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归的一天,爱卿有功于联,有功于社稷!”

    “为陛下分忧,这是臣的本分,陛下不必高赞。”

    说着,哥舒翰指着众将对李隆基道:“这次夺下石堡城,还是众将用命,他们才立下了大功。”

    “朕明白”。

    李隆基笑着走上前,看了一圈,却没有看见李庆安,不由一楞,回头问哥舒翰道:“李庆安呢?”

    哥舒翰淡淡道:“李将军和微臣一同进关中,但到金城县时他说有事要做,便率本部离队走了,去了哪里,微臣不是很清楚。”

    他一语既出,所有的文武大臣顿时面面相觑,眼中皆露出了震惊之色,这个李庆安竟然敢不随军入城?

    “李庆安大胆!”

    杨钊一声怒喝道:“皇帝陛下亲率满朝文武来欢迎陇右军凯旋,这是何等荣耀,他竟敢胆敢不参加入城式,是在藐视圣上吗?”

    “陛下!,“

    李嗣业急忙大声禀报:“李庆安确有要事!”

    李隆基回头瞪了一眼杨钊,慢慢走到李嗣业面前,柔声问道:“他有什么要事?”

    李嗣业眼睛有些红了。他颤抖着声音道:“因为如此盛大的凯旋,使他无法面对战死的将士。”

    良久,李隆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道:“朕也带过兵,能理解他的心情。”

    他回头对众人大声道:“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有功将士,联要好好地赏赐你们。”

    他登上了龙辇,对哥舒翰笑道:“哥舒将军,你为联立下了不世之功,联特准你与联共乘一车。以示荣耀!”

    在万众瞩目中,哥舒翰登了上龙辇,朱雀门前顿时掌声如雷,欢呼声响彻大街。

    在京兆府金城县以东约三十里处有一个小镇,叫西渭桥,由于这里是长安去陇右的必经之路,因此镇子很大,住着上千户人家。俨如一个小县,此刻镇子里十分热闹,陇右凯旋军刚刚经过这里,几乎全镇人都出来欢迎了。

    队伍已离去。但热情还没有消散。大街上依然有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说话,在路边站着一名年轻的妇人,她牵着一个瘦小的男孩,远远地还在向陇右军方向眺望。

    几名妇人从她身边走过,见她脖子伸得老长,便开玩笑道:“林三娘子,还在等你家林三回家吗?”

    “没有呢!”妇人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些陇右军个个身材魁梧,我家林三长得又瘦又矮,怎么可能被选上。”

    “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小男孩仰头问道。

    妇人笑了笑“估计你爹爹回安西了,已经打完仗了,他一定在安西等我们呢,快回家吧!太公该急了。”

    妇人带着小男孩快步向镇西走去,在镇子西面的一片民房里,租住着数十户人家,这幕十户人家都是从江都而来,他们便是江都团练营的一部分家属,从江都俏老携幼而来,准备等陇右战役结束后去安西定居。

    妇人带着孩子来到一户屋舍前,门口还挂着红色的灯笼,贴着辟邪的门符。显示着新年刚过,她老远便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拒拐张望,她连忙上前怨道:“爹,你出来做什么,外面冷啊!快回屋去。”

    “太公。娘说爹爹去安西了。咱们什么时候走?”

    老人慈爱地摸了摸孙子的头。笑道:“等过两天租了马车,咱们就出发。”

    “阳儿。你扶太公进屉去,娘去做饭。”

    一家人进了院子,将门关上。这时,远处来一队骑马军人,约两百人左右,几辆马车夹杂在马队中,马车上放满了土瓷罐子,每个罐子上贴着一张小纸条。

    他们慢慢走近了,中间还有四名身着戎装的女兵,每个人都一样的又黑又瘦,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几名里正陪同着他们。

    “李将军,这里就是江都人租住的地方了,一共五十二户。”

    这些军人便是李庆安和他的手下了,他们一共幸存了二百八十四人,除了伤势较重的八十人在部州养伤外。其余两百零三人都跟李庆安进京了,战后,他们一共收集到了八百四十名将士的尸首,其余尸首都无法找到了,李庆安进京便是要把他们的骨灰亲手交给亲人。

    五百名江都军最后幸存了四十二人,一起跟李庆安进京了,二百名军队的到来引起了江都租户的注意,许多人都跑了出去,远远地围观着,忽然一名老妇人大喊:“十一郎,是你吗?”

