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刚才你咋不让我说话。”进了屋,连叶儿就对赵氏道,“咱咋抛费了你和我爹,一个月往家拿不老少钱,咱就三口人,我爹晌午在山上吃,娘你在我四婶家吃两顿饭,还要饶上我。咱挣的最多,花的最少。奶还这样骂咱,咱就该跟她讲讲理。”
  连蔓儿抚额,她觉得周氏就是心里明白这些,所以才对赵氏他们三口人时时的敲打。
  “讲啥也是白讲,让你奶骂骂,她心里痛快了,就完事了。”赵氏息事宁人地道,“你要跟你奶呛呛起来,肯定就没玩没了。我不怕别的,就怕她不让我去你四婶那干活了。”
  “虽说是挣钱也到不了我手里,每天去铺子里干活,我这心里起码能松快半天。”略顿了顿,赵氏又道。
  “可不是,咱在我四婶那,还能吃饱饭。”连叶儿垂下头来。
  连蔓儿就让赵氏和连叶儿到她们屋里坐。
  进了屋,连守信、张氏和连枝儿都在。
  “三嫂、叶儿,来炕上坐着。”张氏忙就招呼道,“她奶骂的话,你别往心里去。这些事,咱大家伙,还有左邻右舍地,心里都明白。”
  连蔓儿就拉着连叶儿上了炕,在张氏身边坐了。
  “娘,今天你咋没出去,帮我三伯娘说话那?”连蔓儿笑着问张
  “这孩子,你还逗你娘了。”张氏嗔了连蔓儿一眼,“你当你娘就那么傻。事情在那明摆着,你奶故意找茬。我要是出去一说话,向着叶儿和她娘,你奶本来打算骂一句,就得再多骂三句。这半天都不能消停。”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知道,张氏说的是实情。
  “他三伯在山上干的挺好?”张氏就跟赵氏闲话家常。
  “……挺好的,有个李师傅,人特别好,愿意带他。那衣裳就是李师傅的。”赵氏就道。
  “那些人来这干活,家都离的挺老远的。这些男人也就干点粗活行,粗手大脚的,会洗衣裳的少。就是洗也洗不干净,还能把衣裳给你洗坏了,更别说缝补了。”张氏同情地道。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连守信也点头道。
  “咦!”连蔓儿听的一拍手。
  一屋子的人就都扭过头来看她。
  “咋地啦,蔓儿,这一惊一乍地。”张氏就问。
  “娘,我想到个挣钱的法子。”连蔓儿就拉住张氏的手,“山上像李师傅这样的人,肯定不老少。咱开个洗衣裳的铺子吧,收了他们的衣裳来洗,还有缝补。”
  “我听说,城里就有人靠着给人洗衣裳、缝补衣裳,能养活一家子那。”连蔓儿见没人应声,忙又加上了一句。
  其实大家没有应声,并不是反对连蔓儿的主意,而是他们没反应过来。
  “咋样,咋样?”连蔓儿觉得自己想到了好点子,急着让众人认可她。“咱也不用另外开铺子,谁有衣裳要洗,就让他送到咱的早点铺子里来。咱自家人要是忙不开,咱就负责收衣裳,发给村里的人洗。”
  “蔓儿姐这个主意好。”连叶儿第一个赞同道。
  “别说,这事还真行。”张氏想了想,就道。
  “我看也行。”连守信道,“这个不用本钱,有人送衣裳来咱就洗,没人送,咱也不亏钱。”
  连守信性格沉稳,缺乏商人冒险投机的精神,遇事总是想着先不亏钱。张氏喜欢连守信这样的性格,觉得跟着这样的男人,就算没有富贵,但日子过的安稳。
  “咱说干就干,”连蔓儿就道,“哥,咱也写几张招贴,一张贴咱们铺子门口,再往山上贴几张。”
  “行。”五郎答应了,就去拿纸笔。这几个月,五郎在学业上大有长进,已经有信心写这样的招贴了。
  “有这个招贴,明天咱在铺子里再跟来吃饭的那些人宣扬宣扬,再让我三伯在山上宣扬宣扬,这生意就能自己个上门了。”连蔓儿自言自语地道。
  “蔓儿,咱这价格咋定?”五郎拿着笔,问连蔓儿。
  “价格啊,肯定不能贵了。”连蔓儿就道。
  大家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一件衣裳洗加上缝补,只要一文钱。
  “只洗不缝,也是这个价?”连枝儿就问。
  钱不好赚,蔓儿她们只能从小钱赚起。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房产之争
