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克” 隧道开通,哈萨克斯坦通往新俄罗斯斯克的最大输油管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了波罗的海新码头和通往那里的输油管道。俄罗斯在航天计划、开发萨哈林岛的重大方案和农业方面也取得了成绩。
2002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最吸引俄罗斯人注意力的是莫斯科人质劫持事件。2002年五、六月份席卷整个北高加索各共和国的自然灾害,强度超过了连斯克市,损失也更为惨重。不过,受灾居民在年底之前已得到了补贴,并得到一万多套房子。俄罗斯农业丰收,并开始向欧洲出口粮食。全国的许多地区有许多大规模建设项目:横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完成了全程电气化;从赤塔到哈巴罗夫斯克的公路大规模兴建——这条公路建成后,从加里宁格勒、圣彼得堡到弗拉迪沃斯托克的公路客运和货运将畅通无阻;圣彼得堡的乌斯季…卢克港也得以扩建;莫斯科大型现代化商务中心正在建设中,新的油、气输送管线铺设完成。
2003年俄罗斯公众关注的焦点自然是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以及在此举行的众多重要会晤。还有其他许多事件也证明俄罗斯经济、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增强。俄罗斯巩固了在中亚和整个独联体的地位。美国宇宙飞船发生事故以后,俄罗斯担负起维护与发展国际空间站的重大责任,向其输送物资与人员。近20年来,俄罗斯极地科考队员与学者首次赴北极,并开辟了常设的“北极站”。俄罗斯独立以来首次在印度洋举行俄陆海空三军与印度海军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俄罗斯开始铺设通往朝鲜和雅库茨克的铁路。诸如此类的重大而有意义的事件还可以不断列举下去。
2001年底之前,俄罗斯结束了联邦委员会的改革,整个垂直权力体系开始清晰地运作,联邦与区域法律得以协调。与前几年相比,政府机构、自然垄断行业、护法机构本身的反腐败力度加大。2001~2002年,俄罗斯实行了税务改革,许多项税额都大幅度降低,立法机构确立了新税务法的主要内容。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改革开始启动。电力能源领域的改革已准备就绪。2001年就已修订并确立了新的民法和刑法。退休政策改革与诉讼法律系统改革成功进行。教育与医疗保险领域的改革也已准备就绪。
2002年军事改革正式开始。武装力量要想加强,在很多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恢复陆海军的日常军事训练、演习和培训。军事技术装备系统得到理顺,国家国防订单也有了实质性的增加。在经过很多年以后,俄罗斯首次举行了大规模远程战略轰炸航空兵军事演习。研制新一代武器系统,包括核武器的工作得以扩展。俄罗斯战略轰炸机飞赴印度洋并与那里的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协同作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莫斯科剧院的恐怖分子被消灭后,车臣武装分子的头目及其在俄罗斯境外的庇护者决定改变恐怖战术。2002年12月27日,两名亡命徒驾驶两辆装满爆炸物的卡车,冲向格罗兹尼的政府大楼,爆炸导致近60人死亡,150多名普通政府职员和市民受伤。几个月后,在兹纳缅斯卡村的中心街道和距古杰尔梅斯不远的地方举行的宗教节日上,女人肉炸弹引爆了隐藏在衣服内的“沙赫德的腰带”,上百名平民被炸身亡,200多人受伤。还有几起类似的恐怖活动被预先发现并得以制止。奥塞梯的特种部队查获两辆装有8。5吨重的爆炸物以及随时准备引爆的大型运油车。车辆是通过印古什开往弗拉季高加索方向的。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2)
作为对车臣恐怖活动的回应,不仅安全部门的行动更为积极,车臣的政治进程也更加深入。车臣共和国宪法和全民公决的筹备进程也在加速。这项艰巨的工作得到了多数车臣人和难民的支持。2003年3月23日,89%的车臣居民参加了全民公决。其中几乎95%的人对全民公决的三个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全民公决的问题是:是否赞成(1)车臣共和国宪法;(2)总统选举法;(3)议会选举法。在全民公决中,外国观察员和法律工作者并未发现对选民权力的明显侵犯。在全民公决的前夜,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车臣居民发表讲话。这个讲话在车臣地方电视台被播放数次,讲话内容很受关注。
