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妾 作者:姚桉桉(晋江金牌vip2015-02-28正文完结,宫廷侯爵,宫斗)-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章氏连忙跪下来跟宣国公请罪:“公爷,都是妾身不好,是妾身没有教导好二丫头,才令她做下这样罪恶滔天的事,都是妾身的错。”说着红了眼睛,又低头拿了帕子擦起眼睛来。
  宣国公心里是有些责怪赵章氏的,教导子女,打理后宅,这是她身为国公夫人的职责,如今她没有教导好赵嫦不说,连赵嫦有着这样的心思,她居然一点不知道,更让她对太子妃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过他也清楚,赵章氏向来有些疏于次女的教导和关心,更甚至有些漠视,不止是她,就是他也更喜欢事事周全睿智大方的长女,何况如今事情已经发生,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好下面该怎么做。
  宣国公叹了一口气,将赵章氏扶起来道:“罢了,这件事也不能全怨你,你是二丫头的生母,总是不愿意将她往坏处想的。”
  不能全怨她,那便还是有些责怪她的。
  赵章氏心里叹了一口气,但也不再分辨什么,就着丈夫的手站起来。
  宣国公问道:“娘娘的身体坏到了什么程度?”
  赵章氏低着头不说话,宣国公一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怕是情况真的是坏到了十分的程度。
  宣国公又问道:“那小皇孙呢,能不能保住?”
  赵章氏深叹了一口气,道:“这只能看天意了。”
  这比宣国公预料的要好一些,沉吟了一番,开口道:“有半分的生机也是好的,只要小皇孙能平安的生下来,情况便不算太坏。”
  赵章氏听着丈夫的话,心里不由有些悲凉。于这些男人心中,妻子儿女的性命甚至比不上他们对权利的汲汲热衷。娥儿现在性命都不保,丈夫对女儿的性命不见多担心,却只担心皇孙能不能平安生下来。
  赵章氏心里虽这样想,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与宣国公道:“太医说过,若是现在放弃小皇孙,娘娘倒还有一丝的生机。只是娘娘说了,哪有不顾儿女自己活命的母亲,何况小皇孙对国公府的重要意义,娘娘说了,便是拼尽全力,她也要尽力将小皇孙保住生下来。”
  女儿注定要被家族所放弃了,无论是她还是女儿,都改变不了什么。既然如此,她只望着宣国公府能多记着女儿为家族所做的功劳,在她去后,也不至于轻易被人忘记。
  宣国公对太子妃说的话很是满意,同时心里也露出一丝愧疚。长女到底是长女,顾全大局,懂事聪明,会为了家族牺牲小我。接着他又想到只顾着自己那点小利,不顾家族的赵嫦,心里不由更加厌恶了几分。
  “娥儿……”宣国公叹了一口气,又道:“家里都会感念她的深明大义的。”
  宣国公府却有些轻嘲的弯了弯嘴角,人都没了,感念又有什么用。
  只是很快,她马上令自己断了这些消极的念头,谈起正事道:“公爷,若是太子妃有个万一,您看我们如今该怎么应对。”
  宣国公府闭着眼睛沉思起来,赵章氏也没出言打扰她的思考,过了好一会,宣国公睁开眼睛,眼神却渐渐清明起来。
  宣国公叹息一声,开口道:“嫦儿的性子做了太子妃自会给国公府招祸,族中其他姑娘的出身不足以匹配太子妃的身份,看来我们少不得要放弃太子妃的位置了。”
  说着他心里便觉得肉疼,当初为了辅佐长女坐上太子妃的位置,国公府花了多少的力气,如今轻轻巧巧就让赵嫦给弄没了。凭长女的手段以及看重娘家的性子,只有生下嫡子,待太子登基成为国母,宣国公府何愁不能手握权势。宣国公府如今有了跟赵章氏一样的心思,早知今日,当年赵嫦一出生的时候就该将她掐死。
  宣国公继续道:“是嫦儿给娘娘下毒的事情绝对不能让人知道,令人去李太医的老家,将他在家乡的妻儿老母控制住,然后他就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了。且李太医最擅长小儿妇科,一事不烦二主,娘娘的胎就交给他照顾。令人告诉她,若是小皇孙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看他的妻儿老母就给小皇孙殉葬吧。”这话中考虑的全是宣国公府和小皇孙,却是一点没有提到太子妃。
  赵章氏心里不由又可怜了女儿几分,然后才道:“公爷放心,这些事娘娘都明白且都安排好了,娘娘还吩咐了,李太医的事情我们国公府不好直接出手,最好另外寻个看起来与国公府不相干的人去做。”
  宣国公再心里再次将长女赞了几分,到底是国公府用心培养起来的,想事情永远要比她其他的姐妹周全几分。
  宣国公点了点头,又道:“你去明日再去东宫提点太子妃几句,她肚里的皇孙虽为嫡,但到底不是长,何况小皇孙以后若是没了母亲的护持,路子只会走得更加艰难。不如趁着这次,将他走的路面扫平一些。”
  赵章氏一听就明白,宣国公这是想要让太子妃将中毒的事牵扯上柳嫔,顺势铲除了柳嫔和其所出的大皇孙。
  只是这件事上,太子妃看起来另有打算,赵章氏只答应道:“我将公爷的意思传给娘娘。”但却并不替太子妃打包票会听。
  

☆、第 17 章
  赵章氏又问起道:“公爷,若是娘娘真有个万一,咱们府里该怎么打算,要不要再送个姑娘进东宫去?”
