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云珊笑了笑,刚想再说话,就看见周润在那边坐着,一边听钱喻敏说话,一边却往顾嫣然这里看来,便端起茶杯来装作喝茶,小声道:“周家丫头看你呢。”

    顾嫣然转头去看,目光相对,周润对她一笑,转开了目光。这实在有点古怪,顾嫣然只觉得后背上凉了那么一下,下意识地挺了挺身子,低声道:“总觉得奇怪……”周润那个笑容,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仿佛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这事有些古怪。周润对她若是不假辞色倒是正常,可这会儿周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她就是要笑,也该是看不得她“小人得志”的神色,可万不该是幸灾乐祸,似乎还带着点儿怜悯,倒好像她很快要倒楣了似的……

    “别理她,跟她娘一样阴阳怪气。”陈云珊利落地下了结论。

    顾嫣然琢磨不出周润为什么会如此,再说心里也还装着别的事,便把这件事抛下了,拉着陈云珊小声问:“你知道我表姐在晋王府过得怎样么?”

    孟瑾偶尔也派人回来,送点儿晋王和晋王妃赏下来的新鲜瓜果鱼虾之类,东西不多,孟家也不是缺这一口,只为了递个消息罢了。但孟瑾从来只说好不说坏,倒弄得林氏越发的担心。

    陈云珊想了想:“应该不错吧。不过这会儿不是王侧妃有孕么,晋王府都看着她的肚子呢,别的——我也没大听说。”晋王妃出身许家,许家治家如治军,晋王妃虽然没能做到这般,但王府里的消息也极难透出来,哪怕是些许生活琐事,也是一样。陈云珊虽然说起来算是晋王的表妹,但晋王妃这位表嫂也没打算让她多知道点什么。

    顾嫣然轻轻叹了口气。上次跟着孟瑾陪嫁过去的杜若回来,因有个王府的婆子陪着同来,只稍稍透了一句话——王娴有孕,晋王便多宿在晋王妃屋里了。那天,孟素蓉轻轻对她说了一句:“晋王妃只是要个儿子……”

    按说这些事不该跟未出阁的姑娘说,但顾嫣然很快就要出嫁,嫁的还是并不怎么友善的平南侯府,有些事情孟素蓉觉得女儿应该知道。晋王与晋王妃算得上伉俪情深,何况还有许家在那儿,倘若王娴这一胎生的是儿子,只怕至少几年之内孟瑾都会被冷落了。

    陈云珊在这一点上比较迟钝,还安慰顾嫣然:“我那表嫂是个大方的,再说她也知道瑾儿是我好友,不会难为她的。”

    顾嫣然于是笑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过了七月,天气就凉快起来,白日渐短,黑夜渐长,日子便越发觉得快了。尤其在顾家,孟素蓉简直觉得日子快得可怕,女儿出嫁的日子,竟然是一眨眼就要到了。

    成亲前的头一日,顾家过了嫁妆。一水儿的黄花梨木家具,不算太多,但该有的都有了,尤其是一张拔步床,请了京里的能工巧匠来做的,又大方又雅致。各色衣料首饰,古董字画,平南侯府送来的定礼顾家一样没留,又照样添上一份,总共四十八抬嫁妆,满满当当。自然在京城这等富贵地方还数不上十里红妆,但也已经是顾家尽其所能了。

    从顾家到平南侯府的路不近,这四十八抬嫁妆也颇为引人注目。主要是西北军的封赏已经下来了,主帅许大将军将功补过,算起来功略大于过,赏了些金银并珍贵药材之物,倒是下头军士们得了赏赐的不少,尤其以平南侯府这位刚过继不久的二公子为甚,果然是得了京卫指挥使司正四品佥事的职位。

    这件事,私下里不少人议论。按说擒了羯奴亲王这么大的功劳,主帅理当占最大的一份,不过听说许大将军自己推了这份功劳,因此才落到了周鸿身上。正四品的官职在京城里瞧着不算什么,但京卫指挥使司负责的是京城的防卫,比起一般的闲职来可有天壤之别。

    另外,顾家老爷也升了官。这个官儿升得比较突然,听说是辕门献俘的时候,皇帝见了周鸿,笑眯眯跟他说了几句家常。旁边晋王多说了一句,说是周鸿这也算大登科后小登科,双喜临门。皇帝听了,随口便问定的是哪家姑娘,听说是顾家,便哦了一声道:“有趣,女婿在边关拼杀,岳父在后方调动粮草,倒真是一家子。”接着漫不经心地道,“既然是双喜临门,就叫顾家也来个双喜吧。”随口就将顾运则提为户部郎中,塞到四川清吏司去当职了。

