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指出的是:
爱因斯坦相对论本身也存在相对的问题,首先是光速不变,这是基于观察结果的一个推论,它同样符合公理相对原理,即观察的结果未必就是真理。光速不变本身就是个假设,它同样存在宇宙中为什么光速不变这个问题。相对论还产生宇宙奇点不可解释的矛盾。
光速是个常速,它不符合宇宙相对论的基本思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第11章宇宙漂移论将系统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万维宇宙理论的一个相对论新思维,它不仅可以兼容相对论的理论,而且成功解释了光速不变和光速最大之谜。
关于时间问题,万维宇宙理论存在两种解释:
从万维宇宙的角度,可以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它就是物体的空间运动轨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牛顿、爱因斯坦等系列物理公式都是对称的,是没有时间箭头,第10章宇宙波动论能说明时间不存在的概念。
从单元宇宙的角度,可以认为时间具有方向性,但这个方向也并不存在可逆不可逆的问题,所谓不可能是因为映射力的作用,第14章宇宙映射论将揭示人为什么会有时间的感觉,这才是时间的真相。
结论:时间相对,导致质量、能量、速度、长度等都是相对的。
2.爱情相对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细想起来,美丽的爱情其实可以归元为四步。
第一步,一见钟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第二步,难分难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与君有约,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第三步,山盟海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四步,有三种结局
&;#61548; 花好月圆
千山万水,为你归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1548; 薄情见泪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61548; 阴错阳差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因为爱就是理由。爱一个人可以爱一万年吗?很少也很难,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因为他们是为爱而死,并不是他们的爱情生活多美满。
爱情是相对的,两个相爱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追求各自生活目标的过程中,爱会慢慢的变老。如果爱的变老比人的变老时间要长,那么我们就能够百年合好;如果爱的变老来的更快,那么相逢一笑泯恩仇,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偶然中,你能想起曾经有人爱过你,这就是幸福。如果有人说爱你一万年,不管能不能做到,只要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你应该流泪。如果真能爱一万年,那么天地也会为他们祝福!
3.语言相对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人类首先创造了口语,之后又创造了文字。
语音是语言的听觉形态,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语义是语音和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语音、文字、语义三位一体,结合语法规则组成的复杂体系。
创立相对
语言不是天生的,它随人类文明发展自然创生的,创生语言的过程具有区域性和偶然性。比如我看见一个苹果,当我用一个声音X表达苹果时,而你却理解这个声音X就是指苹果,那么声音X表达苹果就形成我们两个人共同的语言。如果我们又用一个圆形图形来表示苹果,那么苹果的文字又被创造出来了。如果我们两个人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声音X表达苹果就会扩大认同范围,形成一大群人的共同语言。
同样,另一个人用一个声音Y作为苹果的语音,用椭圆图形作为苹果的文字,他也将这个表达推广开来,于是形成另一大群人的共同语言。
语言创立的源头不同导致语音、文字、语义三者存在相对性: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中文苹果,英文apple,都是指一种水果。
即语义相同,语音和文字都不同。
人参中文的意思是珍贵的补品,日文是胡萝卜。
即文字相同,语义不同。
英语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即很多语言单词存在两种不同的读音。
即语义、文字相同,语音不同。
变动相对
语言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语言的变动不大,但随着时间的延伸,语言也表现较大的变化。
汉字是运用象形和会意来创立的,从甲骨文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汉字简化又导致繁体到简体的过度。
汉字的变化说明,同一语义,文字存在变动性。
汉语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很多小语言,至于各地的方言就更多。汉语语言之间的距离往往比欧洲同一语系之下的各种语言之间还要远。例如一个只会西班牙语的人可能使用西班牙语和另一位只会葡萄牙语的人达成沟通,但一个只会粤语的人和一位只会闽语的人对谈时,是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