  “也是这个价。”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舍得拿衣裳花钱来洗的,应该不在乎这一点。不过,她们洗的衣裳,还是要有些特别之处,才能吸引顾客。“衣裳交给咱们洗,咱们给他免费熨烫。”
  山上的大男人们即便能自己洗衣裳,但肯定不会自己熨烫。
  熨烫不仅需要特殊的工具,还需要技巧。这个时候没有电熨斗,都是用烙铁熨烫衣服,稍微不慎,就会将衣裳烫坏。
  “蔓儿说的对,咱再加上熨烫。……他们在山上干活,衣裳穿的时间长了,总有个开线啊,小口子啥的,就这个价吧。”张氏道。
  “那要是要补大补丁,得看着另外加钱吧。”连枝儿道。补大补丁需要另外添布,这个是应该看情况另外加钱的。大家都点头。
  “要是用上浆啥的,也该另外加钱。”赵氏就道。在早点铺子里干了这段时间,赵氏开朗了不少,敢在人前说话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就将价格定为洗一件衣裳一文钱,免费熨烫。浆一件衣裳也是一文钱,一般需要上浆的衣裳都更难洗,浆的过程也很费工。补丁价格面议。
  五郎就将招贴写好了,一共写了三张,一张贴在早点铺子门口,另外两张贴去山上。
  “咱开着早点铺子,过两天五郎和小七就该上学去了。”张氏就道,“这一开春,家里的活,还有地里的活,咱怕是忙不开。”
  “娘,浆洗衣裳这个,咱收了衣裳来,干脆就都分给村里的人洗吧。”连蔓儿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为了好管,就让她们在一起洗,咱看着就行。让她们自己拿盆,自己打水,咱给预备洗衣裳的肥皂。这个钱,咱一半,洗衣裳的一半。”
  一家人商量后,就决定按照连蔓儿说的办。
  招贴在吃晚饭前就贴了出去,张氏出门联络了两个相熟的媳妇。庄户人家缺的就是现钱,一文钱在他们眼里,也是有大用处的,洗件衣裳缝补缝补就能挣到钱,媳妇们都愿意。
  第二天,早点铺子开业,连守信就在铺子里将这件事向来吃饭的客人说了,再加上连守礼去山上上工,和一起干活的人也说了,到晌午的时候,真就有人趁着吃饭的空闲,送了衣裳来。……
  连蔓儿早就另外准备了一本账册,忙着登记名字,记录账目。
  “蔓儿,”赵氏看连蔓儿收了几件衣裳,就走过来,跟连蔓儿商量,“能不能先分给我几件衣裳洗?”
  “蔓儿姐,我和我娘一起。我也能洗衣裳,洗的可干净了。”连叶儿跟在赵氏身边,说道。
  “我是想,就在这洗,在这缝。挣的钱……”赵氏说到这,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挣的钱算叶儿的,我打算……”
  不用赵氏再说下去,连蔓儿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
  “那有啥不行的。”连蔓儿一口应承下来,赵氏和连叶儿干活能让人放心,这钱给谁挣不一样,何况她心里还想帮助赵氏和连叶儿的。“不管挣多挣少,都不用跟上房那边说。也让叶儿攒俩零花钱。”
  “我就是这个意思。”赵氏笑了。
  从这天起,铺子里每天都能收几件需要浆洗缝补的衣裳,连蔓儿都先可着赵氏和连叶儿安排。庙里又水井,被张氏找来洗衣裳的媳妇,就在铺子里将衣裳洗干净,然后晾晒到铺子后面的空地上。
  等衣裳晾干了,收进来,就在铺子里缝补、上浆和熨烫。日子久了,张氏也允许做熟了的媳妇将衣裳拿去家里缝补、熨烫。
  别看这小小的生意不起眼,每天也有几文钱的收入,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十几文钱。这笔钱在一家人商量之后,并不入公中的账,而是做了连蔓儿和连枝儿的私房钱。
  每天摸一摸渐渐丰满的私房钱袋,连蔓儿就是睡梦里,都是笑着
  另外,连叶儿也跟着有了她自己的私房钱,连蔓儿看连叶儿的样子,估计她在睡梦中,也是笑着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过了二月中旬,风儿已经没有那么割脸了,但是离吹面不寒杨柳风,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五郎和小七,要去镇上的私塾上学去了。
