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军师,大元帅和大将军都在等着听哩!”

  刘玉尺望望周围的面孔,想着不能使闯营文武误认为小袁营无人,可以随便欺侮。于是他先站起来向闯王敬酒,向曹帅敬酒,又向刘宗敏和全体文武敬酒,然后心有所恃地笑着说:

  “玉尺不学无知,如有妄言,务请恕罪。我刚才说到汉朝名将李广,也只是想借此说明古时名将确有非凡地方。比如李广吧,有一天他出去打猎,忽然看见路旁蹲着一只猛虎,吓了一跳,赶紧射出一箭,把猛虎射死了。后来一看,才知道射中的原来不是猛虎,而是一块石头。因为李广是有名的神箭手,力气又大,那箭一直射进石头里面去,不但箭头,连箭杆、箭尾巴上的雕翎也都射进去了。这名之日:‘射石没羽’。你们说,这样的神力惊人不惊人?”

  旁边有几个读书人都附和着说:“是啊,这射石没羽的故事确是千古传诵。李广要生在今日,一定也是闯王麾下的一员大将。”

  牛金星和宋献策都熟知这个两千年来脸炙人口的故事,李自成也是熟知的。他们的心中都有些糊涂:捷轩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上挑毛病?吉珪用鼓励的眼色望刘宗敏,看他这个读书很少的大将如何同刘玉尺抬杠。许多眼睛也都望着刘宗敏,等他说话。大家虽然知道他不是那种喜欢在别人的鸡蛋壳中挑骨头的人,可是他为什么嘲笑刘玉尺说的这个故事呢?忽然,刘宗敏哈哈一笑,满饮一杯,说道:

  “玉尺,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有其事么?你别看我是个粗人,有些事情我也爱用脑子想一想。哪有射箭把箭杆也射到石头中去的呢?这事决不可信。”

  刘玉尺平时善于察颜观色,在一般情况下他不会去同刘宗敏争论,但这时喝了几杯酒,正处在兴奋状态,便立即说道:

  “这可是《史记》上写得明明白白的呀!”

  旁边一个秀才也带着三分酒意附和说:“这《史记》我是读过的,文章写得真好,太史公……”

  刘玉尺不等他将话说完,把杯子往旁边一推,很自信地接着说:“这太史公司马迁,可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呀。《史记》是千古不朽之作,上同《左传》、《国策》,下同《汉书》,都是光辉万丈的。那射石没羽的故事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写得明明白白,《汉书》中也记了此事,岂玉尺所敢杜撰?”

  刘宗敏笑了一笑(这笑中含有许多轻蔑),说道:“你们读书人满肚子喝的都是墨汁,说话都是凭着书上来的。我这个大老粗,斗大的字儿识不了几车,可是我啥事都喜欢看一看,想一想。就拿射箭来说吧,我们从十来岁就学起,到现在三十几岁,自己不知道射过多少箭,也看将士们射过无数箭,哪有箭射在石头上,会把箭杆也射进去的呢?就是一块泥也不行,你射进去不到一半,泥就把箭杆吸住了。除非射块豆腐,才可以射得进去。”说到这里,他自己哈哈大笑了一通,又继续说道:“说射石可以把羽毛也射进去,我看这是瞎扯。要不,大家试一试,看谁能射进去。不一定射石头,就射砖头、土坯也行,试一试看。”

  这番话说得刘玉尺和一些秀才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李自成、牛金星和宋献策都觉得刘宗敏的见解十分新鲜,出乎他们的意外,心中不能不为之点头。连曹操也不能不改变态度,向闯王点头说:“捷轩真是个极有见识的聪明人!”有些人是从曹营和小袁营来的,不像老府的人们对刘宗敏那样了解,但是他们震于宗敏的威名,又看见他眼睛里流露的嘲笑神气,纵然心中想着这射箭的事可能还有例外,也不敢在他的面前抬杠。牛金星看见高一功在看他,分明是要他说句话,免得刘玉尺下不了台,于是他笑着说道:

  “刘爷说的有道理。射石设羽的故事,本来值得怀疑,我也留意过此事,记得班固的《汉书》写到这件事时,就把没羽两字改成没镞,这镞就是箭头。《汉书》上只是说把箭头射到石头里去了。”

  刘宗敏笑道:“这也不行,箭头也射不进石头的。从来我还没有见过谁能把箭头射到石头里去。你们有谁见过么?我们大元帅射箭是有名的,能够挽强弓,百步之外,能穿透双重绵甲。可是,我看,他也射不进石头。闯王,你能不能啊?”

