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连蔓儿点头,“有这个打算。等会看能不能租到屋子。叶儿,这事咱自家知道就行,先别往外说。”
  “我知道,蔓儿姐。我谁也不告诉。”连叶儿马上道。
  屋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了雪花,不过一会工夫,张氏就去门口张望了两回。连蔓儿知道,张氏这是心急,她也不点破。
  “雪下大了,我给你爹和五郎送件衣裳去。”又过了一会,张氏说道。
  “娘,还是我去吧。”连蔓儿说着话,就要下炕。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门哐当响了一声,接着五郎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走的急,进门的时候甚至忘了掸一掸肩头和胸背上落的雪花。结果被屋里的热乎气一熏,那些雪花迅速融化成水,浸入棉衣内。
  “快掸掸,快掸掸。”张氏忙拿起笤帚,帮五郎扫身上的雪。
  “哥,你咋先回来了,爹那?”连蔓儿就问,“事谈的咋样了?”
  “成了!”五郎只答了两个字。
  张氏、连枝儿、连蔓儿和小七都忍不住喜上眉梢。
  “成了?这么快!”张氏拉着五郎在炕沿上坐下,“快跟娘说说,咋谈的。”
  “娘,我渴了。庙里的茶水苦,不好喝。”五郎笑着道。
  连枝儿就忙着给五郎倒水。
  “哥,你可真出息。”连蔓儿白了五郎一眼,这家伙是欢喜坏了,还学会卖关子了。“姐,你别给他倒水。”
  五郎已经从连枝儿手里接过了水,得意地朝连蔓儿眨了眨眼睛。
  “别闹了,喝完水,快点说。”张氏看着几个孩子笑闹,眼睛里都漾起了笑纹,用笤帚疙瘩轻轻打了五郎一下。
  五郎很快喝了水,没有再耽搁,就将连守信和善远谈话的过程简单地说了一遍。
  “……爹一说就成了,门房三间都租给咱,还有桌椅板凳、碗筷这些,一个月只要咱一串钱。”
  一串钱就是一百文钱,平均下来每天不到四文钱的租钱,这价格相当便宜了。连蔓儿几乎欢呼出声。
  “爹陪老和尚说话,让我回来拿钱。”五郎道,“老和尚的意思不用写字据,依我说,咱还是写个字据好。一会我把纸笔也带过去……”
  “嗯,嗯。”连蔓儿连连点头,“哥,说没说租多长时间的?”
  “爹说先租一个月。”五郎道。
  马上就进腊月,然后就是过年。过年期间,山上的工程肯定得歇两天,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意。连守信的意思,恐怕是想先做一个月,然后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干下去。因此先租一个月,免得浪费钱。
  可是,如果生意好,过了这一个月,那房子他们还能不能租的到,可就难说了。到时候如果他们要继续开早点铺子,就不得不另外建房。建房期间当然做不了生意,就是房子建成了,也要面对已经成熟起来的竞争对手。
  连守信本质上还是个庄稼人,庄稼人种庄稼,只要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可是做生意,竞争是残酷的。
  有一些风险还是要冒的。丢掉几串钱,总比将来丢掉几十、几百两银子要好。
  “一个月太短,咱要租,就租长一些。”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租一年吧。”
  连蔓儿就去柜里面取钱。
  “开张的日子给咱算了没?”张氏问五郎。
  “算了几个日子,最近的是后天,这个怕来不及。然后就是月底,再然后就是腊月初八。”五郎道。
  腊月初八肯定太晚了,就是等到月底,张氏也觉得等的时间太长了。至于后天,又似乎太急,不知道预备不预备的来。
  “娘,咱先去看看房子,要是有可能,咱就争取后天开张。”连蔓儿取了钱,看见张氏正在犹豫,就说道。
  “就这么办。”连蔓儿的话正和了张氏的心意,她立刻就点头道。
  一家人收拾齐整,就往外走。
  “蔓儿姐,我也跟你们去行不?”连叶儿道,对于连蔓儿一家不是忙这个,就是忙那个,每天都过的热热闹闹的,连叶儿看在眼里,心里特别羡慕。“我能帮着干活。”
  “行啊。”连蔓儿笑着点头。
  一家人锁了门,顶着飘飞的雪花就往土地庙来。进了土地庙的大门,元坛就跑来将他们迎到后面的禅房里。
  连守信正和善远老和尚相对坐着说话。连蔓儿走上前,就和连守信说了房子要租一年的打算。
  “善远师父,你看,我们租一年行吗?”