    一名士兵从马上滚下,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奔到老妇人面前跪下,大哭道:“娘!是孩儿,孩儿没有死!”

    老妇人一把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起来,这时,江都家属才知道,是他们的亲人回来了,消息立刻传开,无数人向这边奔来,他们不敢靠近,纷纷伸长脖子在士兵群中焦急地寻找自己的亲人,一个都没有找到,众人议论纷纷,江都营有五百人,这里面似乎只有几十人,其余人或许都回安西了吧!

    众士兵下了马,里正指了指前面关闭着的院门道:“李将军这里是林三家。”

    李庆安接过一只陶罐,咬了一下嘴唇,上前敲了敲门,门开了,门内站着一名年轻的妇人,她见外面站着大群军人,顿时愣住了。

    “你们。。。找谁?”

    “我们是安西军,从陇右而来,你是林三的娘子吗?”

    “我是!”年轻的妇人有些不安起来。她向后看了看,颤抖着声音问道:“我家林三怎么没来,他他是受伤了吗?”

    这时,院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三娘,是谁来了?”

    “爹,好像是三郎他们军队的人。”

    一名少年扶着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门口,老人看了看李庆安,又瞧了一眼门口的士兵,他忽然害怕后退一步,问道:“这位军爷,我儿何在?”

    李庆安缓缓地跪了下来。后面所有的士兵都一起跟着他跪下,李庆安将林三骨灰罐高高举过头顶,泪水流满了他脸庞。

    “阿翁,我把你的儿子送回来了!” 


天下 正文 卷五 一方诸侯 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见

    李庆安本来就有伤在身,一连三天的奔忙虽然疲惫不堪,但对面凄声哭泣的将士家属才是让他心力憔悴,饶是他铁打的汉,也再也顶不住身体的煎熬。终于病到了,剩下的一些善后事情,他不得不交给了校尉何颖川。

    这天傍晚,安西军一行进入了长安城,明德门内外挤满了进出城的民众,热闹非常,踏青归来的少男少女,在城内买货准备回家的乡人,再加上城门正在修缮,使进出城都变得颇为不畅。

    “这是我们的军牌!”带队的校尉将一纸文书递给了守门的军校。

    竟是从陇右归来的安西军。守门的校尉肃然起敬,连忙挥手道:“大家让一让,让他们先进城。”

    挤在城门口等待进城的民众们听说是陇右归来的将士,纷纷向两边闪开一条路,好奇地打量这群形容枯瘦的士兵,二百名安西将士沉默地走进了城洞,很快,两边的民众窃窃议论起来。

    “难道就是他们吗?”

    “古兄,你在说什么?”

    “你不知道吗?那支拦截吐蕃主力的安西军,几近全军覆没。”

    ”你是说李庆安的那支安西军?可是没见到他呀!”

    “一定是的,你看那辆马车。估计他就,在马车内。”

    议论声越来越大。这些天,关于陇右之战中,三千安西军拦截吐蕃八万大军的传奇故事传遍了长安,大唐民众这才知道石堡城的胜利竟以三千唐军的全军覆没为代价,无数人为之唏嘘。

    不知是谁带头,城门处忽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大喊:“好样的,你们才是真正的大唐英雄!”

    安西军将士们抱拳施礼,缓缓走入了长安城。

    今天是正月十一,长安城内正忙碌地准备上元节,今年新年恰逢陇右大捷李隆基在兴奋之余,下旨举国欢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便应兴而盛,成为一个极为隆重的欢庆之节,上元节又叫花灯节,顾名思义就是赏玩花灯,各个坊市都会张灯结彩,大户人家也会挖空心思求新求奇。以求新一年家道继续鼎盛繁荣,但无论是坊市还是豪门,都无法和长安的官灯相比,年年岁岁的花灯节,都是以朱雀大街和春明大街为南北东西轴,将无数的徇烂迷彩铺陈在这两条大街之上,成为满城的焦点。

    在长数十里的两条大街上铺灯,这是个浩繁的工程,因为今天虽才正月十一,但铺灯已经进入**,朱雀大街上无数差役和匠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李庆安一行人进城门后便停了下来,等待李庆安的安排。

    李庆安已经虚弱得无法骑马了,他半躺在一辆临时租来的马车里,从车窗里默默望着这座举世无双的大都市,远处那巍峨高耸的宫殿群,大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长安的繁盛和恢宏使他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慨。一场惨烈悲壮的战役,一次生与死的洗礼。竟使他心境仿佛苍老了十岁。

    “将军,弟兄们不知该往哪里走?”

