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锦商 作者:靓(起点vip2013.6.5完结,空间、平凡生活、种田)-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门照管菜园子和果园,必须得长住在这里,短工不可能,咱们得请长工。”

    随着念学时间渐长,又从乡下私塾转到县城有名的东风学堂,阿旺的为人和思想也跟着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稳重成熟,遇事不再轻易冲动。

    “咱们请长工,得签长期合同,三五年还是短了些,至少得签个十年以上。请的人是哪儿的都不要紧,但必须得人品过关,有侍弄庄稼经验的更好,单身的,携家带口的,咱都可以考虑,只要人品可靠,又愿意长住这里,咱就签下。”

    阿旺说到这里,看向好儿笑道:“妹妹,至于工钱方面,还是由你一人决定。”

    家里给付工钱一事,向来是好儿说了温氏就采纳,而好儿所提出给付的工钱多少,并不是自个随心所欲提的,既不会给的别家少,也不会高出太多,她着重在待人和吃的方面足够厚道,从不为人诟病并为之称道。因此,由好儿定付工钱多少,一家都无异议。

    好儿含笑道:“说到工钱方面,我也有一点想跟你们商量。咱们家的作坊,如今支付的工钱是每人每天六文钱,常奶奶是小组长,每天十文钱。最近我琢磨了些天,咱们是不是给她们加点工钱?”

    ☆、139又喜迁新居

    温氏问道:“她们干活都干得挺好,都是咱村子和邻村的人,加点工钱也应该。好儿,你想给她们加多少?”

    “我想的是,等作坊搬进新家那边后,给她们每人每天十文钱,常奶奶的是每天十五文钱。逢过年再发放些年礼。”

    好儿接着道:“娘,咱们加工钱,可不是因为同村和邻村的关系才加钱。给她们加工钱,一是她们干活勤快本分,不口杂,二是咱们的酱泡菜铺子生意很不错,加工钱,是一种福利提升。等到年底过年,咱们也给她们发放一些年礼,这又是第二项福利了。”

    阿旺赞同地点点头。温氏笑道:“好儿,还是你想得正确。”又含笑瞥眼阿旺小树道,“你们一个个读书明事理,娘都落后了,娘是不是也得跟你们学学,拿起书本多看看?”

    小树立即道:“娘,我支持你多看书,娘要看的书,我那都有,肯定适合娘现在看。”

    阿旺笑着叩下他脑瓜顶,“你以为娘是大字不识一个,还需要从你的百家姓三字经开始看?娘念过的书,可比你多。”

    温氏搂过小树,喜爱地揉揉他圆胖的小脸,笑道:“没事,娘也没认真看过几本书,以后小树沐休回来,收娘这个老学生可好?”

    小树呵呵直笑地点头,“好啊,娘以后就是我的学生,我也做夫子了。”

    忽地想起一事,忙道:“妹妹,你写的西游记,现在可红了,班里有两个同学买有普通版西游记,带到学堂来炫耀,然后别的同学借去抄下整本书,后来在学堂上偷看,被夫子发现,没收了,同学想偷回来,结果发现夫子躲在教案室里看得津津有味……”

    阿旺也笑道:“我们班也有同学看手抄本的西游记,据我所知,东风学堂里如今盛行借西游记来抄本,县城里的魏风茶馆,如今说书只说西游记,我一个同学的叔叔是魏风茶馆的掌柜,他说去了三次茶馆,三次都听到相同的段子,那些听书的人仍然没听腻。”

    好儿讶然:“西游记这么火了吗?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

    阿旺和小树都摇头说不知道啥时候火起来的,阿旺猜测应该是上个月开始火的。

    阿旺笑道:“我猜,这把火是从彭城、宿城火到下面的县城,估计再过段时间,就要火到各方小镇,最后火到乡下来。”

    温氏听得心花怒放,那西游记可是小闺女的大作,能火遍大江南北,谁也料不到。如今能火成这样,她这个做娘的,真是想不骄傲都不行了。

    好儿心里暗乐,火吧,火吧,火遍整个东唐,再流传到其他国家去,那才叫好。

    小树一脸崇拜地看好儿,唱歌似地念:“妹妹,你是神童,你是天才,你是东唐一代大文豪。”

    噗,好儿乐了,拿起一颗花生米朝小树丢过去,“胆子养肥了哦小树,调侃我?我新书不让你看。”

    小树眼睛一亮,果断坐到好儿身边,狗腿似地一脸讨好笑容,“妹妹,我是真心夸你,别人让我夸我还不乐意呢。妹妹,你又编了什么故事出来?”