  宣国公问道:“娘娘怎么说?”
  赵章氏道:“娘娘的意思是在族里再找个容貌和见识皆出挑的妹妹送进去,这一来若是继妃进门,有新太子妃从中周全,东宫免不了对新岳家要比对旧岳家亲近,家里有个姑娘在东宫,在殿下面前时不时提上宣国公府一二句,总不至于让殿下疏远了国公府。这二来,同出一族的姐妹,也能在东宫看顾小皇孙几分。”
  宣国公府沉吟了一番,然后问道:“夫人觉得,送谁进去合适?”
  赵章氏道:“府里适龄的姑娘只有姝儿和二弟家的媛儿,公爷看,是不是在这两个孩子中选一个。”
  宣国公却摇了摇头,道:“姝儿不成,她那骄纵轻狂的性子,进了东宫只会令殿下生厌。至于媛儿……”宣国公默了默思考了一番,最终也是摇了摇头,道:“她那性子被二弟妹教导得太安静老实了些,何况模样也不出挑。”国公府送姑娘进去,是为了争宠的,模样不出挑性格又老实不会争取,这样没有存在感的女孩,送了也是白送。
  赵姝是宣国公的庶女,其姨娘在宣国公面前颇为得宠,因此对赵章氏常有不敬。赵章氏不喜她,但也不想跟个妾室计较,只是在她生下一双儿女后,以不忍其母子分离为由,让其亲自教导自己的一双女儿。
  一个得宠便轻狂的姨娘,教导出来的一双儿女是什么德行简直可以预见,这对庶出的女儿简直就是让赵章氏用来表达自己贤惠大度的。而这次也一样,宣国公虽有些好色,但大事上可不糊涂,知道赵姝的性子是不适合进东宫的。赵章氏主动提出赵姝作为人选之一,也不过是为了向宣国公表明自己对庶出的孩子也是十分疼爱的,一心为的是国公府着想。
  而在跟宣国公说之前,她心中也已经初步有了人选,便是二弟家的庶女赵媛。只是听宣国公的意思,对赵媛并不满意。赵章氏不想在这事情上拂了宣国公的意,何况赵章氏也觉得赵媛的性子太软弱沉闷了些,怕不容易讨男子喜欢。
  赵章氏道:“若是她们两个不成,那便只能在远一些的旁支里面找了。”说着叹了口气,道:“说起来府里的姑娘也不少,我们一房就有三个,二弟一房两个,三弟一房也有三个,加起来也是近十个姑娘,怎么到了要用的时候,反倒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姑娘来呢。”
  宣国公却想起了什么,突然开口道:“我记得老四家里还有个姑娘吧,今年好像是,是十五岁,名叫婳儿的?”
  宣国公这样一说,赵章氏则马上想起来,因为赵四老爷是庶出,又因为当年闹着要娶了一个望门寡妇,最终被老国公爷所厌,早早的分了家出去,打发他在四川一个极贫瘠的县里做了县令,这一做就是十几年。
  因这位赵四老爷常年并不回国公府,又与宣国公非同母的兄弟,倒是常将他忽略了。
  但赵四老爷四时八节也是会让人送年节礼回来的,赵章氏也能从送礼的下人口中听到些赵四老爷的消息,便道:“是叫婳儿,也的确是十五,不过这孩子生在冬月,便还没行及笄礼。听说这孩子十分能干,听送节礼的婆子讲,如今四弟家中都是这位小侄女在管家理事,小小年纪,不仅将家事打理得仅仅有条,还在外面给家里找了几处营生,几年下来就将四房的产业翻了几倍,家中下人就没有不赞她一声“能干”的。我对比了这几年四弟那边送回家的年节礼,确实比从前贵重了许多,且礼备得也精致巧妙,听闻都是侄女儿帮着四弟妹备下的。”
  宣国公又问道:“模样如何?”