格罗兹尼很多方面令外国观察员感到惊讶。他们看到,在空荡荡的城市里,选举箱旁边排着长队,有些老人手持绿色条幅反对全民公决。他们还看到,很多车臣人参加全民公决的欢欣表情。选区的保卫工作做得很仔细,当天没有发生恐怖事件。一座被毁楼房上挂着横幅标语:“参加全民公决吧,首次有人问你的意见。”而旁边另一座被毁楼房的墙上挂着另外一种口号标语“我们车臣不需要犹太的全民公决!”莫斯科各政治流派对车臣全民公决结果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在《新报》上可以读到,“车臣民族解放运动投降了”,“恐惧使俄罗斯反对派瘫痪”。谢尔盖·科瓦廖夫、瓦列莉娅·诺沃德沃尔斯卡娅和全俄罗斯民主会议其他成员签名认为:“在车臣举行全民公决是个政治错误。那里应当和平协定,并举行由对立各方代表参加的和平大会。”《共青团真理报》认为:“车臣人投票赞成和平,而克里姆林宫在叛乱共和国重建和平的政治活动中赢了。”而在《莫斯科新闻》记者米哈伊尔·舍维廖夫看来,“全民公决、议会、总统,这些都是空洞的形式。对车臣人民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命安全、医治创伤、重建家园、抚育子女。为此,现在所需要的是工作,需要俄罗斯财政预算的拨款和哪怕是最小限度的安宁。车臣在2003年3月23日举行的全民公决换到了他所需要的这些东西。这不是投降,而是后退。” 在我看来,这个观点已接近真实情况。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车臣全民公决的成绩是前进了一大步,而不是后退。
车臣和平进程已经启动,而车臣重建的很多经费并非来自俄罗斯联邦,而是来源于自身的经济。2002年车臣石油开采量达到150万吨,并仍保持增长势头;天然气开采量也在增加,粮食产量为35万吨,是其内部需求量的两倍。车臣重建工作与新建项目的规模也大幅度增加。2003年夏天,俄罗斯权力机构通过两项对车臣来说至关重要的决定:特赦所有在车臣领土上参加过战斗的人,前提是他们从来没有犯过重罪。另外就是向房屋在战争中被损坏或彻底毁坏的家庭提供大额赔偿。这项赔偿将在两年内支付。
许多政治观察家将2003年3~6月在车臣发生的事件不仅视作普京的重大胜利,而且也是担任该职位已近三年的车臣现领导人阿赫马特·卡德罗夫的胜利。毫无疑问,阿赫马特·卡德罗夫及团结在其周围的车臣政治家与军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阿赫马特·卡德罗夫的暗杀不计其数,牺牲的保镖也不胜枚举。车臣民众对他的态度,我们可以在该共和国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中看到。
引人瞩目的是北高加索各共和国与边疆区领导人的不寻常组合。阿赫马特·卡德罗夫曾是车臣武装分子和伊斯兰教高级神职人员,毕业于布哈拉市的一所伊斯兰宗教学校,之后在塔什干和约旦的伊斯兰宗教学院学习。阿赫马特·卡德罗夫曾是杜达耶夫与马斯哈多夫最亲近的盟友,但他坚决反对瓦哈比派在车臣的暴力行为,也反对1999年8月武装分子侵犯达吉斯坦。印古什的穆拉德·贾济科夫是联邦安全局的少将职业“契卡”队员,1984年毕业于苏联克格勃在明斯克的高级培训班。在穆拉德·贾济科夫之前几年,普京的密友、俄罗斯现任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也毕业于同样的培训班。党务工作者、外交官亚历山大·扎索霍夫几年前当选北奥塞梯…阿拉尼亚共和国总统。他在1990~1991年间曾任苏共政治局委员,也是苏共中央书记。卡巴金诺…巴卡利亚这个北高加索地区最平静的共和国的领袖是瓦列里·科科夫,他1988年就已经任苏联共产党卡巴尔达…巴卡卡尔自治共和国第二书记,并很快晋升为第一书记兼卡巴尔达…巴卡卡尔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卡拉恰耶沃…切尔克斯共和国的领导人是职业军人弗拉基米尔·谢苗诺夫大将。他一生由排长一直升至俄罗斯联邦陆军总司令。