    阿旺也也凑到跟前道:“妹妹,写多少手稿了?先让哥哥给你过目过目。”

    好儿抬起小胖手,掩嘴一笑,眉眼弯弯,“一个字儿都没写,都在这里呢。”指指小脑袋,又道:“工地那边吵,不太能专心写,等咱新家落成搬进去住,我就开始认真写。”

    其实跟工地吵不吵没多大关系,主要是她偷懒,就是照本宣科地抄,她都懒得动手。既然西游记在流行,她更不用担心了,想写的时候再写便是。

    十一月初,好儿家的大宅院终于竣工落成。三进院落,东西各两个跨院,一个后花园。全部白墙青砖大瓦,琉璃窗。主院的小套间,进入内室的推拉门远看是屏风,近看是扇门,着实美观又巧妙。

    整个宅院占地十亩,十分地宽大舒畅,宅院大门高大气派,门前左右两只石狮子,增添了几分庄严气势。

    又经过一番收拾,在庭院里都栽了小许耐寒常绿植物,不至于整个冬天里太过单调索然。

    好儿兄妹仨从前院走到空无一物的后花园,每个角落都走过,又走回头,每个房间包括茅厕都走一遍,喜悦的笑容不曾间断。

    等到全新的家俬也从县城买运回来摆放妥当,温氏照旧去落山坡的山神庙,请老和尚帮选了个迁居吉日吉时,为十月十八日巳时中,说是福禄财三星汇聚,文武曲星驾临,再兼一个贵人常现,总之好得不能再好。喜得温氏对着神佛虔诚跪拜,捐了二两银子香火钱。

    这在落山坡山神庙可是笔不小的进账,不常见啊。温氏一走,老和尚身边随侍的小沙弥就问道:“师父,十月十八日巳时中,真的那么好啊?”

    老和尚眯眯笑,一脸慈祥,“此乃天机,不可说,不可说也。”

    十月十八日,一大早,好儿家的大厨房里就开始忙活了,各种切菜剁骨剁肉的声音不断,大筐大筐清洗的菜蔬,杀好的一只只鸡鸭,一条条或剁成段或整条焖的鱼,一干村妇里外忙个不亦乐乎,说笑声不时飘送到前院来。

    等到巳时中,温氏带着儿女当天祭拜各路神佛,大门外就响起长串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镇上的韩广斌、钱掌柜甥舅、蔡家嫂子母女,及贵顺酒楼的掌柜蒋涛也都亲自来贺喜,县城的钱松劲人没来,却托钱掌柜送来了贺礼。

    村里每家每户都来了人贺喜,小货郎家派来了次子邱伟光,次媳黄氏做代表。

    邱三彪夫妇也带着小儿子来了,倒是让好儿一家感到诧异和意外。因为之前邱三彪家起新屋,人家是明面发请帖,没接到请帖的,自然不能厚脸皮去,好儿家没收到请帖,就没有去贺喜。

    而好儿家喜迁新居,不发帖,全村的人,只要不是仇人,都会自发过来道贺。

    不过,来即是客。好儿一家全都笑脸相迎。

    温家无男主,阿旺作为长子,自然是担当起接待男客的责任和义务,常乐在旁协助提点。温氏接待女客,常四婶负责后厨,林大梅则帮着温氏照应女客们。至于有孩子来的,就由好儿、小树接待。

    男客酒席摆在前院,女客酒席摆在内院,统共摆了十一桌。这顿喜迁新居的酒宴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结束散去。

    常四婶、林大梅、陈小凤、春儿娘、陈东莲等五人,主动留下帮温氏收拾打扫完毕,才结伴返家去。

    忙活了半天,大家都有些疲累,温氏让陈六声一家及龚桂子都去歇个午觉,自己也跟三个儿女各自回屋歇觉。

    好儿跟温氏住上房,阿旺住东厢房,小树住西厢房。三进院暂时空着无人住。

    好儿家的跨院,里面又分隔成两个小院,很适合一家四五口人居住。温氏让陈六声和龚桂子自个选,住东跨院还是西跨院。这让陈六声一家和龚桂子都分外开心和感动。

    最后,陈六声选了靠近二园的前西跨院,龚桂子不想落单,就跟着六声一家同住西跨院的另一个小院。

    付秀梅笑道:“桂子,如今住得宽敞了,你也年纪不小了,让东家帮你找个好媳妇过日子。”

    龚桂子一听媳妇二字就沉默了,好一会才黯然道:“嫂子,你别取笑我了,我这样的……谁个愿跟我?”

