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母亲那么能干,到时候谁照顾谁还指不定呢。”
方芷君掩唇一笑,目光却在触及那刚刚踏进偏殿的人影时倏的一僵,锦韵顺着看了过去,也不由抿禁了唇。
清华公主踏着优雅的步伐徐徐而来,两旁的贵妇都让开道来,或是恭敬地行礼,那一路的气势可是无人能比。
“参见公主。”
锦韵与方芷君对视一眼,同时行了一礼。
清华公主红唇一翘,意味不明地笑道:“锦韵也在,这可是赶巧了。”
“今日皇室宗亲和文武百官的家眷尽数在此,锦韵自然也在。”
锦韵淡淡地说道,态度不卑不亢,自从知道清华公主使出这等卑劣手段之后,她便再难生出一丝好感,且看这光华荣耀的背后,到底是颗多肮脏与黑暗的心,想想都令人恶心。
在锦韵这里碰了个软钉子,清华公主也不恼,目光转向了方芷君,依然是带着她一贯的傲然口吻,“你们夫妻要去西北便尽管去吧,告诉顾清鹏,本宫不稀罕!他总有后悔的一日,到时候可别反倒来求本宫!”
“多谢公主惦念,芷君自会如实转告相公,如此,恭送公主!”
方芷君亦是淡淡一笑,袅袅一拜,让清华公主口中还未说出口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她本来预备了很多话要来教训方芷君,可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方芷君那“恭送”两个字已然出口,她再赖在这里不走反倒失了格调。
也罢,就看他们这对鸳鸯在西北能蹦达到几时,清华公主狠狠地瞪了一眼方芷君,这才冷哼一声,傲然离去!
男人,她从来都不缺,少了顾清鹏,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她就等着他后悔,等着他来求自己的那一天!
“舅母,好样的!”
锦韵偷偷对方芷君眨了眨眼,早就知道她的聪慧,以前是为了子女才不争不夺,如今为了保护她的家人,就连公主她也有勇气斗上一斗了。
这样的方芷君才是她所认识和佩服的,锦韵不禁暗暗庆幸,顾清鹏遇到了方芷君,才真正是他一辈子的福气。
*
只有五品及以上官员的家眷才有资格得太后召见,当然,这也并不是全部,很多的女眷只能在懿福宫外拜上一拜,便已经算是太后的恩典了。
太后的懿福宫并不如锦韵想像中有着金碧辉煌的奢华,反倒是低调而淳朴,内敛而厚重,与无声处彰显着威严与气势。
想来也是,历经三代帝王,太后那双眼睛早将世间的浮华浪荡男欢女爱看遍,还有什么东西能入得了她的眼,不若回归质朴的素然,才更合她的心意。
踏进懿福宫大殿后,锦韵不由低头瞄了瞄自己的衣裙,梨花白的折枝月桂裙,用银色丝线挑了边,头上只插着一只素雅的玉簪,这一身是沐子宣给她配的,她当时还问这样会不会太素了对太后不敬,谁知沐子宣却是淡笑着摇了摇头,道:“这世间的姹紫嫣红太后已然看遍,更何况还有后宫嫔妃们每日的争奇斗艳,看着都累眼,不若素雅一点不会讨人厌。”
当时她还只当沐子宣是顺口一说,此刻入了懿福宫,看着这里的陈设布置,不得不说他是有先见之明的,合了太后的眼缘,其他事情都好说,也就是我们现代找工作或者是相对象所说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锦韵远远地看了太后一眼,太后的两鬓间有些花白,但眉目却仍然细致,可见年轻时的样貌必然不差,此刻,她正双眼半眯着倚在榻上,一身金黄色宫廷制式的裙袍长长拖曳在地,上面绣着飞舞的彩凰,一颗东珠点缀在彩凰的眼睛上,饱满而又明亮。
女官手持卷轴在一旁唱名,被念到的命妇立马出列,那感觉就像阅兵似的,锦韵不禁在心头低笑一声,初时的紧张也淡化了不少。
命妇们一一拜见后,太后要么说上两句,要么就闭了闭眼,挥挥手打发了,看那模样显然是有些倦了。
锦韵微微转了转头,看着不远处的文舒华母女正在窃窃私语,间或还朝他们这边看上两眼,想必所说内容与沐亲王府脱不了干系。
锦韵也没有问王妃,可看着王妃与文夫人谈话归来后那僵冷的脸色,紧抿的双唇,想来也是不欢而散的结局,让她更加忧心,待会可千万别生出什么事端。
正在锦韵思虑之间,女官已经念到沐亲王府的名,王妃赶忙领着一众女眷出列,左左右右算起来共有七人,当然,不包括文舒华在内。
显然,王妃出列时是朝文舒华递了眼色的,可这姑娘明明看见了,却硬是梗了脖子假装没看到,一时之间,有人捂唇暗笑,有人窃窃低语,众人的表情立时便精彩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大殿中的波涛暗涌,太后半眯的眸子缓缓增开,精光乍现,手一抬,便有宫女立马上前搀扶着坐正了身子,目光扫威严地一扫,立时便凝住了,眉毛一挑,有些不悦道:“世子妃何在?”
