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兴直到暮色降临才回来,吴夫人没好气的骂他中秋节都不着家,又把锦卿留下来的纸条给了吴兴,一脸好奇的堵在吴兴跟前,眼神半点不放松。
吴兴无奈,“这纸条您没看过?”打死他都不信!
吴夫人脸一红,“看过。”看不懂就是了,如今年轻人都打哑谜,欺负她一个老太婆什么都不懂。
吴兴看完纸条就笑了起来,只不过吴夫人看他那笑容充满了算计,怎么都不像是和锦卿有点什么。
看着自家娘亲一脸的好奇八卦,吴兴笑的不怀好意,“娘放心,是某只小猫要亮爪子了,托我帮忙罢了。”
第163章中秋(上)
吴夫人依然忧心忡忡,吴家老三有多么的不着调,她已经体会了将近二十年,从她印象中,老三长大后,从来就没有“着调”过,此时又和锦卿走的这么近,实在让她担忧。
吴兴好奇的凑到母亲跟前,“娘,你不是挺喜欢锦卿的吗?怎么看起来一脸不高兴?”
吴夫人叹口气,难得儿子正正经经的跟她说句话,便说道:“我是挺喜欢锦卿那孩子的,可她之前和玮安感情那么好,虽然掰了,要是进了咱们家门,我怕她心里只有玮安没有你啊!”
终归不能让自己亲儿子吃亏啊!
吴夫人再怎么和气亲切好说话,骨子里也是个官家贵夫人,在娘家时是骄傲的小姐,嫁了人便是尊贵的夫人,一个庶出的可怜女孩,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做上了太医,她是很心疼和喜欢的,但却不愿意让她做自己的嫡亲媳妇。
锦卿和叶玮安有情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吴夫人更愿意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贤淑知礼的世家小姐,娘家能帮着吴兴青云直上,自己也能和官家夫人打成一片,还能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将来还能帮着丈夫纳妾,管理后院和庶出的子女。
锦卿连叶家小子一个妾都容不下,将来何谈给丈夫纳妾照顾庶出子女,怕是有庶出子女,这太医出身的锦卿很有可能一人一包药“照顾”到黄泉路上去了,这些庶子庶女虽然不是锦卿的,可实打实的是吴家子孙。吴夫人是绝对不乐意看到这种家宅不宁的情况。
吴兴笑了笑,桃花眼弯成了月牙。“母亲怎么知道我没叶玮安魅力大?没准锦卿妹子就是觉得我比叶玮安好,不喜欢他转而喜欢我了!”末了,又总结道:“母亲要对自己生出来的儿子有信心!”
说罢,吴兴笑眯眯的走了。
吴夫人向来猜不透吴兴的心思,那笑脸长年挂在他脸上,她早辨不清楚儿子到底是不是真的高兴了。
没过一会,吴老太爷进来了,见夫人一个人坐在榻上心神不定眉头紧皱的,忙问是不是小三子又惹她生气了。
吴夫人见来了能商量事的。赶紧把忧心事说了个清楚,吴老爷一捋花白的胡子。压根不当回事,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这混账若能安下心来娶媳妇留个后,我就谢天谢地了,管他娶的是女人还是母猪!入了我家门生了我吴家崽子,就是吴家媳妇,管她心里念着谁!”
吴夫人再次认识到,她和吴老爷一起过了大半辈子。在思想上依然存在着马里亚纳海沟一般的差距。
郑国公府中。叶夫人正带着张妍准备着晚上中秋家宴上用的果蔬糕点,看张妍一脸心猿意马的样子,叶夫人就气的脑袋瓜疼。趁丫鬟们都出去布置赏月的庭院了,她伸出指头来用力点了下张妍的脑袋,把张妍从发怔中点醒了。
“姑母,你这是干什么啊!”张妍不高兴了。
叶夫人恨铁不成钢,“你也不想想,玮安可是关了你禁足的,昨晚上我带你去晋王府,他睁只眼闭只眼,心里已经不高兴了,你今天还这么心不在焉的!还不赶快想想怎么才能让他喜欢你一点!”
对张妍说话不能太含蓄,含蓄了她听不懂,叶夫人抚养张妍这么多年,深有感触。
张妍心里有气,负气嘟囔道:“反正他是不喜欢我的!我再怎么表现都没用。”她刚才一直想着昨晚上在榻下看到的吴兴和袁锦卿,一想起来就忍不住脸红心跳小鹿乱撞啊!
