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石榴是自家的一辆骡车,自己赶,陆家则是家里两辆骡车,有时候甚至派来三辆,由长工来赶车。

    菜园子里的嫩玉米,都是用来销售的。不过。连蔓儿并不会因此而亏待了自己和家人。

    连蔓儿在自家后面的两个跨院里边边角角的地方,也种了些嫩玉米。而这些,已经足够她们自己吃了。小七终于可以放开肚皮吃嫩玉米了,有的时候晚饭根本就不吃别的,将嫩玉米就当饭来吃,而且还不用吃菜。

    五郎的夜宵里也频繁地出现松仁玉米、玉米浓汤等。玉米里有很多益肝的营养。多吃一些,可以防止五郎因为熬夜念书而视力下降。鲁先生最爱吃的就是用嫩玉米粒、嫩豌豆粒、香菇等熬煮的玉米浓汤。

    连蔓儿也和小七一样爱吃嫩玉米,有了这个,她都不怕苦夏了。

    好吧,即便没有嫩玉米,连蔓儿怕也不会苦夏。这个年代的气候,非常好,或者说是非常宜居。没有空气污染,大地依旧按着它本来的,能够让人类繁衍起来的规律呼吸着。即便是盛夏酷暑,其实也并不那么难熬。即便有的时候,人们觉得太过闷热了,那么夏日午后经常会有那么一场雨,让人们暑意全消。

    六月中旬,一场暴雨连下了两天,连蔓儿家门前的小河发水了。

    发水,并不是那种会造成灾难的大洪水,庄户人家的孩子甚至将发水当做一件好玩的事,只要雨下的没那么大了,小孩子们就往往跑出门来,跑到小河边,欢呼着观看发水的情形。甚至有的大人,也爱凑这个热闹。

    当然,也有的庄稼把式是本着很正经、严肃的心意来看发水的。

    据说,三十里营子这里是一块宝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那一次大旱造成的饥荒之外,就没有过别的灾难。而那次的旱灾,是席卷全国的,比较而言,三十里营子这里还算是灾情比较轻微的。真的因为那次旱灾死去的人并不多。

    而那些死去的人,几乎没有是直接饿死的,而多是因为饥饿,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或者是因为饥饿,抵抗力下降,引发了别的疾病而死的。

    南山上背阴的山坡埋着的连守信的那个小兄弟,就是因为太饿了,不知吃了什么,而中毒死去的。这还是今年,小七从连守信那里打听来的。

    三十里营子这里,从来没有过洪灾。

    即便如此,那些老庄稼把式还是担心。他们会因为雨水太多,而影响庄稼的收成,或者因为发水发的太大,而让临近河道的农田被冲毁、庄稼被水淹。

    而小孩子们可没想那么长远,他们就是爱看发水那浪涛滚滚的情形,并且幻想着等雨停了,河水稳定下来,就可以到深水的地方游水玩了。

    而连蔓儿家,即便是雨下的极大的时候,连守信就连着往河边跑了好几次,甚至半夜起来,还要到河边去看看。他是担心自家的鱼塘和荷塘,怕河水发的太大,冲入鱼塘和荷塘中。荷塘还稍微好一点,就怕河水将鱼塘里已经长大的鱼给冲走了。

