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围棋术语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次序”。通俗地说,“次序”就是落子的先后顺序。对弈之时,落子的先后次序极为重要。走错一个次序,结果大不相同。走对了次序,岌岌可危的“大龙”马上就能做活。走错了次序,貌似“固若金汤”的防线会立即崩溃。“次序”如何把握,关键在于对局者对时机的把握。
  从政治博弈的角度看,定都长安是长远之举。刘玄正是在争夺天下的博弈中,走错了一个关键的次序,从而在全局上落了下风。再用围棋来比拟,樊崇的赤眉军步步西进,与刘玄的势力发生碰撞,好比这两个人在中腹“对杀”,激战的关键时刻,刘玄不全力补强“洛阳”这条中腹的大龙,却去抢占长安这个“金角”,貌似得利,实则大亏。“一着棋错,满盘皆输”,刘玄的悲剧命运就此决定。
  几天后,大司徒刘赐等人请刘玄登临长乐宫,举行迁都长安之后的第一次朝会。当刘玄坐到那个亿兆瞩目、令无数人朝思暮想的御座之上时,他反倒紧张,像一个即将上花轿的大姑娘,竟然有些羞怯。他坐在御坐之上,低着头看着地面,不敢正视眼前的大臣们。
  傻坐了半天,刘玄竟然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大臣们见皇帝不开口,大家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有人禀报王匡、王凤、陈牧、张卬等绿林系诸将进宫觐见,刘玄一脸的迷惘。诸将行礼参见,刘玄愣了半天,才逼出了一句:“诸位将军,你们在外面都抢到了多少金银财宝啊?”周围的官员们一听这话,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心里都在嘀咕:“堂堂大汉天子,在朝堂之上,与大臣议事,不论治国安邦之道,却问什么抢劫了多少东西,这简直和江湖土匪的聚义厅有什么区别?这简直是一副土匪头子的做派!刘玄的开场发言,给所有在场的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此时,丞相司直李松和棘阳人赵萌向刘玄提出建议,应该把各位功臣都加封为王爵。对于这个建议,大司马朱鲔表示坚决反对,他当众对众人说:“高祖皇帝当年杀白马与大臣盟誓,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对于诸位功臣,最多封侯即可。滥封异姓王,迟早会天下大乱!”
  朱鲔不愧是一代英豪,他的看法是相当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远见的。可是,对于朱鲔的正确意见,刘玄根本听不进去。
  刘玄按照李松、赵萌的提议,下诏大肆分封王爵。首先分封的是刘氏宗室六王:加封太常将军刘祉为定陶王,刘赐为宛王,刘庆为燕王,刘歙为元氏王,大将军刘嘉为汉中王,刘信为汝阴王。
  随即,又分封异姓十三王:加封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朱鲔为胶东王,恚敬蠼艆n为淮阳王,廷尉大将军王常为邓王,执金吾大将军廖湛为穰王,申屠建为平氏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桂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大司空陈牧为阴平王,骠骑大将军宋佻为颍阴王,尹尊为郾王。
  除了刘氏宗室六王以外,刘玄总共加封了十四个异姓王。其中,只有朱鲔坚决不接受王爵,他说:“臣非刘宗,不敢干典。”刘玄无奈,于是下诏,改封朱鲔为左大司马,刘赐为前大司马。又任命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右大司马,共同担负治理长安三辅的任务。