    郎中,这可是正五品的官职,比顾运则从前的知州还要高上一级。这下,顾家也真是双喜临门了。于是夫家婆家皆双喜,也成了近来京城里传说的一段佳话。

    跟着嫁妆过去铺陈的是林氏,回来之后详细跟孟素蓉说了一遍:“院子有些偏僻,不过景致不错,正房也翻新修缮了,该有的东西我瞧着也都有。新起的墙,留了门,跟周家三房一样,不过占的地方比三房大不少。既然长房不承爵,倒也瞧得过去。”

    林氏并不是报喜不报忧的。外甥女儿马上就要嫁进去,若是只知道好不知道坏,只有吃亏的份儿:“里头的人手也不少,但我瞧着,不少都是生手,有几个老练的,将来嫣儿过去了要仔细。”不知多少眼线在里头呢。

    这些,孟素蓉倒也料到了:“总是人家的地方,姑爷又长年不在家里,只好等嫣儿过去了慢慢再说。”

    林氏点点头,又说起另一件事:“今儿见着了长房外家的人。王大太太瞧着,果然不是个爱惜脸面的人,泼辣得很。”将来顾嫣然是要管她叫舅母的,有个这样的舅母,不是件好事。

    孟素蓉攥紧了手:“若是爱惜脸面,也不会赶着要把女儿送进来做妾!”若不是王家搅局,顾嫣然也不必这么早就出嫁。嫁了却不圆房的媳妇,更难做些。

    林氏低头半晌,还是道:“咱们家是没妾的,这话我若说了,也知道不是好话。可——你还是得与嫣儿说说,她年纪小,若是——总归不能把外头的弄进来。”

    她说的是通房丫鬟的事。此次顾嫣然带了四个陪嫁丫鬟过去:一个丹青是她的心腹,多年伺候,最为舒心;一个石绿稳重细心,等过去之后若是周家有合适的人,她就要嫁在周家,也算是替顾嫣然笼络个人;孟老夫人把自己身边的一个叫碧月的丫鬟送了过来,因这丫鬟会做一手药膳,可以替顾嫣然管管小厨房的事;再就是外头买了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儿,取名叫牙白。

    这个牙白,是孟素蓉仔细挑的,相貌秀丽,人瞧着也老实,其实就是给周鸿准备的通房。林氏的话,孟素蓉也早就想到了,顾嫣然年纪还小,可周鸿已经快二十岁了,身边哪能没有人?与其叫外头塞人进来,不如顾嫣然给自己的丫鬟开脸。至少牙白的身契被人握着,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可是这些事,孟素蓉暗暗地替女儿预备可以,真要当面说出来,却无论如何说不出口。女孩儿家出嫁的时候,哪个不是怀着一片憧憬的?如今这还未嫁出门,就要先替夫君准备通房丫鬟……

    林氏看孟素蓉红了眼圈,自己心里也针扎似的,半晌才道:“罢了,等她回门的时候再说不迟……”说着,想到给人做侧妃的孟瑾,也禁不住跟着掉下眼泪来。

    姑嫂两个正对坐着落泪,就听外头锦心提高了声音道:“姑娘过来了?”

    孟素蓉连忙擦泪,顾嫣然却已经进来了,一看母亲和舅母红着眼对坐,不由一怔:“娘,舅母,这是——”

    林氏忙拭泪笑道:“你娘这是舍不得你。快过来,你们娘儿俩多说几句话。”

    顾嫣然走过来抱着母亲的手臂:“娘——”孟素蓉顿时哭出了声。

    林氏擦着眼泪,到底还是道:“嫣儿,嫁了人不比在家里,有些事,与其叫别人做在你头里,不如你先做了。”孟素蓉这个当娘的不忍心说给女儿的话,还是她这个做舅母的说吧。

    顾嫣然不是很明白舅母所指何事,但还是认真听了:“谢谢舅母,我一定记得。”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顾嫣然出嫁的日子到了。

 第75章

    成亲这件事;大概是人生之中最忙最乱;也最叫人无所适从的事了。

    顾嫣然一大清早就被叫起来,沐浴、梳头、绞面、上妆,然后穿上自己亲手绣的大红嫁衣。全家人都手忙脚乱;她也如在云雾之中,只是被人推着做了这件又做那件;总共也只得喝半杯水;吃两块点心——成婚之日;水喝多了不方便。