    说话的是李庆安的新任亲兵队正,名叫江小年,和战死的贺严明一样,也是安西长征健儿的二代子弟,他原是安西斥候营的一名伍长,小伙子年纪只有二十岁,不仅身材魁梧高大,而且十分机灵。

    ”去光福坊!”

    光福坊就是李庆安的新宅所在,虽然宅子不大,容纳二百人略显拥挤,但他确实也没地方可去了。他刚说完,马路对面跑来一名中年男子,老远便喊道:“李将军!”

    来人竟是高力士府上的罗管家,他跑上前,欢喜异常道:“我从早上起就在这里等,一直等到现在,终于等到李将军了。”

    “原来是罗管家。”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罗管家怎么知道我会从明德门进城?”

    “不光明德门,所有的城门老爷都派人去等候了,老爷说李将军可能没有地方安置下属,便命我们一定要把李将军请回府去,我家老爷都安排好了,特地腾空五个大院子,烧好了热水,备好了饭菜,就等李将军带人去住。”

    高力士细致的安排让李庆安有些感动,他点点头笑道:“那好吧!就去高翁的府上。”

    “好咧!大伙儿跟我走吧!”

    罗管家圆满完成高力士交给的任务,他兴高采烈地带着安西军们向钥善坊而去。

    “罗管家,高翁身体可好?”

    “我家老爷身体好着呢!昨天陪圣上去校场检阅陇右军,听说还射了几箭,引来全场喝彩。”

    说到这,罗管家奇怪地问道:“李将军。前天的入城式怎么不参加?真的很盛大啊!我和府上的很多下人也去了,大家回来后都说想去从军,哎!那种威武的感觉真令人激动。”

    李庆安笑了笑,岔开话题道:“最近长安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有趣的事?要不就是四天后的上元夜花灯了。”

    说到这,罗管家忽然想起一事,重重一拍脑门道:“对了!过两天贵妃娘娘要举行一场乐府赛事。在曲江杏国举行,听说规模盛大,一般平民也准许参与,李将军有空不妨去看一看。”

    “我身体不太好,到时再看吧!”

    不多时,他们便走进了翊善坊,来到高力士的府门前,高力士在宫中还没有回来,但他的儿子早已得到吩咐,听说李庆安来了,立刻下令开侧大门,几百名家奴跑出来。给他们牵马提包,一人服侍一个,把众安西军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李庆安笑着对众手下道:“这不是什么官府衙门,是我的私人交情,大家随意点,跟他们走就是了,洗个澡再吃饭,好好睡上一觉。”

    得了李庆安的吩咐,众人这才跟随家人进府了,高力士的儿子叫冯继嗣,是高力士大哥过继给他的养子。官拜大理寺昼,也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官吏,他拱拱手,上前压低声音笑道:“李将军不用担心兵部那边会有什么话,让李将军部下住在高府,是圣上特准的。”

    “这样我就放心了。”

    李庆安笑了笑又问道:“不知高翁什么时候回来?”

