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这个宽哥儿怎么混成这样呢?不过这样也好,以后退亲,舆论肯定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眼看着苏夫人已经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敏姐儿作为现场身份最高贵的人,赶紧帮忙吩咐开始及笄礼。楚三夫人也顾不上其他了,揪着宽哥儿就往苏府后花园走去,许真真犹豫了下,没有跟着去,留在现场观礼。
许真真其实也是就快及笄的年龄,本来如果她留在江南,她的及笄礼两个月后也会举行,但是她自己偷跑了出来,还不知道几时能把事情定下,回家去,所以她的及笄礼都不知道能否正常举行了。所以她心中对锦姐儿可以享受这个及笄礼还是十分妒忌的。
虽然现场多了一个话题人物,楚三夫人又气急败坏地将宽哥儿带走了,但是锦姐儿和敏侧妃的镇定自如,让观礼的众人都平静下来,锦姐儿的及笄礼十分成功,京城中的夫人媳妇们,哪个不是人精,这下个个都赞叹苏家的女儿果然了不起,遇到这种事情都处变不惊,怪不得能出了一个出身一般的敏侧妃。相反大家看向许真真的眼神都是鄙夷的。许真真哪里接受过这么多人鄙视的目光洗礼,就算经历了两辈子也没有试过,所以她呆着还是有点心虚的。不过为了未来,她咬咬牙,走上前去跟锦姐儿打招呼,“苏二小姐,这是我和宽哥儿挑选的礼物,。”一边说一边观察锦姐儿的脸色,将手中的礼物送出。其实这份礼物是宽哥儿在江南为锦姐儿特意准备的,但是她趁宽哥儿不在,将这份礼物说成是她和宽哥儿一起准备,想着膈应下锦姐儿,最好能够当场翻脸,与宽哥儿的婚事就此作罢。
哪知道锦姐儿只是脸色平静地吩咐丫鬟收下礼物,并不多说什么,而她旁边的那个据说是皇子侧妃的女子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看到她心中很不服气,侧妃也是妾,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实许真真也不是坏人,只是被宠坏了,看中了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夺过来。再加上她长相不俗,聪明伶俐,所以一向所向披靡,江南杭州府哪个不知道许家嫡女的才名?再加上她现代人的思想十分顽固,对阶级特权这回事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很多新鲜的想法与闺中女子都不同,所以才深深吸引了宽哥儿。
第三十八章 退亲三
第三十八章 退亲三
许真真一直想跟现场的人结识,但是现场的夫人小姐们似乎对她都十分冷淡,基本上都是很有礼貌地笑而不语,碰了几次壁后,许真真也懒得讨好她们了。她也尝试着跟锦姐儿搭了几句话,每次话题都是以宽哥儿开头,锦姐儿对她还算温和,但是每次都能一句话就截住她想继续深谈的可能性。反复了几次,许真真都占不了任何便宜,她一个人在现场十分无聊,就盼着宽哥儿快点回来。
楚三夫人看见宽哥儿和许真真一起出现的时候,真心后悔了不该放许真真出去住,至少她在家里,还能被控制行踪,现在她不住在家里,自己也管不了她的一举一动了。居然今天发生这么尴尬的事情,只怕到了明天京城的流言更盛。宽哥儿和锦姐儿之间的婚约只怕更难挽回。
楚三夫人把宽哥儿拉到另外一个院子中,她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宽哥儿其实十分聪颖,特别是这几年学业大进,如无意外,家里这一辈众多孩子中,就他最有可能在文官这条路上走得远些。但是这个孩子似乎也继承了他老子的坏脾气,对女人多情极了。本来与苏府这门亲事极好,苏府清贵低调,对于楚侯府来说看似低娶,但是确实是十分安全的做法,锦姐儿又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是一个好主母的料子,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但是宽哥儿这几年在江南却被许真真那个女人迷住了。
想到这里,楚三夫人不禁狠狠打了宽哥儿几下,“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容易轻信别人?今天是你未婚妻的及笄礼,你却带着其他女人出席,你把我们家的名声,苏府的名声摆在什么位置?是不是就是为了那个女人,就忘了自己家族、亲戚的声誉了吗?你要让你父亲和你祖父责罚你吗?”
