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月中旬,阎锡山在广州继何应钦“组阁”,计划坚守湘南粤北,以保住广东。适于此时,蒋介石突率大批随员从台北飞抵广州,以国民党中常会名义通过设立“中央非常委员会”,自任主席,代总统反居副主席。此一组织显然成为太上政府,掌握最高权力,直接控制党、政、军、经大权。蒋虽然尚未复职,但“非常委员会”由他主持,一切实已完成复归其个人独裁之下,诸如在军事方面,他擅自撤走吴琏兵团、延宕刘安琪兵团,使防守广东徒托空言;在财政方面,他控制存台金钞,使广州国府求之不得,穷于应付,仍不免大军缺粮,通货膨胀。更彰明昭著的是,他可以一介“平民”,以手令叫汤恩伯撤福建省主席朱绍良的职,并立即押解来台,形同绑架,而代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阎锡山事前均不知情,独断独行连法统都不顾了。
蒋介石把兵调走,把钱扣在台北,破坏了防卫两广的部署,令粤籍将领十分愤慨,特别是张发奎一再建议李宗仁,趁蒋于穗台之间飞来飞去之时,乘机把他扣起来,怎奈忠厚的李宗仁不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穴参阅《李宗仁回忆录》,页六五四至六五五?雪其实,“其人之道”是平民乱政,破坏军事部署,李宗仁大可以“总统”的职权,将其拘留,付诸司法机关公平审理,何至于“徒招恶名”呢?
就在这紧要关头,蒋介石还要离间李?穴宗仁?雪白?穴崇禧?雪。白氏反共心切,保卫两广之心更切,经蒋一番慰勉,动之以情,白尽释前嫌,信其诚恳,促李归政于蒋,真心合作。最后白崇禧显然误信蒋介石晚来的“诚恳”,失败后前往台湾与蒋共患难,结果不但当不上官,还遭到冷漠与歧视而又不得离境,郁郁以终。
广州撤退之前,李宗仁忍无可忍,把蒋介石约来,严厉地教训了他一顿,一五一十数说他过去的过失和罪恶。蒋最初显得“紧张尴尬”,接着“唔唔诺诺”,尔后“面色转现轻松”,令李大感意外,原以为“必定要反唇相稽”,“大闹一番”,最后竟是“含笑道歉”。?穴见《李宗仁回忆录》,页六六○?雪这种反常以及与其性格决然相反的表现,未必如李宗仁所说,由于以元首的名器压服了一生专横的蒋氏,很可能由于多少年来无人敢在他面前有所批评,突如其来的“严厉教训”,令他初感惊诧,继觉新鲜。李氏有备而来,所举事证确凿无疑,使六十二岁的蒋介石天良一闪,问心有愧,反而有被申斥后若释重负的轻松。这当然远远谈不上痛改前非,蒋介石毕竟还是专横至死。
第十二部分:孤岛上的父与子亡命又亡国 2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月十二日共军已临广州市郊,“国民政府”再迁重庆。蒋介石嫡系部队接管四川防务,李宗仁怕被逼劝进,甚至失去自由,乃决定出国就医,于十一月十三日离渝。翌日,蒋飞渝想部署西南保卫战,但军心民心早已涣散,同月二十九日重庆市内已闻炮声。蒋介石父子在危城中,虽有专机“美龄号”等候,仍有一段异常的亡命经历。蒋经国在《一位平凡的伟人》一文中说,蒋介石“起身赶到机场”,沿途并无阻碍,说是当“座车走到半路的时候,街道已经挤满了逃难的人群,水泄不通,汽车无法通过,父亲只好下车步行,走回寓所”。显然走回的目的地是“寓所”而不是“机场”。董显光在《蒋总统传》中说法相同。然而蒋经国在《危急存亡之秋》一文中的说法,则是“下午十时,林园后面已枪声大作,我只好向父亲告实情,希望早离此危险地区。同时罗广文自前线回来报告,知其军力已被匪部击散。而周围各兵工厂爆炸之声又四起,连续不绝。此时山洞林园前,汽车拥挤,路不通行,混乱嘈杂,前所未有。故不能再事稽延,乃决定赴机场宿营。途中为车辆阻塞者三次,无法前进,父亲不得已,乃下车步行,通过后改乘吉普车前进,午夜始达机场,即登中美号专机夜宿”,则是沿途已有阻碍了。
蒋介石死后,国民党《中央日报》出版《领袖精神万古常新》一书,收有秦孝仪的一篇《蒋总统的思想、生活、操持》文中说:
