北地区的战区,而西北之地,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兵事频发之地。程霖去了第三战区,哪会没有仗可打呢。

    “那倒也是!”

    程霖朝相处了数月的一众同伴拱拳道:“诸位,我们就此别过,将来若是还能活下来,就北京城相见!诸位珍重!”

    “好,北京相见!”陈士奇抱拳重声道。

    “珍重!”

    “珍重”声中,十几位陆军大学将佐班的学员各奔东西,未来,他们将出现在大明各处战场上。

    。。。。。。。。。。。。。。。。

    那啥,最近风声紧,很厉害,所以不要催更,更不要催情节,这书得低调,低调,上面要团结。所以书评要和谐,不要出现极端言论,不然我都删了。

第一千六十九章 贼秀才举兵逼宫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嘹亮的歌声中,太平军新二军驻扎在扬州府如皋县的整三镇乙旅两千余将士从军营开出,向着三百多里外的海门行进。

    天还未大亮,驻地四周的百姓很多还在睡梦中,突然响起的嘹亮歌声使得很多百姓被惊动,他们纷纷推开屋门来到道路两侧。

    “太平郎,你们这是要去哪?”有百姓一边揉着还迷糊的双眼,一边大声的问道。

    对于这支已经驻扎了几月的太平军,当地百姓并不畏惧,反而非常亲近。因为自打这支太平军驻在这里后,不但治安变好,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时常得到他们的照顾,担柴挑水如家常便饭般,农忙时,太平军还组织人手帮助他们耕种。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兵。有好事的百姓将太平军的将士称为“太平郎”,久而久之,百姓们都喜欢用“太平郎”称呼这些与众不同的官兵。太平军的将士们也愿意百姓们称呼他们为“太平郎”,因为这是个好兆头,更是他们的使命所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世间变得太平。

    因为军令,南下的太平郎们不敢告诉那些询问的百姓,自己要去何方,并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整支队伍唯一知道行军目的地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们的旅校,一个则是白净书生的安军大使。

    “乡亲们,我们是去拉练。”

    旅校成大佐见路上的百姓越来越多,个个都在问他们去哪,便吩咐下去,统一口径说是去长途拉练。“拉练”这个词,驻地附近的百姓都懂,因为之前看过好多次太平郎们背着行装出去跑几天再回来。

    安军大使钱文长得白白净净,看着一点都不像个军官,很像个书生。事实上,钱文的确是个秀才,还是他们县的案首。如果不是清军,或许他现在已经是个举人了。

    成为太平军,并非钱文的本意,和这支军队中的许多人一样,一开始他是被强迫参加太平军的。当时,他很抵触,厌恶这支和流寇一样将他一家老小裹挟进来的太平寇,现在,他却以自己是太平军的一员自豪。

    和外界误传太平军不重视读书人不同,太平军其实是非常重视并愿意吸纳读书人的。作为秀才,钱文和全军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一起得到了太平军大帅周士相的重点培养,一步步将他们提拔到军中重要岗位,成为中高级将领。

    钱文对大帅在培训班讲过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可以说烙印在心,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太平军重视读书人,因为读书人掌握文字的力量。但从前,这个力量并非普通百姓所有,所以这个力量越大,百姓越从中得不到好处。现在太平军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力量赋予天下所有人,使所有人都掌握文字的力量。身体的强壮不能算强,惟有思想和身体都强壮,才是真正的强。只要思想对了,知识越多越好。

    看到路边的百姓对太平军如此拥戴,甚至一些人听说太平军要离开驻地一段时间,都有些不舍,钱文颇是动容,他骑马来到旅校成大佐那里,对他道:“看到了吗,这就是大帅说的军民鱼水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嘛。我们对百姓好,百姓自然对我们好。”

    成大佐笑了起来,他有个外号叫“成三蛮子”,说的是他以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靠拳头和大刀解决,从来不跟人理论,因为他说不过人家。但自当和钱文搭班子后,这三蛮子的外号就有点名不符实了,因为这钱安使真的够耐心,在他的帮助下,自己竟然也能识三百来个字了,这可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这距离参加陆军大学将官班的要求还差了一大截,到陆大进修的最低要求是识千字,所以成大佐寻思自己可不能松懈,以后只要安营歇息,无论如何也要抽半个时辰请钱安使教自己,争取北伐成功后,自己也能识千字,这样便能上陆大,将来晋升为更高级的将领。

    “不知道我们和胡九哪个先到,这一次可不能再输了。”

    一想到甲旅旅校胡九,成大佐便是一脸不服气,此前军里和镇里组织过三次大比武,结果他们乙旅都输给了甲旅,胡九那家伙每次赢了还拉着他去喝酒,说是要庆祝,气得他脸都绿了。这次两家同时接到军令向海门进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输给他胡九了,要不然乙旅真叫人家给吃死了。

    “听说丙旅的旅校人选还没有定下来,这都要开拨了,军部总不会还没有人选下来吧?”

