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长里短种田忙 作者:悠悠小云(起点vip2014-05-28完结)-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娘啊,方才姓温的那话虽难听,可李安那个病秧子,谁知道他到底好没好,万一小妹一嫁过去,他又犯毛病怎么办?不如……”汤氏闻言皱起眉头,似乎有点儿心动,她犹豫的望向坐在一旁抽噎的小姑。

    “不行啊,娘,咱们小妹从小跟李安定亲,若要嫁给李怀,小妹以后怎么在李家立足啊?再者毕竟李安才是李家名正言顺的长子嫡孙,不管李怀有没有管铺子家产,毕竟隔了好几层,谁知道李家老太太以后会不会真的分家产给他?万一她以后不给了呢?

    还有啊,大姐,姓温的随口一说,李怀就真的好得不得了?要真那么好,怎会现在还没成亲?就算不成亲也该定亲了啊?谁知道他有没有小妾,或者长得奇形怪状了?

    这事儿来的突然,我总觉得有问题,娘,没搞清楚前咱们不能随便决定!”

    以前一直不太说话的二姑今天噼里啪啦的一长串分析又清楚又有道理,让云舒不禁对她刮目相看。先前见二姑爷老实,二姑不常跟自家说话,还奇怪那精明的张秀和圆滑的张旺是跟谁学的了?原来这都是来自二姑的遗传!

    汤氏闻言原本有些动摇的心也定了下来,点头道:“阿英说得对,是该打听打听再说!”

    “娘,那…姓温的那里怎么答复啊?”

    汤氏一听那人就来气,一拍桌子道:“撵出去,大过年跑老娘家来找晦气,老娘没赏她几根大棒就算便宜她了!”

    一旁的汤定国讪笑道:“二姐,那个……”

    “你还好意思说话,大过年你的给我带个瘟神进门!你镇上的李家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要改亲?”

    “那个…我…我也知不道!”汤定国讪讪的摸摸鼻子,答不上来。

    “不知道,不知道还敢把人给我带进门,你……”汤氏气恼的指着汤定国的鼻子一通臭骂,汤定国不敢反抗,只得讪讪的摸摸鼻子低头受着。

    待汤氏的气撒得差不多了,大姑道:“娘,过几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您看我们是…年前还是年后去打听的好啊?”

    汤氏一拍桌子:“明天就去,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全给我一起去!”

    周氏眨眨眼,试探着道:“娘,那个…我家相公忙,是不是……”

    “什么是不是?年初老大那十两银子还是大家伙儿凑的,现在他亲妹妹被人欺负,他能不去?”

    “可…可是我家相公好不容易才找了份儿工,现在又是最忙的时候……”

    “什么忙不忙的?自家人的事儿,其他的都给我放下,少了那几两银子,你全家就要饿死了!”

    周氏被骂得满脸通红,不敢再顶嘴,只得讪讪的低头,心里却盘算着要不把这事瞒下,不告诉相公?

    大家商量好后,决定明天上午辰时末,兄弟姐妹几个一起坐牛车亲自去安乐镇看看。

 第二二五章 安乐镇



    待汤氏做下决定宣布可以吃饭时,云舒跟着老爹一出堂屋门,就直奔厨房去寻人。她进门时,春秀在灶门前看火,李氏站在灶台背后忙活,却不见其他人。

    “娘,那个姓温的了?”

    “姓温的?”李氏先是一愣,然后立刻反应过来:“哦,她说她女儿就在城里,今天团年,得赶紧去!”

    女儿!呵,这家伙真是个人精,知道留来下肯定没好果子吃,竟然自己跑了!这样也好,大家也省事儿,免得汤氏一发火,又要磨蹭好久,饭都吃不成了。

    “舒舒,方才……”李氏本想问堂屋的状况,正好姚氏一行人进了厨房,几人脸色都不好看。大姑板着脸道:“准备开饭了,凉了的菜回一回锅,吃饭的碗筷再清洗一遍……”

    这顿午饭是汤氏家历次年节饭中最最安静最最沉闷的一次,院子里除偶尔有几声畜牲的叫声外,就是碗筷调羹碰撞和众人咀嚼的声音。

    女人们只管埋头吃饭,连菜都少夹,男人们也不划拳喝酒了,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端起碗就刨,连带着最爱吵闹着要这个要那个的孩子们都安静了下来。

    午饭后李氏帮着收了碗筷就借口担心二毛,辞了众人回家去;云舒凑到老爹身边,悄悄跟他嘀咕几句,然后老爹说要回家准备准备,也带着云舒回去了。

    至于春秀,因先前来汤氏院子前二毛睡得正香,李氏本打算让春秀隔一会儿来看看,等他醒了再抱过去给汤氏和大家瞧瞧,并请安作揖什么的,可中午气氛那么沉闷,春秀连桌子都没上。就回家了。

    父女俩一进院门,就见李氏焦急的在院中走来走去,春秀抱着依依呀呀的二毛慢慢踱步。李氏见二人回来,立刻迎上来道:“他爹,到底怎么回事?快跟我说说!”

