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滔自言自语道:“难道是客人,今天客人中没有这么个人啊!”

    韦俊忽然想起来了,他连忙道:“父亲,我想起一事。”

    “什么事?”

    “就在不久之前,都水监左使张秉国带来一个奇怪的客人,我没见过,他说是给父亲说过,还说有重要事情和父亲商谈。”

    “张秉国来了吗?我怎么没见。”

    韦滔有些愣住了,张秉国是给他说过,带堂兄张秉乾前来,自己还说他怎么迟迟不来,原来竟已经来了。

    “抓到了!”

    东面小路上涌来一大群衙役,个个身材魁梧,体格强壮,他们像拎小(鸡)似的拎来一名中年男子,为首是京兆少尹苏震。

    借着微光,韦俊一眼便认出来了,他急对父亲道:“就是他!张秉国带来的人。”

    韦滔也认出来了,真的是戚珣,他呆住了,张秉国把此人带来做什么?难道是让他拉拢自己吗?他脑海中乱成一团,突发的情况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戚珣被捆绑的结结实实,嘴也被堵住了,苏震上前给黎干施礼道:“属下在东院客房内抓住了此人,他承认自己就是戚珣。”

    黎干看一眼戚珣,回头问崔器道:“崔中丞,你应认识此人吧!”

    崔器是老臣了,他看了看便点头,“此人正是戚珣,曾任大理寺少卿,后来投奔南唐,担任伪大理寺卿。”

    旁边一直不吭声的刑部侍郎尚衡也道:“我认识他,正是戚珣。”

    “很好!”

    黎干一挥手,“将他带走,好生看管了。”

    几十名大汉将戚珣带走了,黎干又令道:“可以结束搜查,让弟兄们都回来吧!“

    “当!当!当!”收兵的锣声敲响了,衙役们开始从四面八方回来。

    这时,韦滔走上前急道:“黎使君,这是误会,此人是都水监左使张秉国带来,与我无关。”

    旁边的卢奂、李开复等人也上前道:“黎使君,这件事确实和韦尚书无关,我们可以证明!”

    黎干叹了口气道:“韦尚书,这件事和张秉国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我们确确实实是从你府中搜出此人,因为你是相国,所以我不敢大意,特地去请示了太后,太后说仅仅是我们出面不足以让人信服,所以太后又让御史台和刑部出面作为监督证明,现在崔中丞和尚侍郎都亲眼所见,你不会说我是在冤枉你吧!”

    “这......”

    韦滔哑口无言了,他忽然回身大吼,“快去!把那个张秉国找来。”

    韦俊带着数十名家丁飞奔而去,韦滔又对黎干等人道:“请黎使君、崔中丞、尚侍郎稍等片刻,我让张秉国出来对质。”

    “好!我们等着。”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韦滔急得满头大汗,如果没有张秉国对质,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勾)结南唐伪官,而且还是危害朝廷的伪官,这个罪名一旦坐实,他不仅丢官那么简单,而且甚至会被杀头。

    终于,韦俊等人回来了,韦滔急得一把抓住他问道:“找到了吗?”

    韦俊摇摇头,“很奇怪,怎么也找不到他。”

    “这.....这怎么可能!”

    黎干拿到了今天的宾客签到册,对韦滔道:“韦尚书,我看你不用找了。”

    他一扬手中的签到册,冷冷道:“我已经看了几遍,没有张秉国的签名,韦尚书,很抱歉,我们要给太后复命,不能再等了。”

    韦滔急得揪住儿子的衣领,咬牙切齿道:“这是怎么回事?”

    韦俊吓浑身发抖,结结巴巴道:“孩儿只....注意他旁边的人,没有...留意他有没有签名。”

    韦滔只觉天昏地转,这下子,他真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时,崔器又走了上前,“韦尚书,我还有一份太后旨意,太后说,如果韦尚书清白,就不用拿出来,但眼下的情形,我不得不拿出来。”

    他‘刷!’地展开了另一份旨意,朗声读道:“南唐伪官密探戚珣陷害朝廷重臣,危害大唐朝纲,罪大恶极,此案将严查到底,无论案涉何人、何官,皆不可徇私枉法,礼部尚书韦滔牵涉此案,罪有嫌疑,不宜再掌朝权,现暂停其一切职务,其人交由御史台监管,查清事实再做处理,钦此!”

