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娘医经 作者:希行(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vip2014-12-21完结,日久生情)-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人家依旧说了,不管多少钱,千金不卖,说不卖就不卖。”一个坚定的说道。

    说不救就不救…

    周夫人哼了声。

    “不过,虽然不卖,但也不是以后大家就永远吃不到。”另一个丫头想到什么又忙说道。

    大家都看过来。

    “那掌柜的说。说到他们那几个东家周年祭的时候,还是会散酒的。”丫头说道。

    …………………………………………。。

    “…。这么说只能等那几个人周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酒?”

    一间茶馆里,一群人围在一起说笑热闹。

    “是啊,是啊,只能等明年此时了。”

    “错了错了,不是到明年此时。那茂源山五壮士是五月遇难,虽然此时下葬,但周年却应该是五月。”

    “你记得可真清楚。”

    “我当然要记清楚了,我回去就把这个日子刻在心上!”

    “这么说还能少等三个月喽真是太好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叔叔家的侄子的妻妹的舅公的孙子就在太平居当差…。”

    “真是奇了怪了?怎么有人放着钱不要?”

    “人家缺钱吗?也不看看那是谁!太平居!怡春堂!神仙居!”

    “。。还有神医,一条人命万贯…”

    “等等。说酒呢怎么又说到什么神医?”

    “…这么大的事你竟然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说到这神医,那可是很久以前的事…。”

    “…等等,说神医呢,怎么又说到茂源山?茂源山是啥?”

    “这茂源山是五个壮士啊,死在西北阵前…。”

    “。。太乱了,谁能说个清楚?今日的茶钱我包了!”

    “我来!我来!”

    大厅里顿时更热闹了。

    秦十三郎将几个钱扔在桌子上起身,看着对面还端坐似乎听得出神的周六郎,伸手拍他一下。

    “走了。”他说道。

    周六郎被打断很不高兴。

    “你走吧。”他说道。

    秦十三郎笑了。

    “听到了吧,放心吧。”他说道。

    周六郎端起茶碗没理他,秦十三郎抬脚迈步,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我知道,你听别人说她,怎么听也听不够…。”他低声笑道。

    周六郎嗤了声。

    “不过我要去见她了,你要不要一起去?”秦十三郎笑道。

    “伙计,添茶!”周六郎举起茶碗喊道。

    正靠在柜台前厅那边人说的热闹的店伙计被喊了两声才回过神,忙应声拎着壶跑过来。

    秦十三郎笑着抬脚走了。

    门外街上人群熙熙,隔不远总有驻足的人群,其间一个高谈阔论,其他人听得神情激动,虽然听不清,但看那人伸手指着街道比划的样子也可以猜到毕竟说的又是茂源山。

    秦十三郎含笑伸手接过小厮递来的马缰绳。一面翻身上马,要走之前又看了眼茶肆,透过直窗可以看到其内的周六郎坐在几案前。

    少年郎专注认真的看着那边站着指手画脚说的热闹的一个茶客,如同其他人一般。不时的露出惊讶惊喜惊叹悲伤的神情,似乎是第一次听到那些事一般津津有味。

    秦十三郎笑了笑,正待催马前行,另有一个小厮从远处疾步奔来。

    “公子,公子。”那小厮近前,喘着气俯身低声说了几句话。

    秦十三郎神情微微一怔但旋即释然。

    “真快啊。”他感叹道,“怪不得她说她只需要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别的事,总有人会抢着去做。”

    那一日的送葬之后掀起多大的热闹,对于程娇娘来说似乎从来都不知道。几个哥哥入土之后她就回到了玉带桥的宅子,日子一如既往。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孩童的哭声在院子里响起。

    “他是饿了吗?”婢女好奇的问道。

    范江林的妻子黄氏一面哄着孩子一面摇头。

    “不是,他就是没睡够就闹。”她说道。

    二人正在说这话,廊下传来脚步声。

    “娘子。”婢女扭过头高兴的喊了声。

    黄氏也忙抬头看去。见门口廊下站着一个素衣女子安静的看过来,她顿时又低下头,依旧没敢看清她的样子。

    “是不是,吵到…吵到娘子了…”她有些不安的说道,一面忙更快的摇晃哄抚孩童。

    这动作却让孩童的哭声更大。

    黄氏的额头冒出一层汗,她自己也想哭了。

    “孩子就是爱哭的,这有什么吵的?”程娇娘说道。迈步过去了。

    “大娘子,你别怕。”婢女又转过头,看着手忙脚乱的黄氏笑道,“我们娘子没那么多事,你放宽心,这里就是你的家。”

