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的新年偏晚,时节已经到了初春。空气中扬动着清新而带有一丝暖意的春风,和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练习之地长宽各三十丈,中间竖着一只三尺高的细颈鉴金瓶,这是宫廷内的标准投掷之壶,旁边站着二十几名宫娥,每人手中各托着一只碧玉圆盘,每只盘上都放着一支纯金打制的小箭,在阳光照耀金光闪闪,而练习场的四角远远地站着十几名宫中侍卫。

    “娘娘驾到!”远处传来了一名侍卫的高喝。

    只听一阵环佩声响,远远有香风飘来,大群宫娥彩女簇拥着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出现了。

    她今天梳着高髻、乌黑的头发上斜插着一支百鸟朝凤玉答,肩披五彩蜀帛,上着亮黄色窄袖短衫裙、下著紫色曳地长裙、腰间束一条红色腰带,长长地垂在裙间,前胸开阔,露出了一抹白腻如云的肌肤,两轮圆月初升。

    李庆安上前一步,半跪着施一礼道:“臣李庆安参见贵妃娘娘”。

    “李将军平身!”

    杨玉环的声音很轻柔,悦耳动听,令人心生好感。

    “谢娘娘”。李庆安站起身。这才打量了一眼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如果说长孙明月是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杨玉环就是牡丹中最艳丽的一朵,这是一种倾国倾城的美貌,她的美不仅难以形容的娇颜,更是是一种风情,那眸含秋水的一转,令千朝回盼,万载流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移步,都有一种媚在骨子的诱惑。

    但李庆安那超越常人的目力却捕捉到了杨玉环的眼中,有一丝淡淡的,难以言述的忧伤。

    杨玉环也在打量这个充满青春热力的年轻男子,他那明亮的目光,杨玉环含笑点了点头,她很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

    “李将军。我们开始吧”。

    “娘娘,我们先说握箭。虽然常说握箭处应在箭尖后两寸处,但实际并不如此,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对手感的体会不同,所以我认为。不一定要那么严格,须因人而已。”

    “那李将军看我应该握在哪里呢?”杨玉环浅浅一笑问道。

    她举起一支金箭,罗袖滑下,露出一段晶莹雪白的玉藕,她的手腕丰润,显得腕白肌红,细圆无节。

    李庆安正要伸手去矫正她手腕的姿势,旁边一名宦官却轻轻咳了一声。李庆安连忙收回手笑道:“娘娘可自己感受最顺手、最舒适的姿势。那就是最适合娘娘了。”

    杨玉环蛾眉轻蹙,道:“可是我一直就是最顺手的姿势,可投出去后感觉却不对,总觉得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觉得就是拿箭的姿势不对。李将军不妨帮我矫正一下

    李庆安有些头大,他是发现她指位有些小问题,需要稍微矫正一下。像他教如诗投箭时,就会半搂着她,握住她的手腕,帮她找到感觉。可是对杨玉环,他能这样做吗?

    旁边一左一右两个死太监在盯着他呢!这时,李庆安忽然想通了一件事,说历史上安禄山和杨贵妃怎样怎样,除非是李隆基玄意要戴这顶绿帽,否则绝不可能,杨贵妃怎么可能和一个男人独处一室呢?

    “娘娘,手指只用七分力,箭尖略向上抬半寸,对!手腕要放松。不要紧张僵直,不对!娘娘指头姿势不对。”

    李庆安终于忍不住伸手将杨玉环的食指掰开了,向上抬了一点点,他又捏住她的手腕稍稍向卜倾斜,笑道:“这样可进不了壶中。”

    尽管那老太监连声咳嗽,他却装着没听见,如果真的不能碰,应该事先给他讲清楚才对,可是什么都没有交代,他估计其实也并不是不可以碰杨玉环的手,否则李隆基就不会答应让他来教授投箭了,只是那个死太监自己看不惯而已。

    果然,他矫正杨玉环的指法,捏了她的玉腕,杨玉环并没有什么怒色。反而娇声笑道:“嗯!好像感觉是好多了。”

    “娘娘,你在一丈外试投一箭。”

    不对!好像腰臀的姿势也有点不对,不行,那里可不能碰。

    “娘娘,头稍抬一点,对!据胸收腹,找到感觉,将箭用七分劲投出!”

