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缧恰?乱敛驮�1951年提出了,存在着短周期彗星的一个起源地带。这件事情就一直过了四十多年,到了1992年,天文学家用光学望远镜,结果就在海王星之外,发现了一个小天体。这个小天体,围绕着太阳转,接近于圆轨道,围绕着太阳转。这个小天体大小呢,直径八、九百公里,就跟小行星差不多大小。1992年发现了第一个。随后又进行搜索,发现了第二个,发现了第三个,发现了第四个,这下子,天文学家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柯伊伯预言的有一条带,真的存在。从那时候起,就把海王星之外,有一条分布着、蕴藏着无数个小天体的这条带,称之为“柯伊伯带”,里边的小天体,称之为“柯伊伯带天体”。这件事情就成为1994年的国际上的十大科学进展之一。到今天由于天文学家的努力观察,从1992年到2004年的上半年,已经发现柯伊伯带的小天体700个,可能超过700个,再一次确确实实证明柯伊伯带确实存在,那个地方蕴藏着彗星的,那个地方就是短周期彗星的发祥地。
里边最大的一个直径不到1000公里,现在发现的小的,由于望远镜的局限,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大概直径在200公里,就是大多数是200公里到400公里之间的,也有600公里的,还有一个几乎1000公里,这时候天文学家就想起来了,冥王星是2300公里,如果冥王星是今天发现的,大概天文学家就不把冥王星叫做第九大行星了,很可能就被认为它是柯伊伯带中的一个最大个的,已知的最大个的一个小天体。但是,既然冥王星已经在1930年已经被确认了,叫它第九大行星了,那现在再把它除名了,没有这个必要,只要大家心中有数,它很可能是柯伊伯带中的一个最大个的。而在柯伊伯带中的,起源于柯伊伯带中的有一个彗星,这个彗星被一个德国人叫恩克发现了。发现的时候,是18世纪80年代,这个彗星就被命名为恩克彗星;星的命名是以发现者命名的,叫恩克彗星。这个彗星在19世纪破碎了,原来是一个,破碎成为一分为几,现在还在。因为考察了通古斯这个陨石,计算了通古斯这个陨石小天体的轨道,被认为通古斯陨星,很可能是恩克彗星的一个残片。
五、“通古斯事件”的天文模拟回放那么,根据这两种可能,或者是恩克彗星的一个碎片,或者是一个小行星,天文学家就把所存在的资料收集好,然后对它进行一次“通古斯事件”的模拟。这个模拟是这样子,通古斯肇事者,这个大火球的前身是一个石、铁质的小天体,就是既含石头,又含铁,石、铁质的小天体,它的直径是60米。这个小天体,偶然间跟地球相遇,完全偶然的,跟地球相遇,受地球庞大的质量的引力的吸引,使得这个小天体以每秒25公里的时速飞向地球。这个速度,咱们现在的火箭还达不到,咱们现在探测水星也好,探测土星的卡西尼也好,发射时候的速度都小于它,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大概每秒11。2公里就行了,而这个小天体是以脱离地球逃逸速度一倍的,这样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它的入射角,跟地面的入射角,大概在30度跟35度这样的入射角进入。受地球大气的摩擦,升热,它就在距地面8。5公里的上空爆炸、裂碎、汽化,当然没有实体了。那么它前头的气柱,高温的气柱,形成了一个高温的气柱冲击波,这冲击波就造成了50米直径的这样大坑,大坑中当然没有残片。而这次的陨落,撞击地球,它动能相当于1000万吨黄色炸药,也就是说,相当于1000个广岛原子弹。所以有这样的一次大的震动,才会有地震台记录到地震波,地磁台记录到地磁扰动,上空出现辉光,而且,造成了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的空洞,这么来的。因此,这个谜被天文学家认为,是已经解了。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 来源: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