三年前,成功的商人、富有的企业家哈扎列特·索夫缅当选为阿德格尔共和国的总统,他决定在本地人民困难之际向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达吉斯坦的现任领袖是穆罕默德·阿里·穆罕默多夫,这位73岁高龄的政治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担任共和国领导,起初是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后来担任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斯塔夫罗波尔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长官亚历山大·切尔诺戈罗夫与亚历山大·特卡切夫是俄罗斯共产党的活跃分子,他们正是在苏联共产党的支持下才得以当选的。相反,罗斯托夫州州长弗拉基米尔·丘布自视为自由民主派,并主要依靠俄罗斯右翼党派的支持。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3)
整个南部联邦区的行政长官是维克多·卡赞采夫上将,他在1999~2000年就曾成功领导了车臣的反恐怖行动。频繁访问北高加索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每次都在迈科普、莫兹多克、斯塔夫罗波尔、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弗拉季高加索、马哈契卡拉等地将上述领导召集在一起。南部联邦区无疑是俄罗斯联邦在经济与民族问题工作方面最复杂的地区。但这些问题在2000~2003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俄罗斯所有社会学家在总结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情况时注意到,处于压抑、愤怒与恐惧状态下的俄罗斯人数量大大减少。1999年,有一半以上的俄罗斯人处于绝对负面的心理状态中,2000年,这个数字指标降至40%,2001年降至22%,而2003年夏天则降至15%。与此同时,心理状态平和安宁的俄罗斯人已升至60%,许多俄罗斯人甚至是精力充沛、情绪高涨。近三年来,俄罗斯正面情绪的增加超过物质生活改善的速度。
普京:政治家及其影响力
上文列举的俄罗斯社会生活与情绪方面的正面变化有许多原因。那些把国内发生的大部分变化与俄罗斯新总统普京的作为联系起来的政治观察家们也许是对的。政治家普京的支持率在2000已经很高,平均为65%;2001年,他的支持率从未低于70%,而2002年则升至80%。2003年3月,在普京任总统三年之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他的个性与政绩的社会调查。69%的人表达了自己对普京的积极看法,甚至是好感;12%的人对普京持中立态度;有3%的俄罗斯人称对普京没有好感甚至反感;但也有3%的人颇为赞赏普京的为人和政绩。只有1%的人不置可否,在这类调查中这是很少见的现象。“普京身上到底什么吸引您?”回答这个问题时也很少有人为难。列举起普京的优点来,足可以用半页纸的篇幅。在回答“您不喜欢普京哪些方面?”时,他的大多数反对者的回答很简单:“他与叶利钦及其亲信还有联系。”
在俄罗斯政治家当中,普京的批评者大为降低,虽然剩余人数还是不少。极力贬低普京所作所为的自然是根纳季·久加诺夫。但这种批评过于笼统。他认为,“政权的一切行为都对国家有害。人民不能寄希望于普京。与叶利钦相比,普京更加成功地推行对国家来说是毁灭性的自由政策。”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对此补充道:不仅是人民,就是寡头们也不应寄希望于普京。“他们对普京厌倦了。他们不再需要昂贵的中间人,其政治长衫已经破旧,其依靠挥霍帝国残片而扮演伟大帝王的企图看上去也很可笑。” 某个“国家战略委员会”甚至预言,一场有利于寡头们的国家政变已经临近了。 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认为,普京错就错在他把俄罗斯作为政治国家,甚至不是作为官僚国家来管理。鲍里斯·叶利钦不久前的顾问和助手们对普京及其政策的评价也很低。近三年来,叶利钦的女婿、塔季扬娜·季亚琴科的丈夫、前总统办公厅主任瓦连金·尤马舍夫不止一次歇斯底里地抨击普京。叶利钦的政治助手格奥尔吉·萨塔罗夫也极反感普京。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许多人公正地将普京时代称为放弃机会的时代,这一点尤其反映在经济方面。在经济失误当中,总统普京比政府的责任更大,因为正是普京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普京担任总统,让人想起在备用铁路线上缓慢地来回行进的火车。总统选举之后,情况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叶利钦的经济顾问与助手亚历山大·利夫希茨认为,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仍然是在前进,但速度过于缓慢。