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多月前,从长安出发东归之时,樊崇早就打算好了。他忖度着,在长安没有粮食吃也不要紧,在杜陵一带的暂时失利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够逃到青、徐一带的老巢,与刘永、董宪等人汇合,还是有机会的。不料,在华阴、崤山一带被冯异打了一闷棍,伤亡惨重。
  好不容易逃出了崤山,在黾池、新安又遇到破奸将军侯进的狙击,无法继续东进。不仅如此,仅接着又遭到冯异的追杀,人马又损失了不少。樊崇惊恐之下,一时之间乱了方寸。他只好胁迫着刘盆子,带领着残部十余万,只好狼狈地向东南方向奔窜,直奔宜阳。
  对于宜阳,樊崇非常熟悉。此刻,他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只要过了宜阳,即可杀入南阳、颖川。要是到了那里,即可与五校等流民军会合。一旦找到了帮手,得到了粮食,刘秀也就奈何不得他了。樊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心思和一切行动,都在堕入刘秀骰中!
  在宜阳,等待着樊崇的不是金银美女,也不是粮食辎重,而是刘秀亲自率领的数十万严阵以待的威猛雄师。
  十七日,樊崇等人赶到宜阳城下,看到眼前突然出现了几十万汉军,吓的魂不附体。眼下赤眉军内无粮草,又接连遭到惨败,毫无斗志,几乎已经丧失了战斗力。樊崇心里非常清楚,若是现在与汉军抗衡,必定是死路一条。
  这天,樊崇派式侯刘恭去向屯兵宜阳城外的刘秀乞降。刘恭对刘秀说:“陛下!刘盆子愿率众归降,请问陛下打算怎么处置他呢?”刘秀冷冷地回答:“免他不死而已!” 刘恭见状,知道赤眉军已经没有本钱与刘秀讨价还价,只好怏怏地回营复命。
  于是,樊崇带着刘盆子、徐宣、逢安等三十多人,学着当初刘玄向自己投降之时那样,肉袒(赤裸着上身)着赶到汉军营地中跪下乞降,奉上抢来的传国玉玺,以及更始皇帝刘玄的七尺宝剑、玉璧各一件,作为贡献给刘秀的礼物。
  樊崇等人又把自己士兵的几十万件武器集中存放。这些兵器的数量惊人,堆积起来几乎和熊耳山一样高。刘秀看到赤眉军士兵衣不蔽体、饥饿难当,恻隐之心顿生。刘秀传诏:调集宜阳县所有的厨子们立即开火做饭,让赤眉士兵们吃饭。这些流民士兵们,早已是饥肠辘辘,听到刘秀赐食,都很感激,口称:“多谢陛下赐食!”很快,在刘秀的招待之下,这十余万降卒都吃饱了肚子。
  不过,刘秀深知这些人积习难改,桀骜不驯,对他们很不放心。十八日,在让这些人吃饱了饭之后,刘秀又把刘盆子、樊崇、徐宣、逢安、杨音等人召来,当面训话。
  这一天,刘秀把自己所有的军队都在洛水边集合起来,让刘盆子君臣们参观。刘秀此举的目的是,有意震慑樊崇等人,用盛兵坚甲陈列,以寒其胆。
  首先,刘秀把战战兢兢的刘盆子叫来,对他说:“刘盆子!你过来!你自己说说,你该死吗?”刘盆子低头黯然回答:“小臣罪大恶极,确实该死!但是因为陛下怜悯赦免,故而不死。”刘秀大笑:“你这个孩子确实聪明,‘宗室子弟无弱智’这句话,确实不假。”
  刘秀又对樊崇说:“樊崇!你现在投降了,心里后悔吗?如果你不服气的话,朕也可以成全你们!朕现在就可以让你带上你的人重新回到你的营地,把武器都还给你们!明天,你们可以吹角鸣鼓,带上你的兵再来进攻,我们一决雌雄,好吗?你要是不愿意投降,朕也不愿勉强你们!”
  樊崇听罢,惊讶的目瞪口呆。他是一个粗人,不知刘秀此言是何用意。他正要开言,却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此刻,站在身边的徐宣见势头不对,赶紧跪下叩头,干笑着说:“臣等一出长安东都门,我们几个就计议好了。这次率众东归,就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到洛阳去投奔陛下!古语云:‘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我等以为,我等手下的那些人只能乐于享受成功,而不能一起共同谋划做大事。因此,我们来投奔陛下的计划,属下们都不知道啊!今日能够归降陛下,好比是脱离了虎口回到慈母身边的孩子,心中诚是欢喜,还有什么好后悔的呢!臣等耿耿之心,乞请陛下明鉴!”