    杨玉环嘴角蕴着笑意,柔荑轻拂,一支金箭向一丈外的金瓶投去,“当”的一声,金箭在煎口上弹了一下,准确地射进了瓶中。

    “我射进了!”杨玉环在胸前捏着粉拳,激动地娇声叫了起来。

    旁边的宫娥宦官们纷纷笑道:“恭喜娘娘了。”

    “恭喜娘子了。”

    这时,远处传出李隆基的笑声。他准备去主持礼部尚书裴宽和工部尚书杨慎衿的拜相仪式。正好还有点空闲时间,赶来看自己的爱妃投箭。

    两边宫娥纷纷闪开,李隆基快步走了过来,杨贵妃欣喜万分道:“三郎,这可是我第一次投进。”

    “那是因为你找到一个好师傅!”李隆基笑着走到李庆安面前。

    李庆安连忙躬身施礼道:“臣参见陛下。”

    “李将军,现在可不是公务时间,随意一点。”

    李隆基也随手接过一支箭,站在三丈外。瞄准了瓶口投了出去。金箭准确地射入了瓶中。

    “陛下,好箭法!”李庆安微微一笑道。

    “不行了!”

    李隆基摇摇头笑道:“当年我可是五丈外,五箭全中,现在那种感觉找不到了。”

    这时杨玉环又笑道:“李将军,我想在两丈外再投一箭,你教教我。”

    “那好,娘娘可照我刚才说的要领,找到手感,调整姿态。”

    李庆安跑到她的背后,眯着眼看了看她箭的轨迹,旁边李隆基笑着摇摇头,“娘子,你这样可投不进的,必须要扶住你的手腕,教你用劲,来!联来教你。”

    李隆基上前扶着她的肩膀。握住她的手腕,不料,杨玉环却扭了扭身子,“三郎,我不要你教,你教的肯定投不进,李将军,你来教我。

    李庆安苦笑了一声,头大了,李隆基见他为难,便哈哈一笑道:“娘子,你可为难人家了,这样,你投一箭试试看,让李将军挑挑毛病。”

    李庆安早就看到了,毛病就是屁股太翘,需要向下摁一摁。

    “娘娘,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你还是先在一丈外练熟了,两丈外自然就得心应手。”

    “总归要试试!”

    杨玉环将金箭投了出去,果然。连瓶口都没碰到,她有些沮丧,便对李隆基道:“三郎。你去忙吧!你在这里,李将军畏手畏脚,都不敢教我了。”

    李隆基呵呵一笑,“那好吧!联就去了,娘子,今天晚上联和你比投箭。”

    说到这,他又对李庆安笑道:“李将军,联既然准你教贵妃投箭,有些事情联就不会计较,你就拿出师傅的样子来,好好替联教好爱妃,联会有重赏。”

    “臣遵旨!”

    李隆基走了。杨玉环笑道:“李将军,我们继续吧!”

    “娘娘是要投一丈外,还是两丈外?”

    杨玉环想了想笑道:“今晚上我想胜过陛下,教我投两丈外。”

    “那好!娘娘姿势站好了,手腕抬一点。”

    李庆安走到她身后,一手轻轻扶住她的肩膀,另一手握住了她的柔若无骨的玉手。

    “注意我的力道。”

    旁边宦官又重重咳嗽了一声,厉声斥道:“李将军!”

    李庆安只得放开杨玉环的手腕。叹口气道:“娘娘,还是练一丈外吧!”

    杨玉环的脸沉了下来,她转身指着那老宦官怒斥道:“本宫的师父教我投箭,你在这里干涉什么。给本宫退下去!还有你们,也都退下去。”

    杨玉环在宫中极少发脾气,几名宦官见她发怒。都吓得纷纷退了下去,练习场内只剩下二十几名杨玉环的心腹宫女。

    杨玉环又对李庆安笑道:“李将军。本宫知道你很为难,但现在你是本宫的师博。希望你能按照正常的教弟子的方法来教本宫,即使稍有越礼,本宫也绝不会怪罪。”

    “微臣记住了。”

    这次,李庆安放开了,他笑道:“好!咱们重新开始,还是刚才的体位。”

    他再一次扶住杨玉环的肩膀。一手握着她的玉手,“娘娘,仔细感受我的力道,不对!要挺胸收腹,不对!不是这样。”

    李庆安说了几遍,杨玉环始终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终于忍不住了。伸手在杨玉环肥圆的粉臀上轻轻一摁。