  自成笑着说:“那当然不能。”

  袁宗第也在座上笑起来,说:“在商洛山中,我去捉周山那一次,我的箭射完了,被困在一个土丘上。闯王去接应我,一箭射到一座悬崖上,箭头被弹了回来,那石头被射掉了一点皮,这是我亲眼看见的。闯王,你忘了没有?”

  闯工说:“是的,那一次拉了满弓,箭射到石头上又弹回来了,石头被碰掉一点,还迸出了火星。捷轩有经验,说得对:箭是穿不进石头的。”

  刘宗敏说:“你们瞧,我们大元帅,那么有骨力,也不过把石头碰掉点皮,迸出火星来。你们这些有学问的人,怎么就相信书上说的句句都是对的呢?我看书上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不要读了书反而被书愚了。”

  当他们谈话的时候,李岩一直注意地听着。他从前年冬天到了闯王军中以后,很快就对刘宗敏有了认识,佩服他虽然没有读过多的书,但为人聪明机智,遇事颇有见解。而且他也看出来刘宗敏今天是要拿这个题目将刘玉尺等人一军,使他们不要夸夸其谈。但是他又觉得不应使刘玉尺等人太难堪,便望一眼宋献策,希望宋献策出来圆圆场。谁知未献策也是个喜欢杂学的人,看过许多杂书,这时听他们谈得热闹,便也插话说:

  “这射石没羽的事情,古书上倒是几个地方都提到,不专是对李广说的。司马迁写在李广的身上,别人就写在另外一人身上,其实都不足凭信。”

  “军师,不知还有哪些书上提到过射石设羽,敢望赐教。”刘玉尺不相信宋献策会读过多少书,一面问,一面嘴角露出一丝讽刺的笑意。

  宋献策想了一想,说:“嗅,想起来了,好像我读《吕氏春秋》的时候,在《精通》这一篇上,有那么一句话:‘养由基射兕中石,石乃饮羽。’这兕就是现在的犀牛、野牛,养由基要射咒,结果射到石头上,连箭杆后面的雕翎都射进石头里了。我当时看了也没有留意,只想着可见并非光是李广有这本领。”

  李侔年轻气盛,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言说:“还有,还有。我看过刘向在《新序》中也说到楚熊渠子夜行,见到一块石头,以为是一个老虎卧着呢,弯弓射了一箭,把箭完全射进去了,连羽毛也射进去了。”

  大家惊奇地望着李佯,没想到李岩这个兄弟也是如此博学。同时对射石没羽的事情也就更加恍然明白了。刘宗敏笑道:

  “你看看,我随便一提,他们几位都是读书多的人,就引出别的例子来了,可见此事完全是瞎扯。”

  李岩不愿意李佯在闯王军中显露锋芒,赶快给他使个眼色,要他不要多嘴。但李作讨厌刘玉尺,已经憋了很久,不管哥哥的眼色,又说道:

  “其实,我从前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时候,曾对照《汉书》,都不是说的‘射石没羽’。《史记》上说的是‘没镞’,《汉书》上说的‘没矢’。刚才刘军师说《史记》和《汉书》上写李广‘射石没羽’,恐怕也是一时记错了。当然,《汉书》上说的‘没矢’,那‘矢’字是包括箭杆而言,箭羽也在其中,可是毕竟未曾使用‘没羽’二字。如今说的‘没羽’不是书上原话,大概是从‘饮羽’来的。这‘饮羽’二字倒是最早见于《吕氏春秋》。”

  刘玉尺不禁脸孔通红,只觉热辣辣的,不知说什么话好。袁时中觉得自己的脸上很没光彩,虽然依然挂着笑容,但那笑已经僵了。

  闯王和曹操交换了一个微笑,都觉得十分有意思。闯王怕刘玉尺面上下不来,赶忙举起酒杯,向全体说:

  “好,好。大家都说的好。请赶快喝酒,酒已经凉了。请,请!”

  刘玉尺看见吉珪并没帮他说话,感到孤立和难堪。他怀着暗气,不得不端起杯子,对刘宗敏勉强笑着说:

  “刘将军果然高见,高见。”

  刘宗敏说:“其实你们各位学问比我高得多,对于射箭也是内行,只是你们太相信书本,喝的墨汁多了,把古人的话句句都当成是真的,不敢怀疑。我这个大老粗就是讲究点实际,古人说得对的,当然我们要信,说得不合情理,我就不信。就是孔夫子说话恐怕也有说不到板眼上的时候,哪有一个人说话句句都是对的呢?”

