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餐饭依旧分为两桌。连老爷子、张青山,张庆年,里正,王老汉、吴玉昌,又叫了四个儿子和大孙子连继祖陪着坐了一桌。另外那一桌招待女客,李氏、王氏和张采云,周氏、连秀儿和蒋氏作陪,张青山和李氏要抬举自己个外孙、外孙女,一个叫了五郎上桌,一个就将小七搂在怀里,连枝儿和连蔓儿端完了菜,也被李氏叫过来一起吃饭。
  连蔓儿吃了两口,就另外拿了碗盘,将各样菜都给张氏拨了一些出来,送去给张氏吃。
  里正等人各样菜都吃了,少不得连声的夸赞饭菜做的好。
  “就是从镇上酒楼里请了大厨来,做的席面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这一桌是老嫂子的手艺吧?”里正就问。
  那边桌上的人就都扭过脸来看周氏。
  第五十七章 赚钱要趁早
  第五十七章赚钱要趁早
  饭菜根本就不是周氏做的,周氏就不好答话,脸色也不好看。
  “我娘这些天身子不大好。孩子们也都大了,今天的饭菜,是我那两个丫头,枝儿和蔓儿准备的。”连守信道。
  大家转而夸赞连枝儿和连蔓儿两个。
  “张大哥,你生的好闺女,连大哥,你娶的好儿媳妇。教出来的闺女也是好样的,都才几岁啊,都能置办这样的席面了,在咱们村里绝对首屈一指了……”
  “蔓儿还小,枝儿有十四了,是大姑娘了。她娘在家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家里家外的活计一把手。”张青山抿了一口酒笑着道。
  “枝儿十四了?平时就听说这孩子性子好,又能干,就这一手烧菜的本事,村里一般大的姑娘,还真没有比得过她的。”
  连枝儿十四岁,连蔓儿十岁,因此众人便都认定了,饭菜是枝儿烧的,蔓儿就被认为是打下手的了。
  “不知道哪个有造化的人家说了去,连大哥,我跟你说件事……”里正就笑着说起一户人家,正好有个儿子和连枝儿年岁相当,“咱枝儿还没定亲吧,要不我就做这个媒人吧,那家日子过的好,也是本分人家……”
  连枝儿在这边饭桌上就红了脸。周氏板着脸,看看连枝儿,在看看旁边嘟着嘴的连秀儿,心里就有些不自在,却又说不出什么来。
  连蔓儿的心里乐开了花,这次做饭露了一回脸,不仅给张氏和连守信争了面子,看看连老爷子和张青山那高兴样。就知道这两个老头也觉得脸上有光了。再让里正这些人传说出去,连枝儿可就赢得了能干的美名。这对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来说,可是非常有益的。
  吃了一会,王氏说想要葱,连蔓儿就下了炕,到外间屋给王氏拿葱。她一出来,就看见何氏带着六郎正在掀锅盖,到处翻找。连家的规矩,家里来了客人,不管桌子上坐不坐得下。除了几个陪客的,其他的人,尤其是媳妇和孩子们,都要等客人吃过了。他们才能吃剩下的饭菜。
  今天连老爷子让四个儿子和大孙子都上桌陪客。连蔓儿几个则是因为张青山和李氏的缘故,才能陪客吃饭,而何氏和几个孩子都没能上桌。方才做饭的时候,何氏也就走过来看一下,就再也没有露面了,现在却来翻找东西吃。
  “蔓儿,你姐俩做菜,咋没给俺们留?”何氏看见连蔓儿出来。先发制人道。
  连蔓儿本不想搭理何氏,转念一想。就笑着说道,“二伯娘说的啥话,咱家请客啥时候不是把菜都端上去,这规矩也不是我定的。”
  “啥规矩不规矩的,就兴你们吃的大鱼大肉,俺们就啥也吃不上。”
  “那我可有什么法子那。”连蔓儿故意叹了一口气,“要不二伯娘和奶商量商量,再另做点吃的,今天爷和奶高兴。”
  “娘,我要吃肉。”六郎扯着何氏的衣襟道。
  “肉只怕是没了,不过……”连蔓儿往鸡圈那边扫了一眼。
  “娘,咱再杀只鸡吃呗。”六郎想起前两天吃的鸡肉来,嘴角就流下了口水。
  “那几只鸡可不是你们的了,你们不能动。”连蔓儿随口说了一句,拿了葱就回屋里了。
  吃过了饭,将里正等人往外送,连蔓儿就闻见东厢房里传出来炖鸡的香味。因为连守信一家分出来了,张青山就说住一晚上,等明天给闺女和姑爷燎了锅底再走。连老爷子就让张青山在上房歇着。
  “姥爷,我娘还没见着你那。”连蔓儿就小声对张青山道。
  “老哥哥,我先去看看闺女,一会再过来。”张青山道。
  大家就都回西厢房来。
  上房里,周氏将剩下的饭菜捡好的都收了起来,就到外屋查看连枝儿和连蔓儿用了多少油盐,一边心疼的眉头都皱起来了。忽然看见只有赵氏带了连叶儿来吃饭,何氏和二房的几个孩子都没来。周氏心中疑惑,就从上房里出来。她一出来,就闻见了炖鸡肉的香味,顿时大惊失色,踩着一双小脚飞快地四下找寻了一番,发现没了一只花脖子大公鸡。
  连蔓儿在西厢房里,就听见周氏在对面骂何氏。一会又听见连老爷子走出来,喝止了周氏。
  “亲家还在那,你骂骂咧咧的像咋回事!”