文夫人这才拉着不情不愿的文舒华破开人群,到了殿中跪下,埋头道:“太后莫怪,是我家舒华不懂事,她前段日子身体有恙便一直在娘家静养,没来得及与王妃他们同来。”
“是不懂事!”
太后淡淡地瞥了文夫人一眼,这才道:“那也是你这个好母亲教的。”
“是臣妇的过失,请太后责罚。”
文夫人脸色一僵,喏喏地低下了头。
“太后容禀!”
文舒华重重地在大殿下叩了个响头,抬起时额头已是红肿一片,美目泛红,好似受了什么极大的委屈一般。
四周立时便响起一片抽气声,人人猜疑的目光都在文家母女俩与沐亲王府一干女眷身上打着转。
“你看这姑娘,好似哀家不通情理一般,有你说话的时候,且先等着。”
太后不急不慢地晾起了文家母女,这才转向沐亲王府一众家眷,“妩音,婉柔,你们且先起来。”
“谢太后。”
妩音便是王妃的闺名,连王爷都很少这般唤她,此刻被太后唤起,仿佛忆起了儿时的画面,王妃不免有些动容,看向太后的眸中浮着泪光盈盈。
“这姑娘标志得紧,莫不是子宣的媳妇?”
太后的目光仿若洞穿冰流,直直地射在了锦韵的身上,她稳住心神,上前盈盈一拜,“儿臣惶恐,初次拜见,始知太后威仪无双,既而心生敬畏,愿太后福泽绵长,永佑我大辰!”
太后一怔,所有人皆侧目,这马屁拍得可真正是……若是换作其他人来说,保不得有阿谀奉承之嫌,可偏生这姑娘张着一双纯净无瑕的大眼睛,一番话语似乎尽出自肺腑,不见半丝逢迎之色。
这下,就看太后老人家接不接招了,众人可没忘记,沐子宣的正牌媳妇如今还跪在一旁呢,太后这一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要抬举这位世子侧妃吗?
“呵呵……这丫头还挺会说话,过来哀家看看。”
太后一笑,这紧绷的气氛立马瓦解,王妃暗自抹了抹汗,柴侧妃却是冷哼一声,暗道这丫头好运,得了太后的高看。
“是。”
锦韵淡笑着上前了几步,当然也不敢离得太近,抬起的眉眼呈四十五度角微微向下扫去,一脸的恭顺。
“模样生得着实俊俏,怪不得……”
太后说到这里话峰一顿,似是想到了什么,微微沉下了脸,“长得好也不如性情好,以后多跟你婆婆学学,皇家宗室女眷便要有该有的淑仪,半点懈怠不得,别跟有的人似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太后这话似乎意有所指,说得文家母女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太后所言,儿臣必当谨记。”
锦韵又是屈膝一拜后这才退了下去,心中却犹如雷鼓重击,摊开一开,手心里全是冷汗,太后这人情绪不好捉摸,飘浮不定,幸好她也没犯什么大错,关于她的这一茬该就此揭过了吧。
太后的目光淡淡地扫了一眼郑芳宜,看着她眼中一闪而过的幸灾乐祸的神情,不由眉头微皱。
郑太尉家里的女儿她本就不太喜欢,宫里已经住了一位,还有一个嫁到了沐亲王府,虽然她不喜欢柴婉柔,但沐子荣这个孙儿他还是挺满意的,可如今看着他这一妻一妾,她不由暗自伤神。
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一个出身卑微上不得台面,倒是那个锦韵让她多留意了几眼,那一身打扮首先入了她的眼,清新素雅如出水芙蓉,再加上不卑不亢进退有度,明明说着讨喜的话却又不让人觉得是在奉承,怪不得……怪不得当初他们两兄弟都想要求娶这姑娘,想来也不是全无因由的。
如今有锦韵在沐子宣身边,她不由稍感安慰。
倒是文舒华太不识大体了,京城中早有风言风语,都当她不出宫门全然不知吗?这还没被休或是和离呢,就忙着找下一个婆家了,真当他们皇家的人是死的吗?
