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之。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兼令屯田。”从此群臣不敢复言。
三月,帝幸鲁,退,祭泰山及梁父。
    三十二年,上斋,夜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感此
文,乃诏梁松按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封禅事者。松等列奏,乃许焉(
《东观书》曰:“群臣奏言: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陛下辄拒绝不许,
臣下不敢颂功述德业。”)。求元封时故事,议封禅所施用。有司奏:“当用方
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
五寸,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於石傍,东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长三尺,广
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
金以为泥。玉玺二,其一方一寸二分,其一方三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累。
枚长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圜坛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
尺,广二尺,如小碑,圜坛立之,去坛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
石碑,高九尺,广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坛之丙地,去坛三丈以上,以刻书。”
帝以用石功难,又欲及二月封禅,故诏梁松欲因故封石空检,更加封而已(欲及
二月者,《虞书》:“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祭山曰燔柴,积柴加牲
於其上而燔之也)。松上疏争之,以为:“登封之礼,告功皇天,垂後无穷,以
为万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图书之瑞,尤宜显著。今因旧封,窜寄玉牒
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受命中兴,宜当特异,以明天意。”遂使泰山郡及鲁趣
(音促)石工,宜取完青石,无必五色。令印工刻玉牒书,书秘。刻方石中,令
容玉牒。二月,帝至奉高。
    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曰:“车驾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二月
九日到鲁,十二日宿奉高。遣虎贲郎将先上山,三按行。还,益治道徒千人。十
五日,始斋。诸扈从王公以下及东方诸侯尽斋。马第伯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山
虞,观祭山坛治石。石二枚,状博平,圜九尺,此坛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时石
也。时用五车不能上,因置山下,为屋,号五车石。四维距石长丈二尺,广二尺,
厚尺半所,四枚。检石长三尺,广六寸,状如封箧。长检十枚。一纪号石,高丈
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名曰立石,一枚,刻文字,纪功德。是朝,上山骑行,
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
南向极眺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其峻也,
石壁,如无道径,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赍酒脯,处处
有泉水,目辄为之复明。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尚十馀里。自道傍山
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窥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中;俯视
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
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纟互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
後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後人顶,如画重累人耳。早食上,脯後到天门。使者得
铜物,形状如钟,又方柄有孔,疑封禅具也,汝南人杨通得之。东南百馀步,得
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二十馀步得北垂圜台,高九尺,方圆
三丈所,有两陛。从东陛上,台上有坛,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
四面有阙。乡坛再拜谒,人多置钱物坛上,亦不扫除。国家上见之,则诏书所谓
酢梨、酸枣狼籍,散钱处数百,币帛具,道是二帝封禅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
为先上跪拜,置梨、枣、钱於道,以求福,即此也。”
    遣侍御史与兰台令史,将工先上山刻石,文曰:“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
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
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後在位,孔子之後褒成侯序在东后,
蕃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集龙斗野,
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
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瑞兴。帝刘之九,会命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
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岱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
世之王。封於泰山,刻石著纪,禅於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
‘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刘子》曰:‘九世之帝,
方明圣,持衡矩。九州平,天下予。’《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
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子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