吴兴脸颊红晕,腰带捆着双手,衣衫散乱,原来他和袁锦卿好这口……
张妍虽然还是个姑娘家,可她嫁叶玮安前一夜就有不少老婆子给她“传授”过这方面的知识,是以她多少能脑补到当时战况一定相当激烈,不过是她和襄妹妹中途进来了,两人“好事未成”,怪不得吴兴一脸阴狠冷厉,大抵做这种事被打断,是个男人都不会有好脸色的。
叶夫人叹口气,突然想起昨晚上那位“热情四溢”的杜雪襄姑娘来,顿时惊醒了,严肃的对张妍说道:“以后离那个叫杜雪襄的小姐远点,瞧着就是满肚子鬼心眼的不老实相,这种人顶爱算计人!”
张妍见不得别人说她的襄妹妹有半分不好,不由得脱口而出:“襄妹妹那是聪明!对我好着呢!”见姑母神色不虞,张妍顿时气焰矮了下去,她可不敢再把姑母气病了,到时候叶玮安那黑心肠的不定怎么报复她。
“姑母,襄妹妹人很好的,你怎么就是不喜欢她呢?”张妍放软了声音说道,将来若是嫁入国公府,她也能和襄妹妹做个伴,好姐妹一辈子多好!
叶夫人冷哼一声,她吃过的盐比张妍吃过的米还要多,焉能不知道这侄女就是个猪脑子,而那个杜小姐是别有用心?
“你呀!”叶夫人气的一阵血气翻涌,眼前发黑,这侄女笨成这样,要不找个贤良大度的媳妇,日后可怎么办!
叶夫人想想今晚上全家人都要赏月,她要是再被张妍气的躺到了床上,自己那心思越来越大的儿子还不趁机把张妍撵出去?深呼吸了好几次,叶夫人才平复了下心情,看着张妍,满脸都是讥笑。
“你这蠢丫头,向来都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你刚来京城的时候,不是和刘通判家的嫡出二小姐关系好的恨不得义结金兰吗?现在呢?你每次提起来她不是咬牙切齿,骂她下作无耻?前年你又和赵同知家的嫡长孙女关系好,还要认了她娘当干娘,如今呢?现在又和这杜雪襄打的火热,这么多年来吃这么多饭,光长个子不长脑子啊!”
骂了一通,叶夫人心情甚爽,觉得眼前一片清明,有个烦心的不长脑子的侄女,确实让人头疼。
张妍气的脸别到了一边,腹诽无比,姑母怎么能拿这些口蜜腹剑的小人和她的襄妹妹比?能比吗?襄妹妹对她可是真心诚意的好,什么都为她着想,而且襄妹妹心里喜欢玮安表弟,为什么姑母和表弟就是看不到襄妹妹的好呢?
想了半天,张妍还是不敢把她和杜雪襄算计袁锦卿未成,反而把吴兴扯进去的事情告诉姑母,姑母肯定会骂死她的,吴夫人是姑母多年的至交好友,算计了她的儿子,恐怕姑母都不会原谅自己。
而且姑母知道了,玮安表弟肯定也知道了,张妍不禁打了个寒噤,到时候肯定要把她逐出国公府了。襄妹妹也没嫁进来的希望了,只盼着吴兴和袁锦卿自己觉得羞愧没脸,别自己把这事捅出去就行。
看张妍一副惴惴不安相,叶夫人只当是她听进去了自己的教训,心里大定,这会丫鬟进来请示,说是外面已经布置好了,老爷和老太爷也请了过来,叶夫人便扯着张妍去了庭院。
中秋节的月亮皎洁的挂在半空,叶玮安背着手走进来的时候叶老太爷他们都已经落座好久了,叶夫人不满意的说道:“你怎么回事?今天也回来这么晚,一大家子人都在等你!”
叶玮安简略的说道:“衙门有些事情,忙不开手。”
叶夫人更气了,把筷子“啪”的往桌上一放,严厉的说道:“今天中秋节,衙门里能有什么事?如今你是愈发的长进了,连父母祖父都不放眼里了?”
叶玮安深吸一口气,如今母亲的脾气越来越大,昨天中午还打了一个丫鬟二十个板子,惨叫声他隔着两个院子都能听得到。
费了好大的劲,叶玮安才咽下了自己想要说的话,平静的说道:“儿子没这个意思。”
叶夫人心里不痛快,自从袁锦卿那小丫头退了亲,她这亲生儿子仿佛就和她隔了一层,说话做事冷冰冰的,再无之前的亲热信任,如今又是摆着一副死人脸来膈应她,她养了他这么多年,还不如个外人吗!
叶夫人抬高了声音,“你这是对母亲说话的态度吗?你学的礼教规矩都到哪里去了?”
老实的叶老爷推了推老妻的胳膊,小声道:“过团圆节,你别说这些无关紧要的了。”又笑着对叶玮安招呼道:“你还不快坐下来,就等你呢,可把老父我给饿坏了!”