领袖的行动,平时为着安全关系,虽然有车护从,但机动而简单。除阅兵大典必需的礼节之外,从不曾用摩托车、警笛、宪警开道过,在重庆危急的时候,车辆壅塞,寸步难移,但是清楚了是领袖的车子以后,大家都自动在困难的情形下把路让开。他真是贯彻了他从小所认为的“大总统应该和平民一样”的观点。
照秦孝仪的说法,则承认沿途有阻碍是实,但是并不是蒋经国所说的“父亲不得已,乃下车步行”,而是根本没下车。为什么没下车呢?因为“清楚了是领袖的车子以后,大家都自动在困难的情形下把路让开”。壅塞于途的难民潮居然会“自动让开”,绝不合乎逃难的原理与常情。不管怎样,蒋氏父子到头来是走成了。他们“下午十时”出发,“赶到机场,已经是午夜十二时了”。这两小时中,“途中为车辆阻塞者三次,无法前进。父亲不得已,乃下车步行,通过后改乘吉普车前进”。果真如此吗?还是秦孝仪所说的,蒋介石一直坐在车子里,并没下车步行呢?
我们从《毛故上将人凤先生哀思录》中,见到王蒲臣有一篇《悼念毛先生》,说是“运用了特种技术”使蒋介石到了机场,文章中已明说“就是领袖的车子也无法通过”,但如果真是蒋经国所说的“乃下车步行”,步行就是步行,步行能叫“特种技术”吗?由此可见,这一“特种技术”,恐怕是见不了人的吧?恐怕是不宜流传青史的吧?“徐蚌会战”时,国民党大将胡琏逃亡,他的“特种技术”是和战车连长甘义三、副连长周名琴等人,乘坐战车“突围”,战车是何等威风的东西,什么也挡不住它,见人就压,压死人活该,最后“突围”成功了。我不知道毛人凤的“特种技术”是不是根本就是战车。若不是战车,那又将是什么呢?江南《蒋经国传》说:“当衣复恩驾驶的中美号专机临空之际,由江口过江的解放军,距重庆白市驿机场仅十公里,战时陪都半小时后失陷。”只要有“特种技术”在,任何英雄都可在半小时前从容脱险。——“特种技术”大矣哉?选古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此蒋得脱几冤魂呢?
蒋介石得脱后,飞往成都,于十二月七日将“国府”迁至台北,三天之后,逃回台北,从此与大陆永别,一去兮不复返矣。从此台北成为小朝廷的偏安之区,国民党欲说还休,究竟不好意思在南京丢后,径称台北是“首都”,不过为了维持小朝廷的国家假象,称台北为“首都”,却又极为必要。这怎么办呢?无奈之下,只好假造外电,说华侨四海归心,视台北为“首都”云云。回想中国历史,商朝前后六百四十年,也不过迁都十二次;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也不过迁都五次。商朝平均五十三年迁都一次,唐朝比较密集,但唐玄宗、唐德宗离开首都,都不过一年即回;唐代宗离开首都,不过半年即回;唐昭宗离开首都,不过两年即回;最长的唐僖宗离开首都,也不过五年即回。并且他们是五个皇帝责任分担的,不像二十多年的蒋政权搞得“首都”、“行都”、“陪都”迁个不停,形成前无古人的场面。
亡命之余,蒋介石又自承亡国。他于一九五O年三月十三日,在“阳明山庄”讲“复职的使命与目的”,就有这么一段:
第十二部分:孤岛上的父与子亡命又亡国 3
我自去年一月下野以后,到年底止,为时不满一年,大陆各省已经全部沦陷。今天我们实已到了亡国的境地了?选但是今天到台湾来的人,无论文武干部,好像并无亡国之痛的感觉,无论心理上和态度上还是和过去在大陆一样,大多数人还是只知个人的权利,不顾党国的前途。如果长此下去,连这最后的基地——台湾,亦都不能确保了?选所以我今天特别提醒大家,我们的中华民国到去年年终就随大陆沦陷而已经灭亡了?选我们今天都已成了亡国之民,而还不自觉,岂不可痛?我们一般同志如果今日还有气节和血心,那就应该以“恢复中华民国”来做我们今后共同奋斗的目标。?穴先总统蒋公全集》,页一九五六?雪