    读完太后懿旨,崔器淡淡道:“请韦使君暂到御史台小住几日,果真清白,自然平安无事,希望韦使君不要让我为难,请吧!”

    韦滔眼睁睁地看着黎干将他的宾客册收起来了,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只觉一口闷气憋在胸中,让他喘不过起来,‘噗!’的一口鲜血喷出,他眼一黑,软软地瘫倒在地上。

    “父亲!”

    “韦尚书!”

    韦府内乱作一团。

    .........


    第六百六十二章重洗朝权

    天还没有亮,一辆马车便风驰电掣般地在大街上奔驰,如果是往常,就算天不亮,大街上依旧会人来人往,毕竟已经到了初夏,早晨的清凉还是会引来许多人的早出。

    但今天却非同寻常,大街上空空荡荡,竟然没有一个行人,乃至于这辆马车可以肆意奔突,马车周围的百余名随从也可以放开马蹄,俨如草原上的奔驰。

    马车里,张筠眉头紧锁,望着空旷的大街和不时奔过的一队队千牛卫和内卫士兵,他没有料到局势会发展得如此之快,从昨晚戌时左右韦滔被抓不久,长安便开始进入戒严了,京兆尹黎干向李庆安请求协助,李庆安随即出动两万千牛卫士兵,开始挨家挨户地抓捕,仅仅一个时辰,三百二十五名南唐探子全部被抓捕。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戚珣口供的不断增加,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一场清洗(勾)结南唐官员的行动开始了,一更时分,李庆安调五万军队入城,包围了一百多名韦党骨干的府宅,依据就是昨晚韦府宴会的签到册。

    此时,张筠心情既是欢喜,可又有点担忧 欢喜是他的死对头韦滔终于倒了,不仅是韦滔,而且看形势,似乎韦党的党羽几乎全部落网,但他还有一种担心,他担心李庆安的步伐太大,引发朝廷的动荡。

    就像是一个江湖卖艺人,舞舞刀剑,博几声喝彩就行了,可卖艺人似乎亢奋过头,舞起了长枪长棍,这可是会伤及到旁边的围观者。

    张筠不赞成五万军队入城,他认为这有扩大事态的风险,而扩大事态,会不会把他张筠的利益也卷进去?

    今天,他无论如何要劝阻李庆安,(阴)谋可以搞,清洗也可以做,但就是不能扩大,毕竟朝廷要继续运转,毕竟大家的官都要当下去。

    马车到了兴道坊,这里是戒备最为森严之地,李庆安的一万直属亲卫,有一半都是驻扎在这里。

    坊门关闭着,昔日的差役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个人的脸上都紧绷绷的,没有一丝笑意,看着张筠的马车到来,士兵们如临大敌,连弓箭都上弦了,看得张筠直叹气,弄得这样紧张做什么,没有经验啊!

    马车在五十步外停下,他的一名侍卫拿着张筠的金牌上前,这金牌是政事堂颁发,持有者可以顺利叫开坊门。

    “是张相国......有急事要去见赵王殿下!”

    这个时候,政事堂的金牌也没有意义了,只有相国这个头衔还有一点作用,当值校尉立刻跑去旁边的屋子里核查,那里有一份清单,哪些人可以特别通行。

    片刻,当值校尉回来道:“相国马车可以进去,但随行人员请留在外面。”

    张筠的侍卫刚要上去辩理,张筠却摆摆手,“不要争了,你们就留在外面等候。”

    马车继续前行,片刻便停到了赵王府前,一名亲兵校尉已经等候在门口了,见马车停下,校尉迎了上去。

    “张相国,大将军已经在等候了。”

    “嗯!殿下用过早饭了吗?”张筠随口问道。

    “大将军几乎一夜未睡,已经用过早饭。”

    张筠点点头,跟着亲兵进王府去了,一直走到李庆安的外书房,校尉禀报道:“大将军,张相国来了。”

    “请进吧!”里面传来了李庆安略有点沙哑的声音。

    张筠稍微整理一下衣冠,便推门走进了书房,书房内,李庆安正坐在桌案后翻看着刚刚送来的各地信息,他一夜未眠,眼睛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奕奕,没有半点疲态。

    “殿下!”

