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长云脸色稍微好看一点。他拉长声音道:“既然李将军替你求情。这次就饶你,若再有下次,我就抓你来顶刺客。”

    “多谢转运使,多谢李将军。”

    馆吏感激地看了一眼李庆安。转身下去了,这时,房间里只剩下刘长云和李庆安两人,刘长云道:“李将军可知是谁干的此事?”

    李庆安摇摇头,“我在扬州没有任何仇家,实在想不出刺客会是谁派的?”

    刘云长眯着眼笑道:“李将军是不知道,可我却很清楚。”

    “哦?请刘使君赐教。”

    “这个人是谁恐怕李将军也想不到。他便是刚刚来看过你的。。。。。。”

    “你是说卢太守?”

    “嘘!”刘长云向左右看看。回身去关了门,这才压低声音道:“没错,就是此人!”

    李庆安眉头一皱,“我和他无冤无仇,他杀我做什么?”

    “李将军有所不知了,两个月前。扬州出了一起盐枭案,本来我已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将盐枭杜泊生和他的党羽一网打尽,不料却被卢涣破坏了,虽然他假惺惺地抓住了杜泊生,但在送他入京的路上却又放了他,把责任推在我的头上,还上本参我,后来这件事不了了之,但李将军的到来却增加了变数”

    “等等!”

    李庆安止住了他,“按你的说法,刺杀了我只会使他的处境更难。他为何这样做?”

    “李将军就不知道了,那个杜泊生实际上就是他的人,他捉曹放曹。将杜泊生藏匿起来,现在李将军一到,极可能会坏了他的事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

    “漏洞百出的解释。。。。。。”李庆安暗暗忖道,他瞥了一眼这个控制着江南物资北上的大吏,实在不明白,他怎么会得到这种高位?

    刘长云见李庆安沉默不语,他微微一笑,缓缓道:“如果李将军肯助我抓到这个杜泊生,我保证李将军在练兵结束后,再升一级,为千牛卫将军,这也是庆王殿下的承诺。”

    “可我怎么知道。这是庆王殿下的承诺呢?”李庆安不露声色地问道。

    “李将军不用着急,过几天。庆王殿下的小王子也将抵达扬州,届时。将由他亲自给李将军做出承诺。”

    “好吧!我知道了,此事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夜渐渐深了,李庆安坐在桌前翻开着卢涣给他资料。资料是厚厚几大本,杜泊生从一个游侠儿的发迹到他控制江淮的地下盐运,以及他被抓捕后的供词,写满了他和庆王的种种肮脏交易,大唐盐税的流失令人触目惊心,李庆安将资料慢慢合上,走到了窗前,院子里繁茂的梨树如同几名魁梧大将军,矗立在夜色中,远处围墙上隐隐有暗哨的身影,还有巡逻士兵走过的沙沙声。

    他自言自语地笑了笑,他已经渐渐明白了,现在所有的关键都在那个杜泊生的身上,没有这个人证,他的所有证词都不能生效,现在卢涣和刘长云都极力想抓住此人。只要抓住他,证词就会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可是这个杜泊生究竟藏在哪里?

    把他救走的那伙神秘人又是谁?是他的同伙,还是另有其人?

    还有,刺杀自己的人到底是谁。此人把水搅浑的用意究竟何在?。 


天下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泗州响马

    次日天刚亮,一名扬州大都督府的官员便找到了李庆安,扬州大都督府虽然没有调兵实权,但它毕竟是江淮地区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像李庆安等人任团练使的一些具体手续,就是由大都督府来办理。

    扬州大都督是李林甫兼任,实际掌管大都督府的最高官员是大都督府长史,大都督府长史是从三品衔。一般是由地位高崇的官员担任,有时候也是宰相外放,或任满后回京担任宰相,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大都督府长史是扬州除太守和转运使外的第三股势力。

    目前担任大都督府长史的官员是太子少师韦滔,韦滔是大唐名门韦氏的核心人物,他的女儿也嫁给了皇室。是棣王李琰的正妃。

    此时,韦滔已经来到了公务房中,今天他有一件重要的公事要办,那就是李庆安具体为团练使的安排。兵部通聪早已经到了,上面写得很清楚,具体练兵方法和人数由团练使自定,在练兵期,团练使有调兵五百人以下的权力,而大都督府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团练使的要求写成牌文,下发到各军府去。

    韦滔心中十分郁闷,虽然他地个高崇。但实际权力还不如一个中郎将李庆安。

    “长史,李将军到了门口传来禀报声。

    “让他进来!”