    “再过一会儿吧!这两天圣上忙陇右军的事,父亲要伺候左右,不过他已经吩咐过了,李将军尽管听我的安排。”

    “那就烦扰冯兄了。”

    冯继嗣安排得极为周到,不仅派有伺候伤病经验的人替李庆安沐浴。又请了几名治伤的名医给李庆安及他的属下疗伤,忙碌一通后,集庆安吃了晚饭,这才换了一身新衣回房休息。

    他住的地方还是从前的芙蓉楼,陈设依旧,只是没有了如诗如画姐妹在身边,令李庆安不免有些睹物思人。

    李庆安慢慢走到窗前,推开了窗,一股带着寒意的夜风扑面而来,他默默凝视着结冰的荷塘,心中思绪万千,尽管石堡城战役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李庆安知道,现在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从这场战役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些战死的弟兄们已经长眠了,但他们的家人还在,替死去的弟兄们安排他们的家人,是他们这些活着的人需要做好的事。简而言之,是他李庆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安排好阵亡将士的家属需要他手上有资源,钱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要让他们父母能安度晚年。衣食无忧;要让他们的孩子能读书。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就像他们的儿子,她们丈夫,他们的父亲仍然在世一样,只有这样,那些战死的弟兄们才能瞑目于九泉。

    为此,他需要得到一片土地。让他成为能支配这片土地的主人,在大唐。这样的身份,文官是太守。武将就是节度使,至少是一州都督。

    李庆安不由又想到了哥舒翰,在金城县和他分手时,哥舒翰极为不高兴,其实在陇右交令时,他便感觉哥舒翰的爽朗笑容背后,藏有一丝警惕和不安,这是一种喧宾夺主的必然结果。安西军风头太劲。已经威胁到了陇右军的利益。

    哥舒翰是陇右战役的主帅,李隆基势必还要再依赖他继续夺取九曲和大非川,在这种情况下,哥舒翰对自己的定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可是,哥舒翰会极力褒奖自己吗?

    忽然,李庆安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高力士站在门口,正笑眯眯地望着自已。

    “高翁!”李庆安连忙躬身施礼。

    “来!坐下说话

    高力士摆摆手。让李庆安坐下来,他关切地问道:“七郎,身上的伤势如何?”

    “今天请了两个名医看了,他们说我筋骨强壮,不碍事,只要不再伤口崩裂,一个月后便完好如初

    高力士点点头,又道:“刚才圣上也问到了你,希望能早日见到你,具体时间可以由你来决定。”

    说到这,高力士叹了一口气,道:“七郎,说起来圣上对你确实宽容有加。你擅自不参加庆典,圣上原谅你了。本应由兵部去安抚军属,你却跑去了,这个圣上也宽容你了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沉吟片刻,他又问道:“高翁,朝廷准备怎样抚恤阵亡将士的家人?”

    “方案已经定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朝廷直接给丧葬费每人一万钱,然后是每月支给钱三百文、米七斗,一共连续支给二十年,这由各地方官府负担,另外在税赋上也有减免

    “才十贯!”

    李庆安霍地抬起头,他眼中燃烧着愤怒之火,“高翁,恕我失礼,将士们为了夺取石堡城,为了保卫大唐的江山,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可朝廷竟是如此贱视他们,以后谁还会为大唐卖命?”

    “七郎,别这样激动。”

    高力士连忙安抚他道:“朝廷也知道十贯钱略略偏少了,所以又用每月支付钱米的方式来作补充,全部加起来也有百贯了,若米价上涨,还不止百贯呢”。

    李庆安按耐住心中悲愤,缓缓道:“高翁,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朝廷是要把负担扔给地方,可如果地方官府不肯负担怎么办?如果经办人从中敲诈克扣怎么办?二十年的漫长岁月,高翁真以为地方官府会不折不扣地坚持到底吗?”

    高力士无言以对,其实他也心知肚明,现在虽然钱粮不够,但很快到三四月份时,各州的税款都将押解进京,完全可以在那时再支付一部分,但圣上却坚持要采用按月支给的方式,说到底,他的根本目的还是想把抚恤阵亡将士的负担扔给地方官府。

    李庆安注视着高力士,他知道抚恤方案已经是定局了,无法更改,便道:“好吧!这件事我不说了,我想问一问高翁,陛下准备给我一个什么样的封赏?”

    “这就是我今晚来找你的原因,其实也是圣上让我来的。吊然他没有明说。”

    李庆安心中忽然有种不安的感觉,高力士带来的或许是一种对自己不利的消息。

    “高翁,你说吧!我听说。”

    高力士轻轻叹了口气,道:“今天哥舒翰正式向朝廷提交了石堡城之战的奏折,虽然他承认你拦截吐蕃主力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