    张筠进来施了一礼,关切地问道:“听说殿下一夜未眠?”

    李庆安笑了笑,“相国不是也一样吗?”

    他一摆手,“请坐下吧!”

    李庆安仿佛知道张筠为何而来,不等张筠开口,他便先移开了话题,“我想告诉相国一件事,我已决定五天后增兵汉中。”

    张筠吃了一惊,“殿下的意思是要正式进攻南唐了,对吗?”

    李庆安点点头,他取过一封信,递给了张筠,“这是我从太原出发时收到的一封信,是南唐驻云南大将贾崇瓘写来,他愿意归降于我,他部下现有一万五千军队,可以完全听我调遣。”

    李庆安又取出另一封信,笑道:“这是昨天相国给我的信,云南王阁罗凤归顺信,他表示承认长安是大唐的唯一朝廷,这两封信一前一后,相国想到了什么?”

    张筠看完贾崇瓘的信便道:“这是他们二者之间有默契了。”

    李庆安点点头,“一点没错,从贾崇瓘派来送信的人口中得知,贾崇瓘和阁罗凤有过多次密商,由此可见,两人的投降是同一回事,这样的话,进攻南唐的时机便成熟了。”

    李庆安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我一直最担心的是,李亨兵败后退到安南,继续在安南维持南唐政权,尽管对中原影响不大了,但它的存在始终会给很多人一种借口,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彻底剿灭南唐,现在贾崇瓘和阁罗凤的投降,就意味着堵死了李亨撤往安南之路,这样一来,我后顾之忧已去,该是对南唐动手的时候了。”

    张筠心里明白,所谓南诏投降不过李庆安所找的借口罢了,根本原因是河北局势已经得到了控制,李庆安的精力开始转向南方了,从他对韦滔下手,重洗朝局;从他准备攻打南唐,都是体现出了他这个思路,看来,他上位的步伐开始加快了。

    张筠沉思片刻,便问道:“殿下准备亲自率军南下吗?”

    李庆安却摇了摇头,“我准备出兵两路,一路是李光弼走汉中,直接进攻南唐,另一路由李晟领兵取荆襄,至于我嘛!”

    李庆安笑了笑,“我准备再下一次江南,视察漕运和江南税赋。”

    “殿下不坐镇长安?”

    李庆安笑道:“我暂时还不想干涉朝政,有你们在,我相信朝廷能够平稳运转。”

    两人的话题便不知不觉又绕了回来,张筠抓住机会道:“殿下既然准备进攻南唐,我认为首先应该保证朝廷稳定,殿下也说了,希望朝廷能平稳运转,昨晚抓捕韦滔,并没有问题,但殿下后来又命五万军入城,我以为不利于稳定,反而会使朝廷人心惶惶,殿下应谨慎处理此事才对啊!”

    李庆安没有说话,他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半晌,他徐徐问道:“这是相国的意思吗?”

    “不!不仅仅是我的意思。”

    张筠取出一份建议书,放在桌上,“这也是其他几名重臣的意思,颜真卿、刘晏、裴旻、王缙,他们都和我一样的想法,这份建议书上有他们的签名,请殿下慎重考虑。”

    李庆安打开建议书看了看,果然是他们的签名,都反对他派兵入城,反对戒严,这倒让李庆安感到很意外。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一名亲兵禀报道:“大将军,太后旨意到了。”

    李庆安一愣,他连忙吩咐道:“速给我更衣,我去接旨。”

    李庆安换了一身朝服,匆匆向王府前院走去,张筠也跟在后面,前院内,一名宦官在全副武装的亲兵们的注视下显得有点心惊胆战,这个旨意他不知该怎么下,让李庆安摆香案接旨,他不敢,可李庆安就这么随随便便接过去,他又无法回去交代,使他为难之极。

    很快,李庆安从内府走了出来,他见李庆安穿着正式的一品朝服出来,便高喊一声,“太后旨意!”

    李庆安上前跪下:“臣李庆安听旨!”

    “诏赵王殿下,虽有伪唐宵小乱朝,但无碍大局,当以稳定民心朝纲为重,盼速解戒严,给民众以生机,给朝政以秩序,钦此!”