但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杰利亚金博士对普京的意见最大。他在1990年6月~1999年7月被认为是鲍里斯·叶利钦班子里最为权威的分析家。他写道:“普京的彼得堡体制,就连保障自身政权的最为首要的问题甚至都未能解决一个。俄罗斯还没有国家存在,我们生活在家族争斗的国家机器废墟旁。高技术与科学流派一去不返地丧失了。这使我们被抛到并不具备参与世界竞争实力的‘第三世界’国家地位。丧失了文化水平与教育、医疗体系。大众变得野蛮。我们的国家没能变为统一的社会,而是变得支离破碎,混杂了阿拉伯世界、中国、欧洲、美国的一些特征,还有自视为苏联残留者。所有这些不被邻国喜欢,使他们害怕的乌合之众就是今日之俄罗斯。社会团体的退化与分化仍在继续,因为目前的政权不能在任何方向上哪怕是前进两步。”
著名社会学家尤·列瓦达把普京的高支持率比做“离开地面,自由飞翔的气球”。“完全没人相信政府会取得什么成绩。总统靠什么工作?仿佛他能弹指制造出变化来。因此,对总统个人和他工作的信任指标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新报》的卡加尔利茨基更加尖锐,他把普京的高支持率称为“与气球没什么两样的政治泡沫”。卡加尔利茨基的观点是,普京在2000年和2001年“实质上没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在经营宫廷争斗和人员调整,恐吓动摇者,惩罚私敌,奖励旧友。国家与世界的形势在自然发展,依靠经济增长的惯性和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领导的前政府付出的努力在前进”。
所有这些评价都是不公正和偏激的,在许多情况下,其作者甚至是蓄意歪曲事实。当然,俄罗斯在2003年的局势仍然是复杂和困难的,但不能不看到,国家在1999~2003年间取得的不容怀疑的进步。俄罗斯民众对现实的评价要比上述专家、分析家们客观得多,也准确得多。2003年3月,在回答“国家面临的困难,谁是罪魁祸首?”这个问题时, 25%的人认为是叶利钦,22%认为是戈尔巴乔夫,11%认为是寡头,10%认为是犯罪集团,7%认为是共产党,6%认为是西方国家,5%认为是俄罗斯人民,4%认为是民主派。无论是弗拉基米尔·普京,还是米哈依尔·卡西亚诺夫,在答案中都未被提及。在这项调查中,77%的人表示出对普京的信任。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4)
许多可以近距离关注普京工作的高官与富商都认为,2000~2003年间,普京的权威与工作效率都有实质性提高。其中一些人甚至带着不赞成的语气说,在俄罗斯的领导中,还从未有人尝试如此深入地领会所要讨论问题的实质和细节,但这并未影响普京清晰地表述主要任务,并将其从次要任务中区别开来。甚至弗拉基米尔·雷日科夫这样的普京的积极反对者,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在处理紧急事务方面,普京总统的效率很高。在涉及到一年到一年半的长期任务时,与叶利钦相比,普京也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但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在解决时间跨度在10~15年的任务时,作为战略家,普京的效率如何呢?”
普京的效率当然也被西方看到。2001年9月11日之前,西方没有人支持普京。西方国家显然不想看到与其为邻的是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尽管并非所有国家都同意布热津斯基的看法,说“俄罗斯是正在消失的小数量体,之所以还要考虑到俄罗斯,只是因为它还拥有早在苏联时期研制出的核武器”。 西方政治家从普京的自信中更多看到的是潜在的威胁,认为他是个“只善于重建专制管理风格的人”。2001年9月11日后,这些评价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美国一家报纸在一篇长篇分析文章中写道:“当时普京身上没有任何特点预示他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许多人认为,他担任总统只是俄罗斯走向混乱与沉寂的一个过渡阶段。但两年之后这些消极看法都烟消云散。俄罗斯正在经历着复兴的过程,普京已经成长到能胜任工作的水平,并在继续成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