  就这样,刘玄总共分封了十三个异姓王,六个宗室王,分封了如此多的新贵权臣,给这个新建立的朝廷埋下了权力斗争的隐患。
  对于屡进忠言的朱鲔,刘玄越来越见他不顺眼。此后不久,就派他去镇守洛阳。于是,左大司马朱鲔怏怏不乐,与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白虎公陈侨等三人东归洛阳。不过,洛阳的第一守将是李轶,朱鲔并没有多少实权。随着刘秀在河北的坐大以及赤眉军势力的不断西侵,关东局面日益严峻起来。此后,刘玄又将前大司马、宛王刘赐东调,持节镇抚南阳郡老巢。
  朱鲔、刘赐等人离开长安之后,忠良见弃,邪佞当道,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长安朝廷的风气搞的一塌糊涂。
  刘玄的为政水平,的确不是一般的糟糕。此后,他又娶了右大司马赵萌的女儿为夫人,对其宠爱有加。从此,刘玄把朝廷大事全部委托给赵萌,自己一头扎进长乐宫,日日纵酒,夜夜笙歌,不理政事。
  此后,群臣们有重大军情禀报,紧急进宫谒见,请求刘玄裁决,而他却经常喝得大醉,酣睡不醒,无法处理。
  对于一般的小事也就算了,等他酒醒之后处理也可以。然而,当时天下大乱,四海沸腾,军务繁忙,急需处理。有的事情属于十万火急,必须马上就要办理,必须经过刘玄本人亲自裁定,而他却喝的烂醉如泥、人事不省。
  大臣们急的没办法,站在殿外又搓手、又跺脚,一个个怨声载道:“唉!喝的这是什么酒啊!真是的!“为了不耽误军情,他们只好站在宫殿外门的帷幕边上等着。
  等待了很久,刘玄醒来,依旧是迷迷糊糊,但是头脑还不是很清醒。他身边的宦官马上禀报:“外面有几位大人等候了几个时辰了!他们说有重大军情急奏!”刘玄不悦,借着酒劲怒喝:“有事为什么不早奏?还让不让朕歇息了?传朕旨意,有事明日再议!”宦官到外面去了,马上又回来了:“启奏陛下!外面的几位大人说了,今天要是见不着陛下,他们绝不会走的!还请陛下更衣接见!”刘玄喝的昏昏沉沉,连站也站不稳,对于手下的这些倔脾气大臣,他也没办法。他指着一个宦官说:“你,过来!”战战兢兢的宦官走到刘玄面前,只听刘玄对他说道:“站在帘子外面去,替朕与那几个傻小子说活!看他们说些什么!”宦官连忙跑到帷幕之内,模仿刘玄的声音,与大臣们开始对话。
  宦官是净了身的人,说话声音与常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何能够瞒得过大臣们?他们一听就知道不是刘玄的声音,愤怒无比。对于刘玄得拒不接见,他们也无可奈何,有人忧心忡忡地说:“如今之时,天下未定,成败尚未可知,陛下怎么能够如此放纵呢?!”有的则说:“唉!我们别在这里瞎操心了!皇上都不着急,我们着什么急?走吧!”
  正是由于刘玄的贪图安逸,好酒贪杯,使得很多军国大事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贻误了很多时机。他不仅好酒,而且贪淫。
  此刻,刘玄的后宫之中,除了赵萌的女儿受宠以外,前面说过的那个韩夫人同样是刘玄身边的宠妃。
  韩夫人是个酒鬼,也特别喜欢喝酒。她为了与赵萌的女儿争宠,也使起了心计。她知道刘玄极爱饮酒,就发挥自身酒量大的优势,总是缠着要和刘玄一起喝酒,经常把皇帝灌的酩酊大醉。
  有时,刘玄与韩夫人都已经醉了,正要歇息。不巧,大臣们又来谒见奏事,韩夫人很不高兴,经常出面阻拦。心急火燎的大臣们如何肯依?双方经常展开激烈的争吵,甚至对骂。吵架归吵架,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却并不怕这只“母老虎”,遇到重大军务照禀不误。韩夫人对此恨的牙根发痒:“好小子,敢跟老娘作对!走着瞧!”