    水志诚叹口气,拉着李氏到院中坐下,将事情经过慢慢道来。李氏和春秀听完都惊讶不已,李氏道:“李家怎么能这么做?先前娶了小妾,现在又要换亲!再说那换亲一般是穷得不行的人家有儿子娶不到媳妇才会干的事儿,他们把小妹当成什么了?”

    水志诚无奈的摇摇头:“姓温的也没说清楚。只是透了个意思,就被娘和大姐吓跑了!”

    李氏皱眉静坐一会儿,“那…娘怎么说?”

    “娘说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明天一起去安乐镇看看。打听一下到底怎么回事儿!”

    李氏想想,点点头:“恩,这事儿确实有蹊跷,明天什么时候动身?”

    “辰时末在县城北门口集合,然后一起坐牛车去!”

    “从县城到安乐镇要一两个时辰。要不我给你准备些干粮路上吃?”

    “爹,我也要去!”云舒突然叫道。

    李氏夫妻同时回头看她,李氏虎着脸道:“你爹去干正事,不是玩,你去干什么?”

    “我去帮忙打听消息啊!”

    “你大姑二姑大伯叔叔都要去,还差你一个小萝卜头儿?”

    “哎呀。娘,人家不是小萝卜,人家是又聪明又乖巧的小云舒。每次跟叔叔婶婶打听消息都又快又准,肯定比爹爹他们管用!”

    李氏笑着捏捏她的脸:“你个没脸没皮不害臊的臭丫头,哪有这样夸自己的?”

    “娘,人家不臭,香的很哩。不信你闻闻!”云舒凑到李氏身边一阵撒娇耍赖、软磨硬泡,总算让李氏点了头。

    次日早上。李氏给父女俩烙了两个大饼并几个鸡蛋带在路上吃,又将几个大包袱递给老爹。二人到达县城北门口时刚好辰时中刻,没见其他人,老爹便带着云舒进了城快步往南区去。

    昨天虽是赶集日子,因李氏说这次要过个安稳年,于是老爹从腊月二十到二十二那三天,每天都进城帮方氏和安夫子干活儿,把过年这半个月的活儿全干完了。今天李氏看他们要进城来,就让老爹把准备好的年礼打了包给方氏、小姨和安夫子送去。

    父女俩紧赶慢赶,总算在巳时差一刻的时候赶回了县城北门口,叔叔水志奇和大姑二姑已经等在那里了。水志诚背着云舒紧跑几步上前:“大姐、二姐、三弟!”,几人点点头,大姑道:“二弟,你怎么先进城了?看见志华了吗?”

    “哦,我给如书她小妹和云舒她干娘、夫子送些年礼去,送完就赶回来了,没见到大哥啊!三弟,你走的时候有没有去大哥家问问?”

    “问了,大嫂说大哥东家茶馆忙,昨晚根本没回家!”

    “那大嫂有没有说大哥的茶馆在哪儿?”

    “也问了,她说不知道!”

    几姐弟面面相觑,最后大姑道:“算了,不等了,咱们要是找了他再出发,到安乐镇都午时过了!大过年的,哪有有家不归的道理?咱们下午一定得赶回来,走吧,上车吧!”