  “这又是咋了?”张氏就问。
  “二伯娘嫌剩饭菜不好吃,偷杀了鸡炖着吃那。”连蔓儿道。
  “这几天闹腾的,我看二嫂有点不怕他奶了。”张氏叹了一口气,“这又吃顺了嘴,以后还不知道咋样那。”
  “不是他们嫌你们是拖累,逼着分的家?分都分开了,你以后顾着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吧。”王氏道。
  一会就听见外面门响,是赵氏带着连叶儿回来了。
  “你们这个三嫂,这是病了?我看她比以前更胆小了,连话都不敢说。”王氏就和张氏道。
  “可不是,现在我们分出来,以后家里的事,多半都得推她们娘俩身上,怪可怜的。”张氏就道。
  “娘,你看。”连蔓儿就从柜角的一个笸箩里端出一个大碗来,碗里放着几块炸茄盒,几块炸的金黄的倭瓜饼,还有几块炸的雪白的土豆饼,“我特意留了点,给三伯娘和叶子送过去尝尝行不行?”
  “那咋不行,多亏你有这个心。”张氏道。
  “蔓儿这孩子好,不护食,心眼好,想的还周到。”王氏道。
  连蔓儿就端着饼,给赵氏和连叶儿送了过去。
  赵氏和连叶儿都是又惊又喜。
  “蔓儿,这是?”
  “我特意留了这几样给三伯娘和叶儿尝尝,你们快点吃吧,三伯在饭桌上吃过了,我就不让了。”连蔓儿笑着道,又特意压低声音在连叶儿耳边道,“别让奶她们知道。”
  连叶儿忙点头。
  “我知道,蔓儿你就放心吧。”赵氏也道。
  “蔓儿,多亏你想着你三伯娘和你叶儿妹妹。”连守礼道。
  连蔓儿站在西厢房门口,就看见连秀儿阴沉着脸从东厢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盆鸡肉往上房去了。看来那鸡肉,何氏她们还是没吃上啊。连蔓儿心里坏笑了一下,转眼看见大门内那两匹青色的骡子和旁边停的大车,心中就是微微一动。
  该是酿葡萄酒的时候了。酿葡萄酒的缸她已经看下了,隔壁赵家村赵连生家是烧窑的,正烧的有二十升的酒坛子,连蔓儿就准备从他家买。然后就是进山里去摘野葡萄,再将野葡萄运回到家里来。她本来打算用家里的板车,可是板车哪有马车快,也没马车装的多。
  张青山要明天才走,那她能不能借这马车用一用。连蔓儿把小七叫过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嘱咐了一遍。
  两人就找上了正给牲口喂水的张庆年。
  “大舅,我跟你商量点事啊。”连蔓儿就把要用马车拉葡萄的事跟张庆年说了。
  “大舅,你帮帮我们呗,”小七扑进张庆年怀里。
  张庆年哈哈笑着抱起小七,又把他举得高高的。
  “我外甥女和外甥要用车,这有啥说的。”张庆年道,“不过,蔓儿,那野葡萄不能吃,你要那东西干啥。”
  “我要拿葡萄酿酒。”连蔓儿道。
  几个人就走回西厢房里来,酿酒这事,光凭她一个人肯定干不来,所以连蔓儿干脆把想法当着大家的面都说了出来。
  “酿酒,酿酒好啊。”张青山听见了,就说道。
  小七马上猴进张青山怀里,“姥爷答应了。”
  “这不是一坛子两坛子的,随便你小孩子玩。”连守信道,“蔓儿,你这是打算酿多少啊。”
  “能酿多少酿多少。”连蔓儿道,“爹,这个买卖,咱绝对稳赚不赔。”
  连蔓儿就跟连守信算账。
  “镇上的葡萄酒,说是从西域那边买进来的,至少要二钱银子一斤。咱要酿酒,用山里的野葡萄,这个不用花钱,酒坛子我上次去问过了,一个二十斤装的酒坛子,只要十文钱一个,咱们酿上几百斤,也不过买上五十个坛子,五百文钱,到时候能算只能出一半的酒,去掉本钱,也有百来辆银子的赚头。”
  “爹,你们手里没钱,这个本钱我早都攒下了。”连蔓儿爬到炕上,从炕柜里某个角落挖出一个小布包来,又从布包里拿出一小块银子。
