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塔,不过这件事却被范文程给压了下来。

    现在山东那边吃紧,朝廷需要黄梧出力稳定山东,故而一些人猜测处决郑芝龙或许是出于安抚黄梧的目的。不然黄梧若是消极怠工,山东一乱再乱,对大清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种猜测,施琅肯定是不信的,因为他清楚黄梧现在和他做的一样的打算,都在为自己寻找后路。不过黄梧选的是南都,他选的是吴三桂和满清。

    一个随时都准备换身衣服的巡抚,怎么可能还有心思算计郑芝龙?

    清廷纵是要安抚黄梧,大可准他折子,将郑芝龙一家流放宁古塔便是,又何必将他满门抄斩呢。

    所以,对于郑芝龙的死,施琅的看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郑芝龙之所以被杀,并非其它原因,只因为他是郑芝龙。

    郑芝龙这三个字对于海上生活的人影响太大,施琅自己就是郑氏水军出身,山东巡抚黄梧也是郑家出身,大清这边的郑家降将有很多,而江南的太平军水师主力更是原先的郑家水军。

    如果清廷依旧强势,或许,这些都不足以要郑芝龙的命。然而,现在,这些却成了郑芝龙的催命符。

    如果换作自己是苏克萨哈,施琅认为他也会杀郑芝龙,没办法,因为这个人根本不可能被降服,当初,他也是被南征主帅贝勒博洛骗到北京的。

    可以说,打骨子里,郑芝龙就从来没有真心归顺过大清,失去自由的他又偏偏仍有很大的影响力,为绝后患,苏克萨哈抄斩郑芝龙满门,也在情理之中。放郑芝龙龙游大海,可不是智者所为。

    施琅微微摇头,心中很是唏嘘。

    三天前,北京派兵部满侍郎德克来封赏施琅,授他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与此同时,天津大捷的塘报也发到了各方,可施琅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他的大捷是假的,北京的封赏也是假的。只是现在这情形,假的却必须是真的。大清太需要胜利了,哪怕一场子虚乌有的海战大捷也是好的。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这场海战的实情。

    六天前的天津海战,施琅尽力了,可最终还是因为实力过于悬殊,敌众我寡惨遭全军覆没。他乘坐的旗船也被太平军水师的龙火炮击沉,还是两个忠心亲兵用木板将他救上岸。上岸之后的施琅只以为死期将至,不出意料,取得胜利的太平军水师必蜂涌进港,然后攻打天津本卫,然而直逼北京。

    可是,打赢了的太平军水师却突然退去了。来得无声无息,走的也是无声无息。

    天津保住了!

    怎么保住的,知道的人不会说,不知道的人更不会说。

    捷报发了,封赏也下来了,施琅现在俨然大清功臣。

    可是,自己这个功臣还能做多久?

    施琅苦涩一笑,轻叹一声,准备出去巡营。太平军水师退去后,天津紧张的气氛总算得到缓解,可是市面上还是有些不安和骚动,需要他这靖海侯去露个面,以安人心。

    在外面,施琅见到天津知府姚启圣正在带着衙役维持秩序,不由有些赞赏,他是听说过这个姚启圣的,知道此人是浙江人,并且还是个有仇报仇的性子。

    顺治元年清军占领江南时,姚启圣前往通州,结果却被当地的士绅土豪侮辱,一气之下投效清兵,被清廷委任为通州知州。做了知州后的姚启圣,立马带着清兵将侮辱他的土豪抓捕杖杀,后辞官离去。

    不过因为辞官后生计没有着落,姚启圣无奈到北京依附汉八旗的族人,后被列籍汉军镶红旗,得益于顺治生前采纳范文程的抬汉军入满州意见,姚启圣被抬入了满州镶红旗。

    主持抬旗的康亲王杰书对姚启圣颇是赏识,一纸调令叫他来天津做知府,和施琅一起,一文一武,也算配合得当。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

    “提督大人!”