  第一百七十三章 开业大吉
  二更,求粉红。
  善远是一个身材矮小,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说话的声音不高,语气和缓。
  “一年啊,是不是太长了?守信啊,那屋子空着,也没别人要用。你想租多长时间就租多少时间。”善远道。
  老和尚这么说,其实就是不反对了。
  “那合约上就这么写,租期一年。”连蔓儿道,“我们先付两个月的租金,以后就按月付钱。”
  “不急,不急。”善远呵呵笑着说。
  “那就先写个合约吧。”五郎将笔墨纸砚放到桌子上摆好。
  “是啊,”张氏比较心急,“善远师父,咱把合约写了,我们去看看房子,也好打扫打扫收拾收拾,要是来得及,我们打算后天就开张。”
  “乡里乡亲,合约写不写都行,我信得过你们。”善远道。虽然是和尚,但是他却并不自称老衲。看来小坛子不像和尚,是有渊源的,连蔓儿心里想。
  “纸笔都拿来了,那就写吧。”连守信道。他做了几桩生意,已经习惯了用合约来保障和约束双方的行为。
  这合约由谁来写那?连蔓儿的目光转向五郎,五郎的脸就是一红。他虽然很努力,可学着念书写字的日子太短了,写合约还不行。连蔓儿便又将目光转向善远。
  “我的字可拿不出手。”善远摆了摆手,“你大哥在家不?哦·不在家。那就让你爹来写吧。”
  连蔓儿想了想,连老爷子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即便他们能找到别人写合约,但是不请连老爷子到场,落在同村人的眼里,怕是会有不利于他们的说辞。
  “那我去请我爹过来。”连守信的话似乎是对善远说的,其实是在询问张氏和几个孩子的意见。
  “娘刚才还说,要答谢住持师父给咱选日子,要预备一顿饭。就是不写字据,也要请我爷来一起吃饭。”连蔓儿道。
  连守信看着张氏露出十分高兴的神情。
  “这是件大事·再把里正他们都请一请吧。”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还要请谁一起来。
  村子里,每家有什么大事,比如上次连守信分家,一般也要请上里正,还有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到场。
  “大师父,”连蔓儿就和善远说话,“酒席就摆在庙里,大师父把屋子的钥匙给我们吧,我们就在那屋做饭做菜。”
  “好·好,好。”善远连说了三个好字,却过了一会,才想起来招呼元坛拿钥匙。
  “师父,我领他们去看房子。”元坛拿了钥匙就道。
  “好,你去吧。”善远答应了。
  一家人分作两拨,连守信和五郎去请连老爷子、里正等人,张氏、连蔓儿、连枝儿和连叶儿还有小七随着元坛就往门房来。
  土地庙的门房共有三间,布置的不同于寻常庄户人家的屋子。从庙里面打开门进去,是一个灶间·并排的两个大灶,两口大铁锅比连家的铁锅要大上一号。
  灶间左右各有一扇门,通向两个房间。
  灶间的右手·是一个小间,里面有一铺土炕,与外面的灶台相连,炕上铺着苇席,有的地方已经破了。屋内并没有别的摆设。这本来是供看庙门的人住的,只是这庙香火不盛,也就没有和尚来这里住了。
  灶间的左手,是一个宽敞的大间。
  这间屋子没有炕·只靠着墙壁摆放着一些桌子板凳之类的东西。这间屋子中间还有一扇门·打开门,外面就是通往青阳镇上的那条官道。
  连蔓儿将每个房间都看了一遍·心里很高兴。这个大间里摆上桌椅,用来接待来吃早点的客人。灶间·自然就是厨房,还有旁边那个小间,可以做他们的休息室。这房子非常适合来做早点铺子,根本就不需要改,只需要打扫一下。
  三个房间里都有一层薄薄的尘土,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人住,也没人打扫过的样子。
  “这屋子没人住,”元坛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师父没让人打扫,我就一个月来打扫一回。···…我这就扫干净,很快的。”
  元坛说着话,就拿起靠在灶台旁的笤帚,开始打扫了起来。连蔓儿没跟他客气,又让他拿来抹布,提了水,张氏立刻在灶下点火烧热水。
  水还没热,连守礼和赵氏就来了。连守信回去找连老爷子,他们才知道连守信要开早点铺子,就忙着过来,看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
  都是勤劳惯了的人,不用人说,眼睛里就有活计。连守礼拿了笤帚,和元坛一起打扫,赵氏就将另一个灶下的火也点起来,帮着张氏烧火。
  “爹还没来?”张氏问道?