宽哥儿左避右躲了一会,他欣赏许真真,一般男子才考虑的事情,她跟他沟通得都很愉快,有她做贤内助,其实真的不错。而且锦姐儿对他来说感觉太大家闺秀了,总是感觉两人没有什么好谈的。他今天带着许真真上门来,其实就是想着表明自己的态度。所以他坚定下来,“娘亲,我想退亲,真真才是适合我的人。”楚三夫人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他,宽哥儿也瞪着她,两个人谁也不肯让一步。还是楚太夫人身边的丫鬟过来传话,让他们赶紧过去,仪式即将开始,楚三夫人才与宽哥儿一前一后回到正厅。
接下来的仪式中,苏夫人和锦姐儿都没有跟宽哥儿说一句话,仪式结束后,楚太夫人和楚三夫人就赶紧带着宽哥儿走了,临走时候,楚三夫人欲言又止,最终眼睛扫过突兀地站在宽哥儿身边的许真真,终于没有说什么,但是她心中对许真真的印象已经跌到谷底。
许真真一点也不在意,因为她知道,只要宽哥儿喜欢的是她,维护的是她,以后等她有了子女后,就不怕楚三夫人和楚太夫人还晾着她,等她成了宽哥儿的妻子,就算是为了家和,她们也会接纳她的。她今天想尽法子让宽哥儿主动带她上苏府来,就是为了彻底绝了苏府这边结亲念头。
果然等客人走后,苏夫人和苏老太太都情绪低落,特别是苏夫人,自己娘家的亲戚给自己这种打击,尤其伤心。锦姐儿主动安慰她们,“就算两家结亲不成,也别结仇了。我看这都是宽哥儿弄出来的事情,跟三舅母和外祖母那边没有关系,你们可别因为这个恼了她们。”苏夫人抱着锦姐儿忍住泪水说,“今日受到的耻辱,日后有机会一定十倍回报。”锦姐儿吓了一跳,“娘亲,可别说傻话,就算宽哥儿再怎么不堪,大家也都是亲戚,以后各过各的,他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没有关系,这就足够了,我们不必为了别人的无耻来让自己难过。”
敏姐儿特意留在那里,听见锦姐儿说了这话,就安慰苏夫人说,“锦姐儿这么好的女孩,谁错过都是谁的损失,这已经是对宽哥儿最大的惩罚了。”又问苏家是不是决定要跟楚府那边退亲,苏老太太和苏夫人都坚持,敏姐儿又说,“论理,我不该管这事,但是也许我可以帮到忙。”苏夫人赶紧问敏姐儿有什么方法,敏姐儿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好了,我有法子可以让这门亲事作罢,并且不损坏锦姐儿的名声,又不能让宽哥儿和那位许小姐达成他们的心愿。”
苏夫人她们都知道敏姐儿早已非当初投靠她们家的吴下阿蒙,因此十分信服,心情一下子放晴了不少。
这里面,最冷静,情绪最不受影响的就是锦姐儿,她对嫁不嫁宽哥儿并没有什么执着,相反,想着自己不用嫁入外祖母那个复杂的家庭中,松了一口气。敏姐儿叮嘱了苏夫人她们低调回应京中可能出现的流言,并等她消息,这才回府去。
接下来的事情很是戏剧化,直到锦姐儿离京的那天,依然觉得世事如戏。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圣上突然在殿试中,问了宽哥儿的婚事,宽哥儿当天表现不错,听见皇上问到他婚事,想着家里人一直不接受许真真,或者趁此机会让圣上下命令同意他解除婚约,并下旨赐婚他和许真真,这样家里人就一定要接受许真真了,天长日久,渐见人心,许真真一定可以得到家里人的认可的。
皇上果然大感兴趣,同意了他的退亲请求,还说,”朕坏了你的亲事,就补偿一件好事给你。”说罢,不等宽哥儿说出自己的请求,就直接宣布圣旨,将安乐郡主封为安乐公主,宽哥儿被赐与安乐公主成亲,婚事在三个月后举办。宽哥儿一下子惊呆了,立刻跪在地上,声称自己不配娶公主,皇帝假装雷霆大怒,质问宽哥儿竟然敢抗旨?宽哥儿不敢再说什么,皇帝拂袖而去。皇帝身边的雷公公将圣旨交给一位公公,吩咐他跟着宽哥儿到楚侯府宣旨。
第二天,京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又有圣旨到了苏府,声称皇上为了补偿锦姐儿,赏赐百亩良田、一所京城宅子、一座京郊庄子给锦姐儿,为锦姐儿以后出嫁添妆,还封锦姐儿的生母苏夫人为一品夫人,还有一些金银珠宝。
