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之二-国命纵横下-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诬陷天下名士!”他揶揄的笑脸突然变得杀气腾腾,指着满堂老世族厉声骂道:“一窝蠹虫!一树黑老鸦!一群酒囊饭袋!武信君万里驰驱,奔波合纵,尔等哪里去了?武信君亲临战阵,呕心沥血,尔等哪里去了?大军败退,武信君独守战场,三日复生白发,尔等哪里去了?今日,武信君顾全燕国安危大局,不去他邦,独来燕国,如此大忠大贞,尔等竟敢做狂犬吠日?真有胆色啊!子之今日正告尔等:谁敢对武信君恶意中伤,子之不答应!我三万六千铁甲锐士不答应!尔等不是有兵么?来呀,明日便摆开战场,看谁家血流成河?!”  子之脸色铁青,单臂一挥,一阵沉雷似的脚步声便轰隆隆压进大殿,两个铁甲方阵立时森森然矗立在殿中!子之冷笑着单臂一指:“他们都是百战余生,跟着子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不知几回,尔等有话,对他们说!”  大殿中死一般的寂静。  这一番嬉笑怒骂,当真是雷霆万钧,匪夷所思!所有的虚与周旋都被撕扯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赤裸裸的实力较量了。饶是苏秦见多识广,也想不到子之竟在王宫之中当着燕王用如此手段,如此震慑朝局!饶是燕国臣僚们风闻子之凌厉,也想不到此人竟如此狂悖,如此威猛!且不说子之是燕国闻名的战将,最可怕的是,随他征战多年又浴血逃生的几万亡命甲士便戳在宫外,森森矛戈便在眼前!老世族封地的全部甲兵聚集起来,也当不得这些久经恶战的精兵一阵冲锋,当此情景,谁不胆颤心惊?谁还敢大声喘息?  “好!”燕易王却笑着站了起来:“本王自有公断:武信君功勋卓著,对燕国忠贞不二,加封地一百里,任燕国开府丞相!子之浴血奋战,扬我国威军威,爵封成义君,职任上卿上将军!班师将士,兵士赐爵一级,千夫长以上者晋爵两级!方才攻扞武信君者,各削爵两级,减封地三十里!上卿啊,命甲士们下去吧。”  “臣,谨遵王命!”子之一挥手,两个方阵便隆隆出了大殿。  一场灭顶之灾就这样过去了。燕易王与苏秦、子之重新结成了稳固的君臣同盟,苏秦做了开府丞相,子之做了上将军外加一个监理政务的上卿,燕易王的地位也空前巩固。燕国老世族在这场短兵相接的较量中完全失败了,完全蛰伏了。燕易王与苏秦、子之连续会商三日,决意君臣同心,整饬吏治,训练新军,使燕国真正崛起。  就在这时候,张仪的和亲车队到了。  燕易王叙说了与秦国联姻的来龙去脉。苏秦是赞同的,认为时势所迫也只能如此,况且也能够给燕国争取一段时间,只有等燕国喘息过来,才能再图合纵大计。子之也赞同联姻,但却主张借此除掉张仪,说话是一如既往的直截了当:“张仪,六国祸乱之外源,武信君之死敌,不杀此人,六国永无宁日,合纵大计终成泡影!”  对子之这种动辄赤裸裸诉诸杀戮的做法,苏秦本来就觉得有些不对味道,如今子之竟要杀掉张仪,不禁令他震惊了。苏秦沉着脸道:“上将军所言,大是不妥,邦国相争,依靠暗杀而取胜者,未尝闻也。燕国若开杀戮使节之先河,将自毁于天下!”  燕易王呵呵笑道:“上将军啊,张仪就那么好杀?此事还是罢了。”  “好。”子之爽快拍案:“臣心思粗疏,未想到张仪是秦国使节一层,武信君既然反对,子之就此作罢。”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是,苏秦仍然不放心,他知道子之一旦认定某事,必要做成方肯罢休,杀张仪绝非他临机闪念,也许在河内战场大败时他就恨上了张仪。苏秦反复思忖,派三弟苏代以商议婚期为名,到上将军府留心查看。苏代去住了一宿,回来说没有发现异常动静。苏秦还是半信半疑,只有吩咐荆燕私下多多留心,便忙自己的事去了。  