    好在,鱼塘、荷塘与河道之间有一段距离,而且他们修筑的河堤足够坚固、足够高,河水虽然涨起来老高,却还没有超过河堤。

    半天,等着雨稍微小了一点的时候,连蔓儿也跑出来,跟她一起出来的还有五郎和小七。因为暴雨不停,这两天私塾那边停课了,五郎和小七就在家里念书。

    三个孩子,一人披了一件蓑衣。不是她们不想打伞,而是怕一会雨又大起来,再刮风,油纸伞根本就承受不住。蓑衣虽然累赘、难看,披在身上也不怎么舒服,但是却实用。

    出了门,小七就开始撒欢。他还将这两天圈在屋里的大胖和小胖带出来。两只小奶狗也围着他汪汪叫着撒欢。

    连蔓儿不由得抚额,因为干干净净的、圆滚滚的小奶狗,它们并不只挑着青石路走,它们还往旁边的泥地里跑。只一会工夫,就几乎变成了两只小泥球。

    “折腾吧,折腾吧,看一会回去,就把你们关门外面,再也别想进屋了。”对着在小七跟前撒完欢,又朝自己跑来的两只圆滚滚的泥球,连蔓儿笑骂道。

    “姐,一会我回去给它俩洗澡,保证不能把屋子弄埋汰了。”小七就道,他是非常护着这两只小奶狗的。

    小七这么说着,大胖就跑到了连万荣脚跟前,一边冲着连蔓儿呜呜撒娇地叫唤,一边就抖了抖毛。

    “啊……”连蔓儿大叫。

    大胖抖完毛,它自己舒服了,可却甩了连蔓儿一裙边的泥点子。

    “看我不揍你。”连蔓儿作势就要打大胖。

    “大胖快跑。”小七招呼着大胖,并自己带头,撒开腿往前跑去。大胖知道闯了祸,立刻掉头跟着小七跑,还没跑到连蔓儿跟前的二胖也一下子刹住肥肥圆圆的身子,扭身汪汪叫着去追小七和大胖。

    连蔓儿觉得可气的是,两只小奶狗一边跑,还扭回头来看她。那两张狗脸上,根本就没有害怕的意思。那两只毛团泥球分明是在笑吧!

    连蔓儿捏起拳头,做凶恶状。

    “姐,你别生气,一会回去,我给你洗裙子。”小七带着两只小奶狗跑到安全的距离,见连蔓儿并没有追上来,他才敢放慢了脚步,还扭头冲着连蔓儿笑道。

    “小七,你看着点儿道。”五郎看着笑闹的弟弟妹妹,嘴角含笑道。

    一路笑闹着走到河边,站在河堤上,连蔓儿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



第五百零二章 雨过天晴

    看惯了的小河变模样了,原本清澈、水流和缓的河水如今变得浊浪滔滔,河面上还飘着些树枝等杂物,想来是从上游冲刷下来的。小河的体积也增大了,水面离着修筑的河堤顶面只有大约半尺的距离,偶尔一个大点的浪头扑过来,就有河水飞溅到了堤岸上。

    “发这么大的水。”连蔓儿感慨道。

    “今年的水是发的最大的。”三个孩子中年纪最长的五郎说道。

    小七站在河堤上,还在撒欢,两只小奶狗也冲着水面兴奋地汪汪直叫。

    俗话说是水火无情,水和火,都是可怕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它们同时也是美丽的,具有着极大的魔魅,尤其是对人类来说。几乎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玩火、或者玩水的经历,即便被大人们谆谆告诫,那是危险的,不能碰,但是小孩子就是难以抗拒那种吸引力。

    美丽而危险的东西,往往都对人类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就如同眼前发水的河流,虽然河水浑浊,但是那浪涛滚滚的样子,也别有一番魅力。

    连蔓儿朝上游望去,先看到的是官道跨越河流的石桥。那座桥是一座漫水桥,河水早已经淹没了桥面,只能通过观察那一道略有差异的水波,才能判断出桥的所在。

    再往上游,因为没有修筑河堤的缘故,河面被冲刷的极宽。河岸上三三两两的是村里的小孩。大家都卷着裤腿,有的小孩头顶上只戴了草帽,有的甚至光着头,既没有撑伞。身上也没有披蓑衣,任由稀稀落落的雨点打在头上、身上。甚至有胆子大的小孩还下了水,在试河水的深浅。

    三十里营子方圆百里。都没有大的河流,孩子们只能透过发了水的小河,来略微领略一下大河的风姿。

    连蔓儿收回视线,低了头,看着河面的某一处不动。只一会的工夫,连蔓儿就感觉到河水静止了,而她却动了起来。

    连蔓儿暗笑了笑。就抬起头。像刚才那样,要是再坚持一会,她非晕了不可。而这种小游戏,也是庄户人家的孩子们爱玩的。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聚集在一起。站在河里,比赛谁坚持的时间最长。

    这样简单的游戏,他们能玩上大半天,一点也不会厌倦,反而十分自得其乐。

    “往后站,……看着点狗,别让它俩掉下去。”五郎嘱咐着小七,又将连蔓儿拉的离河面远了些。

    “咱爹回来了。”这个时候,小七就冲着河对面喊了一声爹。

    连蔓儿顺着小七的目光看过去。就看见连守信头上戴着草帽,正在河对面,沿着河堤朝官道上的漫水桥走过去。

    刚才雨一开始变小,连守信就出来了,带着几个长工去查看鱼塘和荷塘。鱼塘和荷塘里也涨了水,他们就趁着这会工夫。用水桶往外舀水,虽然因为有河堤,不怕河水冲淹了鱼塘和荷塘,也还怕荷塘和鱼塘里的水外溢,让里面的鱼游了出来。