    姚启圣发现施琅也来到街上后,忙过来相见。施琅笑着称赞他几句,如今不是前明,文贵武贱,施琅身为天津提督,事实上的天津军政最高负责人,自是不可能向姚启圣这个正四品的知府屈腰。不然换作前明年间,一个小小知县恐怕都能对施琅这种武官一品大呼小叫。

    “贼军退去后,百姓人心大定,这都是提督大人御敌有功。要不然,天津商民只怕生灵涂炭,难有幸者了。”

    “知府大人过谦了,施某只是管军,地方上的事,还是得赖知府大人,施某可不敢居功。”

    施琅笑了笑,他出任天津提督以来,对地方上的事却是不曾过问,天津市面能够不乱,还是要归功于姚启圣这个天津知府,他可不会厚着脸皮窃居他人的功劳。

    靖海将军的出面,让市面上的商人和百姓都是颇为激动,施琅一路过来,听到的都是百姓们发自肺腑的歌颂和感谢,其中尤以商人们最是感激。因为若是太平军占了天津,他们这些商人很可能倾家荡产有关太平军在江南的“暴行”已经传遍北地,以致北方士绅商贾都对太平军持有敌意。

    战前天津提督衙门和知府衙门曾大肆宣称太平军的“暴行”,称太平军连当年的流寇都不如,所过之处,如蝗虫一般,故若是天津失守,商民人等皆无一幸免,此举自是使得天津商民同仇敌忾。

    现在天津终于守住,商民人等当然都有一种死里逃生之感,连带着对守卫天津的功臣靖海将军施琅自是无比感激和崇敬。

    施琅一路过来,表现得颇是亲民,姚启圣也没有一点知府架子,让百姓们更是夸赞。

    约摸半个时辰后,施琅准备回衙署时,姚启圣终于将担心的事情说了,他道:“提督大人,贼寇水师虽败,但恐会卷土重来,提督大人不可不防。”

    施琅知姚启圣深得康亲王杰书器重,有关海战的详情,姚启圣不可能不知道,当下也不瞒他,低声道:“贼寇水师虽败,但元气未伤,随时都会复来。”

    从施琅嘴里得到肯定答复,姚启圣虽有心理准备,还是紧张了一下,一脸忧虑道:“若贼寇水师复来,不知提督大人有何退敌妙计?”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能有什么退敌妙计,只一死报国矣。”

    施琅苦笑一声,若是问他的是北京来的官员,他绝不会这么说,但对姚启圣,他也真没什么好瞒的。他不实言相告,姚启圣也能知道实情。自古以来,瞒上可不瞒下。

    姚启圣叹了一口气,道:“其实下官倒有一个法子,却不知提督大人可愿采纳?”

    “姚大人有什么好法子?”

    施琅有些诧异,他知姚启圣是有本事之人,不然也不可能入得康亲王杰书的眼睛,但却想不出对方能有什么好应对之策。要知道就是他,现在都是束手无策。前番海战,天津水营全军覆没,若太平军水师再来,他施琅除了干瞪眼,也就是抹脖子自杀这两条路可选了。

    “迁海!”姚启圣果断说道:“下官意在将沿海百姓尽数内迁,使贼兵便是登陆,也得不到粮饷供应,也无向导,如此,自然难以立足,更无法深入。”

    “迁海?”

    施琅若有所思,“听闻当初广东提督吴六奇在潮汕也曾大办迁海,颇有成效,只是这迁海涉及太广,恐非本提督能决定。”

    将沿海百姓内迁,断绝贼兵粮饷和向导,倒不失一个釜底抽薪的好法子,只是天津本就在海边,又有三河通海,若行迁海,便要涉及大半军民,所耗太大,施琅担心这办法怕是行不通。

    “事在人为,下官也知迁海涉及太广,只是唯今之计,怕不迁海也不行了。”

    姚启圣没有明言天津已无水师可以御敌于海上,迁海这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倘若水营还有一战之力,他姚启圣也断然不会想出这种下策。要知道迁海一法,伤敌同时,也是自损根基。当年吴六奇在广东禁海之所以取得成效,可是以杀得人头滚滚才办成的。

    天津位于京师眼皮底下,若是也如广东一样,杀得人头滚滚,只怕北京那边不会允许。眼下,大清还是要点脸面的,毕竟迁海这种办法本身就是在示弱。

    施琅还在犹豫,姚启圣却是拿定了主意,劝他道:“下官愿与提督大人联名上奏朝廷,奏请迁海。”