三月初三,张仪的送亲军马在蓟城南门外十里扎下了大营。  按照礼仪,燕易王在约定日期将秦国公主迎进王宫成亲,张仪才能进入蓟城入住驿馆,开始邦交活动。在此之前,只能在蓟城外等候迎亲。张仪虽然不急,但也不想夜长梦多。大营扎定,立即修好国书,派行人嬴华进入蓟城与燕易王约定日期。嬴华午时出发,日暮时分便辚辚归来。燕易王派出了司正 随同嬴华前来,抚慰送亲军马,带来了一百只养、十头牛、三十头猪并六十坛燕山老酒。司正带来的国书确定:三日后燕王迎亲,举国大酺!  当夜,张仪便下令军士杀牛宰羊,特许每个甲士饮酒一大碗!军中欢呼不断,立即便是炊烟袅袅热气腾腾,料峭的春日寒风顿时便减了威力。在满营欢声中,张仪与嬴华、白山并栎阳公主议定了若干送亲事务,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三更时分。  “禀报丞相:帐外有一商人求见。”军务司马匆匆进来禀报。  “商人?让他进来吧。”  白山霍然起身:“且慢。我先去看看。”便大步出帐。片刻之后,白山带进来一个年轻的的后生,虽是布衣风尘,却是沉稳英秀。张仪眼睛一亮:“你?你是苏代?”  后生深深一躬:“张兄果然过目不忘,小弟正是苏代,张兄别来无恙?”  张仪哈哈大笑,过来便拉住苏代:“哎呀呀,我师说苏氏当有三杰,果然应验!苏厉呢?”  “苏庄兄嫂们尚须照应,四弟一时不能离开。”  “好好好,来,坐了慢慢说。”  “多谢张兄。”苏代一拱手:“小弟时间无多,张兄看了此信我便要走了。”说罢从腰间摸出一方羊皮纸递过:“二哥一番苦心,望张兄体察。”  张仪连忙打开羊皮纸,两行熟悉的大字分外清晰——  蓟城有不测风险,张兄当作速离开,毋得强自犯难,切切  张仪笑道:“好,苏代啊,我想见苏兄一面,可行么?”  “二哥说,各谋其国,各忠其事,未分胜负,不宜相见。”  张仪默然片刻:“也好,代我向苏兄致意,也转告苏兄:三日后张仪便入蓟城,非不领苏兄之情义,时也势也。”  “如此苏代告辞了,张兄保重。”  “且慢。”张仪从腰间大带上抽出一把皮鞘短剑:“这是我为苏兄物色的一把利器,合于苏兄剑路,目下燕国正在动荡之中,望苏兄多加防范。”  “张兄……”苏代接过短剑深深一躬,便匆匆去了。  大帐中一时无话。白山送苏代回来,见几个人都低头沉思的样子,忍不住道:“丞相,连夜回咸阳吧,末将派三千铁骑护送,燕国不敢伤及公主,他们只要害丞相。”  “白山,坐下吧。”张仪笑道:“谁说我要走了?你我好赖也一起打过仗了,张仪贪生怕死么?”白山着急道:“丞相,不是你贪生怕死,是秦国不能没有你。”张仪摇摇头道:“每一个秦人都是秦国的子民,我张仪也是。白山啊,你要知道,邦交也是战场,也需要勇气胆识,贪生怕死者,打不了胜仗,也办不好邦交。”  “丞相教诲,白山明白!”白山深深一躬:“我这五千骑士宁可粉身碎骨,也保得丞相公主平安!”   “我看没事儿。”栎阳公主笑道:“燕国就是这个子之,防住他,就一切了结。”   嬴华走过来道:“白山将军,你军中可有铁鹰剑士?”  “有,正好十个。”  “好!全数给我。你只管打仗,丞相公主不用你分心。”  “是,末将明白。”  张仪笑道:“如此妥当,还有何好怕啊?好了,三日后进蓟城便是。”  六 四阵三比 秦燕结盟  第四日正午,蓟城南门大开,鼓角喧天,燕易王全副车驾出城迎亲。秦军也是辕门大开,仪仗整齐,三十名长裙侍女,护卫着栎阳公主的轺车辚辚驶出。张仪率领全副仪仗与一千铁骑甲士,随着栎阳公主的轺车方队跟出,在辕门外与燕易王车驾遥遥相对,燕国司正与秦国行人走马交换了联姻国书,接着便鼓乐大做,燕易王与栎阳公主的轺车并驾前行,张仪率领秦国仪仗护卫随后,燕国仪仗押阵,浩浩荡荡开进了蓟城,开进了王宫。  婚典进行完毕,燕易王便偕同栎阳公主,在王宫大宴送亲宾客与国中大臣。张仪坐席便在燕王左下手,饮酒间看来看去,殿中却是没有苏秦。  “丞相别看了,武信君是不会来了。”