  镇上的私塾是有本镇几个村庄的士绅富商出资创办的,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几十年里,从这私塾中也考出了数名秀才,举人却没有。三十里营子的王举人家,当初也在私塾里投了钱,但是王家子弟念书,自聘有西席来家教授,并不到私塾中读书。
  五郎和小七要念书,却只能去私塾。能考出秀才的私塾,目前对他们来说也还算合适。
  连继祖要读书,也得去私塾。老爷子就叫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一起到上房。三个孙儿去念书,连老爷子少不得语重心长地教诲一番。也不过是让他们好好念书,力争光宗耀祖,还要他们三个在外相互帮衬。
  “继祖,你年岁最长,又在镇上住了几年,要照顾五郎和小七。”连老爷子对连继祖道。
  连继祖点头答应。
  连蔓儿也随着五郎和小七一起过来的,就跟小七坐在一起。五郎和小七能去上学,她却不能,连蔓儿心里不大高兴,可也无可奈何。毕竟,这十里八村,谁不知道谁家,她想学祝英台女扮男装,当天就会被拆穿。
  “那是连家三丫连蔓儿。”她都能想到,那会是怎样悲剧的场面。
  镇上离三十里营子只有二三里路的距离,五郎和小七打算走读。
  “家里活计多,这一早一晚,我和小七还能帮着家里干点活。晌午回来吃饭,也省得在镇上吃饭,还得花钱。”五郎年岁虽小,也许因为是四房长子的缘故,比同龄人懂事。
  连继祖却打算住到镇上。
  “爷,五郎和小七刚开蒙,每天念几页书就行。我不一样。”连继祖就对连老爷子开口道,“我马上就要考试,功课重。爷,我打算住镇上,一早一晚也能多温温书。”
  “继祖要考秀才,是该有个安静的地方念书。”连守仁就道。
  住在镇上,那肯定也要在镇上吃了,加上私塾一年的学费,就是一笔不少的钱。连蔓儿心中核计着。
  “继祖,你打算住哪,私塾里有地方住吗?”连老爷子抽了口旱烟,问道。
  “爷,咱镇上那房子不还没买吗,要不,我就先在那住着。”连继祖就道,“啥时候卖出去了,我啥时候搬。”
  连老爷子似乎在沉思,没有立刻答话。
  “……住在镇上,一天三顿饭要是在外边吃,那得花不老少的钱。要不,就让妞妞她娘跟我一起去,她做饭、照顾我,我也能安心念书。”连继祖又继续道。
  屋里大房的人只来了连守仁和连继祖父子俩,古氏、蒋氏都留在西屋,没有过来。
  若是往常,连老爷子应该会痛快地答应下来。可是今天,连老爷子意外地还是没有发表意见。
  “爹,我看这样行。”连守仁就道:“继祖念了这几年书,就差一点火候,一个秀才稳稳的。这一年半载的,就该让他专心念书,别的事啥也别操心。继祖媳妇辛苦点就辛苦点。……镇上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没卖之前,就让他俩带着妞妞住着,也能省点租房子的钱。自家做饭,比在外面吃的放心,还省钱。”
  连守仁刚说完,赵秀娥和何氏就掀门帘子走了进来。
  “我刚才进门听见大伯说话,爷,咱镇上的房子又不打算卖了?”赵秀娥进门后,就和何氏在炕沿上坐了,开口问道。
  连守仁和连继祖飞快地对视了一眼。
  连蔓儿敏感地觉察到,空气中有火药味弥散开来。
  “卖,咋不卖。”连老爷子道。
  “没卖之前,房子白空着。我暂时住着,也能给家里省几个钱。”连继祖道。
  “二郎和秀娥住过去,爹可说怕耽误卖房。”何氏就道。
  连老爷子磕了磕旱烟袋,他刚才之所以没有立刻就答应连继祖,就是因为这个。二郎娶了赵秀娥,家里的情况和从前不一样了。他作为一家之主,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更多的事情。
  镇上的房子,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他本意想同意连继祖的提议。可是,如果让连继祖和蒋氏住到镇上的房子里去,二房的几口人不会消停,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
  连老爷子很为难。
  赵秀娥和何氏却是精神抖擞,方才是四郎在外屋听见了连守仁和连继祖说话,回去告诉了她们。赵秀娥立刻就坐不住了,她认为这是大房想趁机占了镇上的宅子。她和何氏说了,两个人立刻就到上房来。
