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二伯有啥话就该冲咱说,蔓儿才几岁,他就拿话挤兑蔓儿。他还是做长辈的那。他也下的来那脸。”张氏想了想,又道。
  连蔓儿暗自点头,今天张氏看事情还是看的很清楚、明白的。
  “蔓儿,你二伯咋和你二伯娘打起来了?”连守信突然问道。就算连蔓儿说了连守义卖葡萄酒赚钱的事,也该是连守义和何氏一起对上张氏,咋他们自己个打起来了?
  “哦……”连蔓儿歪了歪头,“我也不知道,他俩咋就打起来了。”
  “这事还真有些怪。”张氏也被这个话题吸引了。
  连蔓儿不说话,看来连守信和张氏去的晚。没听见她说的那些话,那她也没必要告诉他们。
  “要不是二伯娘来跟咱说他们挣钱了,咱上哪知道去。我猜二伯是怪二伯娘,这才打起来了。”五郎就道。
  “就是这么回事。”连蔓儿忙点头。
  一家人吃完饭,连蔓儿正打算煮些山楂茶来助消化,就见何氏从外面披头散发地闯了进来。
  “老四媳妇,你跟我到上房来。”何氏进来就拉张氏。
  张氏躲开了。
  “他二伯娘。你这是干啥啊?”张氏问。
  “还不是你们蔓儿,说俺们挣钱了,他奶非要朝俺们要钱。要不地,就要赶俺们走。”何氏哭丧着脸道。
  看来这半天工夫,上房那边一直都没消停。这也不奇怪,周氏是连一个鸡蛋都要牢牢攥在手里的人,知道连守义赚了一大笔银子,不拿到手。怎么会善罢甘休那。
  “二伯娘,你们挣没挣钱,你们自己个清楚,跟我说啥不说啥可没关系。”连蔓儿正色道,“你们自己的事,把不是往我身上推。还让我娘去帮你们?”
  “你们刚才欺负我二姐,又来欺负我娘了。”小七气鼓鼓地道,“我娘不跟你去。”
  “他二伯娘,你们的事,我啥也不知道。我这活还挺多的,她二伯娘我就不送你了。”张氏就道。
  这是往外撵何氏。
  何氏见连守信和张氏脸色都不好看,连蔓儿几个小的更是恨不得立时将她赶出去。历来与人为善,好说话的张氏,突然不好说话了。她又是着急又是生气,想要发作,心里却是早就怯了这一家子的,只能勉强换上一副笑脸。
  “俺不是那个意思,”何氏的笑比哭还要难看,“老四媳妇,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俺兄弟那酒一斤就卖了一钱五分银子吗,俺那是说大话,实际就只卖了一钱银子。老四媳妇,算俺做嫂子的麻烦你,你跟俺去上房,就说俺兄弟那酒卖一钱银子一斤,就这一句话就行。……爹和娘,都信你。”
  先是三钱银子,然后是一钱五分,现在又变成一钱银子了,何氏说话的准头在哪里?
  连蔓儿在旁边冲着张氏摇了摇头,让她不要去搀和这麻烦事,好了坏了,最后都是落埋怨,没有半分好处。
  “他二伯娘,我的话都说明白了。你们卖酒,我又不在旁边。你们好好跟爹和娘说,爹和娘毒是明白人,还有啥说不清的。”
  这次张氏的主意拿的正,不管何氏怎么说,就是不答应。最后何氏没办法,只得走了。
  连蔓儿随后跟出来,在门口听上房的动静,连守义如何赌咒发誓、何氏如何哭天喊地,周氏那边也不示弱,这一闹,就闹到掌灯时分,又闹到将近半夜,最后连守义终于服软,拿出了三十两银子。
  上房的人消停了,西厢房里连守信一家人也才安心,准备睡觉。
  “这下上房的日子也能好过点,起码过年的钱,还有二郎娶媳妇的钱都出来了。”张氏躺在炕上道。
  “咋二哥、二嫂又吵吵起来了?”连守信有些奇怪地道。东厢房那边传来连守义和何氏的对骂声,连守信听了一会,就听见何氏骂连守义嫖老婆。
  连蔓儿躺在被窝里忍笑,连守义夫妻俩刚共同对付完周氏,这就开始解决内部问题了。希望他们能长点记性,不要再来招惹她。连蔓儿心里想道。
  “咳咳。”连守信有些尴尬地干咳了两声,对几个孩子道,“时辰不早了,都快点睡,把耳朵堵起来。”
  …………