  有一天,韩夫人正在和刘玄在一起喝酒。大臣们又急急忙忙来奏事。韩夫人大怒,厉声呵斥他们:“你们长眼睛了吗?没看见皇上正在和我对饮么?你们这几个混帐!为什么总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来奏事?!以后再敢这样,有如此案!”说完顺手操起案上的一件重物,“砰”的一声,刘玄书案顿时被砸的乱七八糟,案上的奏章滚落一地,丢的到处都是。刘玄倒像个没事的人一样,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大臣们吓了一跳,看到韩夫人这只“雌老虎”发了威,又看见刘玄这个样子,顿时心凉了半截。此后,他们也学乖了,再也不敢轻易找皇帝议事。从此,更始朝廷的政务慌怠,逐渐呈现出运转困难的趋势。
  后来,刘玄嫌处理政务太麻烦,就要找人来代替自己批阅奏章。于是,他就把朝廷大事统统推给右大司马赵萌。从此,刘玄自己不再亲自管事,一头扎进深宫,拥着美女,喝着美酒,纵情于酒色之中,真是其乐融融。
  刘玄自己不管事,奸人就要作乱了。他的老丈人赵萌仗势着刘玄的信任,乘机弄权,擅做威福,专横跋扈,无人敢管。有一次,有个郎官对刘玄说:“赵萌专权,威福自己。”刘玄闻言大怒,见一个小小的郎官竟然敢诽谤朝廷重臣,立即拔出佩剑,将这个人当场砍死。从此之后,没人再敢说真话,再也没人敢在刘玄面前说半句赵萌的不是。赵萌在长安朝廷中的权势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到了连刘玄的话都不听的地步。
  有一次,刘玄身边有个侍从得罪了赵萌。赵萌怀恨在心,借故要把这个人处死。刘玄知道了,亲自找赵萌来,当面告诉他:“这个人不能杀!”可是,赵萌对刘玄的话根本不买帐,居然当着刘玄的面叫武士把这个侍从拖出去杀掉。刘玄看着血淋淋的尸体,惊讶万分。然而,赵萌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得罪了这位岳父大人,刘玄晚上就要不得安生了。因此,赵萌当面杀人,居然啥事也没有,还给了刘玄一个下马威。从此,赵萌几乎拥有了与刘玄一样大的权力。
  “上梁不正下梁歪”,刘玄自己荒淫无道,任凭赵萌胡作非为,绿林系的那些骄兵悍将们更是无法无天,在长安城中胡作非为。
  尤其是王匡、张卬二人,他们的部队在长安三辅一带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声名狼藉。他们看上什么抢什么,动辄抢掠老百姓的财产,反抗者一律是格杀勿论。老百姓对此是怨声载道,甚至认为:刘玄在长安的政治,还不如王莽时期。由此可见,黎民对刘玄的失望之深,怨恨之深。
  更让长安民众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刘玄任意赏赐官爵,毫无章法,把朝廷官爵制度当儿戏。在一口气分封了十三个异姓王、六个宗室王之后,他觉得分封的还不够。还赏赐官爵给一些小商人、饭馆里的厨子,甚至有些是市井无赖。这些本来地位卑贱的人,一朝得势,身穿着锦衣绣袄,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中招摇过市。这种荒唐现象,引起长安百姓的极度愤怒和不满。当时,长安城中广泛流传着一首领民谣,尖锐地讽刺滥封官爵的恶果:“醦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局,刘玄手下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军帅将军、豫章人李淑就上书劝谏刘玄说:“如今王莽之乱刚刚被平定,王化未行,朝廷中的百官,有司应该慎重选择。”刘玄见到奏章后大怒,下令将李淑收监系狱。忠良之臣身陷囹圄,邪恶小人却大行其道。更始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政治状况一塌糊涂。
  从此以后,关中地区的老百姓对刘玄是大失所望,与更始朝廷离心离德。天下郡县听说更始朝廷的荒唐行为,有些地方开始怨恨背叛,不再听从更始政权的实际指挥。另外,更始军队诸将出征,每攻克一地,就自己任命地方长官。甚至连更改官名、地名这样的大事,诸将都擅自作主,从不报告朝廷,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一时之间,各地改官名、地名成风。各种名号的官制、地名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弄得天下人稀里糊涂,无所适从。
  种种迹象表明,更始政权已经支撑不了多久,行将崩溃。以前执政的那个姓王的皇帝―――王莽,已经垮台败亡,并且身首异处。眼前的这个姓刘的皇帝―――刘玄,甚至还不如那个姓王的。
  更始二年冬天,表面上一派歌舞升平,但是却已经距离覆灭已经不远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渴望过太平的日子。皇帝姓刘还是姓王,这并不重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是兴还是亡,在这个改朝换代得过程中,倒霉的都是老百姓。对于长安三辅的老百姓来说,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他们不知道,一股比绿林军更凶残狠毒的流民军,就要向他们扑来了……
  (三)邓禹西行
  更始二年冬天,赤眉百万大军兵分两路,破关而入,进入弘农郡境内,阻断了黄河岸边东西官道。至此,更始政权的都城长安与关东重镇洛阳的联系被彻底切断,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更始二年十二月,刘秀在河内郡消灭了青犊、赤眉、上江、大彤、铁胫、五幡诸部流民军,取得了剿匪战争中空前的“射犬大捷”。这一天,他正在射犬城中。此刻,他正盘算着率领大军班师北上,继续追剿尤来、五幡流民军残部。
  此刻,当刘秀听说樊崇已经率领赤眉军主力大举西进之后,他立即赐给邓禹出征节仗,任命他为前将军,命他挑选精锐汉军将士二万余人北上,取道上党、河东二郡,出师西征。
  对于邓禹这个人,刘秀一向非常看重,认为他必能不负众望,拿下长安。之所以派邓禹去,刘秀其实是有一点小小的私心。邓禹初来河北投奔他之时,就对着刘秀许下了豪言壮语:“邓某不愿为高官,只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为了使这位老校友实现平生宿愿,刘秀给了他最好的机会。
  刘秀对邓禹说:“邓将军!为了确保西征大计,你可在军中任意挑选精锐士兵。另外,偏将、裨将以下的参战人选,一切由你自行挑选!你不是要立功吗?这次,本王让他们跟随你一道出征,都去建功立业吧!”