    大家上了牛车,由老爹和叔叔两人换着赶,他们先从北城门进城,顺着北大街走到城中心,然后转向西大街,从西城门出,其后便是宽敞的大道一路西行。

    按地理位置来说,云雾城的正东面是一条长长的云雾山脉,云舒家在云雾城的正北面几里处,外婆家所在的岳安镇在正北面二十多里处,此次要去的安乐镇在云雾城正西面四十里左右的位置,幸好这条大道还算平整,走起来不难。

    一行人坐着牛车摇摇晃晃的走了一个多时辰,靠近安乐镇时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土山,几人都是下了车徒步跟着爬上山,然后再坐牛车下山的。待爬上第二座土山山顶,云舒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到牛车上,然后软绵绵的趴在老爹身上,像只小狗似的张着嘴直吐粗气。

    待休息够了,云舒坐起来往下看去,哇!好大一条河!那河面足有几十丈宽。像一条白色玉带般蜿蜿蜒蜒穿梭于高低起伏的小山之间。

    而安乐镇就建在河边那一大片平地上,层层叠叠的房顶、整齐的大街、弯曲的小巷、道上密密麻麻的行人以及到处挂着的大红灯笼,让整个小镇显得异常平和喜气,不愧它名字中的安乐二字。

    他们赶着牛车到了镇口,正准备继续前行走上大街时:“喂,赶牛车的,停下、停下!”几个身着青衣的年轻人跑过来拦住牛车。

    车上几人吓一跳,叔叔捏紧鞭子道:“你们…想干什么?”

    “嘿,小兄弟,第一次来安乐镇吧?咱们镇子有个规矩:马车可以上大街不能进小巷。牛车不许入镇!”

    “这是哪门子的规矩?你们不要欺人太甚!”大姑一下子跳下牛车,虎着脸站到几个年轻人面前,个头身子都不比他们小。愣是把几个小伙子吓得后退一步。

    “大姐大姐,别生气,那个…”水志诚赶紧跟着跳下去拉住大姑,“呵呵,这镇子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上次来的时候牛车也没能进去!”

    几个小伙子被大姑那气势吓一跳,不敢再大呼小叫,讪笑道:“是啊,这位大姐,真的是这样!您看,到咱们镇子的牛车全都停那广场上了呢!您放心。停车不要钱,如果车上不留人,需要人帮您看着的话。一天只要五文钱!”

    大姑狐疑的看看水志诚,又问叔叔水志奇道:“三弟,三弟妹不就是安乐镇的人?她怎么说的?这镇子真有这规矩?”

    水志奇也从牛车上跳下来,扶额想了会儿:“恩,好像是有!上次我跟她一起回娘家时。搭别人的牛车,那车一到这里就停了。收了钱就转去那片广场了!”

    “呵呵,是吧,这位大姐,您看我们这身衣服,还是镇长给发的了,专门管这事儿的,镇子里随便拉个人都问得到,咱们不会骗你的!”

    几人无法,只好将牛车赶到那片广场,刚到入口,又有一个与方才小伙子着同色同款衣服的中年人笑嘻嘻的跑出来:“各位,存车吗?请跟我来!”

    那人熟练的带着几人到了停车广场入口,然后跑到入口右手边一个像铺面似打开的窗口报了一声,里面便有人取个木牌给他。

    那人乐呵呵的跑过来:“各位,这是你们的车牌号,八十五号,倒数第二排第五个位置,木牌收好,取车的时候必须带木牌来;寄存看守一次五文钱,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天;喂牲口、刷洗另外算钱。你们这车需要看守否?牲口需要刷洗否?”

    姐弟几人面面相觑,他们牛车见得多了,停车的广场也见多了,还从没见过这么规整、服务这么周到的!

    大姑道:“喂牲口怎么算?”

    那人看看牛,估摸一下:“大姐,你这牛身体壮、骨架好、耐力强,是头好牛啊!走了这么远,是该好好喂喂了,否则回去可能几天没劲儿!”

    “哦?那你说说看该怎么喂?”

    “恩,光喂草料肯定不行,还得喂些其他的食料,我们这里有专门的配方,保准你的牛吃了劲儿大、精神足,吃了还想吃!”

    几人闻言呵呵一笑,大姑道:“行了,报个价钱吧!”

    “呵呵,大姐,您是个实在人,第一次来安乐镇吧?这样吧,普通的草料十文管饱,如果喂配料的话平时八十文,给您就算五十文吧,怎样?”

    大姑想了想道:“配料贵了些,这样吧,你给我多喂些配料,再喂些草料,然后帮我看一天牛车,牲口、车子一点儿不能有损伤,我给你五十文怎么样?”

    “呵呵,大姐,您真会算账,只是您这价儿跟您的要求有些……”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还是以大姑的要求成交,几人领了木牌,出了停车广场,一起往镇口去。

    而方才一直在他们身边刷洗牛车的汉子站直身子,紧跑几步,先他们出了停车广场,跑到镇口,跟两个家丁打扮的人嘀咕一番,那两人看看云舒一行人,点点头,快步往镇内走去。

 第二二六、七章 万人空巷



    老爹抱着云舒跟在大姑二姑身后,镇口一个大大的牌坊,上面安乐镇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煞是好看。云舒半眯起眼睛,小手挡在眼前,抬头去看那几个字,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的金光异常耀眼。

    老爹笑道:“舒舒,看到了吧?那牌坊上的字都是纯金打造的!”

