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豆腐放下去,又大火烧开,又用小火焖煮了一会,就煮出一锅奶汁般的鱼汤来。
  晚上的主食是黍米面窝窝,连蔓儿这张桌上的都是一人分到了两个。周氏一直沉着脸,任张氏和连蔓儿怎么让,都不肯喝鱼汤。因为这鱼汤周氏不喝,何氏就没了顾忌,一边往自己碗里舀,一边给连芽儿舀。
  “芽儿得多吃点,这鱼肉都给芽儿,芽儿缠脚咧,辛苦着那。”何氏道。
  连蔓儿不是个小气的人,但是何氏这样,却让人不舒服。连蔓儿也不说话,只是扯了鱼肚子上最肥的一大块肉夹给小七,又飞快地夹了两筷子给连枝儿和张氏。
  连芽儿被何氏塞了一口鱼在嘴里,被鱼刺卡住了,咳嗽起来。
  “枝儿,给你妹子拍拍。”何氏手里不肯放下筷子,就叫连枝儿道。
  连枝儿看连芽儿涨红了脸,就放下碗和筷子,在连芽儿背上拍着。
  周氏突然把筷子摔在桌子上。
  “你们今个儿是谁做的饭?”
  ………………………………
  求推荐、求收藏。等忙完了手里的事,弱颜争取加更。
  第三十章 奇怪的张氏
  第三十章奇怪的张氏
  周氏厉声问是谁做的饭。亜璺砚卿
  “娘是问这汤?是老四媳妇做的。也不大好吃的,倒费了不少油盐。”何氏马上道。
  “二伯娘,方才让把鱼肉都给芽儿的话不是你说的,你那碗里是什么?”连蔓儿问。
  “你这丫头……”何氏嘴里还有没咽下去的鱼肉,就这样被连蔓儿问到脸上,依旧是面不改色。
  “我是问这窝窝,是谁蒸的?”周氏又问。
  周氏当然知道今天是何氏做饭,但是她就是习惯这种问法。若是平时,连蔓儿什么都不会说。但是方才何氏挑衅,她也只好微微还礼。
  “今天是二伯娘做饭。”连蔓儿脆生生地道。
  “这是你蒸的窝窝,就这面疙瘩,扔出去都能打死条狗。从村头数到村尾,能把窝窝蒸成这样的,再没别人了,你个废物懒婆娘,你还有脸坐在这吃。”周氏指着掰开的窝窝里面一块生面,冲何氏大骂道。
  连蔓儿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窝窝。连家每顿饭,都是有定数的,比如这黍米面也是一样,要蒸出多少窝窝也是有定数的。张氏蒸的窝窝,不仅松软,而且每一个都是同样大小,分量也是一样,就像用称称过的一样。可是何氏蒸的这窝窝,大的大,小的小,有好些个根本就没有蒸起来。连蔓儿手里这个,就是个硬硬的面疙瘩,多亏有鱼汤泡着,才勉强能吃。
  开饭的时候,周氏对窝窝的大小并没说什么,现在看来是吃到生面了,所以恼了。
  “娘,今天火不好烧,芽儿不能干活,就我一个人忙活。”何氏辩解道,扭头看见赵氏低垂着头,立刻又道,“……窝窝是老三媳妇蒸的。”
  周氏转头骂赵氏。
  “你也是个白吃饭的,蒸这样的窝窝出来,你想吃死我……”
  赵氏被骂的缩起了身子,无声地哭着,连叶儿也咧了嘴,靠近赵氏怀里。
  “娘,今个不是三嫂的班,三嫂帮二嫂烧火,窝窝是二嫂自己蒸的。”张氏看不下去,忙道。
  赵氏感激地看了一眼张氏,依旧不敢说话。
  连蔓儿偷偷扯了扯张氏的衣角,被周氏训斥的时候,张氏从不为自己辩解,可是却这么积极地帮赵氏说话。她这样做,一定会引火上身的。
  果然,周氏撇下何氏和赵氏不管,只骂张氏。
  “你看的清楚,你能干,你就看着她把窝窝蒸成这样,你安的什么心?”何氏斜眼看张氏,骂道,“你们年轻,啥都吃的下去,就是想吃死我这老的。”
  “娘,我这就去和面,另给您蒸几个窝窝。”张氏被骂的抬不起头来,连忙下了炕,到外屋给周氏另做窝窝去了。
  周氏这才安静下来。