  忙碌、充实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天气越发的冷了,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随着北风摇摆,村边的小河上也结了冰,连蔓儿已经换上了棉袄、棉裤、棉鞋。
  这天连蔓儿一早起来,就觉得外面阴沉沉的。
  “二姐,快来看,下雪了。”小七在外面喊。
  连蔓儿忙走了出去,果然,外面正在下雪,不是成片的雪花,而是一粒粒的雪粒。雪粒很细密,一会工夫,地上就铺了薄薄的一层。
  连老爷子和连守信、连守礼、连守义从大门外走进来,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粪箕子,里面是新鲜的牲畜粪便。连老爷子、连守信和连守礼三人的粪箕子都是半满的,只有连守义的粪箕子里只有薄薄的一个底。
  这是连老爷子多年养成的习惯,早上天没亮就要到大路上去拾粪。这些牲畜的粪便,发酵后是很好的肥料,来年或是撒在田地里,或是撒在前后的菜园子里肥地。
  “下雪了!”连老爷子走进院子,将粪箕子放下,大声地道,语气中颇为欢喜。
  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据张氏说,这雪下的有点晚。瑞雪兆丰年,若是冬天的雪下的足,明年开春雪化成水渗入地里,那么一年的耕种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今天包饽饽。”连老爷子扬了扬手,发布命令似地道。
  “包饽饽了。”张氏从灶下站起来,走到门边,抖了抖围裙,声音中也满是喜悦。
  包饽饽,是冬季乡村人家一项顶重要的事件。这里的饽饽,指的是粘饽饽,也就是粘豆包。别小看这饽饽,这是乡村人家重要的口粮,一般会从现在一直吃到明年开春。
  前两天,连家已经磨好了包饽饽用的大黄米面、小黄米面和黍米面,就等着连老爷子这一声令下了。
  吃早饭的时候,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
  “吃完饭咱就去跟爹要黄米面和小豆,”张氏道,“争取一天工夫就包得了,省得还点灯熬油地。……咱得要多少斤面?”
  张氏就和连守信核计起来,要多少面,多少小豆,包多少饽饽,才够一家人这一冬天吃的。
  “等会我去上房,咱也别说咱要多少,就看爹给咱多少。爹肯定都给咱打算好了。”连守信道,“爹不能亏着咱。”
  吃过了早饭,一家人就都来到上房。
  “还分啥分,”连老爷子磕了磕旱烟袋,“这饽饽,咱就在一块包。”
  第一百六十四章 包饽饽
  连老爷子希望大家伙一起包饽饽,然后再将连守信他们的份分给他们。对于连守信一家分出去过这件事,连老爷子当初是出于无奈,他最喜欢的还是所有的儿孙们就聚集在自己的跟前,干啥都在一起。
  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他们也不是没想过连老爷子会有这样的提议。要不要在一起那,还是愿意自己家单独分出去包饽饽,张氏想。
  连蔓儿正好奇地查看地上摆着的几个袋子,里面是大黄米面、小黄米面、黍米面,还有一袋子是小豆,也就是红小豆。她听见了连老爷子的话,不由得抬起头来。
  连老爷子正笑着等连守信夫妻答应,周氏带着连秀儿坐在炕上,半眯着眼睛,似乎对什么事非常不满。
  连蔓儿就凑到张氏跟前,偷偷扯了扯张氏的袖子。她们还是自己包自己的吧,不然在周氏跟前,又要看脸色,听怪话。
  张氏不由得就瞟了一眼周氏。
  “爹,还是分给我们点面和豆子,我们自己包吧。这样,娘也能轻省点。”张氏就道。
  周氏冷哼了一声,一双眼睛像毒蛇信子一样在张氏的脸上扫过。连秀儿也狠狠地瞪了张氏一眼。
  “四嫂,你不愿意一起包,你就直接说。”连秀儿怒气冲冲地道,“你不就是仗着自己年轻,能干活,看不上咱娘老了,怕咱娘拖累你吗?”