  于是,邓禹就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宪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注:与赤眉军领袖同名,不是一个人)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准备出征。前将军耿纯的堂兄耿欣此时为裨将,也被邓禹选中西征。
  十几天的功夫,兵器、粮食、车辆、服装、马匹等物资很快调集完毕,一切准备停当。此刻的校场之上,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两万名生龙活虎的汉军健儿,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就等着刘秀一声令下,就要出发了。
  刘秀得报,亲自赶到军中为邓禹饯行。他看到将士们盔明甲亮,英姿飒爽,心中也是为之一振。他对着全军将士做出征前的最后动员:“将士们!赤眉匪军已经迫近京师长安了!此番西去,就是要诸位讨平贼人,光复三辅!诸位且勉之!本王在河北等着捷报传来!”随即,他抽出长剑,挥向西北方:“传本王将令,大军出征!”
  对于邓禹的准备工作,刘秀非常满意。不过,西征之事,关系全局,刘秀对此还是隐隐地有些不放心。大军出城后,他一直把邓禹送出射犬城外,与邓禹并辔而行,对邓禹进行了出征前的最后一次谈话。
  在送行的路上,刘秀对邓禹再三叮嘱,要他一定要审时度势,必须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在政治上要广措抚恤,收取人心。在军事上要善于捕捉战机,必要时应当机立断,与赤眉匪军展开决战。决战取胜之后,应该抓住时机,乘胜前进,扫清残匪,一举夺取关中三辅。二人聊的很是兴起,谈着谈着就忘了,刘秀竟然把邓禹送了几十里,一直送到野王县才停下。此时,刘秀再也不能送了,再送就等于他自己亲征了。
  从此,西征大军此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征战历程。包括刘秀在内的人,谁也没有想到,这只由汉军精锐组成的两万西征军将士,最终只有二十四个人活着回来……
  更始三年(也就是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北上,突破太行山天险,进入上党郡境内。几日之后,大军兵锋直抵箕关,声势震天。更始政权的河东都尉异常惊恐,他看到西征军兵临城下,不敢出城交锋,下令闭门坚守。邓禹见状,亲自率军攻城。激战了整整十天,终于拿下了箕关,打开了继续西进的道路。
  几天后,大军在稍作休整之后,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发。一路上,西征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杀入河东郡境内,将安邑城团团围住。
  这一天,汉军来到了安邑城下。安邑是河东郡的首府,也是河东郡的要塞重镇,有更始朝廷的重兵把守。河东太守杨宝率领守军严守城防,戒备森严。邓禹率军围攻了好几个月,一直拿不下来。于是,西征军与更始军在安邑陷入了对峙僵局。
  六月,更始帝刘玄听说安邑被围,急调镇守弘农郡的大将军樊参率数万精兵北上,从河东郡南部黄河边上的大阳县渡河,星夜驰援安邑。此刻,西征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邓禹闻变,临危不乱。他一面下令西征军一部紧紧围困安邑,自己则亲率诸将以及西征军主力南下,在解县之南设伏,狙击樊参的更始援军。樊参匆匆来援,没想到汉军在此设伏。当他率军途径之时,西征军的伏兵四处,向他发动猛攻。更始军大败,全军覆没,樊参的本人的首级也被汉军士兵砍下。这一仗,西征军大获全胜,随即掉头北上,继续围攻安邑。
  安邑城由于外援被打掉,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