  连蔓儿将碗里的汤喝完,就放下碗,一声不吭地溜下炕,去找张氏。连枝儿和小七也跟了过来,接着是赵氏和连叶儿。桌上,只有何氏见别人都不吃了,干脆将汤盆抱到自己跟前,就着汤盆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你个懒货,你也给我干活去!”周氏看不下去了,骂道。
  “娘,我这就去。”何氏裂了裂嘴,干脆将汤盆抱了,往外走。
  周氏被气了个倒仰。
  外间屋里,张氏在和面,赵氏站在旁边,帮着打下手。
  “老四媳妇,又因为我,让你吃了挂落。”赵氏小声道。
  “没事的,三嫂。这不算啥,咱是一家人那,哪能干看着你受委屈。”张氏笑了笑道。
  “娘,你都肯帮三伯娘辩解,咋奶说你的时候,你自己不知道辩解那?”连蔓儿问。
  “我、我受点委屈没事。蔓儿你别问了,你小孩子懂啥?”张氏就不让连蔓儿再问。
  赵氏抹了抹眼睛,轻声道,“蔓儿,你娘是个厚道人……”
  “上次二伯娘蒸的窝窝,也差不多就这样,奶就说了两句,今天咋发这么大的火?”小七问,然后眼巴巴地道,“鱼汤让二伯娘端到她屋里去了,我还没喝够那。”
  连蔓儿心中一动。
  “也许,是就是因为这鱼汤。”
  “奶看着咱喝鱼汤,心里不舒坦那。”连枝儿就拉着连蔓儿小声笑道。
  连蔓儿点头,还真是这么回事。
  “回屋歇着去,别乱说话!”张氏嗔了两个女儿一眼。
  连蔓儿几个回了西厢房,还忍不住在笑。
  “姐,我没吃饱。”小七毕竟年纪小,还在想着那鱼汤。
  “看着是什么?”连蔓儿从怀里摸出四个大个的土豆,“我刚才从上房外屋摸的,弄点柴火烤着吃,抹上椒盐,也好吃的。……想吃鱼,咱下次再去捉。”
  “蔓儿?”连枝儿吃了一惊。周氏对所有吃的东西都看的很紧,连家的孩子们也习惯了周氏的分配制,即便是独自饿,也只会想到外面去找吃的。连蔓儿的举动,在她们看来是很新鲜的。
  “放心吧,我看了,土豆那么多,奶数不过来。”连蔓儿道。
  连枝儿就去外边抱了些柴火进来,连蔓儿将土豆洗干净,埋进火堆里。正烧着火,五郎也回来了,手里还端着个碗。
  “快来吃,还热乎着。”五郎招呼道。
  “鱼汤!”小七欢呼。
  连蔓儿看着五郎。
  五郎挠了挠脑袋,嘿嘿笑了两声。
  “听见奶骂人,你们都先下桌了,就知道你们没吃饱。我就舀了碗鱼汤回来给你们。”五郎道。
  “你们那一桌那么多人,哪容得你多舀一碗,这是你的份,你没吃,省下来的吧。”连枝儿道。
  五郎就不说话了。
  “刚才是不是该忍忍,怎么着也应该先吃饱,那鱼还是咱们去捉的,娘亲手做的那。”连蔓儿故意叹气道,“可是,实在是忍不下去啊。”
  “看二伯娘,奶咋骂她,她都当耳旁风,那一盆鱼汤,她还抱自己屋里去了。”连枝儿也跟着摇头叹气。
  “这就叫: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五郎道。
  “这话谁说的,话粗了点,还真是这个理。”
  “这可是咱乡下人的老话了。”五郎道。
  几个孩子正说着话,连守信从外面走进来,手里也端着一碗鲫鱼豆腐汤。
  “有点凉了,刚才让你娘给热了热,快吃吧。”连守信道。
  “爹,你也把你的份省下来带回来了?”
  “爹不爱吃鱼,你们吃吧。”
  一会功夫,张氏也从上房回来了,说是伺候周氏吃了新蒸的窝窝。
  “终于脸上见晴了。”张氏松了一口气道。
  连枝儿将烤好的土豆剥了皮,放在一个盘子上,连守信、张氏和几个孩子就围坐着,一口鱼汤一口土豆地吃,鱼汤的油很少,因为不敢拿太多的柴火,土豆有些没烤透,但他们却好像在品尝着天下最珍贵的美味。
  连蔓儿吃着吃着,又想起一件事。
  “娘,我方才问你为啥帮三伯娘,不帮自己。那时有三伯娘在,你不好说,现在能说了吗?”