    付秀梅道:“桂子,你可别小看自己,你有手有脚,面貌周正,身体健康,又老实能干,你住的这院子,许多人家都比不上,要是哪姑娘看不上你,那是她没眼光,不懂得挑男人。”

    温氏含笑道:“桂子,陈嫂说的没错,你这么好的人,该有个好姑娘来配你。”

    龚桂子都三十出头了,他也想象别人那样,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一家和和乐乐过日子。但是,过去吃的种种苦,受的种种委屈和欺凌,让他心有卑微,很不自信。

    付秀梅见他眉心锁起,欲言又止的担心样,说道:“桂子,你是不是还在担心别人嫌弃你的命?你看看你,来东家做多长时间了?都有什么事儿发生了?没有是吧?那些人啊,拉不出屎赖到你头上,你如今吃得好,过得好,你们平尾村的人,不知多眼红你。你再娶上个好媳妇,保证能把他们气得没脸看到你。”

    龚桂子似是想起了什么,看向温氏,犹豫地问道:“东家,你去平尾村收菜,有没有听说点关于他们的……”

    “什么关于他们的?”温氏不知他所指的他们是谁。

    龚桂子忽又摇了下头,笑笑道:“没什么,东家,我随口问问,没事。”

    他们,现在过得怎样,也与他无关吧。想起自己被撵出家门,那一双双戳着他鼻子冰冷无情的大骂,不带半点亲情的脸孔。到他被村人赶出村,无处栖身,被逼到后山自生自灭。那所谓的家人,却没有一个出面帮他求情,没有一个去对他伸出援手。这样的家人,他还去想来做什么?

    ☆、140训导

    付秀梅提及了龚桂子的终身大事,温氏也放在了心上,本想找常四婶她们帮说合,又一想,都这附近的村子,恐怕难以成事。转而去找了镇上的蔡家嫂子,将龚桂子的情况详细说了,请她帮忙介绍个心性好的姑娘。

    蔡家嫂子应承下来。做媒做媒,做成一对百年好合,那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好儿家的酱泡菜作坊搬到了前东跨院,并开始对外公开招人。作坊女工再招六人,长工招八人。

    在贴出招工启事之前,温氏将陈六声一家和龚桂子集中到内院的中堂开会,并把在县城的陈有平也叫回来一起。

    这是好儿一家商讨出来的决定。

    现下,他们开了几间铺子,以后还会不断地开新铺。还有果园及扩大的菜园、作坊,都需要增加人手。员工一旦多了,得制订个相应的章程出来管理。同样地,他们不是铁人超人,不可能事无巨细都亲为,得有人帮他们进行管理。

    而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得有一定的能力,最起码不能大字不识一个,连简单的账目都看不懂。

    这朝代不像前世,去人才市场挂牌招聘就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好儿家要找这样有能力的人,要么通过牙行牙侩找,要么从现有的人当中选出进行培养。

    陈六声一家及龚桂子,都是卖断身契的人,通过这几个月的接触及生活中的观察,这几人人品都不错。

    陈六声夫妇老实本分,做事小心谨慎,不会擅自主张。陈有平做事勤快,虽寡言少语,却脑子灵活,做冰饮的几个月,他提出熬绿豆汤加入冰块,推出后果然大受欢迎。陈小福性情像其父,老实本分、谨慎,略显小胆。陈小安性子单纯,做事像其母,勤快利落。

    而龚桂子,表现的勤快、忠心,更甚陈六声一家,这或许跟他的遭遇有关。龚桂子勤快,却不会去抢出风头,大多时候默默地做,在他身上,好儿看到一种类似老黄牛的品格。

    其中,陈有平能识文断字,陈六声有点儿拳脚功夫,陈小福能认几个字,不多,付秀梅和陈小安只认得自己名字,基本是文盲。龚桂子连自己名字都不认得。

    好儿一家商议的结果,就是把这五个人都培养起来,虽然要花费些人力物力和时间,长远考虑十分值得。

    茶香袅袅飘散在厅堂中,众人凝神屏息,温氏清润的声音伴着茶香,犹如清冽山泉,从众人耳中流淌进内心深处,滋润并激励着他们的身心。

    “……你们最早进入温家,品性都不错。这月冰饮结束,有平会回来每天教你们识文断字,都是自家人,不要搁那些虚面子,有不懂的,问有平,或是问我、问好儿,都可以。明年开春后,陈小福去上学,把学堂里学到的,回来教给你们。有平依旧留在县城,跟常乐学习,晚上要坚持看书。”