  赵章氏道:“你知道她这十几年都长在四川,我倒是不曾亲眼见过,但听下人讲,却真是倾城国色牡丹之姿。四弟四弟妹的模样都出挑,想来这多少是有些可信的。”说着又问道:“公爷,您可是打算让四弟膝下的这个侄女进东宫。这侄女好是好,但有一点儿,四弟跟您可不是同一个肚子出来的。”
  宣国公却并不多在意,道:“我和四弟虽是异母,但到底都是姓赵的,何况四弟膝下就她一个独女,她没有兄弟帮扶,若她聪明,就该知道,只有紧紧抱紧国公府,才会有她的好处。若她不聪明,随时舍了她也不觉得可惜。”
  说完顿了一会,又对赵章氏道:“我给四弟写封信,你尽快安排人去四川,将侄女接回来。”
  赵章氏见宣国公既已决定,便也不再多说,便道:“是,妾身明日便去安排人。”
  宣国公点了点头,又道:“另外,还有嫦儿也该处理了。她是我亲女儿,我不忍做出弑女的事情来,找户人家将她远远嫁了,令她这辈子不得再回京城来。”
  再是不喜,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赵章氏心中为她叹了口气,然后才道:“公爷放心,嫦儿的事我会办得漂漂亮亮的,不会令外人怀疑的,更不会令嫦儿在外面乱说话。”
  宣国公满意的点了点头。
  #####
  这一边宣国公和赵章氏在夫妻夜话,而另一边的东宫里。太子在知晓太子妃今日请了赵章氏进府之后,到晚上时也来了正院。
  太子妃自怀孕后气色便十分的差,她接连两日请了娘家人过府,也让他怀疑是否太子妃的胎儿有什么问题。
  太子进来的时候,太子妃正在做小衣裳,有一针每一针的绣着,看着倒想是有什么心事,直到太子走到她面前了她才发现,然后连忙要起来行礼。
  太子按了她的肩让她重新坐下,道:“你怀着身孕,就不要站起来行礼了。”说完拿起坐到她另一边的小榻上,拿起针线篮子里的衣裳看了看,道:“怎么突然想起做小衣裳了,这些事交给宫女们做就好。”
  太子妃笑道:“孩子总要穿一两件母亲亲手做的衣裳才好,这样才不会忘记母亲的味道,何况我闲着也是无聊。”
  太子心思一向通透敏感,太子妃这话让他感觉多少有些像是在交代后事。她转头看了看太子妃,但却看她噙着笑看着她,面容温柔,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她再看了看小几,见那上面还摆着一件已经做好了的衣裳。
  也是小孩子的衣裳,三四岁的小女孩儿穿的,一看便知道是给他们的长女曦儿做的。这让太子更加笃定太子妃的胎儿有不妥,至少不像他想的那样乐观。
  太子像是随口的问起道:“你今日请了太医来,太医怎么说?”
  太子妃淡笑道:“太医说孩子长得很好,只是臣妾身体弱了些,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好好调养一段时日就好了。”
  太子知道太子妃向来嘴严,便也不在多问,坐着跟太子妃说了会儿话,然后便说他先回去了,过几日再来看她。离去之前,他还对要起来送他出去的太子妃道:“你不用特意起来送我出去了,让明慧送我就行了。”
  太子妃笑道:“多谢殿下体贴。”然后便转头去吩咐明慧送太子出去。
  这次如太子妃想的那样,明慧并没有很快回来,太子妃看着手中的衣裳,许久之后,才深深的叹了口气。
  明慧将太子送出了正院之后,直接就被请着去了太子的昌德殿,然后太子问她道:“太子妃的身体究竟如何,你一五一十告诉我,不得隐瞒。”
  太子的贴身太监郑恩还在旁边威胁道:“姑姑,您是东宫的老人了,知道欺瞒主子的下场,您还是老老实实的告诉殿下的好。”
  明慧犹犹豫豫的站在那里,显得有些为难。
  郑恩又道:“殿下是娘娘的夫主,没有不盼望着娘娘和小皇孙好的,若是因你的隐瞒最后导致娘娘和小皇孙出了什么事,姑姑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我向来佩服姑姑的忠心,姑姑对殿下实话实说,也是为了娘娘好。”
  明慧听到这里,连忙跪下来,对着太子道:“殿下恕罪,并非奴婢不说,而是娘娘嘱咐了奴婢万不能告诉殿下,以免殿下跟着担忧。其实娘娘的胎儿确实是不好,李太医今给娘娘看过后说,娘娘因怀孕时劳累过度和费神过多,在孕中又缺于保养,伤了胎儿和母体根基,怕是,怕是……”
  太子看着她,厉声问道:“怕是什么,快说。”
  明慧这才道:“太医说,娘娘怕是未必能熬过生产。”
  

☆、第 18 章
  明慧从昌德殿里回了太子妃的正院,太子妃还坐在小榻上做着小衣裳,见她回来,使了使眼色让身边的人都退了下去,然后才问道:“殿下问你了?”