这下京中众人都羡慕不已,大家都知道苏府和楚府这门亲事本来就很有退亲的危险,现在流言的男主角尚了公主,表面上风光,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做了驸马,这个男人职业生涯基本就停止了,朝廷规定公主的驸马不许入朝为官。何况这个安乐公主根本不得宠,还很碍当今圣上的眼。
这个安乐公主并不是当今圣上的亲生女儿,而是侄女,她生父是当年与当今圣上争皇位的前庄王。庄王事败,几乎全家都被杀了,只有这个安乐郡主因为当时在宫中跟着当时的太后一起住,所以避过了,圣上不想太过为难一个弱女子,因此虽然视她为眼中钉,但是也不敢公开为难她。包括她的婚事,也不肯为她挑选一个好的丈夫。
这次的婚事还是淑妃建议的,宫中人人都知道安乐郡主这个公开的秘密,淑妃在敏姐儿的提醒下,向皇帝建议,将安乐郡主封为公主,尚了楚侯府的宽哥儿,一箭三雕。一来皇帝不喜欢楚侯府势力壮大,能够毁了楚侯府下一代比较有成就的宽哥儿,在政事上就是好的一步棋,再加上解决了安乐郡主这个包袱,将郡主封为公主,可以限制她丈夫入朝为官,培养自己势力的可能,更是让她夫家喜欢不了她,试想想,挡了自己仕途的妻子,丈夫怎么会喜欢呢?再加上宽哥儿本来就有心上人,这让圣上心中暗爽,当年你老子为难我,我现在赏赐个不着调的丈夫给你,已经够宽待你了。
为此,皇帝十分大方地赏赐了给了这个建议的崔淑妃,还连着在她那里歇了好几晚,这让崔淑妃更加喜欢最初提了这个建议的敏姐儿。
为了安慰宽哥儿,皇帝还特意将许真真封为女官,授命她去驸马府照顾宽哥儿,在公主府旁边,皇帝还赏赐了一座驸马府,驸马平时住在自己的府邸,公主住在自己的府邸,需要同房的时候,驸马再过公主府中。由于驸马不喜欢公主,所以公主生儿育女的可能性很小。许真真虽然是女官,但是在驸马府中连妾都不算,日后有了子女只能送到公主府让公主养育,这样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惩罚,也算是皇帝对锦姐儿的补偿之一了。
京城这两个月被这一个接一个的消息炸得十分沸腾,个个都在讨论这个安乐公主和即将成为驸马的宽哥儿。苏府这边虽然是被退亲的一方,但是气氛却是喜悦的,一来解决了问题,二来锦姐儿得到了不错的补偿,让京城众人不敢轻慢,否则就是藐视皇帝的威严。
虽然敏姐儿再也没有来苏府,但是苏夫人她们都知道这都是敏姐儿出手的结果。锦姐儿十分感激,但是敏姐儿是皇室的人,所处的环境也十分敏感,所以她们也没有主动去找敏姐儿,想着过了一年半载,等事情沉寂了,再好好多谢敏姐儿一番。
参加完锦姐儿的及笄礼,曹氏便在京中待产,华哥儿开始跟着苏老太爷启蒙,苏老爷还专门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导华哥儿。曹氏计划等明年夏天再带着小儿子和即将生下的孩子回榆林。锦姐儿退亲事件后,一直想着离京去游历下,本来苏夫人舍不得的,再加上自己的女儿已经及笄,需要加快说亲的速度,但是放眼望去京城中一下子找不出合适的对象。正在为难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第三十九章 外放
第三十九章 外放
十月的时候,苏老爷被任命巡盐御史,需要前往杭州府就任三年。得知这个消息,不只锦姐儿兴奋,苏夫人也十分高兴。她决定带着小女儿跟着丈夫上任去,反正家里面有老2和老2媳妇守着。说不定就能在杭州府给锦姐儿找到一门好亲事,到时候姑爷再到京都做官,就又能住得近些了。
这些日子以来,苏夫人都把京城有适龄男子的世家盘算了一遍,都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不是早已订亲,就是行事荒唐,要不就是需要娶继室的。越看越让苏夫人着急,锦姐儿眼看就要直奔16了,如今亲事还没有着落,再这么下去,就要变成老姑娘了。虽然听说宽哥儿娶了安乐公主后,府上十分混乱,让她心理平衡了些,但是转念一想到自家的女儿,就又情绪不佳。