汉语的方言很多,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创立语言多元化的,因为中国的领土辽阔,创立语言未必就只是一个中心;另一种是语言变化导致的差异。
今天世界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等56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万人的语言有100种左右,超过5000万人的有20种左右。从人类发展史看,早期的人数很少,活动区域相对有限,因此真正原创的语言种类很少,多数语言种类都是变动产生差异的。
语言的变动说明,同一语义,语音存在变动性。
社会的发展不仅能导致语音的变化,同样能导致语义的变化。比如小姐这个词,在古代是尊称,不是谁都可以称为小姐的,结果现在却成为妓女的一种代名词。比如同志这个词,在革命时期是指志同道合的战斗伙伴,非常好的名词,现在却成为男性同性恋的代名词。
语义的变动说明,同一文字,语义存在变动性。
传递相对
语音和文字的目的是传递语义,但是语义本身有复杂和简单之分。比如一个简单的语义苹果是能够传递清楚的,实在搞不清楚,我们可以将这个苹果拿出来介绍,但是有些事物是复杂的,比如民主、股票等抽象事物就很难解释清楚。
我们以手机为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多数人都使用手机,没有用过的也多数了解过,是能理解手机的内在语义。如果现在我们面对1000年前的古人,要表达手机的内在语义是很复杂的事情,即使我们拿出手机,由于他没有现代科学知识,没有这样的使用环境,也很难理解手机的语义。
如果我们不把手机拿出来,单纯给古人介绍就有难度。比如颜色,色彩分7色、24色、256色等,这样的分类只是细化色彩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说明色彩的唯一确定性。
一部手机的色彩是深蓝色,你要想描述准确的色彩,你首先要让人明白色彩的分类,即什么样的颜色按什么标准形成颜色的类别,然后深蓝是属于那一种等等信息,否则深蓝这个信息就不清晰。
至于手机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等功能介绍就更复杂,现在有的手机还可以看到对方的位置和环境,甚至可以遥控家庭电器的运转,这就更复杂了。你要给古人来阐述手机的功能,他一定搞不清楚,一个小小的盒子能交流、看图象、玩游戏,这不是神仙的宝贝是什么呢?他能理解的手机与我们理解的手机语义的差别是很大的。
一部手机本身可以理解为第一语义,它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功能、技术、运营商的设施支撑等所有信息。
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观察、研究,了解它的具体形状、颜色、功能、技术、运营商的设施支撑等等信息,我们观察研究的结果产生认识语义,这是第二语义。第二语义和第一语义存在差异,我们研究的深度越深,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我们认识手机后用语言来传递它,由于传递的方法是有限的,因此传递的语义只是第三语义,第三语义与第二语义存在差异,我们描述的方法和手段越高明,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古人通过我们对手机的不断介绍,会对手机产生越来越多的印象,这个印象形成古人对手机的认同语义,认同语义是第四语义,第四语义与第三语义存在差异,古人拥有的科技知识越多,理解和想象力越丰富,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古人再想对其他古人描述什么是手机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这样传递的信息形成手机的第五语义。第五语义与第四语义存在差异,古人拥有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越强,这个差异就越小,特殊情况下可以为零。
至于以后的传递不可否认同样存在差异,但以后的差异是人为的描述差异,不是语义本身传递难度问题。
以高科技手机的语义传递为例,说明复杂事物的语义传递需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递的本身存在较大的语义差距。由此对抽象事物的语义传递就更复杂,比如什么是爱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是相对的,有一词多义,有一义多词,语言环境不同表达的语义也不同。
佛曰: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著,如象溺深泥。佛说凡夫往往执着文字名相,而没有去理解文字究竟,犹如大象陷于泥坑里,愈陷愈深。
结论:人类的思想、理论经常有冲突,这些冲突有的是根本冲突,有的是语言相对导致的冲突。经常出现谈论的文字是相同的,实际理解的语义是不同的,结果出现不必要的误解。所以研究阐述问题,首先要明确定义、范围,了解真正的语义,然后再进行争论。
4.管理相对
管理就是与人和事进行博弈,博弈的本质说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它都有。
如果管理是确定的,我们就可以直接复制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制度、方法,也就不存在有许多的管理理论了。事实上并没有放任四海普适的管理理论,简单复制行不通。如果管理是不确定的,我们就无法提升管理水平,就谈不上水平有高低之分。
因此,优秀的管理是无形的、变化的,能适应组织发展变化的就是最好的管理。
静态相对
某项决策开始时,因为无法准确预测未来,那么此项决策真理究竟是在谁的手中呢?