  李岩笑道:“是的,连孟夫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不可靠的东西很多,有时颠倒黑白,有时隐善扬恶,有的地方是传闻之误,也有的地方是有意栽赃,种种情况,不胜枚举。”

  大家听了这话,纷纷点头。正当酒宴开得十分热闹、愉快的时候,忽然吴汝义进来,在闯王耳边小声说了几句。闯王问道:

  “真有此事?”

  “真有此事,马上就来了。”

  闯王的心中非常不快,低声说:“好吧,来到以后就把他带进来。”同席的人们看见大元帅如此神色严重,都不知出了什么事情,登时停止了说笑,连已经端起来的酒杯也暗暗放下。曹操忍不住问道:

  “李哥,出了什么事儿?”

  李自成没有做声,眼睛望着二门外边,等待着吴汝义带那班人们进来。

  李古壁虽然正月间在开封北城外为自己画像事挨了刘宗敏责打,但是伤好以后,那种令人讨厌的华而不实的老毛病依然如故。因为他找高一功、田见秀等将领说情,李自成仍然使用他,派他做一个四百人的首领,以观后效。他总想别出心计,做一些替自己沽名钓誉的事儿,获得闯王欢心。他仍然经常对不明白他的底细的人们吹嘘他跟随闯王年久,曾经屡立战功,只是因为崇祯十年在进川途中迷了道路,他率领一支人马被官军冲散,不得不回延安府去了三四年,所以如今没被闯王重用。他还说,刘爷对他重责,正是打算日后要重用他,这道理他清楚。

  现在,李古璧仿佛立功归来,洋洋得意地带着一群百姓来到大厅前面。他自己走上台阶,向闯王禀报:

  “禀报大元帅,末将因为昨天无事,就带了手下少数弟兄去到夏邑,县官已经逃走。夏邑百姓听说是闯王派人来,个个欢喜,焚香迎接,现在我把父老带来几个,向闯王表示投顺。”

  闯王问道:“可骚扰百姓了没有?”

  “没有。秋毫无犯。”

  闯王又问:“你奉谁的将令,前去夏邑?”

  “末,末将未曾奉谁的将令。因为大军攻破了商丘,我看没有别的事情,就想:既是闯王要到处解民倒悬,宣示吊民伐罪的宗旨,我就带着手下人马到夏邑去了。”

  闯王说:“你可知道,我有令在先:以后行军打仗,不管什么事情,没有我的将令,不准擅自行事。如今人马众多,如果大家都像你这个样儿,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如何能够使全军上下如同一个人一样?如何能够有令则行,有禁则止?那不是乱蜂无王了么?”

  李古壁一听,觉得闯王是要决心办他,吓得面色如土,赶快跪下说:“是,是。我只想到为大元帅尽力报效,没有多想其他,实在有罪。”

  闯王脸色严峻,略作沉吟,向邻席望去,用平静的声音问道:“捷轩,你说应该如何处分?”

  宗敏冷冷一笑,说:“擅自带兵离营,大元帅军法如山,当然不可轻饶。”

  闯王把头一摆,说:“违反军纪者斩,推出去!”

  李古壁以头碰地,哀求说:“求大元帅饶我这一次,以后永不敢了。”

  闯王没有做声。刘宗敏把大手一挥,喝道:

  “推出去!”

  酒宴上文武众多,虽然有许多人心中认为处罚太重,但无人敢站起来替李古壁讲情,默默地看着吴汝义命两个亲兵将李古壁推出去了。这事情刚刚发生在大家快活高谈之后,所以许多人都感到诧异。特别是袁时中和他的亲信,十分震惊,没有想到闯王军法如此森严,同时也害怕今后跟着闯王不知何时会出了差错。

  闯王又命吴汝义把从夏邑来的父老们都叫到帐前。父老们胆战心惊地来到大厅前,跪下向闯王磕头。闯王离席起立,走出来向众人抚慰说:

  “你们都请起来。我手下的将领没有听我的吩咐,擅自到了你们夏邑城。我今天斩他,不是因为他犯了别的罪,只是因为我的军令必须遵行。换了别的人,如私自去破城,也要问斩。至于你们各位父老,心中有我李自成,眼中有我李自成,我很感激。你们就在我这里喝酒吧。”随即吩咐亲兵们,就在大门里边摆了两桌,让父老们坐下喝酒。