还是锦姐儿反过来劝慰她,嫁得不好,还不如不嫁呢。苏夫人就不信这个邪,卯足了劲到处拜托亲朋戚友帮忙介绍,就连远在陕西的二叔、东南、江南的小姑,她都写了信过去询问。
十二月的时候,曹氏生下一个女儿,苏府高高兴兴地过了这个年,年后,苏老爷就要准备走马上任了。苏府早已派了管事前往杭州府置办宅子等,提前做好各种安排。由于苏老爷急着要去上任,所以先出发前往江南。苏夫人和锦姐儿等春天开暖了,再从水路前往杭州,算了脚程,大概晚苏老爷两个月时间到达杭州。
三月的时候春暖花开,先是曹氏带着小儿子和小女儿启程回榆林,华哥儿被留在京城跟着曾祖父和二叔,开始入学。接着苏夫人带着锦姐儿先到通州,然后换船一路前往杭州府,因为不赶时间,知道锦姐儿十分喜欢各地风情,苏夫人基本上每个港口都停靠,然后顺便去拜访下城中的闺蜜,推销下自己的女儿。锦姐儿一路上都十分惊叹,原来自家娘亲年轻的时候这么多闺蜜,关系还都挺好的。
苏夫人出门后,心情也开朗不少,还时不时跟锦姐儿回忆下当年,听得锦姐儿津津有味,一路上见了不少长辈,还得了不少礼物,而且个个都出手不凡,还个个都许下诺言,一定介绍靠谱的适龄男人给锦姐儿。因此整个旅途到了最后变成了相亲旅程,锦姐儿一路上相亲到杭州府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亲都觉得十分委屈了,忍不住向父亲诉苦,却被苏夫人狠狠瞪回去,“到杭州了,你给我老老实实跟着我,杭州府我也有相熟的闺蜜。”锦姐儿惊得立马躲回自己的院子去。更年期的娘亲惹不起呀。
既然到了杭州府,就不得不说说许家了。许家现任夫人姓周,与许老爷从小就认识,俊男美女的,早就互相倾慕,奈何许老爷在京城读书考试的时候,被秦国公府看中,秦国公府将自己的嫡出女儿嫁给许老爷,许老爷后来回杭州府做官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个青梅竹马还一直在等待自己,都已经是二十岁的大龄女青年了,十分感动。本来许老爷想纳周氏为妾,奈何周氏不愿为妾,许老爷又不可能休妻,拖着拖着,嫡妻那边自从生了儿子许承周后,身体就变得很差,再加上丈夫有异心,不够体贴,郁结于心,病榻缠绵了几年,终于去了。这时候周氏已经二十三岁,周家和许家都乐得促成这门亲事,就让周氏入门做了继室。
苏夫人与丈夫见面后,自然互相分享了分别这几个月的各种见闻,苏老爷十分感慨地说,许家哥儿在我刚到杭州不久,就来拜访了。我看他十分消瘦,便问他什么时候带着妻子回京城,结果他告诉我,他还没有成亲,我问他为什么,他倒也不隐瞒,原来他那个未婚妻跟他弟弟有了私情,所以原来是他的未婚妻,却嫁给了他弟弟。他说的不是很详细,不过我听别人说了,他在家里过得也不如意,我看他估计在杭州也待不久了。上次我问他,这几年,他继母给他说的亲事,京城的秦国公府都同意,上次他的婚事黄了,秦国公府还派了人来斥责他继母和亲爹对这个儿子居心不良,两家如今都闹翻脸了,许家哥儿夹在中间也是十分为难。这几年他一直在处理他生母当年的嫁妆,听说生意做得不错。
苏夫人第一次听见苏老爷跟自己八卦这些事情,撑不住笑了,”看来老爷在杭州府是太孤单了,连这些东家长西家短都忍不住说了。”苏老爷老脸微红,“我觉得许家哥儿挺好的,你看,如果让锦姐儿嫁给他,可好?我相信只要我开口,许家哥儿肯定不会回绝的,秦国公府和许家那边更加不用担心了。”
苏夫人犹豫了,“但是他家这么乱,继母也不是良善的人,要是锦姐儿嫁过去了,会不会受委屈呀。”
苏老爷挥了挥手,“他已经单独分出来过了。再说那周氏又不是他的正经母亲,自然也不会是锦姐儿的正经婆婆了,我看这事可行。“
苏夫人听得也心动了,这许家哥儿,她也是看着他长大的,行事周全,模样又好,锦姐儿嫁过去了就是当家主母,又没有正经婆婆需要孝顺,没有小叔小姑需要照顾,虽然许真真那件事后,让她对许家没有好感,但是许家哥儿跟他们不一样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苏夫人决定这次看准些再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