九会修,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命后,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
明密微,让於舜庶,後裔握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周
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
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
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吠之声。皇天卷顾皇帝,以匹庶受
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以次诛讨,十有馀年,罪人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
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
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
复於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有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
巡黎元,恭肃神祗,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雒
书》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禅於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
永兹一宇,垂於後昆。百僚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永永无极。”二十二日
辛卯晨,燎祭天於泰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祀,用乐於南郊。诸王、王者後二公、
孔子後褒成君,皆助祭位事也。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已从食於柴祭,今
亲升告功,宜有礼祭”。於是使谒者以一特牲於常祠泰山处,告祠泰山,於亲耕、
ァ刘、先祠、先农、先虞故事。至食时,帝御辇升山。日中後到山上,更衣。早
晡时,即位於坛,北面。群臣以次陈後,西上。毕位升坛,尚书令奉玉牒检,皇
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常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藏玉牒已,复石,覆讫,
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封禅仪》曰:“以金为绳,以石为检,东方、西方各
三检。检中石泥及坛土,各如其方色。”)。事毕,皇帝再拜,群臣称“万岁”。
命人立所刻石碑,乃复道下。二十五日甲午,禅,祭地於梁阴,以高后配,山川
群神从祀,如元始中北郊故事(服虔曰:“禅,广土地。”项威曰:“除地曰
单,後改‘单’曰‘禅’,神之也。”)。四月已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
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
事,以特牲告至高庙。太尉奉匮以告高庙,藏於庙室西壁石室高主室石之下。
    司马彪论:“自上皇以来,封泰山者,至周七十二代。易姓则改封者,著一
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世之王巡狩,则有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
泰山,本因好仙,信方士之言,及造石检印封之事也。天道质诚,约而不费,故
牲用犊,器用陶匏,殆将无事於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夏少康、周宣由废
复兴,不闻改封。光武欲因孝武故封,而梁松固争,以为必改乃当天意。既封之
後,未有能福,而松卒被诛死。虽罪由身作,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
著於後者,实在其德加於人,不闻其在封矣。
    崔灵恩曰:“自周以前,封者皆封土为坛,至秦皇、汉武,始用石检。”
    袁宏曰:“夫揖让受终,必有至德於天下;征伐革命,则有大功於万物。是
故王者初基,有封禅之事,盖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
山岳者,灵气之宅。故求之物本,必於其始;取其所通,必於所宅。崇其坛场,
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德不周洽,
不得辄议斯事;功不弘济,不得仿佛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黄帝、尧、
舜至於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者也。虽继体之君,时有功德,此盖率
复旧业,增修其前政,不得仰齐造国,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真一,其用不烦;
天地易简,其礼尚质。故藉用白茅,贵其诚素;器用陶匏,取其易从。然则封禅
之礼简易可也。若夫石函、玉牒,非天地之性也。”
    致堂胡氏曰:“纬书原本於《五经》而失之者也,而尤紊於鬼神之理,幽明
之故。夫鬼神之理,幽明之故,非知道者不能识。断国论者,诚能一决以圣人之
经,经所不载,虽有纬书、谶记,屏而不用,则庶乎其不谬於理矣。登封之事,
原本於柴燔而失之者也。《诗》、《书》纪巡狩而柴者,《记》所谓祭天也;
‘至于岱宗,陟其高山’云者,《记》所谓因名山也。有山则因以为高,无则於
郊而坛,其义类一也。又有大事而告於上帝者,武王克商,始有天下,故柴望而
告也。舍此则渎矣。《记》以飨帝於郊与升中於天为二事,则传者之失也。然则
七十二君之编录,《诗》、《书》、《礼》典,略不经见。审有是事,乃天下国
家之盛举,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昭、宣,皆身致太平,安得阙而
不讲?故前世论登封者,莫善於许懋,惜乎世祖之臣,智不及此,陷其君於过举
而不得闻也。且世祖享国,至是已三十年,四陲无虞,中土宁谧,其心浸满,是
以告功皇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虞、三代,而法始皇、武
帝,一失也。按谶文‘九世当封禅’,则孝成之世,今乃自缀於元帝,而削去成、
哀、平三君,二失也。玉检秘文,人不得见,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前年拒群
臣之请,谓‘百姓怨气满腹,吾欺天乎’,岂有治天下三十年,民怨未除,才後
两岁,即已欢洽,此四失也。敕戒郡县,有上寿称美者,必髡令屯田,诏墨未乾,
乃自令梁松等讨论故事,此五失也。奉高后配地,未几,黜降庙主,归於寝园,
此六失也。即位改元,终身不可改,而又改之,此七失也。凡此七者,人君举动
之大节,而疵病如此,惜乎光武勇智出伦而学问不足也。光武年及耳顺,方建中
元,则意在久生,不言而自见矣。其视向者对宗族乞复之言,寿陵迭兴之诏,即
已大异。蒯彻所谓人心无常,讵不然哉?”