    韦滔收拾好桌上的几本文书,正经危坐,他可是有从二品衔的太子少师,比李庆安高得远了。

    门开了,李庆安快步走进了屋内,躬身施礼道:“卑职李庆安,参见韦长史。”

    韦滔见他态度自谦,脸色稍稍好看了一点,道:“李将军,我们就不寒暄了,我首先想问李将军,具体怎么样练兵,我想李将军路上应该有了腹稿吧”。

    李庆安取出一本册子递给韦滔笑道:“在下确实已经想好,请韦长史过目。

    韦滔接过翻翻,眉头一皱道: “你只想部分练兵?”

    “正是,江都五个军府,五千余人。我不可能全部练到,而且时间只有半年,所以打算从各军府中抽调五百精锐,组成团练营,这五百人要求年龄二十五岁左右,身高七尺以上。能挽三石以上的弓,会骑马,最好都是新兵,这样我才能得心应手。”

    韦滔沉思了片刻,他明白李庆安这样做的目的,这样一来扬州地区就出现了一支强大的势力,而且没有都尉掣肘,他从的本意来说,他不愿意李庆安拥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可他又没有办法,兵部的命令在那里呢!他无权干涉。

    “好吧!你什么时候要?。

    “韦长史,我现在就要,我带来了五名随从,这五人分去五个军府挑人,另外,我还希望大都督府能提供五百把三石以上的硬弓和每弓五壶箭,另外还要五百匹马和一个能容纳五百人的营地。这些都请韦长史尽快安排。”

    韦滔拉长了脸,不悦道:“李将军。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安排。不会耽误你的练兵。”

    “多谢韦长史,事不宜迟,我想这就去军府挑人。”

    虽然江都的五个折冲军府都是上府,但天宝以后府兵制逐渐败坏,各军府逃兵严重,几乎没有满员的军府,江都的五个折冲府也不例外,当李庆安在第一军府点兵时,高台下只列队站了六百余人,另外还有一百人调进京戍卫,实际缺员三成。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府兵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定期进行练,练期间军弈提供食宿。今天李庆安运气不错,正逢卞练期。

    都尉将军赵绪清清喉咙,高声道:“大家听着,兵部派团练使赴江淮练兵,来我们江都五军府的,是安西军中郎将李将军,号称安西第一箭。李将军将从江都五军府中各抽一百人,组成团练营,为期半年练。凡被抽中者不仅会成为江都营精锐,而且每月还有两千文钱的补贴。每天都有肉吃,各位弟兄,这可是机会,大家要抓住了。”

    士兵们微微骚动了,每人每月可有两千文补贴,这就是四石米的价钱。这对当兵无饷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练半年可以得十二贯钱,而且每天都有肉吃,这可比种田赚多了。

    尽管春耕很忙,但很多士兵的眼中还是流露出了向往的神色,赵绪点点头,便对李庆安笑道:“李将军,可以点兵了。”

    李庆安看了看下面的士兵,他疑惑地问道:“赵都尉,就这么多人吗?。

    都尉赵绪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确实就这么多人,这还不错了。苏州、湖州那边,有的军府只剩三成兵,都跑光了。”

    “可我这兵册里。你的军府应该是满员。”

    李庆安扬了一下手中的兵册。冷冷地瞥了赵都尉一眼。

    赵绪的后背都湿透了,原以为昨天喝了一顿酒,李庆安能睁只眼闭只眼,没想到他一点也不肯放过。

    大唐的府兵们没有军饷,只管饭菜,可就是这每天三百个缺员的粮米菜蔬,以及其他开支,一年下来也要近千贯的额外收入。

    这是各军府心知肚明的暗规矩。只是捞取的程度不同而已。

    “这个,李将军,能否借一步说话。”

    “不用了,我什么都不想知道,我只管点一百人走,另外赵都尉别忘记给足我的粮食肉食。”

    “李将军尽管点兵,只要看中之人。我绝对放行。”赵绪暗暗松了口气,他明白李庆安的意思。

    他连忙上前挥手道:“弟兄们过来排队,一火一火来。”

    士兵迅速排成长长一行,等待挑选,李庆安坐在一块方正的大石上,一名果毅都尉在旁边唱名。

    “刘志并,二十岁

    这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年轻男子。精神抖擞,李庆安点点头,“收了!”

