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瑜脸上的笑容也去了,他叹了口气道:“君士坦丁五世虽然年轻,但非常慎重,他说自己不是很了解唐朝的情况,希望能多和唐朝交流,没有提到与唐朝联合进攻大食之事。”

    李庆安点了点头,他能理解拜占庭皇帝的慎重,毕竟自己不是大唐皇帝,不能代表唐王朝的意志,如果他贸然答应,安西换了新节度使,却不承认联合一事,拜占庭就尴尬了,不过既然拜占庭皇帝没有明确拒绝,就说明他对联合攻打大食一事也动心了。

    想到这,他便问道:“那他有没有说,怎样加强交流?有没有什么书面的回信?”

    裴瑜道:“没有书面的回信,不过他说他会在适当时候派使者来碎叶,听他的口气,他好像是希望伊蒂尔城能成为两国的中转贸易城。”

    ‘贸易!’李庆安点了点头,他大致明白了,拜占庭帝国想和唐朝贸易往来,这也算是一种交流方式。

    “你对拜占庭帝国有什么感想?”

    “他们的都城临大海而建,是一座坚固得无以伦比的雄堡,我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攻克,城内繁盛异常,尤其对外商业十分繁盛,普通民众穷困潦倒,但贵族们从对外经商中获利,生活奢靡无比,他们也有养蚕织丝,但品质很差,所以唐朝的一匹丝绸在那里要卖五个拜占庭金币,仍然供不应求。”

    裴瑜从怀中取出一枚金币,递给李庆安笑道:“这就是他们的金币,他们叫金索里。”

    李庆安这两天正在关注铸币,他连忙接过金币仔细看了看,金币不大,有点像大唐新铸的银钱,是一种不规则的圆形,做工比较粗糙,中间没有孔,两面都有图形,正面是基督的图像,背面像一种权杖似的东西,还有一圈罗马文字,虽然粗糙,但含金量很高。

    裴瑜指着基督像笑道:“这是他们崇拜的圣人,不过拜占庭皇帝正反对崇拜圣人,到处可见军队在捣毁圣像,烧死修教士,因为局势太乱,我也没有多住,便回来了。”

    虽然拜占庭之事他很关心,但卖官一案却迫在眉睫,李庆安便拍拍裴瑜的肩膀笑道:“你一路辛苦,先回去休息,明天我再和你详谈拜占庭一事。”

    裴瑜知道李庆安见严庄有要事,便起身笑道:“那我就先告辞了。”

    他向严庄点点头,便退了下去,待裴瑜走了,李庆安这才暂时把拜占庭之事放在一边,问严庄道:“庆王之事如何了,他肯去沙州吗?”

    “属下已经和阎先生谈过了,阎先生说问题不大,庆王对龟兹始终不满意,只要我们能在敦煌修一座庆王行宫,他会说服庆王去敦煌看一看,最终让庆王长居敦煌。”

    李庆安对严庄的办事效率还是很满意,他知道严庄是从俱战提而来,便又笑道:“那粮食情况如何了?”

    严庄没有去阿漫河交换现场,他是在俱战提安排粮食水运,刚刚从俱战提随第一批粮食返回碎叶,他笑道:“第一批十万石粮食已经运回,一切都很顺利,我估计二个月内,我们可以得到一百万石粮食,这足以让我们应付移民和吐蕃战争了。”

    李庆安只是顺口问一下粮食之事,他关心的还是卖官案,他将汇总清册扔给严庄,“你看看吧!能看出什么?”

    严庄在碎叶主管军事物资,不涉及人事,对升职中的黑幕他并不了解,他看了清册半天,便道:“好像瀚海军被驳回的人数也太多了一点。”

    “问题就出在这里,今天下午,一名军属来鸣冤,说她丈夫花了六百贯买官,就是瀚海军,最买官不成,钱也没有退回,便自杀了,仆固怀恩极可能就是幕后收钱者。”

    李庆安叹了口气,道:“我现在最担心是南霁云也涉案,所以想听听严先生的意见。”

    严庄想了想道:“如果南霁云不涉案,只有仆固怀恩一人涉案,大将军准备怎样处置他?”

    “杀了此人,号令三军!”

    “不可!”严庄断然阻止。

    “有何不可?”李庆安奇怪地回头问道。

    “大将军,如果是杀安西军系的任何一人,都没有问题,但仆固怀恩却万万不能杀!”