  张氏被连秀儿的话说的呆了一呆,随即一股委屈情绪从胃里直接涌上嗓子眼。
  “这不冤枉人吗,我啥时候这么想过。”张氏是个老实人,在遇到她无法理解和预料的恶意和冤枉的时候,本就不善于拌嘴的她,就更加的口拙了。
  “老姑,你别冤枉我娘。”连蔓儿忙安抚地往张氏怀里挨了挨,一边对连秀儿道,“我娘常跟我们说。咱们整个村,都挑不出一个像奶这么干净、利索的人。我娘说她跟我奶差着好几十里地那,紧赶慢赶,都答对不上我奶。”
  周氏冷冷地打量了张氏和连蔓儿母女一眼,脸色似乎缓和了一些。
  “就你能,嘴巴能抹了蜜似的。”连秀儿就瞪连蔓儿。
  “我说的可是真话,老姑你是说我说的不对?”连蔓儿故意道。
  连秀儿撇了撇嘴,啥也没说。如果她说连蔓儿说的不对。那不就等于是说周氏的坏话。
  “我娘说了,我们家吃饭的人口多,要包的饽饽就多。干活的人少,要是一起包。就拖累大家伙。我们自己包,快点慢点啥的,都能将就。”连蔓儿又道。
  “对,孩子他娘是这么说的。”连守信忙附和道。
  连老爷子在炕上哈哈笑了起来。
  “一家人,说啥拖累不拖累的。大家伙一起干活,热闹。我的话,就是一起包。”连老爷子说着话,又去问周氏,“你咋说?”
  “一起包吧。包完了按数给老四家分饽饽。”周氏就道,丝毫没有迟疑,似乎早就想好了。
  连蔓儿有些吃惊,她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周氏是早就算计好了的。
  “老四,一起包吧。”连老爷子从胸腔里叹出一口气,“往年都是大家伙一起包,我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了……”
  连老爷子说到最后。垂下头去抽烟,露出头顶。
  父亲的头上似乎又多了不少的白发,背脊虽然还是挺直的,但是精神头却不如从前了。连守信就觉得鼻子有些酸。垂暮的老父亲,一点微薄的愿望,儿孙们共聚一堂。
  “行啊,就听爹的,一起包就一起包。”连守信立刻热切地应道。
  “那就一起包吧。”张氏的心是最软的。几乎和连守信同时说道。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连蔓儿知道她如果再说什么,连守信和张氏也是不会支持她的,所以她就闭上了嘴。
  “这就和面。”连老爷子立刻焕发了神采,冲着连守信吩咐,“去把你二哥、三哥都叫来。”
  连守信答应了一声。出门去叫了连守义和连守礼到上房来。
  “还看啥,去烧水。”周氏对张氏道,又吩咐连秀儿,“把你二嫂、三嫂、还有叶儿和芽儿都喊来。”
  小孩子对于包饽饽这件事,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的。连蔓儿前世吃过饽饽,但是对于包饽饽的记忆却模糊了。现在,她就和小七都好奇地趴在炕沿边,看连老爷子和面。
  粘饽饽的面皮,主要用的是大黄米面。但如果全部用大黄米面,和出来的面就会过粘,包出来的饽饽更会将人的嘴巴都粘上。所以要在大黄米面中,再加上适当比例的小黄米面。
  连家人口多,没有那么多的大黄米和小黄米,因此还要加上一些黍米面。要包出好吃的,粘度适中的饽饽,每种面的比例就要掌握好。连老爷子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加多少面,都是他说了算。
  炕头上摆了两个大瓦缸,用来和面。这是因为要和的面多,而家里最大盆子,一次也只能和十几斤的面,两个瓦缸,却可以和三百斤的面。
  连老爷子、连守信、连守义和连守礼都脱了鞋子,站在炕上。
  将面按照比例倒入两个缸里,张氏和赵氏送上烧好了水。连老爷子已经脱掉外面的棉袄,只穿里面的衫子,又将两只袖子高高地卷了起来。他先伸手试了试水的温度,就点点头。连守义就端着水盆,将水慢慢地倒进缸里。同时,连老爷子手里拿着一根粗木棍,搅拌缸里的面。另外一只面缸旁边,是连守礼负责倒水,连守信负责搅拌。
  连老爷子一边干活,一边还不忘嘱咐旁边的连守信。
  “老四,看着点,面别和稀了。”连老爷子道。
  “哎。”连守信大声答应着,一边不停地搅拌。
  连守信见水倒的够了,就让连守礼停下来,这个时候缸里面的面已经有些成团,百来斤的面,搅拌起来是很费力气的。连守信早也脱了棉袄。和连老爷子一样,将袖子高高卷起,这时候,连守礼也放下水盆,脱了棉袄,将手放在木棒上,和连守信两兄弟合力搅拌面团。那边的连守义自然也是如此。