    梳头的全福夫人是陈太夫人请来的,陈家旁枝的一个婶娘;丈夫只是五品官儿;不算高;但父母公婆俱在,本人儿女双全,一家人无病无灾。儿子已娶,儿媳今年刚刚生下长孙;女儿虽尚未嫁,但已定了门当户对的亲事。更兼家中无妾室,一辈子不知道什么叫妻妾争风,姨娘淘气,虽则四十多岁了,容貌也是平平,却是面色红润头发乌黑,浑身上下都透着从容舒缓的气度,一看就知道是日子过得极惬意的人。

    孟素蓉和林氏都极感谢陈太夫人。请个位高权重的贵妇来梳头不算什么,难得陈太夫人想得这样周到,能找出这么个人来。女孩儿将来出嫁若是能如陈家婶娘这般,才真是好福气呢。这样的人,满帝都的贵妇数过去,怕都找不出一个半个。

    陈家婶娘仔细端详着顾嫣然的脸,笑道:“看新娘子这脸,就是有福气的,将来儿女双全,跟夫君白头偕老。”

    孟素蓉也笑道:“借您的吉言,能沾沾您的福气,比什么都强。”说着,眼圈就发红。

    陈家婶娘便拿过梳子,给顾嫣然梳头,口里念道:“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在她慢悠悠的、温柔的声音里,顾嫣然也觉得眼眶发热。梳完了头,孟素蓉端上亲手做好的汤圆,喂女儿吃了两个,意为成双成对。虽然头一天晚上已经跟女儿说了许多话,此时她还是觉得有话要说,只是刚刚要开口,外头丫鬟就兴冲冲地进来道:“姑爷到门前了!”

    今日顾嫣然出嫁,姐妹好友都来陪她,陈云珊最耐不住性子的,闻言就笑道:“我们去看他们拦新郎官。”

    新郎官来接新娘,照例是不能那么容易进门的,新娘的哥哥们怎么也要出几道题难他一难,才有趣儿。陈云珊这么一说,钱喻敏第一个心痒痒的,于是一群人呼啦啦都去了。

    顾家宅子小,众人挤到门边上,就能看见外头的情形了。韩绮原并不想来,只因更不想单独坐在房里陪着顾嫣然,这才懒懒过来的。待过来之后,想着周鸿与周瀚是兄弟,没准也会陪着过来?虽然自觉不太可能,但还是往外瞧了一眼。

    这一眼瞧过去,只见一乘大红花轿居中,前后各有四匹黄骠马,不紧不慢列了两排,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马上骑士个头儿差不太多,都穿着西北军的军服,一色是六品的校尉和副尉,昂首挺胸,瞧着颇为威风。

    最前头是一匹白马。马上人一身大红喜服,胸佩红花,坐在马背上腰背笔直,年纪虽不大,却透出一股子冷峻劲儿来,正是今日的新郎周鸿。

    红白相衬,鲜艳夺目,纵是韩绮也不觉多看了一眼,却见周鸿肤色黝黑,脸颊瘦削,那轮廓仿佛雕凿出来的,两道剑眉斜飞,压着下头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竟然也是个英俊少年,与她日常看惯的、韩晋和周瀚那般的风流温雅截然不同。若说周瀚是支狼毫玉管笔,那么周鸿就是柄铜柄钢刃剑,是韩绮从未见过的英气勃发。

    “哟——”韩绢轻轻啧了一声,“这么威风!”她有意无意地捅了韩绮一下,“姐姐,你说是不是?还带着六个校尉呢。”

    韩绮想说她大惊小怪,眼睛却盯在周鸿身上,一时居然有些挪不开眼睛。

    也不只是韩绮,门里门外看热闹的人都有些发怔。顾孟两家是清流文士,今儿到这边来观礼道贺的也大都是些文人,他们娶亲自然也会带着朋友兄弟一起上门迎亲,但物以类聚,他们带着的自然也都是文诌诌的秀才举人,似周鸿这般一溜儿拉出八个校尉来的,还是头一遭。

    孟玫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表姐夫真厉害!”这京城里头,六品官儿确实不算什么,但一下子拉出八个六品官儿来,却也不是每个新郎官都做得到的。

    韩绢拿手帕掩着嘴笑道:“是极威风。”一边说,一边瞄着韩绮的神色。

    韩绮却根本没有注意到韩绢的目光,只是看着周鸿策马来到顾家门前,矫捷地翻身下马,连胸前红绸打成的花结都不曾动一动,说不出的潇洒利落。门口挤满了人,周鸿站定便抬眼一扫,韩绮只觉得他明亮的目光一下子就扫到了自己脸上,宛如两道火苗似的,从她脸上一掠而过,却让她的脸倏地热了起来。

    韩绮连忙转开目光,不敢再看了,可是脸上却是止不住一阵阵地发热。韩绢眨着眼睛瞧着她,仿佛忽然发现似的小声惊呼:“姐姐,你的脸怎么这样红?是不是吹了风?”