  “我蔓儿是有钱人那。”张氏就笑。
  “蔓儿,你那酿酒的法子,可靠不?”连守信又问。
  “可靠,”连蔓儿就编了一篇话,说她是在镇上,凑巧听一个人大胡子蓝眼睛的人说的酿酒的法子。
  小七就给连蔓儿做证人,“我也听见了。”
  “那应该是西域人了。”张青山就道,“葡萄酒不就是果酒,咱山里人酿果子酒也就是这么酿,只是不知道野葡萄还能酿酒。我看这事行。”
  “说到酒,不管啥事,你都说行。”李氏就嗔了张青山一眼。
  “等酿好了,挑最好的给我姥爷和大舅留着。”连蔓儿道。
  连蔓儿用苦姑娘儿就能赚来银子,这些天连蔓儿说话做事,也都让人信服。况且,看几个孩子心都胜,又是用自己赚来的钱做本钱,连守信觉得,他只能表示支持了。
  “行,那就都听蔓儿安排。”
  ****………………******
  有粉红的亲,支持一下呗,嘻嘻。
  第五十八章 酿酒
  肥章,求粉红、订阅、推荐、各种票票。
  *********……………………***********
  有张庆年等人帮忙,酿酒的人手就充裕多了。连守信、张庆年、王氏、五郎、连枝儿和采云都坐车进山里去摘葡萄,其中张庆年和五郎还要赶车回来送葡萄。采摘葡萄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连蔓儿只是叮嘱他们,摘下来的葡萄,只需要在溪水里冲洗一下就可以了,葡萄上面的那层白霜千万不可以弄掉。
  连守信、张庆年等人坐车出发了,连蔓儿带着小跟班小七,两人头上都戴了草帽,就往隔壁的赵家村来。
  赵家村与三十里营子离的不远,两个村子的地挨着地。现在地里的庄稼大都已经收割完了,从三十里营子的村头,就可以一眼望到赵家村的村落。连蔓儿要走近路,就直接从田里的小道走了过去,大约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赵家村。
  赵连生家住在村头,家住的院子外用矮墙围起一大片空地,里面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坛子、罐子和缸。他家是方圆百里内,唯一会这个手艺的。附近的人家用的水缸,腌咸菜用的坛子,还有酒坛子等差不多都是出自他家。
  连蔓儿在计划用葡萄酿酒的时候,就注意打听哪里有卖坛子的。后来出来挖野菜的时候,她还特意来这里看过。当时她就看中了赵连生家烧的这种二十升,也就是二十斤装的阔口坛子,这种坛子还有盖子,可以用泥封口,腌菜装酒都十分适用。巧的是。这本是一个烧酒的作坊定下的,后来却又不要了。赵家正愁这么多坛子不好出手。连蔓儿过来说买,就说了可以十文钱一只卖给她。
  “我先要五十只坛子,今天就要,这是定钱。”连蔓儿拿出钱袋,从里面取出两串共二百文做为定钱。
  当时赵连生见连蔓儿是个孩子,还并没有十分在意,今天见连蔓儿一开口就要五十个坛子,而且还这么痛快地给了定钱,自然是喜出望外。
  “行啊。我现在就套车,给你送过去。”
  赵连生这边肯送货,连蔓儿自然高兴,就看着赵连生带着两个儿子。先装了二十五个坛子在车上。捆扎结实了,连蔓儿和小七也跟着车就回来了。
  因为西边这半个院子现在就归了她家,放酒坛子的地方。连蔓儿也选好了,就在她家西厢房的南窗户下面。那本来种的是几架豆角,刚刚拉架。连蔓儿跟着车回来的时候,张青山已经将地又平一平,赵连生就带着儿子将坛子都卸下来,回去拉第二车。
  这些坛子都是新的。但是连蔓儿觉得还是要洗刷一下才放心。
  连蔓儿就和小七打了一桶水,将坛子里里外外地刷洗干净。正好赵连生因她买的多,送了一小坛子的高粱烧。连蔓儿就剪了一块上次从镇上买的白细棉布,沾着高粱烧酒将坛子里面和坛子盖都擦拭了一遍。