    玉手飞出,“当”的一声。金箭应声投入了细细的瓶口。

    “投中了!李将军,我们再来一箭。” 

天下 正文 第九十九章 武举考试

    正月初五后,长安城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初五这一天,天宝七年的马球大赛正式开锣,同时,一年一度的武举也开科取将,两件大事使略有点沉寂的京城变得热闹起来,马球大赛是由礼部和太仆寺负责,礼部只负责制定规则,而具体的筹办组织就是由太仆寺一手操办了。

    马球大赛是三年一次,这是大唐的国球,士庶民众们盼望已久,当第一场开锣赛,在务本坊举行的益州队与宋州队的比赛,便吸引了大量的民众,马球场内最多只能容纳幕千人,尽管如此,还是有近万人聚集到务本坊,焦急地等待比赛结果。

    不过很快,其他十块马球场也陆续地开赛了,长安城内,无论酒肆、客栈,还是青楼、赌馆都开始变得生意火爆,许多资深球迷对每支强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他们口若悬河的渲染下,长安城内到处都在谈论着马球比赛,支持不同队者在酒楼打架,赌馆里下注的人排成了长队,长安的气氛火爆起来,长安民众开始全身心地沉醉其中,享受着三年一次的马球盛宴。

    安西队今天轮空,他的第一场比赛是在明天,对弱旅剑南马球队,但李庆安今天下午却有一场替高力士的比赛,对手是实力强劲的金吾卫队,这是一场关键的比赛,拿下它,后面几支马球队都是中州弱旅,至少高力士的马球队前十五名可以保住了,这也是太仆寺官员的私下安排,既让高力士的马球队风头强劲,又可暗度陈仓,让人无话可说。

    李庆安的这一场比赛是在崇仁坊马球场举行,由于崇仁坊马球场是开放式球场,四周没有围墙。因此涌入崇仁坊来看球的人格外多,再加之有李庆安出场,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少男少女赶来。

    凌晨,天还没有亮,高力士开了动员会,撒出大手笔,第一场比赛只要获胜,每人赏一千贯,击球进洞者,另外加赏每球三百贯,一时球员们激动万分,个个摩拳擦掌。

    “七郎,你过来一下。”

    高力士向李庆安招了招手,李庆安快步走上前,“请高翁吩咐!”

    “七郎,今天的第一场比赛我可能不在场,一切就由你做主,我已经给他们有言在先了,谁敢不听你的指挥,你可当场革除,我永不再用。”

    “谢高翁信任,可是今天的第一场比赛,高翁为何不参加?”

    高力士无奈地笑了笑,“我当然想参加,但今天也是武举第一天,圣上要去视察,我也得跟去,没办法啊!”

    李庆安点点头,“高翁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失望。”

    今天对于长安民众或许马缘比赛是第一重要但对于大唐天子李隆基,武举的开考才是他的第一要务,这些年大唐国力强盛,他要尽快扭转大唐在与吐蕃僵持中的不利局面,西线的小勃律大胜,使大唐在安西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现在的战略重心就是东线的河陇地区了,他必须要在这两年内取得突破,因此今年他对武举的考试格外重视,选拔大批骑射能力出众的武将就是这次武举的重中之中了。

    李隆基一早起来时,他的爱妃杨玉环还在甜睡之中,这也难怪,前天晚上她和自己比赛掷壶居然在两丈外五投三中,打了个平手,这两天她兴致勃勃,天天在宫里练习,着实有些累坏了,连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李庆安是个不错的师傅,居然只教授了一个下午,便使她的爱妃上手了。

    天刚刚亮,身着常服的李隆基便登辇了,考试地点是在皇城的右武卫校场内,今天是第一天,是江淮、河南、岭南各州各军府推荐的武人考试,由兵部负责,不仅是皇帝李隆基,各个相国也都要同时出席。

    李隆基网到右武卫军衙附近,便听见围墙内有射箭和骑马之声传出,考试已经开始了。

    崇仁坊内已是人山人海,马球场两边挤满了热情似火的观众,两名太仆寺的官员在这里主持,一人记分,一人记时,十几名巡查骑兵在场内边缘来回巡逻,维持秩序。球场上,高力士的飞豹球队和金吾卫马球队都已经就像了,双方各上十名球手,球手们正在检查马具和球杖,球手们都是短装打扮,显得十分精神,其中金吾卫认为红衣,高力士的飞豹认为白衣,对比鲜明,在西南角上挤满了二百多名小娘,气势十分壮观,她们一起尖叫娇呼,“七郎一进球啊!”