    “先生的意思是说,仆固怀恩是来自朔方军吗?”

    严庄点点头,“我正是此意,我听说仆固怀恩在朔方军中威望颇高,大将军若杀了此人,我担心朔方军由此闹起来,就算不闹,大将军又怎么向圣上解释,大将军已经此事号令三军,他焉能不知,这个机会他放过吗?圣上肯定会派御史来军中,借口查卖官之事兴风作浪,大做文章,将大将军的心腹一一铲除,这个后果,将军得三思啊!”

    这个后果李庆安倒没有考虑到,严庄说得不错,这个机会李隆基是不会放过,待吐蕃战役一结束,他必然会用这个借口来安西军中兴风作浪,即使罢免不了自己,但也能将自己的心腹一一铲除,让自己大伤元气,在这种情况下,家丑确实不能外扬。

    “可是不杀他,难除我心中之恨!”李庆安恨恨道。

    “大将军不用急,我倒有一个一箭双雕的计策。


天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卖官之案(下)
 
    “你快说,什么一箭双雕?”

    严庄眯起小眼睛笑道:“很简单。仆固怀恩不是回纥人吗?就以勾结回纥之罪处置他,把他逼反逃去回纥,他为报复大将军,必然会引回纥军来犯北庭,那时,大将军攻伐回纥的借口不就更加充足了吗?”

    李庆安欣然笑道:“果然是一条毒计,我可以考虑。”

    严庄又接着道:“我听说他女儿长的貌美,不如把她一并放归回纥,让仆固怀恩也有一个进升之阶。”

    “先生想得倒挺周到,可以!我可以安排。”

    李庆安背着手又走了几步,他沉吟了片刻,便道:“刚才先生说到了我最担忧的问题,我也感觉到吐蕃之战后圣上可能会对我动手,先生以为,我该如何应对这个危机?”

    严庄半晌没有说话,他忽然跪了下来,对李庆安重重磕了一个头道:“属下有句话,藏在心中已久,大将军可允许我说吗?”

    “你说吧!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于你。”

    “大将军,属下想说。大将军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继续说!”

    “大将军控制安西,收复河中,扩展大唐疆域,所控之地不输于中原,拥有雄兵二十万,关中也不能比,说得远一点,是名垂千秋,可说得近一点,便是功高震主,任何一个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当今圣上,还是以后的皇帝,都不能容忍大将军独霸西域,大将军的下场只有一个,王忠嗣第二,不容置疑,所以大将军若想长远在安西呆下去,只能拥军自立,除此之外,再无他途。”

    李庆安还以为严庄会说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不料他只是劝自己独立,他若知道隐太子一事,不知他会不会像历史上劝安禄山造反一样,劝自己入主长安。

    李庆安笑了笑便道:“如果我的志向更加远大呢?”

    严庄猛地瞪大了眼睛,眼珠子都差点掉下来,他腿一软。坐在地上,他明白了李庆安的意思,竟是要想登九五之尊,他知道安禄山也曾经有过这种念头,却没想到李庆安也有这种野心,他嘴唇动了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只是开个玩笑,先生不要当真。”李庆安轻描淡写笑道。

    “不!不!”

    严庄像弹簧一样坐起,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大将军,这正是我心里所想,只是我一直不敢说,才转弯抹角劝大将军自立。”

    李庆安的目的只是点醒严庄,并不想就此深谈,他见严庄已经明白,便岔开话题道:“先生是明天回龟兹吧!我上午要和裴瑜谈话,下午我们一起走。”

    ........

    严庄从衙门里出来,天色已经黑了,他上了马车返回家中,马车在黑暗中迅速行驶,严庄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今天他终于知道了,原来李庆安也有野心,这是他期盼了很久很久的事情。

    ........