  酿酒最需要的就是干净的器具,用酒精度高的酒来消毒,是最好不过的了。
  五十个坛子,赵连生家分两趟都送了来,连蔓儿就将余下的三百文前都跟他结清了。这个时候,连守信和张庆年也拉回来第一车野葡萄。
  野葡萄是用箩筐装着运回来的,运回来后,就先放在旁边用高粱杆搭起架子上。连蔓儿检查了一遍,发现葡萄都是挑的好的摘的,上面的白霜也都还在,就很满意。等葡萄上的水分晾干了,才将葡萄一粒粒摘下来,捏碎了放进干爽并经过消毒的酒坛子里。每只酒坛子不能放满,要给葡萄发酵留下充足的空间。
  连蔓儿就重新分配了人手,让五郎和连枝儿回来帮忙,只有连守信、张庆年和王氏、采云负责摘葡萄和往家里运葡萄。
  因为这个过程也要保持绝对干净,连蔓儿把手洗了又洗,又干脆用高粱烧酒消毒后,才肯让人接触葡萄。
  张青山和李氏也出来帮忙。人多好干活,这些人又都是干惯了农家活计的,不会偷懒,一直忙到快要天黑的时候,已经整整弄好了三十坛子的葡萄。连蔓儿觉得自己的手都要麻木了,还有一些运回来的葡萄,就干脆晾在那里,等明天接着处理。
  “山上还有多少葡萄没运回来?”
  “明天上午,就都能摘回来,就是这坛子怕是不够。”
  “那估计还得要多少坛子?”连蔓儿问。
  连守信估计了一下,“大约还得二十个坛子。”
  葡萄越多越好,添再多的坛子连蔓儿都愿意。
  “那我马上再去赵家村一趟,让他们明天早上再送二十个坛子来。”连蔓儿道。
  “我去吧,我跑的快。”五郎道。他果然跑着去,又跑着回来,说是到赵家一说,赵家就同意明天一早再送二十个坛子来。
  晚饭是连老爷子让周氏预备的,过来让张青山,还有连守信一家都过去吃。张青山推让了一番,连老爷子很坚持,也只得答应了。晚饭自然没有午饭那样丰盛,一道鸡肉炖的土豆和茄子是主菜,鸡肉炖的皮酥肉烂。这次,何氏、赵氏和几个孩子也另外摆了一桌一起吃饭,连蔓儿瞧见何氏一直黑着的脸,就知道这只鸡肯定就是她晌午的时候杀了,却还没来得及吃进嘴里,就被周氏收缴了的。
  吃饭的时候,连守义就问连守信,这一下午在忙啥。
  刚刚分了家,连蔓儿就运回来这么多的坛子,这钱是从哪里来的。连守义不好明着问,只好转弯抹角地问。
  “孩子们要酿几坛酒,我看不错。每年我家里,也要酿几坛子的。”张青山就笑道。
  张青山将话头接了过去,大家又都知道,分家的时候并没有分给连守信任何的银钱。连守义就疑心这钱是张青山出的,也就不好再问。张青山又说起别的话题。就将这件事岔了过去。
  毕竟分了家,第二天,连守信一家就自己开火了。连蔓儿和连枝儿早早地起来,将那只鸡切了半只,熬了浓浓的汤,用这个汤熬的稠稠的大米粥,上面用笼屉蒸了一大笼屉的白面加黍米面两掺的馒头,配菜是一大盘子鸡肉碎末炒酸豆角,和两碟咸菜。
  大家吃的饱饱的。天刚刚放亮,就依旧按照昨天的分工去干活。赵连生家很快又将二十个酒坛子送来,一次卖掉七十个坛子,而且银钱都是现结的。连蔓儿这可算是大主顾了。赵连生另外又送了连蔓儿两个小坛子。一个五斤的,一个十斤的,还和连蔓儿说以后但凡用什么。去他那买,价格都有商量。连蔓儿心里夸赵家会做生意,张氏看了两个小坛子,就说以后腌鸡蛋、腌咸菜正好用的着。
  连守信估计着,一上午的功夫,就能将山上所有的野葡萄都运回来。张庆年就说要帮他们把活计都做完再回去。连守信却觉得现在是秋忙的时候,张家的事也多。就没答应,说好了,只帮把葡萄都运回来,就让张家的人回去。
  连蔓儿知道,如果没有张家的马车,还有人手帮忙,只靠他们家这几口人,用自家的板车,想要酿上这些坛子的酒,只怕要四五天的功夫都未必能做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