    “等把长工招回来后,暂时由陈六声做个领头。不过,我先把丑话放在前头,虽然我有意栽培你们上进,日后若是有其他长工表现得优秀,才德优先者,我会提升为管事。所以,我希望你们都更用心、努力去学,去做。”

    从内院出来,陈六声等人均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付秀梅边走边忐忑道:“我都几十岁人了,就怕学不来……”

    陈六声笑道:“你担心什么?不还有我和桂子吗?一样一样的。”

    龚桂子道:“陈嫂,你好歹认得自个名字,我连自个名字都不知道,就算真学不来,也有我给你垫底。”

    三个孩子笑了起来。有平的眼中充满了希冀和奋发,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一定要好好抓住,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事。

    温家的招工启事张贴到镇上自家蔬菜超市门前,另外竖个招工牌子在木桥边,方便往来、出来干活的人看到。同时,又请镇上的牙侩郑文祝、县城里的梁金顺,帮觅八九个合适的人,单身或托儿带口皆可,仍是品行放在第一位考虑。

    那些人一看到招工两字,都跑过来看,不认字的就问认字的都写什么,认字的就逐句念出来,围看的人一听便失望摇头,做长工,要一次签十年以上,吃住都在温家,光这一条,有家有口的就没法做到。也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可人家后面还有内容,要有侍弄庄稼的经验,专长侍弄果园种菜的优先录用。

    尽管温家开出的待遇相当优厚,令人心动,贴出六七天传遍整个镇,竟无一人去应聘。

    倒是郑文祝先带来了好消息,好儿母女便跟去看人。

    这两个均是种庄稼出身,一个是合箩镇凤山村的严峥,三十四岁,凤山村在大山里,周围乡镇卖的水果干货,大多出自那里。严峥父母早亡,留下几间破旧老屋,兄弟几个离心,为此险些大打出手,排行老幺的严峥,最后分得一间老屋,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年前妻子染病身亡,留下个五岁儿子相依为命。最近儿子染风寒,实在困窘交加,严峥一咬牙,带着儿子去找了郑文祝。

    另一个是易安县的黄炳,四十岁,孤身一人,一直给地主家做长工,不知是他该倒霉,还是怎么地,他每去一户地主家干活,总是无事惹来一身骚,屡屡被工友算计,最后被迫离开。

    严峥会种果树,黄炳会侍弄农田和养鱼。郑文祝拍着胸脯做保证,说人都是好的,不然不会介绍给温家。

    严峥的儿子,瘦得跟猫似地,瞧着让人心酸。温氏便将情况简单一说,问两人可愿意,两人都点头说愿意,黄炳甚至一身轻松地说,就是签二三十年他也愿意。

    好儿不禁莞尔,这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压力全无啊。

    办妥手续,严黄三人跟好儿母女回温家大院。温氏将严峥父子和黄炳安排住在温家小院。

    两天后,县城的梁金顺也帮觅到了八个人。五个来自彭南省,三个是本省人,家都在几百里之外。其中有一对中年夫妻,一对兄弟,其余四人是单身一人出来,找活挣钱养家。

    梁金顺指着那对夫妻和另两人,对温氏道:“温老板,他们四个人,是庄稼一把好手。”

    温氏点头,问道:“一次要签十年以上,你们可考虑清楚了?”

    那对兄弟中的哥哥,出声道:“温老板,我们出来找钱养家,也不想年年都东奔西跑,能稳定下来干活最好不过。我们也不要求别的,您只要按照合同付工钱给我们,不赖账。当然我们也不会偷懒耍奸,保证会把活儿给您干得妥妥当当。”

    他弟弟在旁忙道:“温老板,您别多心,我哥哥没别的意思,就是我们之前给人干活,活干完了,东家赖账,不把工钱给我们,还反咬一口说我们毁了他的东西,把我们打一顿撵出来了。我们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