    钱文好奇军部会派谁来接丙旅旅校的位置,这件事关系很大,因为如果新来的丙旅旅不行,那他们镇在战场上配合起来就麻烦了。

    “胡九打听过,镇里说是陆大下来的。管他呢,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走吧,咱们只有三天时间,要是三天赶不到地方,你我领军法是小事,耽搁了北伐大业,就万死也难恕罪了。”

    成大佐马鞭一甩,座骑嘶鸣一声,疾驰而出。

    钱文回头看了眼他倾注许多心血方修成的军营,望着那些石灰粉刷一新的营房,望着营地中降下来的军旗,他轻咬嘴唇,随后扬鞭纵马。

    扬州、如皋、瓜州、泰州、海安、高邮。。。。

    两万多新二军的官兵沿着大大小小各条道路,毅无反顾的向前进发。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海边。

    这么多太平军在江北同时开拨,自然引起有心人注意。当这些情报最终汇聚到徐州清军手中时,他们注意到这些太平军都是在南下,再结合南都定武朝廷君臣相持的消息,清军得出一个惊人且让他们倍受鼓舞的结论,那就是贼秀才举兵逼宫了。

    。。。。。。。。。。。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今天有30多位书友打赏一元钱,人数太多,不一一列名了,十分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贼秀才举兵逼宫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嘹亮的歌声中,太平军新二军驻扎在扬州府如皋县的整三镇乙旅两千余将士从军营开出,向着三百多里外的海门行进。

    天还未大亮,驻地四周的百姓很多还在睡梦中,突然响起的嘹亮歌声使得很多百姓被惊动,他们纷纷推开屋门来到道路两侧。

    “太平郎,你们这是要去哪?”有百姓一边揉着还迷糊的双眼,一边大声的问道。

    对于这支已经驻扎了几月的太平军,当地百姓并不畏惧,反而非常亲近。因为自打这支太平军驻在这里后,不但治安变好,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时常得到他们的照顾,担柴挑水如家常便饭般,农忙时,太平军还组织人手帮助他们耕种。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兵。有好事的百姓将太平军的将士称为“太平郎”,久而久之,百姓们都喜欢用“太平郎”称呼这些与众不同的官兵。太平军的将士们也愿意百姓们称呼他们为“太平郎”,因为这是个好兆头,更是他们的使命所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世间变得太平。

    因为军令,南下的太平郎们不敢告诉那些询问的百姓,自己要去何方,并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整支队伍唯一知道行军目的地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们的旅校,一个则是白净书生的安军大使。

    “乡亲们,我们是去拉练。”

    旅校成大佐见路上的百姓越来越多,个个都在问他们去哪,便吩咐下去,统一口径说是去长途拉练。“拉练”这个词,驻地附近的百姓都懂,因为之前看过好多次太平郎们背着行装出去跑几天再回来。

    安军大使钱文长得白白净净,看着一点都不像个军官,很像个书生。事实上,钱文的确是个秀才,还是他们县的案首。如果不是清军,或许他现在已经是个举人了。

    成为太平军,并非钱文的本意,和这支军队中的许多人一样,一开始他是被强迫参加太平军的。当时,他很抵触,厌恶这支和流寇一样将他一家老小裹挟进来的太平寇,现在,他却以自己是太平军的一员自豪。

    和外界误传太平军不重视读书人不同,太平军其实是非常重视并愿意吸纳读书人的。作为秀才,钱文和全军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一起得到了太平军大帅周士相的重点培养,一步步将他们提拔到军中重要岗位,成为中高级将领。

    钱文对大帅在培训班讲过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可以说烙印在心,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太平军重视读书人,因为读书人掌握文字的力量。但从前,这个力量并非普通百姓所有,所以这个力量越大,百姓越从中得不到好处。现在太平军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力量赋予天下所有人,使所有人都掌握文字的力量。身体的强壮不能算强,惟有思想和身体都强壮,才是真正的强。只要思想对了,知识越多越好。

    看到路边的百姓对太平军如此拥戴,甚至一些人听说太平军要离开驻地一段时间,都有些不舍,钱文颇是动容,他骑马来到旅校成大佐那里,对他道:“看到了吗,这就是大帅说的军民鱼水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嘛。我们对百姓好,百姓自然对我们好。”

    成大佐笑了起来,他有个外号叫“成三蛮子”,说的是他以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靠拳头和大刀解决,从来不跟人理论,因为他说不过人家。但自当和钱文搭班子后,这三蛮子的外号就有点名不符实了,因为这钱安使真的够耐心,在他的帮助下,自己竟然也能识三百来个字了,这可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这距离参加陆军大学将官班的要求还差了一大截,到陆大进修的最低要求是识千字,所以成大佐寻思自己可不能松懈,以后只要安营歇息,无论如何也要抽半个时辰请钱安使教自己,争取北伐成功后,自己也能识千字,这样便能上陆大,将来晋升为更高级的将领。

    “不知道我们和胡九哪个先到,这一次可不能再输了。”

    一想到甲旅旅校胡九,成大佐便是一脸不服气,此前军里和镇里组织过三次大比武,结果他们乙旅都输给了甲旅,胡九那家伙每次赢了还拉着他去喝酒,说是要庆祝,气得他脸都绿了。这次两家同时接到军令向海门进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输给他胡九了,要不然乙旅真叫人家给吃死了。

    “听说丙旅的旅校人选还没有定下来,这都要开拨了,军部总不会还没有人选下来吧?”

    钱文好奇军部会派谁来接丙旅旅校的位置,这件事关系很大,因为如果新来的丙旅旅不行,那他们镇在战场上配合起来就麻烦了。

    “胡九打听过,镇里说是陆大下来的。管他呢,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走吧,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