    “吴明,三十岁,二营旅帅

    此人身高也不错,但目光中透出一丝狡黠,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兵油子,李庆安一挥手,这个人他看不中。

    这时又走来一名士兵,身高足有七尺,虎背熊腰,日光炯炯,虽然军服破旧,却掩饰不住他眉眼间那种英武之气。

    “南霁云,三十岁,二营火长。”

    “等等!”李庆安一下子止住了果毅都尉的唱名。

    他走上前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今年轻英武的将领,南霁云,就是号称大唐赵子龙的名将南霁云?

    南雾云只是在安史之乱后投奔张巡而大放光彩。在此时之前,他因家贫而四处谋生,却没想到,他居然在江都军府当了一名火长。

    “李将军,你认识此人?。都尉赵绪有些奇怪,这南雾云只是一个,普通的火长,好像弓马不错 但也不至于让李庆安这样惊讶。

    “没什么!”李庆安呵呵笑道:“我看此人器宇轩昂,却只是一名火长,觉得有些奇怪

    他又问南霁云道:“你是哪里人?”

    “回将军的话,卑职魏州顿丘县人

    “魏州人?”李庆安有些奇怪地笑问道:“那怎么跑到江都来当兵?”

    “卑职在江都租种了十亩田。因东家身体不好,便替他来从军

    南霁云虽然职位卑微,但回答得不卑不亢,让人心生好感。

    李庆安摆摆手,“好!你算一个。”

    “下一个!”

    下午时分,从各军府选来五百人全部进驻军营,军营个于江都北门外。紧靠运河漕运仓库,远远望去。几百个大仓库一眼望不见头,而他们的军营便是守卫仓库的士兵驻的。去年年底,其中一个军营的士兵调去江阳县驻扎,军营便空了出来。正好给李庆安的团练营驻兵。

    军营占地广大,有三排长长的砖瓦平房为宿地,然后是马房,再就是一个足够数千人刮练的大校场。周围有两人高的土墙包围。

    五百名精壮的士兵排成了十排。腰挺得笔直,听着他们年轻的团练使话。

    李庆安身穿黑色明光铠,头戴铁盔,骑在一匹威武雄壮的骏马之上。腰椅横刀,斜挂一把巨大的黑色长弓。

    “我便是安西李庆安,人称安西第一箭。”

    说到这,他抽出长弓,张弓搭箭,忽然转身一箭向八十步外的大门口岗塔射去,只见塔顶两只鸟扑翅要飞,箭却闪电般射到,一箭将小鸟射穿,而另一只鸟刚刚飞起,李庆安猛一转身,又换左手拉弓,又是一箭将刚飞腾的小鸟射中,左右开弓一气呵成,两只鸟先后落下了高高的岗塔。

    众人一声惊呼,霎时间又鸦雀无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流露出一种惊叹的神色,这种左右开弓的神箭,在江淮军营中是从未见过,连自负箭法高明的南霁云也慨然叹服,他远远比不上李庆安的超然绝伦。

    一名士兵飞马赶去将箭捡了回来。李庆安一举射穿了小鸟的长箭,傲然道:“这就是我来的目的,半年后。你们每一个人都要能在百步外。箭穿飞鸟。”

    尽管前景美妙,但过程却是枯燥而艰辛。士兵们从早到晚就是射箭。手指肿痛,胳膊酸软无力,但五个安西教官个个凶神恶煞,稍有懈怠便有木棍劈头盖脸打来。

    只是一件事令士兵们感到欣慰。那就是每天傍晚的射箭比赛,每人十支箭,五十步外比试高低,取前二十名和最后十名,前二十名每人赏一百到五百文钱,而最后十名,每人赏十年棍。