    黄氏有些牵强的笑了。环视四周。

    她一个西北屯堡城长大的女子,跟着当账房的父亲认得几个字,也算是有见识,但再有见识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在京城有个家有个小姑子…

    还是能引得全京城的人出门参加丧事的小姑子。

    黄氏伸手抚了抚心口,将怀里的孩子拍了拍。

    吓得她到现在连这小姑子长什么样都没看清。

    “那时候我刚和大郎成亲。七郎媳妇还和我猜测妹妹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想啊想啊,都想不出来,七郎说他的妹妹是神仙一样的…”黄氏一面晃着怀里的孩子一面说道,“那时候整日想什么时候见见,还想到时候七个媳妇一起来,没想到最后就来了我一个…。”

    婢女眼里闪着泪笑了,想到什么起身。

    “大娘子,到家你也拘束,我带你看看郎君们住的屋子,都是按着他们离开的时候样子收拾的,摆设都没变,衣服也都留着呢。”她说道。

    黄氏也跟着起身,一面晃着怀里的孩子。

    “走喽,去看看你爹爹的屋子。”她说道。

    后院里,嗡的一声,一支箭命中靶心,摇摇晃晃。

    程娇娘举起手里的弓箭也对准了草靶子。

    “妹妹还是每日都练箭?”范江林放下手里的弓箭问道。

    程娇娘点点,手中的箭应声而出。

    “好。”范江林拍手赞道。

    程娇娘冲他晃了晃手里的弓。

    范江林看着她有些不解。

    “一石。”程娇娘说道,还微微笑了笑,带着几分炫耀。

    范江林看着她一刻,咧嘴笑了。

    “好,好。”他点头说道。

    程娇娘重新站定拉弓,一支箭接一支的飞出。

    范江林站在一旁安静的看着。

    好,好,他的视线有时候会有些模糊,似乎看到徐茂修等人在身边站着,也正笑着称赞。

    “好。”他大声说道,拍拍手,“只是还不够稳。”

    程娇娘转头看他,微微一笑点点头。转过头继续拉弓射箭。

    秦十三郎过来的时候程娇娘正在习字。

    “还请公子稍等一刻,就要好了。”婢女笑道,一面侧身让开门做请。

    “你如今倒在家闲着了?大掌柜也不忙了?”秦十三郎与她打趣道。

    “我家娘子让我歇几日。”婢女笑道。

    秦十三郎整了整衣衫。

    “既然大郎君在,我自然要去拜见的。”他整容说道。

    透过展开的门可以看到其内的范江林与秦十三郎对坐说话。看起来并不生疏,黄氏有些惊讶又有些好奇。

    “这位公子是什么人啊?”她忍不住问道。

    “这是公主府秦家的小郎君。”小丫头说道。

    公主府!

    黄氏差点窒息,伸手抚着胸口。

    她适才还看到那位小郎君与自己的丈夫持平礼的吧?我的天啊。

    正惊讶间,见那边书房的门拉开,程娇娘走了出来。

    “妹妹,我将在西北的事详细的告诉秦郎君了。”范江林说道,带着几分坦然。

    程娇娘点点头坐下来。

    “我们的事没有不可对人言。”她说道。

    “那娘子接下来只怕要和更多人的说一说郎君们的事了。”秦十三郎说道。

    程娇娘和范江林都看向他,一个神情依旧,一个则有些不解。

    “昨夜有人上书弹劾姜文元。”秦十三郎说道。

    ……………………………。

    高凌波被叫起的时候正在小妾屋子里温存,因此带着几分不悦。

    今日不是大朝会。他便懒得去参加常朝看主持朝会的陈绍等人的脸色,虽然陈绍这些日子的脸色让他看了很愉悦,但山珍海味总吃也会烦,便告了假今日在家歇息。

    “被人弹劾就弹劾,有什么大不了的。哪个没有被弹劾十次八次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侍制,把这种口水弹章当回事,你们是越活越回去了吗?”