  快散席的时候,闯王又对父老们说道:“你们既然来了.也好。我命人给你们一点银子,一点种子。银子拿回去散给贫苦百姓,种子拿回去种庄稼。现在种秋庄稼,虽然迟了一点,总比不种好。不种庄稼,秋后怎么办呢?另外,我想你们那里耕牛一定不多,兵荒马乱,耕牛都宰杀了。我送给你们二十头耕牛,你们带回去。”

  父老们一听这话,一起跪下磕头,感谢闯王大恩。有的流下了眼泪,说从来没有遇见过有谁像闯王这么仁义,这么心怜百姓,真是百姓的救星来了。闯王请大家起来,随即吩咐吴汝义去告诉总管:立刻拿出一千两银子,多拿一些秋粮种子,再选二十头好的耕牛,让父老们带回夏邑。

  吩咐完毕,闯王回头对罗汝才说:“咱们回去吧,还有许多事要一起商量。”

  “走吧。后天我请大家喝酒,请大元帅务必光临。”

  闯王点点头,微微一笑,然后转向袁时中,要他同刘玉尺稍留一步。袁时中望望他的军师,心中不兔狐疑,但不能不听从,等待闯王送走罗汝才以后,有何话要同他谈。他明白破城后自己的队伍军纪较差,滥杀平民和奸淫的事情比曹营更甚,他在心中暗猜:莫非闯王要同他谈这事么?刘玉尺本来怀着一肚子抑压情绪,此刻反而坦然。自从在商丘会师以来,他更加明白闯、曾两营确实貌合神离,李自成深怕曹操离开,所以他认为小袁营在闯、曹争斗中有举足轻重之势,对闯王用不着处处依附,更不用过于害怕。因为左右有人,他不便说出心里的话,只向袁时中露出来满不在乎的一丝冷笑。

  李自成送走了罗汝才以后,邀请袁时中和刘玉尺到二堂后边的知府签押房中谈话。除留下宋献策以外,他没有叫别人相陪。亲兵们也只留下两个,在签押房外边伺候。他并没有同袁时中们商量什么机密要事,只是较详细地询问了将士们在平时的操练情况,将士们有些什么困难,另外对袁时中和刘玉尺说了些勉励的话。他的态度十分亲切,既像是对多年相随的部将谈话,也像是对亲戚晚辈谈话,在酒宴上下令杀李古壁时那种风霜严厉的神色,一丝儿也看不见了。他还说:

  “时中,你要告诉你手下的将士们,从今往后,你们的心中千万再别存在小袁营和闯营的畛域之见。要是仍存那样见识,就辜负我重看你的一片心了。我倘若不重看你,便不会将我的养女许配给你。养女虽不是我的亲生女儿,可是我们夫妻看待她比亲生女儿还重。不管是论公论私,等到大功告成之后,我绝不会亏待于你,也不会亏待了你手下的有功之人。你是我的亲信爱将,也是我的娇婿,所以你的小袁营跟曹营不同。日后不应该还有什么小袁营和闯营之别,应该化为一体。我要一视同仁,手掌手背都是肉。你们也要明白,小袁营就是闯营,就是老府人马。我这是肺腑之言,你们要记在心中,还要传谕你们手下的众人知道!”

  袁时中赶快站起来说:“蒙大元帅如此厚爱,末将粉身难报。大元帅的这番钧谕,末将一定牢记心中,也要晓谕手下的文武们一体知悉。”

  刘玉尺随袁时中肃然起立,听时中说毕,紧跟着躬身说道:“今日回到驻地之后,即便将大元帅钧谕,晓谕众头领知悉。大家天天盼望的也正是化除畛域,不讲陕豫,不分内外,不论新旧,化为一体,同心协力为大元帅打下个一统天下。玉尺碌碌书生,遭逢乱世,苟全性命于蓬荜,本不敢望有出头之日。两年前得遇袁将军义旗南指,趋谒辕门,倾谈之下,勉留效劳。五尺与袁将军常言,方今天下扰攘,群雄并起,到头来不过是为新圣人①清道耳。嗣后得闻大元帅上应图谶,下副民望,方知天命攸归,必得天下无疑。小袁营全营将士,追随袁将军矢志相投,愿效驰驱,实望使天下百姓早见天日,重获太平之乐。今后小袁营中倘有谁敢怀二心,人神不容。按我们袁将军之意,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