叶夫人不防一向老实巴交,半句话都不多的丈夫会出来驳她的面子,心里大为火光,若今天儿子不服软,她面子往哪搁?日后哪里还会听她的话?
想着想着,叶夫人气冲冲的站起了身子,还未等她开口,一旁静坐着如雕像一般的叶老太爷开口了,“老大家的,如今你儿子做了国公爷,你的脾气也跟着涨了不少啊!再过两天,是不是这国公府都该改姓张了?”
叶夫人讪讪然笑了,长年以来叶老太爷在她心头上留下的积压还在,只说道:“公爹说哪里话,只是玮安这孩子最近老是不听话……”
叶老太爷声音平稳,目不斜视,仿佛就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哦,我还以为我这老头子白挣下了这许多家业,日后都要看你脸色吃饭了!说到礼仪规矩。”
叶老太爷指了指坐在叶夫人身边的张妍,“我叶家可从来没有姨娘上桌吃饭的道理!”
张妍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跳起来掐死这糟老头子,她能是普通的姨娘吗!
叶玮安疲惫的坐到了叶老太爷身边,轻声道:“爷爷,我实在是有事脱不开身,才回来晚了,我们快些用饭吧!”算是平息了这场口水架。
第164章中秋(下)
相比起叶家中秋节上一家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城西梅花巷的锦卿一家显得和平多了。
院子里的石桌不大,挤了五个人在桌上,书娟本来不好意思上桌的,可刘嬷嬷和锦卿硬是把她拉了过来,连声说挤一挤就坐下了。
月光皎洁明媚,小石桌上摆满了菜和糕点,刘嬷嬷举着酒杯先往地上洒了一杯酒,感叹道:“这杯酒敬我家小姐,可怜她后半辈子……好在锦卿和锦知有出息,小姐在九泉之下也会安心的。”
锦知咬着嘴唇不吭声,他心里对袁应全是有气的,可对于母亲实在没有印象,仅凭着刘嬷嬷时不时的回忆,脑海里勾勒出了母亲的轮廓,算是一个孩子对于母亲藏在心底的怀念。
锦卿看着月光下的刘嬷嬷,只是三十出头年纪,徐斌俸禄虽然不多,可维持小康之家绰绰有余,是以刘嬷嬷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原本干枯黄瘦的脸颊现在红润白皙,十足的中年美妇。
“嬷嬷现在过的也好,母亲也是高兴的。”锦卿柔声说道,又看了看旁边的徐斌。
徐斌笑了起来,拍了拍刘嬷嬷的后背,小声道:“大过节的,别让孩子们心里难受。”
刘嬷嬷用帕子擦了擦眼睛,看着已经长大的锦卿和锦知笑的一阵开心,在锦卿的示意下,锦知端了杯酒走到刘嬷嬷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嬷嬷,多谢您养育我们姐弟成人。这杯酒是敬您的!”
刘嬷嬷高兴的接下了酒杯,一饮而尽。
然而锦卿没料到的是。刘嬷嬷酒量实在太差,这也不能怪锦卿,之前她们家可是没人喝酒的。
一杯酒下肚后,刘嬷嬷脸色就红的不正常了,拉着锦卿慈爱的笑道:“锦卿啊,你什么时候和叶公子成婚啊?嬷嬷还等着给你照看孩子呢!”
锦卿脸顿时黑了,桌上的气氛一下子沉重了下去,锦知知道刘嬷嬷喝醉了,事情也记糊涂了。连忙说道:“嬷嬷,姐姐不嫁叶公子了。你忘了?”
徐斌无可奈何的看了刘嬷嬷一眼,深觉自家夫人不给力,想缓和一下气氛,决定亲自出马,转而问书娟,乐呵呵道:“你和锦卿差不多大吧,你爹娘可有给你定下人家?”
书娟看着团团圆圆的月亮,心里一片黯然。“我七岁的时候就被我亲爹亲娘给卖啦!好用卖来的钱给我哥娶媳妇!”
这下。众人谴责的目光转移到了徐斌大叔身上。
徐斌聪明的闭上了嘴巴,一脸沉痛的表示自己真的很同情书娟小姑娘的遭遇。
论起说笑话和稀泥,调节气氛。刘嬷嬷老实巴交,徐斌正直不阿,两人都不是个中好手,以至于吃过饭尝过了糕点,一桌人就没什么事情做了,徐斌扶了醉意朦胧的刘嬷嬷去屋里歇息了,留下锦卿和书娟收拾桌子,锦知打下手。
收拾完东西,锦卿搂着锦知坐到了院子里,看着窗外又大又圆的月亮,恍然想起来,距离她从鄯单镇回来,都快一个月了,不知道尕娃在那里过的怎么样,那家人对他好不好。
“锦知,我去边境的时候,掉进河里差点没命了,是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把我救上来的。”锦卿摸着锦知的头喃喃说道,“可我没把他带回来,原来是想带回来和你做个伴的。”
锦知窝在锦卿怀里,又拿脑袋蹭了蹭,说道:“那等我长大了能自己出门了,把他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好不好?”