  ******
  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一章 谁管钱
  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
  张氏叹了口气,“你三伯娘太老实了,我要再不帮帮她,可就太可怜了。”
  “娘,你自己难道就不是老实人,奶说你,你从来都不分辨的。”这样的张氏,竟然还说赵氏太老实。
  “你还小,不懂这些。娘和你三伯娘是不一样的,你看着娘在你奶跟前也是受气,但是娘有儿有女,娘腰杆硬着咧,你三伯娘……只有叶儿一个闺女。”
  连蔓儿恍然大悟。
  她一直忽略了这个问题。赵氏和连叶儿在连家的存在感非常弱,只是闷声不响地干活,吃饭的时候赵氏从来就不吃菜,就是连叶儿吃的也很少。赵氏对周氏更是俯首帖耳,一句话都不敢说,可是这样,赵氏还是每天被周氏训斥。何氏是个懒的,她的活计,总会推给别人,其中赵氏被她使唤的最多。
  “娘怎样……我不说别的,就是对她三伯娘也太苛了些……”张氏对连守信道。
  连守信也跟着叹了口气,却什么都没说。
  “那时候还没有你们那,你们不知道,你三伯娘过去受了多少苦……”
  张氏刚嫁进来的时候,古氏就已经和连守仁一起住在镇上了,家里只有何氏和赵氏两个儿媳妇。赵氏那个时候进门已经四年了,却一无所出。每天都要陪着小心,看周氏的脸色。周氏那时正要休了赵氏,赵氏就在周氏跟前罚跪,最后是连守礼不愿意,连家那个时候也没有多余的钱再给连守礼娶媳妇,这件事才搁置下来。
  后来赵氏终于怀孕,张氏还为她高兴,以为她终于能够抬起头来了。没想到赵氏还是生了个女儿,而且从那以后肚子就再没了动静。周氏因此就愈发不待见她,赵氏的头就更太不起来,一直战战兢兢地过活。
  “你三伯娘是好人,吃亏在没儿子。咱们能帮的,就该多帮着她。这做人啊,要讲个良心,捧高踩低地那样的事咱不能做。遇到那贫弱的,咱要帮着,才叫人咧。”张氏语重心长地道。
  几个孩子都点头。
  赵氏的遭遇确实让人同情。
  “娘,我不是不让你帮三伯娘,可你这样帮,最后还是要吃亏,就是吃亏的人从三伯娘,换成了娘你。”连蔓儿道。
  “啥吃亏,你奶骂就让她骂两句,再不就是多干点活,算啥事?要是我不帮着,落在她身上,肯定更不容易。”张氏笑道。
  连守信眼里含笑,偷偷握了握张氏的手,怕被几个孩子看见,又忙抽了回去。
  张氏瞟了一眼连守信,脸上就多了一丝红晕。
  两只惺惺相惜,感情非常好的包子。
  连蔓儿叹了一口气。
  “娘,你说你没事,可是我们都有事。就像今天,我们都饿肚子了。”
  “是娘不好。”张氏马上道。
  “娘,以后,能不能先想着保住自己,再去帮人。”连蔓儿试着和张氏说,“娘,要是不能让奶讲道理公平办事,你要帮三伯娘,还是背着奶帮她。『*首*发』……当然,要是能让奶办事讲道理,就更好了。”
  张氏有些无奈,她也知道,周氏总看她不顺眼,其中就有她常为赵氏打抱不平的缘故。可是让周氏讲理,那就能不可能了。
  “娘下次一定注意。”张氏只得道,“既不让你三伯娘吃亏,娘也不惹祸上身。”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吃过早饭,连守信就和连老爷子商量。
  “……马上就要收秋,我看咱家那几把镰刀,还有那几把铁镐,都应该拿去修修。要不然到时候用起来不顺手,耽误收粮食。”
  连老爷子就点了头,“你明个儿赶集就拿去镇上修吧。”
  “爹,集上人多,这个时候修这些东西的人也多,我怕铁匠腾不出功夫来,我打算今天送过去,他有功夫,也能修的精细点。”连守信道。
  “行,你去吧,让你娘给你拿钱。”连老爷子道。
  张氏在周氏跟前小心伺候着,看见周氏脸色不错,这才小心地向周氏开口。
  “娘,今天没事,我想跟着他爹去镇上走走。”
  “老三去铁匠铺,你跟去干啥?”
  “娘,要修的东西不少那,我去,也能帮着拿东西。”张氏道。
  “家里这么多事,你走了,都扔给我干?”