  和面是个绝对的力气活,所以都是家里的男人们负责。
  面搅拌的差不多了。就不再搅拌,将木棒撤掉,开始用两只手揉、揣面团。连老爷子带着三个儿子,轮换着和面。等将两缸的面和好,每个人额头上都冒了汗,脖颈子里的汗更是将衫子领子都浸透了。
  连蔓儿就拉着小七,端了一盆温水过来,将几条毛巾浸湿了,先递给连老爷子。
  连老爷子接过手巾,擦了汗,就笑呵呵地抚摸小七的头,直夸连蔓儿和小七又孝顺又有眼力劲。
  面和完了。还不能就包饽饽,这面还的发酵。所以两个面缸上都盖了盖子,又用破棉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就放在炕头自然发酵。
  “蔓儿,小七,过来挑豆子。”连秀儿在炕上招呼道。
  男人们负责和面,女人们就负责挑豆子。就是在炕上放一个大笸箩,将小豆摊开,将沙粒、土粒、瘪粒等杂质都挑出去,剩下一颗是一颗,颗粒饱满的小豆用来煮豆沙。
  一个大笸箩占据了半个炕,周氏、连秀儿、张氏、连枝儿、何氏、连芽儿、赵氏、连叶儿各据一方,每两个人两个笸箩,一个里面放好豆子。另一个里面放跳出来的杂质。
  连蔓儿和小七就挨到张氏身边,也伸手帮着挑豆子。
  “就知道在那打溜须。”连秀儿递过来一个白眼。
  连蔓儿和小七就都嘻嘻地笑,她们才不跟连秀儿生气那,连秀儿这是嫉妒她俩了。
  果然她们俩这一乐,连秀儿就更气了,然后她俩就更乐。
  “老实点。”张氏就嗔了连蔓儿和小七一眼。低低的声音道,“要不,就把你俩撵回屋去。”
  挑豆子虽然是干活,但是连蔓儿和小七都不觉得辛苦或者枯燥,她们只觉得好玩。因此张氏这么一说,她俩就都抿了嘴,不敢再笑了。
  “娘,我手疼。”连秀儿突然道。
  连蔓儿抬起头,四下看了一眼。张氏和连枝儿,还有赵氏和连叶儿,都已经挑好了满满一笸箩的小豆,何氏和连芽儿,还有周氏和连秀儿则是多半笸箩。
  “你一边歇会去吧。”周氏就对连秀儿道。
  连秀儿就从大笸箩旁边退开,靠在周氏身后,对连蔓儿几个露出胜利的笑。
  “蔓儿,你别挤你妈跟前,去,把你二伯娘挑的豆子,再挑一遍。”周氏突然对连蔓儿道。
  这是啥意思?连蔓儿眨了眨眼,有些不解。
  “去吧。”张氏给连蔓儿使了个眼色。何氏干活粗心,没啥责任心,张氏也怕她挑的豆子不干净,到时候坏了一锅豆沙。她是个开朗的人,既然答应一起包饽饽,就不会斤斤计较,而且她一直认为,多干点活累不死人,她看不上偷懒耍滑的人。
  连蔓儿还没说什么,那边何氏将手里挑了一半的豆子又扔回笸箩里。
  “娘,俺挑了一遍,还得让蔓儿再挑一遍,要不,俺就不挑了?”何氏咧着嘴道,“娘啊,俺也手疼。”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夜战
  连蔓儿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这个何氏还真是会钻空子,就是不知道周氏会不会纵容她。
  “你不想挑豆子了?”周氏问。她根本连头也不抬,手里继续挑着豆子,动作又快又准。
  “娘,你不是让蔓儿来挑吗,那还费那二遍事干啥?”何氏道。
  “行。那你别挑豆子了。”周氏将手里一把豆子挑完,这才抬起头来,“你去把大门口那几捆柴禾拾掇了。”
  “啥?”何氏显然吃了一惊,“娘,那可十来捆柴禾……”
  “十七捆。”周氏道,“吃晌午饭前,你把那些柴禾拾掇好。下晌,再拾掇十捆。”
  连蔓儿暗笑,何氏想捡便宜,可惜周氏不会象纵容连秀儿那样纵容她,这下撞上铁板了。
  所谓的拾掇柴禾,就是拾掇高粱杆。乡村人家每一样东西,都要派上用场。将高粱杆上的叶子扯下来,用来烧火,只留下光秃秃的高粱杆,明年种菜的时候就要用它来夹帐子、搭黄瓜架、豆角架。
  何氏当然不愿意,挑豆子虽然麻烦,可坐在炕上暖暖和和地,要是出去拾掇柴禾,就得在风雪里站半天,外面的雪是不大,可风不小。
  “娘,俺还是挑豆子吧。”何氏腆着脸笑道。
  “把你二伯娘挑的豆子给我。”周氏就沉下脸,对连蔓儿道。
  连蔓儿瞟了眼何氏,就将她挑的半笸箩豆子递给周氏。周氏接过去,用手在里面扒拉了几下,就捡出一粒沙子。
  “这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