“咳咳……”
太后清咳了一声,立马便有宫女奉上温茶,她润了润喉,这才挥退了不相干的人,只留下文家与沐亲王府两众家眷,让那些想留下看热闹的人只能望门兴叹。
“说吧,你倒是有什么委屈?”
太后淡淡地瞥了文舒华一眼,说出的话语平静至极,倒让人看不出喜怒。
“太后,”文夫人极力地给文舒华使眼色,她却不管不顾地又叩了个响头,这才泣声道:“这京城谁不知道我在王府中是守活寡,世子爷都不待见我,一门心思只扑在那个女人身上,我这有夫君和没夫君有什么分别?他是天家贵胄,皇室血脉,可我也是父母心坎上的宝,他这样对我,不是太欺负人了吗?”
“喔?那你有什么想法?”
太后轻轻拂了拂金丝袍,扫着那几不可见的尘埃。
“请太后作主,准我与世子和离。”
文舒华定了定心神,终于说出了她的最终目的,这件事情在她心中盘旋已久,在城中流传着沐子宣可能已经客死异乡时,这个念头尤其强烈,凭什么她大好年华要白白浪费?凭什么她要为沐子宣守活寡?她不甘心!
如今,母亲已经为她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人家,暗自相看了一番,她早已经看中了其中的一个,就等着与沐子宣顺利和离,她才好再嫁。
文舒华此话一出,场中之人都是脸色大变,王妃上前一步,怒斥道:“舒华,你这说得什么话,好好的为什么要和离?有事大家好商量,你何必惊动太后她老人家?!”
“母妃,”文舒华状似委屈地瞥了王妃身后的锦韵一眼,“您一心只护着锦韵,哪里还管过媳妇的死活?如今我自求离去,与您,与她,与王府,与世子爷,那不都是皆大欢喜吗?”
“舒华,”王妃摇了摇头,叹道:“我自问待你不薄,你刚嫁进王府时若不是对子宣漠不关心,何故会让他冷了心?你自己的丈夫自己都不上心,如今反倒怪他冷落了你,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怨不得谁!”
“是,我不怨!”文舒华咬了咬唇,气势倏地拔高,“我如今只想同他和离,求太后成全!”
柴侧妃在一旁看了良久,这才寥寥插进一句,“舒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不是伤了大家的和气吗?”
说了等于没说,锦韵不由在心底翻了白眼,暗自将柴侧妃鄙视了一把。
文夫人焦急地在一旁打眼色,可文舒华全然不见,只是固执地梗着脖子,似乎今天不求到一个结果她绝不罢休。
太后轻哼了一声,将所有人的脸色都收入眼中,这才不急不慢道:“这门婚事是哀家亲口所赐,如今你竟然要和离,不是说明哀家没有眼色,这才为子宣求了你这个媳妇?!”
“臣妇不敢!”
文夫人脸色骤然发白,牙齿在双唇之间轻颤着。
“臣女不敢!”
文舒华亦是全身一抖,原本挺直的背脊重新匍匐在地。
虽然只是轻轻的一句,但谁都能听出其中暗涌的波涛,太后不悦了,后果很严重!
第【182】章 文舒华倒霉了(2)
整个大殿里落针可闻,只有彼此小心翼翼的呼吸萦绕在鼻间,若是可能,每个人都在尽力地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以防太后含着怒气的长矛倏然转了向,下一个便对上自己。
“你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太后冷哼一声,不怒而威,“我倒不知道文大人竟然教出了这样的好女儿,文婕妤谦和有礼识情知趣,却有个这样的妹妹,连哀家都替她不值!”