  “爹和老四一起去请里正他们了。”赵氏就道。
  很快就烧好了两锅热水,张氏、赵氏、连枝儿、连蔓儿和连叶儿都拿起抹布,门窗、桌椅板凳、灶台上下,将能擦的地方都擦了一遍。
  连蔓儿又叫了小七和她一起,仔细查看屋里的桌子和长凳是不是能用,并清点数目。
  他们租借的就包括这些东西,一会要在合约里写明才好。
  “这些桌子和长凳怕不够吧?小坛子,还有碗筷啥地,在哪那?”连蔓儿就问元坛。
  “都在后面库房里,我跟师父说一声,给你们搬过来。”元坛道。
  元坛就跑去和善远说了,善远又叫了两个和尚,打开库房,将些桌椅板凳、碗筷等什物都搬了过来。
  连蔓儿就挑完好的留下,清点了数目,交给赵氏等人去擦抹清洗。
  等到连守信、连老爷子和请的人陆续到来的时候,这三间门房已经被连蔓儿他们收拾出来了。
  大间里的桌子、凳子摆放的整整齐齐,中间留下人通过的空间。灶间靠墙依次摆放好了水缸、菜板、面案,旁边是叠放在一起的木桶、木盆,再旁边是洗的干干净净的几盆碗筷。然后是小间休息室,炕上已经铺上了五郎刚从家里带来的一床褥子,旁边还摆了一张矮桌。地当间摆了一张方桌,旁边放了四张带靠背的木椅子。靠墙的位置还安放了一张高几,上面被连蔓儿放了一个胖墩墩的粗瓷瓶,是她在和尚们送来的杂物中挑出来的。
  有限的条件,能布置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连蔓儿对自己布置的房间,感觉比较满意。
  “可惜没有花。”连蔓儿自言自语地道,如果有花,放进瓷瓶里养着,给这个屋子增添一点优雅的美感,那就更好了。
  “再过几天就能有。”元坛是个热心肠,忙前忙后,跟忙他自己的事似地,“庙后面有腊梅,就是还没开花,花骨朵都没几个,得再等几天。”
  “是吗?”连蔓儿有些惊喜。
  “蔓儿,你要摆花啊。”连蔓儿和元坛说话,被走进来的连守信听见了。“我咋看这个不像花瓶,好像是腌鸡蛋的坛子。”
  连蔓儿黑线,心想,她这个爹就不能不这么老实吗,就不能不总说实话吗?
  连守信说完话,还哈哈笑了起来,完全没感受到连蔓儿的怨念。
  “这个位置好。”张氏也走了进来,站在高几前上下打量了打量,“咱正好请个财神,摆在这。”
  对啊,财神,连蔓儿的双眼立刻亮了,她怎么没想到,开买卖铺子,最需要的就是财神。
  “是该请财神。”连蔓儿点头。这时候,她的脑子里竟然完全没有想到迷信这两个字,而且也将要插花的事忘了个干干净净。
  连守信是来和张氏商量准备什么饭菜的。
  “这个时候准备哪来的及。”张氏就道。
  “那可咋办?”连守信听张氏这么说,就有些着急。
  “爹,你别急,我娘和你闹着玩那。”连蔓儿就笑了起来。
  “…···多亏蔓儿给我提醒,在庙里,还有善远师父一起吃饭,不能动荤腥。这素席咱可做不好,刚才我们找人捎信给悦来酒楼的武掌柜,让他给送一桌素席来。”张氏道,“我再煮一锅米饭,蒸上些馒头,就够了。”
  “还是你们想的周到。”连守信笑道。
  请来的客人都聚集在善远老和尚的禅房里,连蔓儿就跟了连守信过来,看写合约。合约由连老爷子执笔,写清楚了租期为一年,每月租金一串钱,租借的内容包括土地庙的门房三间,另外还有桌子、长凳、木盆、水桶、大海碗、中碗、竹筷等什物各若干。立约的双方,连守信和善远在合约上签字画押,然后是里正、连老爷子几个人作为旁证也在上面按了手印。
  合约签好了,连蔓儿就先拿出两串钱来,算是预付的租金。
  少顷,酒楼里的伙计送来素席,众人用过了饭纷纷散去。
  休息了一晚,连蔓儿一家就忙碌起来,早点铺子里还需要再仔细收拾收拾,还要去镇上买酒晃,买面和猪骨、猪肉。纷杂的事情太多,一家人直忙到将近半夜,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就又起来开始忙碌。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冒出头来的时候,连蔓儿打开了早点铺子的大门。