    魏明帝时,中护军蒋济请封禅,帝虽拒济议,而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仪,以天
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高堂隆卒,不行。
    晋武帝平吴,太康九年,卫议封禅,帝曰:“此盛德之事,非所议也。”
等又奏,至於再三,诏报绝之。
    宋文帝在位长久,有意封禅,诏学士山谦之草其仪注。属魏师南逼,其意乃
息。
    孝武大明元年,太宰、江夏王义恭表三请,帝以文轨未一,不从。
    梁武帝天监中,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帝会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著作
佐郎许懋建议曰:“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於泰
山,考绩燔燎;禅於梁父,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
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妄亦甚矣!若圣主,不须
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秦始皇尝封泰山,孙皓尝封国山,皆由主好名於上,
而臣阿旨於下,非盛德之事,不可为法也。”上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
答,请者由是遂止。
    致堂胡氏曰:“封禅之事,汉唐之君往往行之,曾无一人建议明白如许懋者,
贤哉懋乎,其学可谓正矣!汉唐以来,纬书行而经学弛,重以郑元博闻寡要,不
知折衷於圣人,而惟纬书之信。世无稽古大儒,稽古言以群惑,遂使有天下者,
於无事时肆其侈心,千乘万骑,巡狩侈费,登山琢石,夸大功德,或有秘祝,以
祈不死,取笑当代,贻讥後来。彼梁武之资,未必如汉光武之英也,一闻懋言,
遂遏欲行之意,推广其义,以答请者,则贤於光武远矣。使其举措每如此,则金
瓯之业,何缺坏之有!”
    北齐有巡狩之礼并登封之仪,竟不行。
    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朝野皆请封禅,诏曰:“岂可命一将军除一小国,
遐迩注意,便谓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今後言及
封禅,宜即禁绝。”
    十四年,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
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
    唐太宗贞观初,群臣并请封禅,惟魏徵以为不可。太宗曰:“朕欲卿极言之。
岂功不高邪?德不厚邪?夷狄不慕义邪?嘉瑞不至邪?年不登邪?何谓而不可!”
对曰:“陛下功则高矣,而民未怀惠;德虽厚矣,而泽未滂流;诸夏虽安矣,未
足以供事;远夷慕义矣,无以供其求;符瑞虽臻,罗犹密;积岁丰稔,仓廪尚
虚:此臣所以窃为未可。臣未能远比,且借喻於人。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
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曰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
为之良医,除去疾苦,虽巳父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窃有疑。且陛下东封,
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走。今伊洛已东,暨於海岱,藿莽巨浸,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岂可引彼夷狄,示以虚弱?竭财以
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
横议,悔不可追。岂独臣之恳言,亦有舆人之诵。”太宗不能夺,於是乃止焉。
    六年,文武官以初平突厥,盛德被於海内,又年屡登,表封泰山。太宗谓
侍臣曰:“朕每见众议,以封禅为盛事,频奏劝朕行之。如朕木心,但使天下太
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於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
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昔秦始皇为暴虐之主,汉文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无
假封禅。且《礼》云‘扫地而祭’,以表至诚,何必远登高山,封三尺土也?”
侍中王对曰:“陛下发德音,明封禅本末,非臣愚短之所能及。”秘书监魏徵
又进曰:“隋末大乱,黎民遇陛下,始有生望。养之则至仁,劳之则未可。升中
之礼,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太宗虽纳徵
言,而藩臣犹抗表劝请,乃命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集当时名儒博
士杂议,不能决。於是左仆射房元龄、特进魏徵、中书令杨师道博采众议奏上之,
其议曰:“为坛於泰山下,祀昊天上帝。坛之广十二丈,高丈二尺。玉牒长一尺
三寸,广、厚五寸;玉检如之,厚减三寸。其印齿如玺,缠以金绳五周。玉策四,
皆长一尺三寸,广寸五分,厚五分,每寸皆五简,联以金。昊天上帝配以太祖,
皇地配以高祖。已祀而归格於庙,盛以金匮。匮高六尺,广足以容之,制如表
函,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受命之玺。而玉牒藏於山上,以方石三枚为再累,
缠以金绳,封以石泥,印以受命之玺。其山上之圆坛,土以五色,高九尺,广五
丈,四面为一阶。天子升自南阶,而封玉牒。已封,而加以土,筑为封,高一丈
二尺,广二丈。其禅社首亦如之。其石检封以受命玺,而玉检别制玺,方一寸二
分,文如受命玺。以石距非经,不用。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
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群神。”遂著於礼,其他降禅、朝觐皆不著。至十五年,
将东幸,行至洛阳,而彗星见,乃止。
    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为圆坛山南四里,如圆丘,三,坛上饰以青,四
方如其色,号封祀坛。玉策三,以玉为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
刻以金文。玉匮一,长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二,以藏配帝之册。缠以
金缠五周,金泥、玉玺,玺方一寸二分,文如受命玺。石感以方石再累,皆方
五尺,厚一尺,刻方其中,以容玉匮。感旁施检,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当
绳刻深三分,阔一寸五分。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