    连守信这是刚干完活,正往家里走。

    河对岸,鱼塘和荷塘里的水几乎涨满了,水面也变得混浊了一些。鱼塘里的情形在这里是看不清的,但是荷塘那边的情形却可以清楚地看见。

    许多荷叶和荷花被淹了,还有的被风雨打断,不过情况看来并不是很严重,那里依旧有几个长工在用水桶往外舀水。

    这个时候,连守信通过漫水桥趟着水走回来了。

    “爹,咋样?”几个孩子忙迎上去,问道。

    “应该是没事。”连守信就道。

    连蔓儿打量了一眼连守信的表情,就相信了,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几个人就往家里走。

    连守信就说他刚才跟两个管鱼塘和荷塘的长工唠过,还请教了村里几个老庄家把式。

    “这雨也就这样了,再下也大不到哪去。咱这河堤修的好,管保没事。”

    果然如连守信所说,这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半晌,天就渐渐地放晴了,傍晚的时候天边还挂出了一道彩虹。

    真的彩虹啊,连蔓儿看的眼睛都睁大了。在她的前世,除了小时候那几年,后来似乎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这么漂亮的彩虹。不,准确地说,连不那么漂亮的彩虹都再也没见到了。没办法,空气污染太严重了。

    小七抬起手,就要指着彩虹说话,被张氏在旁边将他的手被拍下来了。

    “不许拿手指着那个。”张氏就道。

    小七吐了吐舌头,乖乖地收起了手。

    似乎就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老令儿,说是雨后不可用手指指着彩虹,否则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条老令儿来源已经没人能说的清了,大家都只记得有这个忌讳。

    风雨过后,天空会更晴朗。这句话不仅在喻意上是真是的,自然中也真的是如此。

    雨停了之后的第二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连蔓儿再次出门,来到河边。只一夜的工夫,水面依旧很宽,水位也没下降多少,但是却失去了昨天那浪涛滚滚的威势,水流变的平缓了下来。

    官道上,已经有行人和车马在走动了。漫水桥依旧没有露出水面,赶车的车把式走到河边,都会跳下车来,先是向旁边的人询问,这桥是不是能走,然后还要亲自下水试一试,这才敢赶着车过桥。

    即便这样,车把式却是不敢在车辕上坐着了,而是小心地在前面拉着骡马的缰绳引路,生怕一个不小心会踩偏了,落到河里去。

    连蔓儿本来还打算过桥去,到鱼塘和荷塘边看看,却被连守信和张氏死死地拦住了。

    “有你爹带着人过去,你还是在家里吧。咱这家里家外的活计也不少。”

    她们家院子里、菜园子里,还有整个庄园上也有被风雨砸倒、砸弯的花木果蔬,这些都要清理。

    早上起来的时候,还觉得空气中的湿气十足,过了晌午,那湿气就好像被阳关给吸干了,只是地面上还是潮湿的。

    张氏、连蔓儿、连枝儿、小七和五郎就都拿了马兰绳和准备好的木棍,将被砸趴下的毛嗑、瓜秧等扶正,绑到做支撑的木棍上。别看有的毛嗑、瓜秧现在样子挺惨,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能重新站起来,什么都不耽误。

    又过了两天,河面的水面就撤下去了很多,河水也重新清澈了起来。漫水桥重新露出了水面,地面上的积水也都干了。

    再看看荷塘、鱼塘,整个庄园的花草树木,也都恢复如常,并且更加的生机勃发了。

    鱼塘里的鱼肥了,荷塘里面长满了莲蓬。莲蓬还嫌小,但是鱼却可以卖了。

    连蔓儿先在自家的连记铺子里,增加了鱼片粥。鱼片粥每天限量,只有一锅,卖完了就没有了,想吃,就只能等到第二天。煮鱼片粥剩下的鱼头和鱼骨头用来熬汤,味道极为鲜美,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武掌柜家依旧是第一个客户,然后青阳镇上的各个酒楼也纷纷来订货。接着是临近镇上的酒楼,三十里营子,还有临近村镇的地主、富户要吃鱼,也都到连蔓儿家的鱼塘来购买,有买的多的,连蔓儿家还会负责免费送货。

    山上因为晌午要供一顿饭食,有的时候也会下山来买一篓子的鱼。连蔓儿家又和锦阳县城的几家酒楼定了合约,每隔一天都要送一车的鲜鱼过去。

    三十里地的距离,下半夜就网了鱼装进木桶里,赶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能送进县城。