  现在,她们就等着连老爷子开口说话,婆媳两个难得的一致,无论如何,不能让大房的人把房子给占了。
  赵秀娥心中更有一个想法,她认为这是蒋氏为了去镇上住,谁不想去镇上去。连家不让她去,那她也不会让蒋氏去。
  连蔓儿也有些期待,连老爷子究竟会怎么说。
  第二百三十章 入学
  连老爷子将剩下的半袋旱烟抽完了,这才缓缓地开了口。
  “镇上的房子得抓紧卖,我这两天再去催催。”连老爷子说着话,将烟袋锅在炕沿上敲了敲,“继祖啊,你也跟五郎、小七两个走读吧。咱这离镇上近,每天几个来回也费不了多少时候。在家里住着,比在镇上那个空房冷屋的要强。”
  连老爷子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是不让连继祖住到镇上去,后面的话不过都是安抚。
  这还是第一次,连老爷子在有关读书、考功名的事情上驳回了大房的意见。
  何氏和赵秀娥婆媳俩对视了一眼,有些得意。而连守仁和连继祖父子两个,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爷,我……”
  连继祖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连老爷子给止住了。
  “继祖,咱家就这个条件,你们这辈,你最大。以后这个家,还得靠你。有些事,你从现在起,就该多想想。这事就这么定了,都散了吧。”连老爷子冲大家道。
  众人就都往外走,连老爷子又将连继祖叫住了,说是要多嘱咐他两句话。
  ……
  回到西厢房,张氏又开始给五郎和小七收拾上学要带的东西。东西并不多,张氏早就收拾齐了,可就是忍不住翻来覆去的拾掇。
  “老爷子这次还挺拿得住,”连守信坐在炕上,想着刚才的事,“没让继祖住镇上去。”
  “照说吧,那房子没卖,空着也是空着,谁住不是住啊。”张氏道。
  “人口多了,和从前不一样了。这要是咱爹答应让继祖和继祖媳妇住过去,二哥家里就得炸锅。没看刚才二郎媳妇,那就等着爹一句说的不对她的心,就要大闹。”连守信道。
  “哎……”张氏叹气。
  比起连守信和张氏,连蔓儿几个孩子说话可就没那么含蓄了。
  “我看大伯和二伯都想要镇上的房子。就是谁都不敢明说。”连蔓儿小声道,“咱爷心里肯定明镜似的。才宁愿房子空着,也不让他们去住。”
  “爷现在这个家,不好当。”五郎道。
  “那是,比以前操心多了。”连蔓儿点头。
  当初连守义一家和连守仁一家一条心。连守礼和连守信两家人又都特别“懂事”,那个时候,连老爷子是不用像现在这么操心的。
  连守仁做官梦的破灭,二郎娶了赵秀娥,连家的整体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连老爷子都不能继续任连守仁一家予取予求了。为了一大家子的和睦,他不得不更努力地做好平衡。
  “咱不说这些了,哥,小七,你俩上学去,可得好好念书。”连蔓儿道,“争取考个秀才,最好能考个举人回来,给咱家争口气。以后咱家挣钱、买地啥的,也不怕别人惦记。”
  “嗯。”五郎点头,“蔓儿,我和小七上学。家里就剩你和咱姐,你们俩可要辛苦了。”
  “咱店里找个跑堂的替你的班。别的也没啥。”连蔓儿就道。
  五郎去上学,就不能继续在店里跑堂了,一家人早就在寻找替五郎的人手,最后选了一个十三岁的半大小子,叫石娃子的。石娃子是成都府人,跟着他父亲到了北方来。他父亲在山上做个小小的匠人头目。山上没有适合石娃子干的活,正好早点铺子要人,让他来试了试。没想到石娃子做跑堂还有点天分,连守信就做主收下了他。
  “二姐,你好像不大高兴是吧。”小七敏感地觉察到连蔓儿情绪不高,就小心地问道。
  在自家人面前,连蔓儿已经不怎么隐藏自己的真实心情了。
  “我舍不得你俩呗。”连蔓儿就道。这也是真心话,兄妹们整天都在一起,五郎和小七去上学,每天在一块的时间就不多了。
  “我也舍不得你,二姐,我还舍不得咱大姐,舍不得咱爹和娘。”小七就往连蔓儿身上靠了靠,说道。
  “快别说了,这也不是去多老远,再说,每天还的回来那。”张氏道。话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