“太后,”文夫人可怜巴巴地抬头瞟了一眼,在太后威仪的目光之下又立马低下了头,“小女无状,是舒华年纪小不懂事,请太后看在我家老爷对皇上忠心耿耿的份上,原谅她这一回。”
在这个节骨眼上,文夫人万万是不敢再将文婕妤牵扯在内,能躲得了一个便是一个吧。
拜见太后之前,王妃便找她私下里谈了一番,可是最终却是不欢而散,实在是王妃这个解决方法让她不能妥协,要么让舒华自动回到王府磕头认错,这一点她知道女儿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而另一条路……不想也罢,若是女儿真是被休弃归家,这今后还要怎么嫁人,怎么活?
这一点,她是打死也不答应的。
想到女儿在王府受到的冷遇和不公,文夫人满心的怨愤无处发泄,只能对着锦雯出气,如今锦雯也被她弄到回了娘家,那口气才稍减了些。
可说到和离,王妃那边也丝毫不松口,女子要求和离,那就是男方有问题,谁愿意自己的子女不好过呢?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拍两散,她与王妃彼此都不买帐。
可舒华是个倔强性子,这下说破脸了闹到太后跟前,原以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好歹会有个公平,可太后如今将所有人都遣走了,独独留下他们两家,意味是什么已经很明显了,可舒华还不开窍,硬要往枪口上撞去,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思及此,文夫人已经暗自捏了把冷汗,只希望文舒华能够清醒些,别再自个儿犯糊涂,否则赔了自己这条老命也救不了她!
“文大人对皇上的忠心哀家自然是知道的。”
太后舒了口气,淡淡地点了点头,垂了眸子沉吟半晌,才道:“哀家也不是老古董,男欢女爱本就是你情我愿,强扭的瓜也不甜……”
文舒华听得心中一喜,抬起了一双期待的眼,连文夫人都是半惊半喜地看向了太后,只王妃微微皱一眉,她了解的太后可不是这样的,皇家人唯一的特性:护短,极其护短!
就算是自家人不对,那对方肯定也错一半,太后可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活了六十六个春秋了。
“也罢。”
太后挥了挥手,显得很是疲倦,“素秋,东西拿上来吧!”
随着太后这一声唤,只见得一打扮得宜的嬷嬷手中捧着一个桃木托盘从帘后绕了出来,托盘上盖着一层明黄色的锦绸,锦绸下有一物凸起,看那形状似卷轴一般。
文舒华一喜,正待双手接过,太后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接了这纸休书,从今往后,你和沐亲王府便再无半点干系!”
文舒华举起的手倏地一僵,脸色瞬间青白,不可思议地看向太后,惊诧得吐不出话来。
太后这一招可真正是高,锦韵忍住心中的低笑,即使是不在一起了,太后也要让所有人知道,只有皇家不要的人,哪有人敢不要皇家的人?有不要的,那都是假的,她自会拨乱反正,让一切重归正途,这点绝对不马虎!
“怎么,不乐意?”
太后倏地搁下手中的瓷碗,在大理石的小几上“嗑”的一声碰撞,溅出些许水沫,抖了抖指间,冷笑道:“不接这休书也行,哀家还为你备着三尺白绫,一了百了,也全了你的孝道和妇道,自个儿选吧!”
“谢……谢太后!”
文夫人赶忙从素秋姑姑手中接过了那桃木托盘,拉着文舒华便要谢恩,双手却还因为刚才太后那番话而哆嗦不已。
能活着,谁想求死?
如今保着命才是正途,休书也到手了,那算是和沐亲王府正式摆脱了干系,目的也达到了,他们啥都不求了。
虽然这被休弃的名声不好听,但好歹这条命还在,只要人活着,什么事情不可能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文夫人虽然也有不甘与怨愤,但仍然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只是文舒华那张脸比哭还难看,整个人僵傻了似的,满腔怨恨无处发泄,最后只在离开时化作了对锦韵饱含恨意的深深一瞥。
锦韵只当没看见,败军之将,何足言勇,谁怕谁?
正在这时,太后的目光却是不经意地扫向了锦韵,微微挑了挑眉,做了个你知我知的表情,锦韵一怔,忙低下了头,心中却忍不住猜测道,敢情是沐子宣早来太后这里打点过了,今日唱的这一出早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他却借着太后的手将这纸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