一个带剑将军悠然来到张仪身旁。  张仪淡淡笑道:“敢问阁下何人?”  “燕国上将军子之,见过秦国丞相。”  张仪揶揄笑道:“上将军带剑入宫,可是八面威风啊。”  子之哈哈大笑:“论起威风,子之只在面上。何如丞相,偷袭敖仓,颠覆合纵,不在暗夜之中,便在宫闱之内,子之却是要甘拜下风了。”  “是么?”张仪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偷袭在战场,邦交在庙堂,张仪所为,天下无人不知。何如子之上将军:夺心于营,结盟于私,威压于朝,却竟是神鬼不觉,令张仪汗颜也。”  “丞相此言,子之却是不明白。”子之突然语气阴冷。  “哈哈哈哈哈!”张仪一阵大笑:“上将军,头上三尺有神明,总该明白了。”  子之突然一转话题:“丞相,河内之战,子之却是输得不服。”  “噢?何处不服啊?”  “战力不服,若是秦燕两军对垒,胜负未可知也。”  “上将军是说,联军牵累了燕军战力,所以致败?”  “丞相当真聪明。”  “张仪冒昧揣测:上将军想与我军单独比试一番?”  “丞相有此雅兴否?”  张仪大笑:“为燕王婚礼助兴,客从主便,但凭上将军立规便是。”  “丞相果真痛快!秦军擅长技击,较量技击术便了!”  “上将军百战之身,两军阵前,莫非是攻敌所长么?”  “莫非丞相要明告秦军所短?”  “秦军无长无短,男女皆战。”  “任燕军挑选较量?”  张仪笑着点点头。  “好!”子之掰着指头说出了自己的安排,张仪依旧只是笑着点头。  子之大步走到燕王身边,“啪!啪!”拍了两掌高声道:“诸位肃静了:方才我与秦国丞相商议,为给燕王与栎阳公主婚典助兴,秦燕两军比试战力!两日比四阵:第一阵女兵,第二阵剑术,第三阵骑士,第四阵步卒搏击。今日当殿比试前两阵,明日南门外比试后两阵!诸位以为如何?”  “好——!”所有的燕国大臣都兴奋的鼓掌叫好,秦国宾客却都只是笑了笑而已。  燕易王大出所料,皱着眉头道:“公主,这,妥当么?”  栎阳公主笑道:“上将军主意已定,我王只好与臣民同乐一番了。”  燕易王看看子之,想说什么却又终于没有说出来,子之却连燕易王看也没有看,便高声下令:“宴席后撤三丈!红装武士成列——!”  “嗨!”只听大殿中一片清脆的应答,原先莺莺燕语的侍女们齐刷刷脱去了细纱长裙,竟是人人一身红色短装软甲,腰间一口阔身短剑,疾风般列成了一个方阵,当真是英姿飒爽!燕易王大是惊讶,脸色不禁骤然沉了下来。子之上前躬身低声道:“子之事前未及禀报,我王恕罪。”燕易王沉声道:“恕罪?寡人宫女何处去了?”子之道:“都在四周,一个不少。”燕易王沉思片刻道:“上将军,日后不得这般造次了。”“遵命!”子之答应一声,回身走到张仪面前笑道:“丞相,让秦国女兵出阵吧。”张仪淡淡笑道:“看来,上将军是有备而来啊。”子之道:“丞相见笑,这些女子都是辽东猎奴,在军中做杂役,略通剑道而已。为两国联姻助兴,子之何能当真?”  “张仪却听说,上将军在辽东军中,有一支‘铁女百人旅’呢。”  “丞相多虑了,她们没有随军南下。”  张仪大笑:“多虑个甚?要是铁女,我便比试。要不是铁女,就莫得草菅人命了。”  子之也笑了:“既然如此,就算是吧。”  “好。嬴华听令!”  “嬴华在!”  “命你全权调度前两阵比试,一切规矩,但凭上将军。”  “遵命!”嬴华大步走到栎阳公主面前:“禀报公主,在下要借你侍女们一用了。”  栎阳公主做了个鬼脸笑道:“哟,都是些洗衣做饭的三脚猫,她们行么?”  “秦人男女皆战,百业皆战,她们虽非精锐,但可一战。”  “好好好,那就借给你了。”  “多谢公主。侍女列队!”  “嗨!”的一声,三十名侍女长裙瞬间离身,人人一身黑色布衣短装,脚下牛皮短靴,虽无软甲,也是精神抖擞。“上剑!”嬴华一声令下,便有十名秦国军吏各捧三剑从队前穿过,片刻之间,侍女们便人手一剑。  “双色剑在前,长剑在后,短剑居中。列冰锥剑阵!”  “嗨!”