    高凌波没好气的敲着几案说道。

    面前跪坐的两个官员双眉紧锁,神情紧张。

    “大人,这次不一样。”他们说道。

    “怎么不一样?是谁?又是陈绍那群人中的哪个?吓得你们这样?弹劾了什么?叛国还是通贼?”高凌波喝道。

    “是卢思安。”两人咬牙说道。

    卢思安?

    “这王八蛋还没滚出京城呢?”高凌波愣了下问道。

    “原本是要走的…”一个官员说道,“我们已经命吏部催促他赴任…”

    “行了行了,要死的东西了。你们怕什么?”高凌波打断他说道,旋即又是一怔,“不对啊,他怎么上弹劾奏折?他如今不过是个外放官,是陈绍干的?”

    不待二人说话,他就冷笑。一面抬手拂袖。

    “干的好啊,逾矩私递奏章,我正好送他们一起去南州做个伴。”他笑道。

    “大人,大人,不是陈绍递的。卢思安走了驿站的漏子。”一个官员急忙说道,“充作边境急报直接递到了皇帝面前。”

    高凌波换了个姿势坐,带着几分不解。

    “这王八蛋是活的不耐烦了,急着要死呢?”他说道,“是找到什么新鲜事说了吗?”

    “内里传来消息,奏章上写的是姜文元轻外敌,欺瞒朝廷,辅佐陛下不以道,赏罚不明,至军民怨道…。”一个官员说道。

    “停停停。”高凌波打断他,歪头看着这两人,“卢思安是不是疯了?”

    两个官员对视一眼摇摇头。

    高凌波猛地一拍几案,吓得两个官员打个愣怔。

    “他没疯,那你们是傻了?”他喝道,被打断美人温柔的火气就这么再也压不住了,“因为打听了下西北功赏的事,他就被陛下踹出京城了,如今还敢写弹劾奏章又说西北功赏的事,这是好事,这是他自己寻死,你们吓得要死干什么?”

    两个官员叹口气倾身向前。

    “大人,他这次不止上了弹劾的奏章,还上一副送葬图。”他们说道,“倾城送英豪,万民哭不平的送葬图。”

 第一百二十三章 看画

    这一日的常朝会上,无一人缺席,就连很少露面的皇帝都来了。

    两个内侍正缓缓的在殿中展开一张画卷。

    “卢思安的祖父卢捷好画,朕记得当年先皇甚是喜爱,命人挂在寝殿中。”

    皇帝坐在御座上淡淡的说道。

    “只不过其后子孙灵性不足,传承其画笔的没有,又攻与学问读书,这些琴棋书画自然靠后几分,所以卢捷的画作如今倒是越发珍贵。”

    朝堂上谈论诗词画作是很少有的事,因为会被御史弹劾为耽于嬉乐,但今日并没有御史跳出来说话,反而都认真的看着殿中展开的画卷,一个个眼神烁烁,就好似看到了待宰的羔羊,算计着从哪里咬一口合适。

    “卢思安虽然没有学得其祖父的精华,但应该也不负出身,诸位爱卿,都来看一看吧,看看他画的如何?”

    常朝会上的官员并不多,两排站立着十几位,此时听了皇帝的话鸦雀无声也没有人迈脚。

    “陛下,卢思安越分言事当…”

    一个官员看到高凌波的眼神,只得站出来硬着头皮说道。

    话没说完就被皇帝打断了。

    “卢思安越分言事朕知道,不劳你提醒,朕现在说的是画。”皇帝淡淡说道,“朕现在让你们说说这画画的怎么样!”

    没有人敢再说话了。

    “臣遵命。”