    翰海军主力随崔乾佑北伐后,只有不到两千人留守,由副使仆固怀恩统领,这几天,仆固怀恩一直处于提心吊胆之中,他听到一个消息,队正赵腥的妻子已经在碎叶告他的状了,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事发了,仆固怀恩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本来军中收钱升官是各军中普遍的规矩,仆固怀恩早已习以为常,他原以为安西也是一样,便在年初报功升职开始后,指使他的心腹瀚海军司马姚广大肆许官揽钱,前后得钱四万余贯,令他囊中饱满。

    仆固怀恩本人升官不成,只有靠发财来满足心中的失落,但这次发了财,他才知道钱竟然会是那么烫手,他不知道高仙芝在任时就严禁安西军买官卖官,到了李庆安这里,更是将高仙芝的此条规定列为安西第一禁令。

    仆固怀恩后来也明白了这一点,但钱已经到手了,让他再退还回去,却也是不可能了,他只能拼命掩盖这件事。眼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事情渐渐平息了,但赵腥之妻的突然告状,将事情揭开了。

    一连几天,仆固怀恩惶惶不可终日,这天下午,仆固怀恩外出巡查回营,一进大营他便感到一种异样,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跑来,低声道:“将军,碎叶监查使来了。”

    仆固怀恩的头脑里‘嗡!’地一声,他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他急忙问道:“李庆安来了吗?”

    “没有过来!”

    仆固怀恩的心略略放下,只要李庆安没来,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他快步向大营走去, 一边走一边问道:“一共来了几人?”

    “来了五人,都是文职军官。”

    说话间,他便来到一座刚刚搭起的大帐门口,帐帘没有放下,透过帐门可以看见里面的情景,只见里面摆了五张矮桌子。桌上摆满了大量的卷宗,司马姚广正背对着外面,给一个坐着的人解释着什么。

    仆固怀恩重重咳嗽一声,走进了大帐,几个人一齐站了起来,姚广见他进来,满眼惊惶地向他使眼色求援,仆固怀恩毫不理睬,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大不了就让这个姚广去顶罪,他不是也得了两千贯钱吗?

    “五位。请问你们是从哪个衙门而来?”

    五名监查员中,为首者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拱拱手道:“在下蒋雍,是安西军监察署署正,奉大将军之令,来瀚海军调查队正赵腥的死因,请仆固副使给予配合。”

    说着,五个人都取出各自的银牌放在桌上,蒋雍还将李庆安的手令递给了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心中冷笑一声,赵腥的尸体早就毁了,他妻子带去安西的不过是口空棺材,能查出什么死因?他看了看手令便道:“我看此事不用调查,我可以证明,赵腥是醉酒失足坠亡,人证、物证都确凿,若不相信,找几个他的队友来一问便知,不需要看什么卷宗,来人!把这些卷宗都抱回去。”

    上来十几名士兵要搬卷宗,蒋雍急忙阻止道:“且慢!”

    他上前向仆固怀恩躬身施礼,“仆固将军,安西军中有规定,监察使有权决定所需的调查方式,任何人不得干涉阻拦!”

    他虽然礼数周到,但语气却十分强硬,说到最后,他的口气变得严厉起来,“这任何人,也包括仆固将军,还有这个姚司马,他有涉案嫌疑,我也要对他进行重点调查,未经我们允许,瀚海军任何人都不得和他联系,这任何人也同样包括仆固将军。”

    仆固怀恩显得十分不耐烦,他一挥手道:“想怎么查,随你们便!”

    说完,他转身向帐外走去,走出大帐,他隐隐听见蒋雍道:“姚司马,我们继续,我想知道你制定升职人员名单的依据是什么?”

    仆固怀恩回到自己大帐,心情十分烦闷,虽然李庆安没有来,但事情已经到最坏一步了,这些监察人员显然就是为卖官一事而来,那个姚广会为保住他仆固怀恩而承认是自己所为吗?显然是不可能,也就是说,他迟早会供出自己。

    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进帐,焦急道:“将军,他们已经开始按名单找人了!”

    “什么!”

    仆固怀恩大吃一惊,这么快就开始了吗?他急问道:“找到多少人了?”

    “好像已经进去了二十几人!”

    这时,又一名亲兵来禀报:“将军,一支从碎叶来的军队已经到了金满县东,约三千人。”

    “将军,又来了第二批十名调查人员,还带来了三百士兵,已经进营了。”

    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将仆固怀恩惊得目瞪口呆,尤其军队的到来,把他的一切希望都断绝了,怎么办?他该怎么办?

    仆固怀恩如热锅上的蚂蚁,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疾走,汗水从额头上滚落,他知道这件事的严重程度,李庆安一定已经知道是他所为,所以才派兵来,他也知道李庆安绝不会饶他,李庆安为了夺朔方军,一定会趁机杀他灭口,走!只有逃走,这是他唯一的出路,可他又能逃那里去?