三十名侍女一声脆生生答应,唰唰唰一阵移动,便站成了一个锥形剑阵:前六人站成了一个“一二三”的尖端;接下来每排增加一人,最后排的锥座却是九人;尖端六人是双色剑,中间三排十五人是阔身短剑,后座九人却是几近三尺的长剑。煌煌灯下,九口长剑森然夺目!这种长剑本是显贵人物的佩剑,极少装备军旅。今日秦国侍女们也用上了长剑,其威风凛凛之势,不禁令燕国大臣们惊讶。十五口短剑则比燕国女子手中的短剑宽了三分,仿佛一片雪亮的大刀!但最令人瞩目的,还是那六口双色剑的奇异光芒——剑身金黄,剑刃雪白!   子之目光一扫剑阵,呵呵笑道:“丞相啊,这当头六剑如此怪异,却是何名目?”  “上将军久历战阵,竟不识墨家双色剑?”  子之恍然笑道:“久闻墨家首创铜锡嵌铸双色剑,不想今日得见,竟开了眼界。”  张仪意味深长的笑了:“看来,上将军心思不在兵器战阵之间啊。”  “丞相当知,战心出战力,决战决胜之道,并不在兵器战阵之间。”  “好!今日便一睹上将军战心了。”  嬴华大步走过来道:“敢问上将军,是点到即止?还是生死不论?”  子之浅淡一笑:“燕人非生死不能鼓勇,死战。”  “遵命。请上将军发令。”  子之走到两阵中间,左右一打量:“两阵听了:比试战力,以方圆十丈为界,不得越出;生死不论,一方先死十五人者为败。明白没有?”  “嗨——!”两阵齐声答应。  “开始!”  话音方落,燕国铁女阵抢先发动,头领一声喊杀,三十名红甲铁女便散开队形扑杀过来,仿佛一团火焰,声势极是威猛!秦女剑阵的双色六剑跺脚齐喝“开!”三十名黑衣女子便轻盈无声的分成了六个五人小锥,每锥都是三剑齐备:双色剑打头,短剑居中,长剑压阵。转瞬之间,五把黑色的锥子便插入了红色火焰之中!  燕国铁女原本都是猎户出身,又在与东胡激战中多经磨练,个个体魄强健,格杀本领高强,历来都是与胡人同样战法——散兵冲杀,各自为战。秦国这批“侍女”,却是嬴华的黑冰台剑士,原本人人都是剑道高手,经常各自单独到山东探密,但只要有机会,嬴华便聚集她们训练阵战之法,以备不时之需。此次入燕,要保护栎阳公主,嬴华便将女剑士们全部集中扮为侍女,不想竟然派上了如此一个用场。这冰锥剑阵,本是从司马错为秦军步兵百人队创造的“铁锥阵”演化而来,灵动快速,配伍严密,最适合小队形格杀。加上黑冰台剑器精良,便使这冰锥剑阵威力奇大。此刻两阵搏杀,黑色剑锥转圜自如,双色剑寻敌定向,短剑只是专一搏杀,长剑则重在保护。若人数相当的五六个铁女来攻,根本不能近前,于是只有八九个或十来个人攻一个剑锥。但如此一来,便总有一两个剑锥成为无人围攻的机动力量,便不断与另一个被包围的剑锥形成里外夹击。虽然如此,可嬴华有言在先,尽量不杀燕女,所以燕国铁女虽然手忙脚乱,觉得有力不能使,却也是一人未伤。  子之哈哈大笑:“丞相啊,秦女剑阵也是中看不中用嘛。”  “上将军,果真好眼力。”张仪揶揄的笑了。  嬴华脸色顿时阴沉,一个尖利的口哨,场中形势立刻大变:冰锥剑阵立下杀手,片刻之间,五六个铁女便倒卧在血泊之中!子之一愣神间,已经有十多个铁女中剑不起。  “停——!”嬴华高喊一声,回头道:“上将军,十六具尸体,够了么?”  “好!这一阵秦国胜了。”子之哈哈大笑:“拖走她们,下一阵!”  嬴华见张仪只是微笑不语,便一挥手:“铁鹰剑士成列!”十名剑士锵然站成一排,人人全副铁甲铁盔连带着护鼻护耳,脸上竟然只露出一双眼睛与嘴巴;右手阔身短剑,左手牛皮窄盾,左臂佩带一枚铁鹰徽记,宛如一座座黑色铁塔矗立在大红地毡上!与轻身带剑的游侠剑客,竟是大大不同。  子之端详着一座座黑铁塔笑道:“全用铁皮包起来,这便是铁鹰剑士了?”  “上将军,”张仪笑道:“自秦穆公创铁鹰剑士,至今已有百余年。两年一选,几十万大军往往只选得二三十人而已。秦军的铁鹰剑士不是游侠剑客,而是重甲猛士。他们这一身甲胄便有八十余斤,上将军可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