    施琅思虑再三,点头同意:“难得姚大人愿与本督联名,那我们便一起上奏朝廷便是。”

    姚启圣一喜,有施琅支持,迁海之策当能实行。天津对于京城安危极重,只要能保住天津,北京的满蒙王公大臣们才不会去管有多少百姓受这迁海之苦。

    施琅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示弱就示弱,只要不让太平军攻占天津,他就捏着鼻子认了。和性命相比,些许名声又算得什么。

    。。。。。。。。。。

    莱州,东海水师副统制郑缵绪气鼓鼓的对叔父道:“二叔,天津唾手可得,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拿下天津,打进北京城,替三叔报仇!”

    “你以为我不想生擒施琅?不想替三叔报仇!”郑鸣俊看了眼自己的侄儿,摇了摇头:“你要明白,占天津事小,北伐事大。我们可不能逞一时痛快,坏了齐王大事。三叔的死,我也很痛心,但我们不能因此坏了齐王大事!”

    “那齐王到底何时北上?要是齐王一日不北上,我们就在莱州一直窝成不成?”

    郑缵绪有些不甘心,天津水营都已经被他打得全军覆没了,偏偏不能彻底攻占天津,想来都是不痛快。

    郑鸣俊也不知道齐王到底何时北上,朝冯锡范苦笑一声。三叔郑芝龙和在北京的郑家满门被杀消息传来后,水师上下就按不住了,都在嚷着杀进北京城替三叔郑芝龙报仇呢。

    身为水师统帅,又是郑家一员,郑鸣俊现在的压力可不小。

    冯锡范也不知道齐王何时北上,他现在能做的只有配合郑鸣俊压制水师的复仇之心。

    白茅镇,田川一身孝服跪在齐王大帐前,他的身后跪着数百郑家子弟,人人孝服。

    直从早上跪到了黄昏,田川和郑家子弟也没一人起身,哪怕膝盖发麻、发紫,他们也始终坚定的跪在那里。

    太阳下山前,齐王周士相终于出现在郑家子弟面前,他走到田川面前,亲自扶他起身,凝视他片刻,缓缓说道:“你还能渡孤上崇明岛吗?”

    。。。。。。。。。。

    这两天忙着搬家,宽带下午才装好,更新少了请大家见谅。

    终于入住新房了,骨头很高兴!嗯,农历22号(阳历15号)办乔迁喜宴。

    另外最近风声紧,骨头提心吊胆,咱们还是少更一点,哪怕断更都好,只要不撞枪口就行。毕竟现在讲中华民族,不讲汉族。讲宽容、放下,不讲历史和本质。

    大家也别催更,骨头只想安安静静的将本书完本。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军集合 大帅来了

    感谢雪vv梅100元打赏!

    。。。。。。。。。。。。。

    “预备!”

    “放!”

    崇明岛东端,火枪旅的官兵在军官的号令下,进行着日常训练。装药、举铳、发射等基本动作官兵们已经练得滚瓜烂熟,不少人甚至闭着眼睛都能完成这套动作。

    训练是枯燥无味的,同时也伴随着痛苦,大部分火枪旅士卒都吃过军官的鞭子,严重的还被用大棍打过屁股,但他们并无怨恨,因为他们清楚,军官们体罚他们,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

    相较疼痛,性命无疑更宝贵。

    “平日不吃苦,战时就流血”是军官们平日说的最多的话,训练差了一个动作,战场上你或许就再也没有弥补过错的机会。

    生与死只在一念间,更在一举一动间。

    如果你做得不够好,失去的不仅仅是你的性命,更是你身边战友的性命。

    军队无法保证每一个将士都能在战争中活下来,但能做到保证每一个将士接受最大程度的训练,并为他们的训练提供最好的保障,以此来增强他们在战场上生还的几率。

    在接到参加北伐之役的调令后,火枪旅从上到下都召开了战前动员。除了慷慨激昂,好男儿沙场建功立业的豪迈外,士兵们听到最多的却是活下来。军官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够活着回来,战友也希望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能够活着回来。

    两天前,开拨到崇明各岛的官兵们每人陆续收到一个信袋,信袋是供他们写信给自己亲人的。信件写好后,大军一旦北上,便由大都督府专人派送到将士们亲人手中,务必使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的亲人去了哪里。