    旁边站着安西军的同僚,李嗣业、段秀实、白元光、荔非元礼等二十几人都在场,都是来看李庆安打球,如诗如画和小莲三个小娘也在安西军的队伍中,一起尽全力为李庆安喊加油。

    这时,比赛香已经点燃了,一名骑兵上前举旗高喝,“准备开球!”

    二十名球手一跃上马,各自列队,忽然,一只鞠球抛进场内,红旗挥下,一场龙争虎斗开始了,战马交错,快如闪电,鞠球在空中飞击,掩护、切断、假球、突击、偷袭,各种谋略层出不球,两旁观众嘶声呐喊,几百名休假的金吾卫官兵更是敲响大鼓,为金吾卫队威壮声势。

    这时,李庆安突到六十步外,两名专门防守他的时手在二十步拦住了他的前路,他显得认为李庆安不可能再六十步外射球,李庆安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空挡,鞠球呼啸而至,他眼睛微眯,策马疾奔,侧身挥杖击球,“啪”的一声脆响,鞠球如一道闪电,强劲地射向球洞 当两名防守他的对手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球应声入洞,飞豹队先声夺人,开赛仅一盏茶时间便拿下了第一分。

    六十步外的精彩射门激起了满场欢呼,高潮迭起,金吾卫也奋力反击,比赛进入了白热化。

    右武卫校场的看台上坐着十几高官,中间是大唐皇帝李隆基,两边是几名相国和七八名各卫的大将军。无数侍卫拱卫在两旁,此时李隆基面沉如水,或许今年他接触边军较多的缘故,无形之中他对武者的要求也高了,而今年来参加武举考试的武看着实令他失望,其实武举的要求并不高,平射三石弓,竖射两石弓,五十步外十箭七中者便可通过弓考,然后是骑术和马上枪法,只要三项完成便可算通过武举了,至手身高七尺,目光是否有神,这些都是次要。

    可就算这么低的要求,今天还是有一大半的参考者失败,尤其是江淮地区推荐的武生,更是只有十之一二通过,当然,这和皇帝亲临考场给考生造成了压力有关,李隆基心里也清楚,可是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起,将来还怎么上阵打仗?李悸基更加生气了,他重重哼了一声,回头问新任礼部尚书裴宽道:“裴爱卿,你以为今天武举如何?”

    裴宽身材高大,满头银发,他曾任范阳节度使,十分精于骑射。见圣上问他,他连忙道:“陛下,臣的感觉十分失望。”

    “联也是同感啊!”李隆基轻轻叹了口气,道“同样是江淮地区,联还记得前年有人能开七石弓,去年有人能开六石弓,可今年却没有一个能拉开五石弓,再说射箭,前年有人十发十中,联印象十分深亥,可今年连十发七中都很少了,哎!一年不如一年,一叶知秋,江淮府兵堪忧啊!”

    “陛下,臣以为这是府兵衰败的先兆,各地土地兼并太严重了,导致兵源不足。”

    裴宽趁机说出了他的担忧,李隆基默然了。

    这时,左相兼兵部尚书陈希烈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这和府兵衰败的无关,裴尚书有点草木皆兵了。”

    “哦?陈相国说说看!”李隆基十分感兴趣地问道。

    “陛下,臣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是府兵衰败,那也应该是所有地区都出问题才能,可河南道的考武者成绩并没有下滑,岭南道也是一样,成绩和去年前年持平,成绩下滑的只是江南道和淮南道,臣以为 这两年江淮地区武备松弛是有自己的原因,一是江淮地区物产富饶,民众普遍家境殷实,享受之风盛行,文盛武衰,也影响到了府兵,致使练不足,其次是将官大多老化,臣手中有统计,江淮各兵府的都尉年龄大多在四十五岁以上,果毅亦然,将官本身能力不足,下面军士又如何能提高,所以臣认为归根到底,江淮地区推荐的考武者成绩不高,还是一个练问题。”

    “陈相国,连陛下都认为这是府兵衰败的必然结果,你是兵部尚书,难道还不清楚这其中的问题吗?却避实就轻,说什么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