  刘秀听了微微一笑,淡淡地嘲讽他:“徐卿!尔可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铮铮,就是废铁之中还有利用价值的部分。佼佼是美好的意思。刘秀面对徐宣的一番巧言令色、花言巧语,深为鄙夷。对于徐宣这一番言不由衷的表白,刘秀如何会相信?要不是冯异在崤山、黾池把这帮土匪揍的不轻,他们怎么肯投降呢?他说出此番话,是在讽刺挖苦徐宣是废铁之中的稍微可以用的铁,是如奴仆一般的下贱人中的佼佼者。
  而作为赤眉军“总瓢把子”的樊崇,始终不敢吭一声。当年那股虎视天下的豪气,早已荡然无存。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是刘秀,是一位乘风翱翔的巨龙。樊崇这头力大无比的巨熊,可以令天下群兽震恐,但是他在刘秀面前,早已吓得筋骨酥软了。
  看到刘盆子、樊崇、徐宣等人已经彻底被自己的气势所震慑,刘秀稍稍放了心。不过,刘秀还是在召见谈话的最后,用一番意味深长的言辞,对樊崇等人进行了抚慰。
  刘秀先将这些人的罪行一一罗列出来,斥责他们:“如朕所言,可是事实?汝等可服罪?”樊崇等人慌忙跪下:“陛下所言,句句是实,臣等恶贯满盈,甘愿领罪受罚!”
  刘秀看了看匍匐在自己脚下的这些昔日的对头,继续说道:“你们这些人的行为大逆不道,罪行累累,所过之处滥杀无辜,玷污社稷,涂炭黎民,让天下不得安宁。仅此一条,其罪当诛!”樊崇等人听了,吓得一惊,赶紧叩头求饶:“臣等无知,犯下了大罪。我等畏慑陛下天威,业已投诚归顺,乞请陛下哀怜!”
  只见刘秀话锋一转:“然而你们也做了三件善事,一是攻破城邑和倾覆天下之后,却不抛弃自己的结发之妻而另娶新妇,这是其一;拥立皇帝时,能够选择刘氏宗室子弟,这是其二;其他的贼人立了新君,事败之后,往往争先恐后地杀了君王,拿着他的首级来献,以求赏赐。而你们能够把一个完好的活人刘盆子交给朕,还算是有点良心,这是其三。”
  于是,刘秀下令将樊崇、徐宣、逢安、杨音、谢禄等三十余位赤眉首领之罪全部赦免,将他们全部安置在洛阳定居。不仅如此,还赏赐给他们每人一处宅院,良田二顷。其余十余万赤眉军士兵,也多有赏赐,令其还乡,各复本业。
  此外,由于杨音在长安保护过刘秀的养父刘良。为了答谢杨音的这一功绩,刘秀加封其为关内侯,徐宣、杨音最后都得到善终。
  然而,刘秀的苦心善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建武三年夏天,在刘秀受到四方群雄威逼侵犯、遇到危难之时,不甘寂寞、不愿做“笼中鸟”的樊崇,又与逄安一起密谋,打算逃出洛阳,继续召集旧部东山再起。事情被人检举,汉军捕获了樊崇、逢安二人,最终将其杀死。
  另外,刘恭对于谢禄杀害刘玄一事一直耿耿于怀。此后,伺机将谢禄杀死,为自己的老主子报了仇。事发之后,刘恭自己到监狱中投案自首,刘秀可怜他的忠心,将其赦免,饶了他一命。
  至于刘盆子,刘秀喜欢他的聪明伶俐,对其大加赏赐,任命其为赵王刘良部下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得了眼病失明。刘秀也很同情他,就把荥阳作为他的均输官地(相当于封邑),和列侯的封地一样,从税收中抽取一部分作为他的生活来源。
  从此,除了五校、檀乡等少数流民军别部以外,显赫一时的百万赤眉军,在刘秀的重拳打击下,灰飞烟灭,冰消瓦解,再也不复存在。
  客观地说,流民军在推翻王莽暴政的过程中,出了大力,是天下的有功之臣,他们率先起义,反抗王莽的暴政,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他们的功勋,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和高度赞誉。但是,物极必反,任何事情做的过分了,必然会走向反面。
  王莽败灭后,天下人民渴望安定,不希望再有战乱。而这些流民军却依旧烧杀抢掠,肆意奸淫,为非作歹,必然会遭到应有的惩罚。“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千古至理。樊崇等人的后来的暴行及下场,用铁的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真理。而刘秀采取断然措施,以正义之师讨伐桀纣之旅,对其加以讨伐诛灭收服,这是符合天下大多数黎民利益,也是应该得到历史肯定的。