    “我没事……”韩绮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果然触手热烫,赶紧低了头往院子里头走,“你们看吧,我先回去了。”

    “哎,姐姐你别走,这是怎么了?要不要我陪你回去?”韩绢嘴里叫着,身子却不动,眼看着韩绮低头往人群外头走,心里一阵阵地痛快:看见了吧?你瞧不上周二公子,可人家这亲迎的,有多威风?你平日里自诩高门贵女,瞧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倒要看看你最后能找个什么人家,是不是能比顾家表姐还风光?

    只是——韩绢抿着嘴往门外又看了一眼,顾家这个表姐看起来平平无奇,被自己这个嫡姐欺负了也只会退让,凭什么就能得着这么好的亲事呢?平南侯府究竟看上她哪里,为什么她就没有这个运气呢?

    韩绮挤出了看热闹的人群,走了几步,却又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见周鸿站在顾家大门前,已经开始跟顾浩然对对子了。顾浩然还是个半大孩子,站在他面前还不到他肩膀,越发显得周鸿从容自若,一边对对子,一边尚有余力环视四周。韩绮最后看了一眼,到底还是转过身去有些惘然地走了。

    其实韩绮完全理会错了。周鸿此时此刻根本不是什么从容自若,他很紧张。

    最初听说嫡母替他定了亲事,他心里先是有几分厌恶。嫡母面甜心苦,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她定的亲事,哪里会有好的?可是听说是顾家姑娘,他就不禁想起了那条曾经替他裹住伤口的帕子,还有她澄澈关切的目光。

    人虽然回了西北,可他已经向京城的朋友细细打听了一番,自然也就打听到了顾家长子惊马踏死了寿昌侯府三爷外室的事儿。虽然尚无凭证,但这门亲事究竟是怎么结下来的,他已经明白了。

    嫡母倒真是一如既往地能下狠手,如此一来,顾家结这门亲事只怕是万般的不情愿吧?而顾家姑娘,又会不会还没过门就讨厌他了?周鸿想到那个干干净净的小姑娘或许会对他露出厌恶的神色,就觉得心里一阵阵地发虚。

    这股子虚劲儿一直维持到他前来迎亲。虽然后头有西北军里的八个兄弟做后盾,可是到了顾家门前,一见站在那里一排儒衫文冠的少年人,周鸿心里就更虚了——顾家是清流文人,自己却是个武将,顾家会喜欢这样的女婿么?

    于是他挺胸抬头地站到顾家大门前,心里却虚得不行,以至于都不怎么敢跟挡门的顾浩然等人对视,只好目光游移地四处乱看,自己也不知道是想看点什么。

    顾浩然今日是拦门的主力,但孟珩早就叮嘱过他了——未来姐夫是个武人,未必会这些诗词歌赋的东西,让他不要出太刁的题目,免得场面难看。故而顾浩然只出了两副对子,内容也不外乎与今日的大喜有关,周鸿也不是没读过书,虽然不能一问即答,但也将两副对子对了出来。

    “好,好!”孟珩在后头拍手叫好,顺便就往后撤了一步,打算把门让开。

    “且慢。”韩晋却笑嘻嘻地往前走了一步,拦在了门口,“这好事成双,只有表弟一个人出题怎么行,我也来凑凑热闹如何?”

    孟珩的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韩晋是中了举人的,明年春闱还要下场挣个进士来,他读的书跟周鸿自然不同,这时候跳出来出题,若是周鸿答不中却如何是好?看他后头带来帮忙的也都是军中之人,想必肚里的墨水也都有限,到时候一个都答不上来,难道是要把新郎晾在门前,以至误了吉时?

    韩晋却对孟珩不赞同的目光一无所觉,笑嘻嘻一摆手,便有两个小厮抬来一张几案,上头铺开洁白的宣纸,笔墨俱全:“我表妹书画皆宜,表妹夫若是要与我表妹琴瑟和谐,也该能书能画才是,不妨就在这里落上几笔?”

    后头跟着周鸿来的校尉们不禁都皱起了眉头,有人便低声道:“咱们拿刀打仗的,要能书能画做什么?”

    孟珩大急,正绞尽脑汁在想如何才能不着痕迹地将此事应付过去,便听周鸿坦然道:“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