    卖了几天鱼,连蔓儿就做主往鱼塘里补了些鱼苗。因为鱼养的好,销售的势头也看好,连蔓儿的胆子就更大了一些,她还另外还添了虾苗和蟹苗。

    “中秋的时候正好吃。”连蔓儿是这样说的。

    伏天,庄户人家的菜园子里出产丰富,但是他们的饭桌上,并不见得就会增添菜品。因为天气热,而去年的柴禾到这个时候,也该省着烧了,所以,这个时候庄户人家的饭桌上,是蘸酱菜唱主角。

    连蔓儿家,因为要给温书准备考试的五郎补身子,每顿饭都会有热菜。蘸酱菜当然也不会少。

    天气热,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高粱米饭不好下肚,庄户人家的主妇一般会准备半盆凉水,将高粱米干饭从锅里捞出来,直接放进凉水里。过一遍凉水还不够,一般要过两遍、甚至三遍的凉水,这时候的高粱米饭吃起来最为爽口。

    饭食上,连守信是最“好打发”的(张氏语),从菜园子里新鲜摘下的大葱,去掉葱头的泥土和须子,用井水冲洗干净,然后破开葱管,将里面也许有的粘液去处,蘸上从酱缸里捞出来的大酱,不需要别的,连守信就可以吃上整整四碗这样的过水高粱米饭。

    张氏也能吃上三碗。

    虽然连守信好打发,但是张氏也不会仅仅给他吃大葱蘸大酱。

    稍微懒一些的主妇,每天只需要开一次火,煮上一大锅够一家人吃三顿的米饭,就能打发了一家人一天的饭食。

    张氏是个勤劳且手巧、厨艺高超的主妇,所以,连守信和几个孩子就都有口福了。



第五百零三章 富业

    连蔓儿家的饭桌上,经常代替蘸酱菜的是凉拌菜。比如拍黄瓜,拍黄瓜要做的好吃,最好不要用钢铁制的菜刀,那样会损害黄瓜的清香。用竹刀背拍的效果的最好。还有将嫩黄瓜、干豆腐等切成细丝,调好味,都极为爽口下饭。

    夏天做凉拌菜,必不可少的是蒜泥。

    连蔓儿觉得加蒜泥不仅仅是为看口感,它也有杀菌的目的。说到蒜泥,不得不说说连守信另外非常喜欢吃的一道菜,那就是蒸茄子。

    选长的顺溜的嫩茄子,在做饭或者煮菜的时候,在铁锅里加一个帘屉,铺上帘屉布,然后将洗好的茄子平铺在帘屉布上,用火蒸。为了在蒸制的过程中,不让茄子的味道流失,茄子的蒂是不能去掉的。

    这样蒸出来的茄子,表皮的色泽会变得很淡,撕开之后,可以看见里面的瓤已经软烂了。用蒸茄子,蘸上调好的酱油汁,是相当美味的。

    不过连蔓儿并不太喜欢吃这道菜,她喜欢的是蒜泥腌茄子。同样是将茄子洗净上锅蒸,但是不能蒸的那么烂,熟了就好。然后将茄子破开,在茄子瓤上抹上蒜泥和细盐,然后放进腌菜的坛子里,一层层铺好,放在阴凉的地方腌制。

    不用腌制多久,就可以吃了。早饭的时候,就着从豆腐坊打来的豆浆吃油条,配着这种腌茄子,味道最棒了。油条是连记自己做的,新雇了一个伙计会炸油条,所以每隔上一两天,连记就会炸一次油条卖,有的时候还会炸一些豆沙馅的糯米炸糕,销售的也很好。所以买油条和炸糕的。连记都会送上一碟自家腌制的小菜,其中也包括茄子。

    其实,油腻的吃食,和这种腌制的爽口小菜就是绝配。

    这时候。新土豆也下来了。

    土豆的吃法也非常多,最简单的就是将土豆洗干净,下锅里烀的烂烂的,然后将皮去掉,将土豆捣成土豆泥,或者就那么蘸酱吃。连蔓儿家收了土豆,都是先可着那些个头小的。或者是外表有瑕疵的,或者是在挖的时候弄伤的来吃,而将那些个头大、表皮光滑完好的土豆存起来。

    那些土豆,可以存放多半年的时间,一直吃到明年开春。

    除了烀土豆,凉拌土豆丝也很受一家人的欢迎,多放一些醋,在夏天吃的很开胃。

    而这个季节。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的饭桌上,最常见的炖菜里,一般都是土豆、豆角和茄子唱主角。甚至不用放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