  明慧点了点头,然后道:“奴婢都照娘娘吩咐的说了,我看殿下也是信了的。”
  太子妃点了点头,然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她知道按家中父亲的想法,定是更希望让她将事情牵扯到柳嫔身上去的,母凭子贵,子已母卑,母子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若是柳嫔的品德出了大问题,晅儿也便不能再威胁到她的孩子了。
  只是柳嫔对她虽常有不敬之处,但到底不曾做过十分过分的事,何况晅儿是殿下的子嗣,她也做不出伤他的事。
  何况她这事冤枉成是柳嫔所为,不比让太子以为她是为了东宫劳累耗神所致来得更有好处。太子是重情之人,为此心里对她必会怀有歉疚,若她真熬不过这一关去了,太子必会将这些歉疚补偿在她的孩子身上。只有让殿下的心里有他们,才是确保他们地位的最好方式。
  只是,太子妃有些羞愧的闭上眼,她到底是骗了太子一次。
  她知太子最恨人欺骗他,她曾在心里发誓,此一生必不会欺骗于他,她会全心全意做一个值得他信任的妻子,只是没想到,最终她还是不得已要违背自己的誓言。
  过了一会之后,等太子妃重新睁开眼,眼睛已经变得清明,脸上回复平静,对明慧道:“不要大意了,太子是聪慧之人,他这次能轻易信了我们,不过是因为我做事一向公正公允,且从不曾骗过他。”太子妃叹息一声,又像是说给自己听的,喃喃道:“但愿殿下一辈子不会发现我这次欺骗,便是有一天欺瞒不过,也但愿他能原谅我。”
  明慧心疼道:“娘娘放心,殿下一向信重于您,必不会起疑的,便是发现了,看在您对东宫的功劳,也会谅解您的。”她是自小伺候太子妃的人,太子妃出阁跟着进了东宫伺候,她最知道太子妃对殿下的感情,欺骗太子,太子妃心里比任何人都难过。
  太子妃道:“但愿如此吧。”
  ####
  到了第二日,太子便从宫中请了几位太医出来,连着他在外面寻来的几个有些名气的大夫,一起带着进了太子妃院中,让他们给太子妃看诊。
  明慧看着那些太医和大夫轮流着给太子妃扶脉,心里不由有些小小的担心。虽然李太医说过太子妃所中之毒并不常见,且症状不明,但也不能保证这些太医和大夫中,会有像李太医那样,曾经见过这种毒的。
  倒是太子妃一脸平静,十分配合太医和大夫的诊脉。
  好在这些太医和大夫的说辞跟昨天的吴、秦两位太医并无二致,唯有一位安太医和孙大夫说得要严重些,说太子妃身子大亏,若调养不及,怕有产厄之灾。
  太子听得不由面色沉了起来,太医和大夫皆有些战兢不敢多言。
  过了好一会之后,太子才开口道:“开方子吧,太子妃该怎么调养,几位也商量出一个方法来。”
  几位太医和大夫皆道是,七八个人围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商量了一阵,最终确定了一个方子,又跟太子说了太子妃修养期间该少思少耗神多静养。
  太子点了点头,又将太医大夫们定下的方子拿在手上看了看,确定没什么问题后,留了两位大夫专门养在东宫,协助太医专门看顾太子妃的身体之外,便令人将其他的太医和大夫都恭敬的送了出去。
  等太医和大夫走后,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