    一个少年清朗声音说道,打破了殿中凝滞的气氛。

    看着晋安郡王迈步,一旁的大皇子便紧走了几步,抢先站在了画卷前。

    晋安郡王微微一笑,停下脚让开。

    有皇子带头,陈绍便抬脚也站过来,余下的人便按照官位高低依次过来。

    这是一卷长画轴,从京城正西门为起,描绘的景致倒不敢说多好。运笔也一般,但胜在栩栩如生。

    一开始还沉默的殿内虽然大家脚步的移动,渐渐的低声议论而起。

    那日的事这里的官员们自然都没有亲眼去看,但多多少少都听说了。此时此刻画作展现在眼前,颇有几分身临其境的感觉。

    卢思安不愧是卢捷的子孙,勾勒描画的细致,连马儿头上戴着白花都没有草草了事。

    举着灵的,打着幡的,抬手拭泪的,神情木然的,垂首的,还有那被人抱在怀里的孩童神态也是随着行走不断变化,或者抬手够飞扬的白幡。或者揉眼睛,或者吃手指,憨态可掬。

    路旁的人男女老幼神态亦是不同,惊讶的探问的,还有抢酒人的醉态更是惟妙惟肖。

    晋安郡王看着不由抿嘴一笑。

    大皇子原本走的很快。眼角的余光看到晋安郡王走的很缓慢,便也放慢了脚步,看着晋安郡王一点点的在画卷上看,似乎怕遗漏了什么,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下。

    他讨厌看画!就好像舆图一般!但凡是线条勾勒的这些东西在他眼里都是厌恶!

    但是他如今已经不是小时候了,大皇子抬起头,带着几分倨傲将视线认真的落在画卷上。

    找到了!

    晋安郡王的脚步微微一停。视线落在画卷上的一处,乱乱的小小的人群中,那娘子正伸手抚摸马头,虽然戴着幂篱,但他依旧一眼认出来了。

    卢思安画的的确比不上其祖父的精妙,那娘子的风华就是幂篱也遮挡不住的。瞧瞧在他的笔下,竟然成了平平。

    这里应该再高一些,这衣袖也要宽大一些,就算是幂篱也不至于涂的一抹黑,至少应该是隐隐可见其面容的…。。

    “殿下。”

    身旁有人轻声提醒道。

    晋安郡王站直身子。看了陈绍一眼点点头示意,继续走去。

    看得什么?这么出神?

    陈绍不由也凑上去瞧了瞧,没见有什么特别啊。

    画轴很长至正东门结束,接下来就是墓前的热闹,以及空中绽放的烟花。

    “画的怎么样?”皇帝的声音在御座上飘下来。

    画的不怎么样,但是画的却实在是太可恨了。

    高凌波几乎咬碎了牙。

    图画歌舞永远比诗词描述更直观,也更让人震撼。

    如果这件事仅仅是用一张奏章描述,无非是冷冰冰因为阅读人不同而感情不同的文字而已,但如果用图画呈现出来,就能给皇帝直观的冲击。

    浩大的送葬队伍,密密麻麻的围观的人群,整个京城的喧闹跃然纸上,这给每年只有一两次可以出宫,且目的地是几里地外的御苑的皇帝来说,带来的感觉是极其震撼的。

    他似乎跟着这幅画将当日的场景走了一遍,也能体会到身在其中的感觉。

    “民情忧愤,十人观九人哀,从西至北,涌涌不绝困堵道路,纸钱如雪,白幡如林,满城尽谈茂源山。”

    “…臣曾有所闻而私查此事,却不想被姜文元之辈挟功要挟欺瞒陛下,终生民怨,下被欺压不得诉,上不得听,今离京之际,亲见民自告天认英魂,罪臣不忍让陛下蒙受不白之怨,为证姜文元欺君慢天之罪,不惜越分言事,如有所济,甘愿乞斩臣于宣德门外…”

    卢思安的奏章被内侍高声的在殿中朗读,让看完画卷的官员们再次沉默不语。

    “你们说说,卢思安画的怎么样?”皇帝又问道。

    大皇子很想迈步出来说两句什么,但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时候如果说画的好赖,那纯粹是敷衍之词,毕竟皇帝问的本意不是这个,但如果要说别的,更不合适。

    前日师父已经讲课教过他,话要少说,自己如果没有把握的事,千万不要说。

    犹豫间,晋安郡王已经迈步出列了。

    “陛下,卢思安画的不怎么样。”他说道一面笑了。

    殿中所有的人视线或明或暗的都看向晋安郡王,多多少少有些难掩惊讶。

    亲王上朝很多时候都是摆设而已,不像大皇子是作为储君培养可以论证,这一点晋安郡王显然也很明白,所以私下可以和皇帝论对。但在朝堂上从不当着朝官们的面这样公开说自己的意见。

    今日这是第一次。

    皇帝看向他,神情看不出喜怒。

    “陛下还记得臣给陛下画的三山五岳行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