  (二十一)冯异挂帅
  建武三年三月,刘秀在宜阳收服了樊崇的十几万大军,中原大局基本上得到巩固和稳定之后,刘秀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此时,刘秀纵观全局,审时度势,作出了一个大致的战略判断:
  北线战场,彭宠虽然盘踞在渔阳,声势很大。但是根据刘秀对彭宠的了解,他认为此人器量狭小,没有并吞天下之志。彭宠起兵造反,不过是为了谋求富贵而已。而且他的所谓匈奴、鲜卑等外援,只是贪图他的金银美女,并不是真心帮助他。另外,上谷太守耿况等人的部队也正在与彭宠作战,对其进行了有力的牵制。为了保住渔阳老巢,彭宠绝不敢轻易倾巢出动,率领幽州骑兵南下。而且,真定、中山一线已经在汉军手中,防线严密。因此,刘秀判断,彭宠根本无力南下攻击邯郸,倾巢出动南来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刘秀在北线基本上采取守势,暂时不考虑对其发起攻击。
  东线战场,盖延、马武等人已经紧紧围住了睢阳,威震青、徐。梁王刘永以及苏茂、周建等人已经势穷力孤,不足为虑。樊崇的赤眉军主力覆灭后,青州一带的流民军虽然人数不少,但是派系复杂,群龙无首,成不了多大的气候。盘踞在青州剧县一带的张步虽然势力比较大,但是此人也没有远大志向,只能守住目前拥有的地盘。因为梁王刘永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没有了刘永的支持,张步也不敢孤军西犯。而且,刘秀已经加紧了政治攻势,收取民心。青州一带的民心已经倾向于洛阳。因此,刘秀认为,扫平青、徐,取得东线战场的全面胜利,基本已成定局。因此,他对东线方面也是比较放心。
  南线战场,是刘秀作战的重点。为了解除颖川、南阳、荆楚一带敌人对洛阳的威胁,刘秀已经派出了吴汉、耿弇、贾复等大将率领汉军主力在四处征战。到了建武三年的春末,诸路将领捷报频传,南部地区虽然还有邓奉、秦丰、田戎的叛乱没有彻底平定,但是也已经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唯一让刘秀担心的是西线。自从邓禹的西征军全军覆没之后,虽然新任征西大将军冯异在崤山脚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歼灭、俘获了赤眉军八万多人,取得了西线战场的空前大捷。但是,西线战场的被动局面还是没有得到更本扭转。
  从全局战略高度看,延岑等人与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以及河西的窦融互相呼应,已经取代赤眉成为祸害关中三辅的主要势力。而且,延岑的军队随时都有可能东来,直扑弘农郡,将会对京师洛阳构成重大威胁。
  不仅如此,从政治上看,刘秀自称是新天子,是堂堂正正的汉室继统之君。如果长期不能平定以原来的京师长安为核心的三辅地区,政治感召力就会急剧下降,将会在政治上出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此外,盘踞在天水的隗嚣、称帝于巴蜀的公孙述,一直对长安三辅虎视眈眈、垂涎三尺。一旦这些人占据了长安,并以此为据点,将会对刘秀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西征关中已经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必须要派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才能够承担如此重任。那么,谁来担当这个重任呢?
  前文已经说了,刘秀早就有了主将的初步人选―――时任征西大将军、驻扎在弘农郡一带的冯异。但是,西征主将人选还是没有最后确定。究竟是何缘故呢?