    纯金!云舒惊讶的微张嘴,大姑二姑明显也有些意外,“二弟,不是纯金的吧?以前来时,听老人们说那是镀金的啊?”

    “呵呵,大姐,我也是上次替三弟来送聘礼时才听说的。李家公子常年卧病在床,李家老太太为救公子,四处撒银子修桥铺路,这安乐镇上凡是新铺的青石板路都是李家的手笔,那牌坊也是前年李家老太太专门找镇长重新打造的!听说正是因为镇上的路全都翻修过,镇长才出了告示,不许牛车入镇,免得碾坏地面!”

    二姑惊讶道:“那……得要多少银子啊!二弟,你可打听过李家家底到底如何?”

    水志诚摇摇头:“这个就不清楚了,我就上次见那牌坊崭新、金字耀眼、地面平整,便拉了个人随口一问,具体…三弟,三弟妹有没有说过?”

    水志奇皱眉想想,然后摇头道:“冬玉不太喜欢说家里的事儿!”

    “啊?不说家里的事儿?那你们俩在一起都说啥?”

    “呵呵,这个……”水志奇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

    二姑拉拉大姑袖子道:“哎呀,大姐,三弟夫妻俩处得好就行了,你问那么多干嘛?”

    大姑干笑两声:“呵呵,也是,三弟啊,三弟妹是个好女子。比起另外几个媳妇好了老鼻子长了!你可要好好待她!”

    叔叔点头如捣蒜,“知道知道,大姐,我能娶到冬玉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哎,话也不能这么说,三弟,你是男人,就该拿出男人的气势来,别什么都听媳妇的!二弟,你也是!”老爹和叔叔讪讪的摸摸鼻子。不知如何回答。

    云舒笑眯眯道:“大姑,你们家是你听大姑爷的还是大姑爷听您的?”

    “当然是…小丫头知道什么?喏,给你吃糖。不许插嘴!”大姑从袖兜里抓出一把糖果塞云舒怀里,云舒乐呵呵的接了谢过大姑,心想这封口费要是能换成铜板的话我会更喜欢!

    他们沿着大街一直往前逛,现在正是午饭时间,街边的大小饭馆热闹非常、满满当当。几人走完整整一条街都没找着空位。最后在一个小巷的抄手铺子里找到两个空位,那位置自然让给了大姑二姑,老爹和叔叔端了碗蹲到路边就开始吃。

    云舒一个小人儿吃不了多少,就站在老爹身边,想吃了让老爹喂一口,顺便观察一下这小镇的人物风情。

    这小镇其实一点儿不小。山上看还不觉得,下来一走动才发现,这镇子怕有大半个县城大。跟外婆家附近那个只有一条街的岳安镇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街上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了大红灯笼,来往行人喜气洋洋的置办年货,熟识的人遇到了相互拱手恭贺一番。

    一切都很祥和,突然,外面大街上的行人一阵骚动。不少人开始转向大街西面去。不知情的人拉住一两个询问,他们嘀嘀咕咕一番后。听者立马高兴起来,也跟着人流向西面小跑前进,没一会儿,原本只是喜气热闹的街道变得喧哗嘈杂起来。

    这么大的动静儿自然逃不过小巷中客人们的耳朵,抄手铺子里的食客纷纷伸出头来询问:“怎么了、怎么了?”

    有靠近大街的好事者打听过来,立刻满脸喜气的对着巷子里喊:“好消息,李家老太太开始派岁粮了!”

    “啊,今天就开始派了?往年不都是大年三十吗?”

    “哎呀,李家老太太心善,怕咱们大年三十领了粮回家晚了,早点儿发不是更好?走吧走吧,快点儿,待会儿别没了!”

    抄手铺子里听到传言的人,不管吃没吃、吃了多少,纷纷丢了碗筷站起来就往外冲,害得老板、老板娘一边喊一边追着要钱。几分钟后,原本满满当当的抄手铺子走得就剩水志诚兄妹几人!

    老板娘一边低头数钱一边嘀咕:“不是说大年三十才派吗?怎么突然改成今天了?他爹,反正现在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