    这时,帐门口出现了一名监查使,在此人身后跟着二十几名刚刚赶到的士兵,监查使对他拱拱手道:“仆固将军,请跟我走一趟,轮到你了。”

    “我知道了,马上就过来。”

    “不行,请将军立即跟我走!”

    一名仆固怀恩安排在帐外偷听的亲兵,快步走上前,在他耳边低声道:“姚广已经全面招了,我听他说将军敛财五万贯。”

    “罢了!”

    仆固怀恩心一横,他忽然拔出剑,冲上前向监查使砍去,监查使躲之不及,被一剑砍断锁骨,惨叫一声倒地,跟他的士兵大吃一惊,纷纷拔刀,仆固怀恩大吼一声,把拔出长槊向士兵们横扫而去,仆固怀恩武艺高强,士兵们抵挡不住,拖起地上的监查使便向监察大帐逃去,一边跑一边大喊:“仆固怀恩造反了!”

    军营内顿时一片大乱,仆固怀恩翻身上马,对士兵们大喊道:“李庆安排挤朔方军,我不想再干,愿意跟我者一同走!”

    他连喊三声,可除了他的一百名亲卫,再没有一人肯跟他走,而监查使蒋雍却大喊道:“仆固怀恩勾结回纥人,生擒此人者,赏钱千贯!”

    军营中更乱了,开始有人向他们包围而来,仆固怀恩见大事已去,心中长叹一声,只得一挥铁槊高喝:“跟我走!”

    他率领一百名亲卫冲出后营大门,向东逃去,只逃出二十几里,他便被李庆安派来的大将慕容盛率三千人将他拦截住了,仆固怀恩冲不过去,手下亲兵几乎伤亡殆尽,仆固怀恩知道前方重重拦截,他不可能逃回长安了,万般无奈,他只得调转马头向北,向回纥方向逃去。

    ........

    十天后,仆固怀恩勾结回纥,背叛大唐逃入回纥的消息,便由监军边令诚以紧急军情的方式发回了长安。

    此时的朝廷已经不再是李庆安走时那样局面复杂了,随着李豫在东宫站稳脚跟,随着他正式监国,朝廷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格局,一派是以李豫为首,包括前东宫党的韦涣、裴旻,以及相国党王珙支持,对抗另一派杨国忠、韦见素、陈希烈等杨党,而张筠则在暗处支持杨国忠,双方势均力敌。

    一手炮制出两个阵营的李隆基则更加不思朝政,他又搬回了大明宫,对梅妃宠爱有加,又宠幸旧爱武贤仪,对杨贵妃虽然没有冷淡,但宠爱程度明显不如从前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杨国忠的信任,四月,李林甫辞去中书令一职,不再过问朝事,李隆基便任命杨国忠为中书令右相,正式接替了李林甫,却又升王珙为门下侍中,任左相,陈希烈改任刑部尚书,这样就完成了中书门下两省对抗的局面。

    李隆基对自己杰作颇为满意,至于两派对抗会对政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使政令无法贯彻等等,他都不关心,他只关心权力平衡,只关心东宫之权不能超越皇权,安排完这些,李隆基便安安心心地去享受人间极乐了,他唯一关心和等待的就是吐蕃战役,只有这件事才能将他从享乐中拔出来,另外,一些重大的事件发生,他也会偶然听一听,而负责提醒他之人,却是他的贴身宦官鱼朝恩。

    鱼朝恩虽然没有得到高力士的权力,但他却成为李隆基对外的唯一耳目,李豫报上来的许多重大事情,比如劣银钱开始泛滥,两市商人罢市、江淮土地兼并引发民众造反,等等大事情,都被他压制住了,相反,杨国忠报上来的喜报,如安禄山大胜、高仙芝击退吐蕃军犯境、各地府库丰实、某地出现瑞兆等等,却被他及时转给李隆基,令李隆基龙颜大悦。

    这天下午,杨国忠匆匆赶到大明宫,他在麟德殿内等了片刻,只听一声咳嗽,鱼朝恩在几个小太监的簇拥下迈着方步缓缓走来。

    “杨相国找咱家有什么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