  “娘,”赵氏在旁边鼓足勇气开口,“今天是我的班,我和叶儿在家,家里的活都交给我就行。”
  “你们倒像是商量好了的似的?”周氏瞧了赵氏一眼,“怪不得这两天忙前忙后地献殷勤。”
  这话却冤枉了张氏,但是张氏还是对周氏陪着笑。
  “娘,我早去早回,啥活都不敢耽误。娘,给您纳的那双鞋底子,线没了,还得去买点回来那。”
  “我不稀罕你的鞋,我可没钱给你去胡花。”周氏马上道。
  “娘,我不要钱,上次当簪子的钱,还剩下一点。”张氏道。
  “你们一个个都是有钱的,这样,再给我扯两双鞋面回来,你妹子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你啥,你有钱,就看你的心了。”周氏道。
  连蔓儿听得目瞪口呆。
  “娘,那簪子的钱,给您和蔓儿买了药,剩下的没几个……”张氏为难地道。
  周氏立刻瞪起了眼睛。
  “娘,那行,我、我一定买。”张氏只好道。
  周氏哼了一声,就不再说话。
  张氏只得站在炕下等着。
  半晌,周氏才道:“腿长在你自己身上,我不让你去,你就不去?”
  “娘,那我就去了。”张氏忙道。
  周氏这样就算答应了,好奇怪的说话方式啊。不过周氏好像就是这样的,只是连蔓儿还是有些不习惯。
  连守信来向周氏拿钱,周氏就从钱袋里数出几个铜钱来,递给他。
  “娘,有四把镰刀,三把铁镐要修,铁镐还要加铁,这些钱怕不够。”连守信看着那几枚铜钱道。
  “穷家富路,多给老四拿几个钱。”连老爷子走进来道。
  “你话说的轻巧,咱家现在还背着债,哪里有钱,能不节省着花?”周氏这样说,还是又数了几个铜钱给连守信。
  一家人从上房出来,连守信将平板车推了出来,将要修理的镰刀和铁镐用草绳捆了,放在平板车上,招呼连蔓儿和小七到车上坐,连守信推车,张氏、连枝儿和五郎跟在旁边,一家人就往外边走。
  周氏从上房出来,看见了,立刻招呼他们站下。
  “去你俩人就够了,带一大群孩子,你这是去打狼?”周氏道。
  “奶,我们是去地里割草挖野菜。”连蔓儿就举起篮子给周氏看。
  周氏不信。
  “老四,那钱是有数的,剩下的,你都给我带回来,咱家没钱让你们大手大脚地花,我们老的在家里,你们去一窝一块去镇上逛,你要摸摸你那心。”周氏指着连守信骂道。
  连守信的脸就红了,连蔓儿几个都忙低下头,周氏将自己的亲儿子,也当贼看的。
  “娘放心,我啥时候胡乱花过钱。这次花多少,我到时候找个证人。”连守信也有些气,不再理周氏,就推车走了。
  直到出了村子,一家人的心情才又都恢复了。连守信推着车,不往镇上走,而是走小路,往后山走。
  “我那天看了,这次肯定能赚更多的钱。”小七笑嘻嘻地道。
  今天就是和王幼恒约定好的,送第二批苦姑娘儿的日子。连守信和张氏知道了,心疼几个小孩子推那么重的东西去镇上,正好家里有农具要修,就说定了今天一起去,连守信和张氏过来帮着采收苦姑娘儿,再送到镇上去。
  沿着小路走进山里,一会就到了地方。从上次采摘,已经过去了十来天,大片大片的苦姑娘儿都红了,远远看去,简直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还真不知道,这里长了这么些。”连守信道。
  “可不是,还能卖钱!”张氏道。
  “爹、娘,来帮忙啊。”连蔓儿递给连守信和张氏一人一个篮子。
  因为有连守信和张氏两个大人帮忙,这次的采摘更快了一些。不到半个时辰,这附近所有成熟的苦姑娘儿,除了那些品相不好,没有成熟的,或是个头太小的,就都被摘了下来,装进了麻袋里。最后整整装了十大麻袋,都是满满的,板车走过的地面,都留下了深深的车辙。
  “多亏让爹一起来了。”小七吐了吐舌头。
  连蔓儿点头,可不是,要不是这次只有他们几个孩子,还真拉不动这车。
  连守信来拉车,张氏和几个孩子在后面也用力帮着推车,一家人直奔镇上来了。
  连守信脚程快,上了官道,也就一刻多钟的功夫,就到了镇上。连守信将车推到济生堂门口,就拿了镰刀和铁镐往铁匠铺去了,只留下张氏陪着连蔓儿几个。
  “正说着你们该来了。”王掌柜见连蔓儿来了,一边让伙计把麻袋往店里搬,一边让他们母子到后面房里坐,“少东家也在,几位后边稍坐坐。”
  来到后院,王幼恒迎出来,看见张氏,忙行了一礼。
  “连四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