蒋介石说得很清楚:“中华民国”早在“去年?穴一九四九?雪年终”就“灭亡”了,这不是“亡国”又是什么?遗憾的也许是必须逃到偏远的海岛上来亡国。当年陈布雷曾环顾钟山的壮丽,向往归隐或归葬于鸡鸣寺或灵谷寺?穴参阅陶永标《尸谏——蒋介石秘书陈布雷自杀经过》,一九八三年四月《七十年代》?雪果然于南京也要失去的前夜,凄然自杀。灵谷寺、鸡鸣寺,都是六朝的名刹。灵谷寺是宋文帝元嘉年间?穴五世纪?雪宝志禅师盖的,最早叫道林寺。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穴五一四?雪,他以社稷存亡,问于志公,志公回答说:“贫僧塔坏,陛下社稷随坏。”后来志公死了,梁武帝怕志公的预言成真,赶忙改以石塔代替木塔,以防塔坏,不料工程做了一半,就“亡国”了。梁武帝饿死的地点,就近鸡鸣寺,鸡鸣寺是当时同泰寺的故址,寺的东边有坡道通城,俗称为台城,八十六岁的梁武帝即殉国于此。陈布雷选上这两座古寺而寄情、而流连、而殉死南京,真选得无独有偶了?选宋人题灵谷寺,说是:“六帝园林堕劫灰,独余灵谷葬崔嵬,行人指点云间鹤,唤得齐梁一梦回。”其实,在南京的蒋政权连“堕劫灰”的六朝都不如了,因为六朝至少还在原地“亡国”,蒋政权连“亡国”都要亡到海岛上来了。
“中华民国”原是国名,是“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取的一个国名。一九二八年,蒋介石定都南京,迁了国都、改了国歌、换了国旗、变了政体,成为一党专政。章太炎就公开说中华民国亡了,并自称“民国遗民”。所以国民党的“中华民国”,实际上已是第二共和了。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定都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就是第三共和之兴,取代亡了的第二共和。蒋介石亦于毛泽东建国五个多月后自承亡国,万里寄踪的萧公权教授亦在海外以“亡国大夫”自称了。最不可思议的是,蒋介石亡命之余、亡国之后,不但不下诏罪己,居然把自己升为五星上将,与麦帅相俦。失国而封帅,应该是史无前例吧?选
第十二部分:孤岛上的父与子老美又来帮忙了 1
蒋介石失去大陆,在美国的反共右派分子鼓噪下,杜鲁门也替蒋背上“失去中国”的黑锅。但杜鲁门是不服气的,当毛泽东宣布建国之后,他于一九五O年一月四日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不再介入中国内战,不再给在台湾的蒋介石任何军援,甚至将自台湾撤侨,显然是要放弃蒋介石了。
事实上,根据美国的情报与判断,在中共即将展开的庞大攻势,台湾是无法保得住的。美国虽不愿见台湾赤化,但是大势已去,无可奈何花落去,至少杜鲁门政府已准备接受无可逆转的事实,承认新中国也势所必至。蒋介石对此心知肚明,他有一封五月二十八日给胡适的信?穴亲笔函藏胡适纪念馆?雪,从内容看应是一九五O年,他最关切的不是美国物资援助,而是希望美国不要承认中共,希望胡适与顾维钧“大使”在这一方面努力。可见此刻连蒋介石都怕美国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二战后,朝鲜自日本独立,由美、苏两霸权以三十八度线分割南北韩,犹如汉界楚河,金日成的越界立即使老美认为是共产势力的南进,认为金日成不过是“唐老鸭”,斯大林才是迪斯尼?穴Walter Disney?雪。杜鲁门不仅断然出兵,而且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派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这一下子,老美又介入中国内战了,激怒中共抗美,抗美之不足,接着援朝,最后在朝鲜半岛上大打特打起来,北京与华府成为死敌,关系恶化二十年之久,更不能谈承认的问题了。
此一转机是蒋介石事前不曾料到的,诚如他的驻韩“大使”邵毓麟所说:“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穴《使韩回忆录》?雪,司徒雷登在回忆录里的言外之意,亦认为若非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势必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穴Staurt,FiFty Years in China,P.273—275?雪不过,在一线转机真正到来之前,尚有一番惊险。当彭德怀统率的中国志愿军逼使美军仓皇南撤,使美军遭遇到“史无前例”的惨败时,联合国曾有请中共停战,然后把台澎交给中共的提议,但毛泽东不肯于和议开始之前停战,最后攻势受阻,形成拉锯战,不分上下,自然不会再把台湾送上门去,蒋介石在台湾才真正有了“安全保障”。