    信件等级是最高级别的军驿,按照太平军的军例规定,如果信使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将信送到,那么他们就将受到军法处置。

    让北上将士给家里写信,是周士相特意要求的。在此之前,还无此先例。

    为什么这么做,周士相给部下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仅要让将士们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更要让他们的亲人也知道他们去干什么。

    北伐满州,不是太平军的事,是整个大明朝所有人的事。前方是前线,是战场,后方同样也是前线,也是战场。拿刀的去拼命,不拿刀的同样也要出力。

    北伐一起,人不分老弱,地不分南北,皆有报国之责!

    。。。。。。。。

    崇明岛的最高处,用石灰刷着八个醒目的大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随着人员和物资的到位,崇明岛上战备的气氛也是越来越来浓,也是越来越紧张。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将要去做什么,也都知道他们下一刻,或许就在北上的海船之上。

    火枪旅官兵训练的场地边,刷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八个字。

    口号可是旅校小国公于佑明亲自向大帅周士相讨来的,除了火枪旅,周士相没给任何一个部队亲自提出过口号。这让火枪旅三千余名官兵都很自豪,训练也更加刻苦。

    他们绝不辜负大帅对他们的期望,他们要打出火枪旅的威名,将于世忠将军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不远处的海面上,新二军和新三军的抽调的两个旅以及东海水师正在进行登陆合成演习。

    海上,一艘艘战船游曳着,将一发发炮弹砸在预先规划好的战场上。

    各式号炮和旗令传递着一道道命令,轰隆隆的炮声似乎让整个崇明岛都在震动。

    “弟兄们,使劲划!”

    两百多艘小船运载着四千多官兵向着岸边冲去,船上的官兵奋勇划着浆,喊着号子。在这些小船上,有数十面旗帜,都是参战部队的光荣旗帜,代表着他们从成军之日起的光辉历程。

    新二军丙旅旅校罗伦亲自率部登陆,他奋力敲打着面前的战鼓,为部下们打气鼓劲。

    这个刚从陆军大学分配下来的年轻旅校很有本事,短短几天就和士兵们打成一片,一点也没有军官的架子,甚至比安军大使还要得士兵之心,以致丙旅的安军大使戏称,他可以回家养老去了。

    沙滩上,第五战区的工兵部门和参谋部门已经预先埋了不少药包,利用引线进行爆破,模拟出了战时场景。为了尽可能逼真,工兵部队甚至还在这方圆只有七八里的沙滩上挖了不少壕沟,布置了许多栅栏和障碍物,并且搭建了一些工事营房。

    岛上的军民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演习,他们好奇的放下手中的活计,看着海上小船上的官兵奋勇划向岸边,然后纷纷从船上跳下,呼吼着口号冲向满是黑烟的演习区域。

    当一面代表着胜利的红旗插在了象征敌军主帅所在的营帐上后,数千将士挥舞着各式武器开始欢呼雀跃。

    军官们则忙着就先前的进攻不足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快速报到参谋部门,供参谋部门进行调整和讨论。

    “都别看了,他们有他们的仗打,我们有我们的仗打!都给老子好好练,省得真北上了,一个个连站也不能站,给老子丢人!”

    百户麻峰已经带着自己的部下在船上适应训练了好几天,起先,一百多号人只有七八个能撑下来,其他的都是吐得不成人样,现在已经好些了,至少一半人已经习惯海船的颠簸。余下这一半,虽然还是有些晕船,但起码不怎么吐了。这样也算达到了上面的要求,毕竟在船上不要他们打仗,水师的人自会解决危险。他们陆师只要能在船上撑到目的地就行。

    “麻队,弟兄们都练了差不多了,啥时候能北上啊?”有个士兵问道。

    “离差不多还远着呢,你们瞧瞧人家水师的弟兄,哪个像你们这样的?”

    麻峰瞪了眼那个士兵,正要说今天加练半个时辰,远处海面上,却有鼓声传来。

    听到远处的鼓声后,海上的水师也立即开始敲鼓,并且发出旗令,岛上也很快响起鼓声,军官们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命令。

    “集合,全军集合,大帅来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复仇之战的号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