  连记早点铺子正式开业。
  二更,求粉红。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万事开头难
  连记早点铺子开张这一天,是个大晴天。连蔓儿将早点铺子的大门打开,就看见外面已经有了些人。有些好奇心重的人,正往这边张望。
  早点铺子的门首,高高地悬挂着一个大红的幌子,正随着风轻轻摇摆。她们这是早点铺子,只供应馒头、包子和汤粥,所以只挂了一个没穗子的幌子。
  正门上方还悬挂着一块长方形木匾,现在正用红绸子包裹着。
  一家人从铺子里鱼贯走出来,五郎和小七一人举了一挂红纸包的鞭炮,听连守信说一声时辰到了,连蔓儿早就准备了火折子,立刻将鞭炮点燃,然后捂着耳朵跑开。
  就听得一阵噼里啪啦的炸响,红色的纸屑被炸飞起来,然后又像天女散花一样散落在地上。同时,王幼恒将木匾上的红绸子扯开,露出木匾上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连记。
  这是昨天连蔓儿去镇上,请王幼恒给写的字。王幼恒知道他们是要开早点铺子,干脆就赠了这块匾,当天就请镇上的匠人赶工赶出来,挂在了早点铺子的门首。
  这一番热闹,不仅吸引了行人,还将周围一些早起的住户都吸引了过来。
  连蔓儿将灶间的窗户打开一扇,将馒头、包子、稀饭和肉汤一一摆好,香气顿时飘了开去。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在门前招揽客人。
  连蔓儿就忙请了王幼恒进到里间,端了一盘灌汤包,一碟炸花生米、一碟香油拌酱菜瓜子,一碟凉拌酸辣豆芽菜,还有一碗加料特浓的大骨萝卜丝汤摆在桌上。
  “幼恒哥,尝尝我家的早饭。”连蔓儿将碗和筷子递给王幼恒。
  王幼恒本来要告辞,被连家人给留了下来,让他一定吃过了饭再走。他特意一大早过来,给连家的早点铺子剪彩。连家人都感动在心里。他们不会说什么动听的话,甚至也拿不出山珍海味来招待他,但却将这份情意深深记在心里,简直将王幼恒当做自家人看待了。
  王幼恒也感觉到了,因此也不再和他们客套。
  “蔓儿,你去帮忙吧,不用照顾我。”王幼恒道。
  “好啊,幼恒哥。你多吃些。”连蔓儿给王幼恒夹了一个包子,就笑嘻嘻地出去了。
  外面的情形并不是很好。
  很多人在外面张望,却犹豫着不肯往铺子里走。对刚开张的铺子,大家都持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叔叔伯伯们。”连蔓儿看见有几个人靠着墙根啃干粮,就忙笑盈盈地招呼道,“外面冷,进屋子里歇歇脚,暖和暖和,有热滚滚的骨头汤,一大海碗只要一文钱。”
  “热稀饭一碗也只一文钱,还送一碟咸菜。”五郎也跟着招呼道。
  暖融融的屋子,热滚滚的汤。一文钱的花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有第一个人进屋,就有第二个人跟进来。第一碗飘着翠绿的葱花和诱人的油花的热汤端上来,那香气顿时在屋子里飘荡开来,真的只要一文钱!
  干巴巴的干粮磨着嗓子眼,嘴巴和胃都在叫喧着。一文钱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
  并没有太久,屋子里就坐满了,大多数人要的是汤和稀饭。
  连蔓儿没有气馁,万事开头难。一碗碗的大骨汤和稀饭端出来,一文文钱收进木匣。有的人喝完了汤也不急着走,贪恋着屋子里的温暖,连家人都是笑脸相待,并不往外撵人。这些人也是有事要去做的。他们并不会坐在这里太久。
  终于有人买三和面的馒头了,连守信亲自端了馒头出来,少不得将这馒头的特点说了一番,不只是给买的客人听,也是说给屋子里所有的客人听。
  “好吃,顶饿。价格实惠。”
  不需要太多的溢美之词,只要每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