    李庆安暗暗叹了口气,看来太后也在给他施加压力了,“臣遵旨!”

    他站起身,宦官连忙把太后的旨意给他,又陪笑道:“殿下,太后还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将军不要忘记给她的承诺。”

    “我知道了,请转告太后,我是军人,言出必行。”

    送走宦官,李庆安又回到了书房,他换了衣服,从里面慢慢走出来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驻兵戒严,我可以取消。”

    李庆安取出一面金牌,递给亲兵道:“去传我的口令给秦将军和南将军,立刻撤销戒严,五万大军归营。”

    “遵命!”亲兵拿着金牌迅速去了。

    张筠大喜,他原以为会费很大的劲才能说服李庆安,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答应了,他知道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韦滔,关键是太后起了作用,这必然是李庆安答应了什么条件,估计李庆安还有求于太后的地方,所以他才会让步,否则,以李庆安的强势,在这种时候,他怎么会轻易让步。

    虽然心里明白,张筠还是当着领了李庆安的人情,“多谢大将军能接受大家的意见。”

    “我也不是那么固执己见的人,该让步时我会让步。”

    李庆安淡淡地笑了笑,他又略一沉吟,问道:“既然解除戒严,那按相国有什么方案教我?”

    张筠的心中早有腹案,连忙道:“我和大家商议过,意见基本一致,可以采用集中居住,分开软(禁)的办法,这样就不用惊动长安民众,也不用戒严,这样也方便集中办案。”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道“好吧!这件案子我就不参与了,就由政事堂全权负责此案,我建议组成大三司会审,所有涉案官员一个个过堂,我可以提供一切援助,如果需要军士,相国可以直接和内卫联系,我自然会给秦海阳指令。”

    李庆安终于同意了张筠的方案,不仅是同意,他还决定放权,如果张筠没有拿出这份建议书,放权是绝对不可能,他绝对不会把这个巨大的政治利益让给张筠一人。

    既其他重臣都在这份建议书上的签了字,那就意味着他们也要参与进来,权力斗争其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每个重臣都有自己的山头,每个老大都有自己的小弟,这次扳倒韦滔和卢奂两个政事堂成员,无疑将会对韦党进行全面清洗,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个机会谁也不会放过。

    李庆安作为最高掌权者,他就必须有最高掌权者的觉悟,他当然不会去张筠、裴旻这些人去争夺山头地盘,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没必要自降身份去张筠争夺,他是大唐这艘巨船的舵手,他只要把握好方向,其余的利益分配由他们自己去商量分配,他不必(插)手。

    李庆安的让步使张筠彻底松了一口气,李庆安的放手,意味着可以按照文官的办法来解决这次危机,文官的办法远比武将的办法复杂,武将的办法很简单,一刀宰掉,一了百了,但文官不会这样做,文官不会把事情做绝,他们也要给自己的留条后路,

    但张筠也懂得放权不是让权,让权是一样不留,全抛出去,而放权是有给有留,这个给和留之间的度,就让由他张筠自己去把握了。

    有些事情他必须要事先确认清楚,首先是韦滔和卢奂的处置,李庆安要收拾的其实就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乃至他们家族的命运,必须由李庆安来决定。

    “殿下,老臣想问,假如韦滔和卢奂真有罪,该如何处置他们?”

    李庆安暗暗点头,姜不愧是老的辣,这个张筠果然是官场老手,分寸捏拿得很准。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走到大唐地图前,凝视着岭南一带,最后他徐徐道:“韦滔和卢奂虽然有(勾)结南唐的嫌疑,但毕竟是重臣,免除流放,改为贬黜吧!如果罪名确凿,韦滔可为贬为恩州长史,卢奂贬为廉州太守。”

    恩州是今天广东阳江一带,而廉州则是今天广西北海一带,在唐朝都是偏远荒蛮之地。

    “那他们的家人呢,是否一起贬黜?”张筠又问道。

    李庆安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相国糊涂了,贬黜不是流放,和家属无关,他们愿留长安,还是愿去岭南,悉听尊便。”

    李庆安对韦、卢两人下的结论,等于就是这件案子定了调,连韦、卢二人都是贬黜,那别的官员也不会流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