不过,蒋介石并不以受到美国的保护而满足,更希望美国卷入反共的世界大战,以帮助他反攻大陆,复国雪耻。所以朝鲜战争一爆发,他就表示可派出三个精锐师参战,以便参与反共战争。蒋愿意出兵,不惜牺牲,而别人居然不要。帮南韩作战的联军主要是美军,但也有一些别国军队,如英国已承认中共,当然不肯与蒋介石的军队并肩作战。不过,最主要的是杜鲁门根本不予考虑。当问起他是否仔细考虑过蒋介石派兵朝鲜的问题,杜说:
仔细个屁?选他的军队会有什么用?那些军队从来不曾能够他妈的打好仗。我们给他价值三亿五千万的军备,结果他的五百万人向北平与南京之间的三十万共军投降。然后共军用这些装备把蒋介石及其徒众赶出中国。我告诉你,“他从来就不像个样子”?选?穴He never was any damn good.?雪?穴Miller?熏Plain Speaking?熏P.282—283?雪
可见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杜鲁门对华政策虽有所改变,但对蒋之鄙夷不屑却依然如故。美国军方派麦克阿瑟到台湾告诉蒋,用他的军队“不适合”。这位高傲自大的麦帅应该把这一消息带到,然而在蒋面前真正说了些什么,只有他们二人与上帝知道。麦离台后,蒋的发言人却说蒋麦二氏意见完全一致。这个一致,显然是麦帅虽也不要蒋出兵朝鲜,却鼓励蒋反攻大陆。这是有违杜鲁门的政策的,所以杜鲁门特别派哈里曼?穴Averell Hardman?雪去东京找麦克阿瑟谈,告诫蒋有以台湾为跳板反攻大陆的渴望。麦说并无意让蒋把美国拖入国共内战,更重申服从总统命令乃军人的天职,但不久麦又声言说要鼓励蒋介石。杜命令麦撤销声明,但声明已经传播。等到中共跨过鸭绿江,右派政客公开支持麦克阿瑟鼓励蒋反攻的论调,麦也一再擅作主张要求动用蒋军,还要轰炸东北,扩大战争。?穴参阅Miller,Plain Speaking,Ch.24?雪不过,蒋介石所盼望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正是杜鲁门极力要避免的,遂不顾任何政治后果,炒了麦克阿瑟的鱿鱼。
一九五二年的美国大选,艾森豪威尔?穴Dwight Eisenhower?雪将军当选总统,使反共的共和党东山再起,新总统于一九五三年二月的国会咨文中,说明不再限制蒋介石对中国大陆的军事活动,而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杜勒斯?穴John F. Dulles?雪更是冷战时期的反共健将,对反共的蒋介石特具好感,独裁不独裁、民主不民主,也就无所谓了。此一发展卒有一九五四年底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为蒋介石提供军事上的保护伞,同时也拴住蒋,不准他随便反攻大陆,把美国卷入。?穴参阅Kirkendall,A Global Power,P.104?雪总之,老美又来帮蒋介石的忙了,到六十年代为止,又提供了四十余亿美援;到七十年代底为止,一贯承认蒋“政府”为“惟一合法的中国政府”。蒋介石在台湾终于安定了下来,在全球冷战对抗的夹缝里安定了下来,享受他一生中少有的长期安定。
第十二部分:孤岛上的父与子老美又来帮忙了 2
安定固然,但并不安分。他知道老美最气他用人惟私,认为是失去大陆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撤退到台湾之后,为了赢得老美的青睐,一方面把老美不喜欢的CC头子陈立夫充了军,我们从司徒雷登拍给国务院的电文可知,他一再向蒋建议陈立夫离华赴美考察政党政治,并曾要求“解散CC派”?穴dissolution of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