    奖惩名单在军营门口的木板上高高悬挂,成绩一一列明,最后这些成绩将成为升职的依据,这些成绩每个士兵都清清楚楚,令他们心服口服。

    一晃五天过去了,这天天不亮。团练营的五百骑兵便出门了,从今天开始他们要进行骑射练,不再拘束于军营之中。

    骑练的范围主要在江淮仁带。遇山而止,遇水扎营,骑马射箭成了他们的全部生活内容。

    这天中午,团练营抵达了盯胎县境内,盯贻县以北便是淮水,是漕河运输的主要中转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县城西南有一座大山,名叫都梁山,山势巍峨险峻。连绵数十里,山上覆盖着大片森林,隋末时,曾有几支义军在这里驻扎。

    吁贻县也是他们骑练的最北边,正好李庆安推荐的崔平在这里当县令。能在异乡相逢故人,也是一生一大乐事,他便决定在旺贻练两天。然后率军返回扬州。

    五百骑兵在官道上列队而行,队伍整齐有序,没有个人说话。刀勉胎饥地向前行军,经过半个多月的苦练,众人无论马术和箭术都大有进展,他们每个人虽然变得又黑又瘦,但个个精神抖擞。身姿矫健,而且森严的军纪。使他们已经有一种接悍之军的风范了。

    这时,远方的黑黝黝的都梁山已经隐隐可见,再向前走十里,便是肝贻县城了。

    忽然,远处的官道上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只见黄尘滚滚,有三骑风驰电掣般奔来,渐渐的,来人奔近。前面是一名小官吏,而后面是两名身着皂服的衙役。

    他们满脸惊惶,拼命地抽打着战马。仿佛有什么十万火急之事,他们忽然看见了官道上的军队,先是一惊。勒住了马匹,随即眼中射出了惊喜地神色。

    那官吏冲上前施礼道:“在下吁贻县尉方林,请问,哪一位是统军之将?”

    李庆安纵马出来道:“我便是。你有何事?”

    县尉翻身下马。连连躬身道:“恳求将军救我们盯胎县三万父老乡亲。情况万分危急。”

    “你说清楚一点,究竟出了什么事?”

    “将军,都梁山的金威大王耍血洗我们旺贻县,恐怕就在明天!”

    “金威大王?都梁山上有响马吗?”

    “回禀将军,都梁山上有一支三千人的响马,因我们县令五天前抓捕盗贼时误杀了响马首领金威大王的儿子,今天上午响马射来战书,明天一早将血洗盯贻城。”

    李庆安有些惊讶,中原腹地居然还有响马,而且还是在漕运重地的细州,这附近的军府都干什么去了?

    李庆安感觉这中间恐怕还是有蹊跷,便一扬马鞭道:“先去县城,再慢慢告诉我原由。”

    县尉大喜,连忙对一名衙役道:“快去通报崔县令,就说救星到了。让他赶紧出来迎接。”

    “李将军,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相逢!”

    县城门口,一身官服的崔平激动的迎了上来,他后面县承、主簿及一干衙役都上前见礼。

    李庆安打量了一下他,见他比京城时黑瘦了很多,但精神奕奕,看的出他在这里干得很舒心。

    “人生何处不相逢,崔县令。看来你的近况不错啊!夫人和孩子都好吗?”

    “她们都很好,夫人昨天还说到你呢!让我去扬州拜望你,我也是想去,可是,哎!”

    崔平再次一躬到地,“李将军,我上任才一个多月,便遇到了响马。你一定要救救我啊!”

    “崔县令放心,莫说我们是老朋友。就算素昧平生,我也会出手相助,放心!我既然来了,响马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他低声道:“说不定崔县令平定响马有功,明年升为油州太守呢!”

    崔平大喜,他知道李庆安可是安西悍将,有他在,自己的乌纱帽不仅能保住,说不定还真能捞个特别考评,破格提拔为太守。

    想到这,他心花怒放,连忙又给李庆安躬身施礼道:“李将军。快请去县衙休息,我给你讲讲情况。”

    李庆安进了县衙坐下,崔平亲手给他奉上一杯香茶道:“李将军,你怎么会来吁贻县?”

    “我们走出来练兵,路过这里。便想来看看你,正好遇到县尉求救。不过我有些奇怪,方县尉说都梁山上有三千响马,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还在漕运重地,难道朝廷就从来没有派兵来剿灭吗?”

    “哎!”

    崔平长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