锦卿笑着摇了摇头,“这得先问问他的意思,他的理想可大了。”做大货行的账房,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孤儿来说,这算是远大的人生理想吧。
书娟也是第一次听锦卿说她在边境的事情,惊讶的看着锦卿,月光给锦卿的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表情恬淡亲切,锦卿有一搭没一搭的用手梳理着锦知的头发。
锦知搂紧了锦卿,欢欢喜喜的说道:“姐姐,你最近好像跟之前不一样了。”
锦卿惊奇的问道:“哪里不一样了?”
锦知把头在锦卿怀里拱了拱,寻了个最舒服的姿势,笑道:“姐姐笑容比之前多了,感觉没之前那么容易生气了。”
锦卿听了后,梳理锦知头发的手顿了顿,半晌才又重新梳理了起来,轻声道:“这样不是很好么。”
她不是脾气突然间转了性子,而是有些累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事,都要竖起浑身的刺,谁要心存不良的过来,她就要全副武装的击退对方。
可一直用这么激烈的方式,终究会累的,事情那么多,总有不怕她的尖刺的人,她的感情太过于激烈,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何必呢?
在清水县的时候,师父就教导过她,人生如同一枚铜钱,要外圆内方,只有外表圆滑了,才能在路上滚动的远,若车轮是那四方形有棱有角的,马车还怎么行路?
她是事到如今才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袁应全和魏氏要联合起来利用她作践她,那就让他们自己窝里斗好了,给袁应全几分好脸色又不会死人,顶多他走了之后恶心几把罢了,身上有不少块肉又不掉银子的。
书娟突然觉得鼻子有些酸,她没跟锦卿之前,只听说半路里杀出来的二姑娘没钱没势,还是个乡下铃医出身,心里上不能说是不轻蔑的,被夫人派来伺候二小姐,成了之前众姐妹嘲笑的对象,她心里也是满腹怨气。
可现在她觉得很高兴很知足,锦卿对她很好,就算是对锦卿有二心的桃红,锦卿也从来没打过她骂过她,人人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可书娟却觉得自己占了个大便宜,若是摊上大小姐那样的,动辄就拿丫鬟出气,贴身丫鬟不知道挨了她多少耳光。
像她这种脾气的,还不被大小姐打死了?
可二小姐过的太不容易了,人人都说她忤逆长辈,不孝顺父亲嫡母,又专横跋扈容不下一个可怜孤苦无依的姨娘,可怎么没人看到二小姐被父亲嫡母逼的连家都住不了?又怎么没人看到二小姐在边境差点死掉?
书娟摇摇头,只盼着二小姐能找一个对她好的夫婿,将来也好有个依靠。
锦卿瞧书娟在那里摇头晃脑唉声叹气了半天,打趣道:“小丫头,是不是想婆家了?”
书娟满脸通红,争辩道:“你别乱说,我可没有!”
“来来来。”锦卿招呼书娟坐的离她和锦知近一点,兴致勃勃的问道:“书娟你想要个什么样的相公?是温柔点的还是冷酷点的?是想要经商的还是读书的?还是家里有点田产的?”
书娟脸红的要滴血,硬邦邦的回了句,“小姐,你再问我可就不理你了!”
说实话,锦卿万分不能理解古代这个时候的女子,明明自己的终身大事再重要不过了,这个时代又不流行离婚,基本嫁了一个人就等于一辈子和这个人绑到一起了,风险这么大,还一个个提起成亲,就羞愤欲死。
问来问去,都是脸红羞怯的推脱,“但凭XX做主。”
怎么就能凭别人做主呢?别人知道你想嫁的是什么样子的男人吗?嫁的不好吃亏的不还是自己么!
书娟不顶用,只好锦卿亲自来谋划了,点着下巴,锦卿看着小红脸书娟道:“江辰在京城时间最长,认识人也多,不如请他帮忙介绍几个,最好读过书,中过秀才,即便是没有祖产,也能开个私塾教个书,生计不成问题的。”
书娟跟了她这么久,为了她也得罪了袁家上下,她怎么也得让书娟嫁好了,夫君上进,将来衣食不愁,对了,还得多备上点陪嫁,好让她挺直了腰板在夫家做人。
书娟大囧,张嘴道:“我都大字不识一个,哪里能找那些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她不过是个丫鬟,怎么敢去肖想读书人?只要未来的夫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