  简单地说,主要是刘秀想看看冯异西去后的表现再说。
  冯异当时出发时,是以偏将军、阳夏侯的身份去弘农前线的。当时,刘秀虽然赏赐了马车、七尺宝剑,但是,此时的刘秀似乎还没有就主将人选最终拿定主意。
  至于冯异当上征西大将军,已经是两个多月以后的事了。虽然冯异被刘秀紧见派到弘农时,在临行之前刘秀也对他谈了一番关于西征的具体意见。但是还不能说就是定论,只能说是个意向。刘秀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先考验一下冯异,看看他在对赤眉军作战的表现再说。
  刘秀的打算是,如果冯异表现好,就让他接替邓禹,正式出任西征军主将。如果表现得不好,就权当当时什么也没说,另派他人也不迟。冯异以偏将军的身份出征,就足以说明刘秀的顾虑。后来,刘秀得到冯异在弘农狙击赤眉军六十多天,为刘秀紧急向黾池、宜阳一带防线的部署赢得了时间之时,才下诏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
  主要原因是,前任主将邓禹给刘秀的教训实在太深了。刘秀已经是皇帝了,如果再次败北。如何向天下人解释?
  后来,当刘秀看到冯异以孤弱之师,取得了崤山、黾池大捷之后,刘秀才下定了决心。但是由于赤眉军主力已经东犯,刘秀忙于指挥作战,因此一直没有下达正式西征的作战命令。
  直到刘秀褒扬冯异“奋翼黾池”的诏书下达之时,才能说明西征主将的人选才水落石出、尘埃落定了。
  为什么刘秀如此谨慎呢?在白白耽误了两年多时间,搭上了西征军两万将士、成千上万无辜三辅民众性命而换来的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刘秀不是傻瓜,他绝不会在一个地方跌到两次。通过反思邓禹惨败的教训,他终于彻底想明白了。
  他认为,西征长安的主将人选,不仅要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还要有卓越的大局意识和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任务对西征军主将素质要求极高,任务也是相当艰巨。
  攻取长安三辅,不仅要打好政治仗,而且要打好军事仗。用流行的话说,政治与军事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前任主将邓禹就是因为个人能力问题,特别是军事素质低下,才造成了第一次西征的惨败。因此,一手硬、一手软的跛足将军是不能考虑的。
  其实,可供刘秀的选择非常有限。此时汉军名将虽多,能够独当一面的却很少。细论起来,无非是大司马吴汉、虎牙大将军盖延、刺奸大将军岑彭、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征西大将军冯异等六人而已。此时,景丹已经病死,吴汉、岑彭、耿弇正在南征途中,盖延正在青州、徐州一带平叛。在军事能力、招降抚慰、民政处理诸项都过硬,综合能力超强的帅才,只有岑彭、冯异二人。此刻,冯异也就成了唯一的人选,也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冯异的条件都是其他诸将无法比拟的。
  冯异与吴汉为首的诸将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资格最老、军纪最好、能力最强、私德最佳、功勋最大。而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冯异与汉军其他将领相比,官爵最低、提拔最慢、军队最少、待遇最差。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冯异将军对此毫无怨言。无论官爵高低,无论接受了什么任务,他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如果说冯异在战场上是一只猛虎的话,在朝廷里却是一只默默耕耘、不计酬劳的老牛。
  冯异是最早跟着刘秀出道打天下的老臣,他屡屡再危难之中,对刘秀出手相救。每次在关键之时,都是他挺身而出,出奇制胜,力挽狂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大难题。
  远一点说,要是没有冯异的竭力奔走,刘秀不要说取天下,就连河北都去不了,很可能早就成了刘玄的刀下之鬼。要是没有冯异的赤诚追随,刘秀很可能在逃出蓟县的路上,冻饿而死。要是没有冯异在洛阳、孟津一带作战时的妙笔生花,不要说刘秀此刻能够站在洛阳发号施令,就连能否保住邯郸也都是问题。
  近一点说,要是没有冯异在华阴、崤山、黾池一带的拼命狙击,刘秀在关东的防线根本没有时间布置,更别提消灭樊崇的二十多万流民军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秀对于冯异似乎是有意冷落。冯异在刘秀手下,特别是到了河北以后,冯异的军队最少、地位最低、提拔最慢。他的官爵,甚至比以前还有所下降。
  比如,在刘秀称帝后,连耿弇这样的小年轻都做了建威大将军。新来投奔刘秀的贾复到了没多久,就当上了执金吾这样的高官。而多年追随刘秀的老臣―――冯异,仅仅是在平定王郎之后得到了一个“偏将军、应侯”的爵位。
  登基仪式结束后,刘秀下诏让诸将推举大司马人选,无论是论资格还是论功劳,冯异做大司马应该是当之无愧。但是,由于冯异为人一向比较低调,而且从不结交私党,一心为国。也许是应了孔子那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