这种不可预测反映在管理模式静态相对性,如果真理在少数决策者手中,那么此项决策的后果表现出独裁管理的优点、民主的缺点;如果真理在多数人手中,那么此项决策的后果表现出民主管理的优点、独裁的缺点。
所谓武断与果断就决策过程来说是无任何差别的,不同主要取决于结果,结果正确就被人称为果断,结果错误就被人称为武断。
独裁和民主还表现为集权和分权,即中央集权类似独裁,中央分权类似民主,这同样出现相对性。中央过于集权,有时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快速发展,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也曾有辉煌的发展高峰,但有时能出现经济僵化。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一直有怪圈:一抓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抓。
动态相对
组织的行为是连续的,决策行为是不断发生的,过去的某些决定因为独裁者的英明而产生辉煌成功,是否下一个、下一批的决策,独裁者就一定正确呢?
这很难,人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是无法完全准确把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总在不断的反馈作用下,丧失了敏锐的判断能力。
在某位能人表现出色才能时,我们总幻想能一劳永逸地依靠他,持续信任赌博的结果往往是不幸的。在汇集众人智慧成功后,原有的模式又持续作用到各项决策中,很自然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成功。
环境相对
组织不断变化,环境、管理者自身年龄、心理、欲望不断变化,决策者肯定无法能适应所有的变化。管理学中有领导权变理论,即换个岗位、部门、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就必须相应改变,领导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越大,他的管理能力就越强。
从这个角度考虑,决策事件过程就是选择领导模式甚至选择领导人的过程。所以中国革命史准确来说,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优秀的军事才能决定他能胜任历史的选择。
波动相对
我们说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好坏论决策正确与否,但是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存在时空差,我们必须通过执行过程来达到决策结果。因此,即使理论上正确无误的决策,没有很好的执行过程也无法达到预期结果,那么当我们用执行偏离的结果来评价最初的决策时,是否存在相对性呢?
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当你的正确决定没有被下属贯彻执行,导致出现不良的决策后果时,下属如何评价你的能力呢?他们正因为不接受你的观念而偏离执行,那么他们又怎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决策失败呢?
因此决策过程的偏离将导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错误的决定在执行偏离中有时能产生预期的乐果,正确的决定却可能在执行偏离中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波动角度看,决策有时全靠运气,很难分对错,这也是为何点子大王、经营之神之类的书能胡说八道的缘故。什么某企业成功秘诀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某企业奥妙以万变应万变,无差别市场营销就举可口可乐公司,市场细分又举另一跨国公司,这样的奥妙累积起来等于没说。
管理波动相对性还表现在用人决策中,没有人天生就可以当领导,天生就是CEO。那么把一个人提升到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就会出现波动效应,有的人因为领导岗位的培养导致产生领导才能或者增强领导能力,更能胜任工作,而有的人却在提升到新岗位上不能胜任,给组织造成了损失。
那么在提拔时,能判断这个人一定能胜任吗?
肯定不能,如果可以的话那老板就太好当了,选择一个好的CEO不就行了吗?实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行不行,单纯看性格、经历、见识等都只是参考,不能完全确定。
所以管理波动相对性是造成组织决策难、用人难的核心本元。
结论:管理四种相对论是较普遍的真理,它导致管理模式没有绝对优秀的、可以放任四海拿来就可以用的模式,管理模式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文化采用相对的适应措施。管理模式只存在相对好坏没有绝对好坏,任何不理解管理相对论的人,谈管理理论都只是蒙人的。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第四章 宇宙相对论(下)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六、相对本元
1.缘起成相
单元宇宙万物万相为什么存在相对性呢?相对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方便阐述宇宙相对论,云寒定义:物体在参照系中的特征定义为“相”,一个特征就是一种相。参照系可以定义为一个观察主体,简称“主体”,而物体本身则定义为一个被观察客体,简称“客体”。
万维宇宙是真如一境的,它不存在能觉的主体,也不存在被觉的客体,所以是没有任何参数可以描述其特征。万维宇宙连无相都谈不上,因为所谓无相,仍然说明存在主体和客体。
结论:单元宇宙的物体是有相的,但这个相却是无相之相,即物体的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缘起生成的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具有的,也不是主体凭空产生的。
2.客体无相
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世界是有颜色的,但这个颜色是有存在基础,即是要针对是谁在观察,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不同。颜色不是幻觉,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气味也如此,我们认为很臭的东西,对苍蝇来说就是美食,这不仅是因为同样的气味生物喜欢差异不同,更重要的是人的嗅觉系统和苍蝇的嗅觉系统组成结构就不一样,也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