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86-神奇的学习-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后五年多都没有怀孕的迹象,要换了别人,情绪上肯定是无比沮丧的。我又是个面子观极强的人,我非常明白,假如我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两口子很容易“擦”出火来。如果再在原因上互相推诿,那就肯定是错上加错。    
    我抱定了这样一种看法,所以表现得不急不慌,可能这时候外面也有一点闲言碎语(后来张炘炀20个月前都不能说话,人家还在怀疑是不是父母怀孕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才导致孩子很久都不能开口说话),我的态度是坦然处之。    
    我们两口子并没有因为医生的诊断结果而灰心丧气,一边积极治疗,一边有条不紊地做准备。    
    产科大夫有一个说法叫“重视受孕瞬间的质量”。我们就当自己没事一样,夫妻两个和和美美,尽量保持情绪上的饱满、轻松。时刻准备着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那个瞬间的到来。    
    我相信中国古代科学上的意念之说是有道理的,我经常对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夫妇俩要多读点书,多一点书卷气会“传染”给孩子。玩笑归玩笑,我们还真这么办了。吴慧娟和我不再只读专业书,有意识地找一些陶冶性情的书来看一看,听听音乐,互相还有一些轻松的沟通。    
    在这期间,我还戒除了一些爱好,比如打麻将、和同事一起的饭局酒局什么的。我自己拘着自己发生了一次改变,等到以后张炘炀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这个爸爸自然进入了“超级陪伴”的角色。    
    怀孕以后,我们就更加注意情绪上的调控。    
    为这个未来的孩子取个什么名字,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大事。    
    我这个人比较相信基因遗传,我觉得我这个人身上有一些不太好的性格,会多多少少影响到孩子。    
    最近,我又从电视上看到一位海外华人学者宣讲这种理论,感到比较精辟。这位大学者说:人类的性格和行为,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环境养成的,古今中外争论不休。现在看来两者都有。基因在操纵人类的行为,人类行为也在左右基因的功能,本能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日常所谓的“天分”,指的就是先天的本能,可为后天的学习铺路,所以才有“三分天分,七分努力”的说法。    
    我就感觉到先天的操纵对我有正和负两方面的影响。    
    比如:我这个人胆小,人多的场合比较容易难为情,性格比较固执(有时是好事,认准了理就不再轻易改变,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对做画有好处。但在人际关系上它的负面作用大一点)。我的性格很明显影响到了我的事业前程,光是读书好没有用,读书学知识按照老话来说,当然是出人头地的正途,但在一定的时代环境下,也不是绝对真理。上中小学的时候我有几个同学,上学读书完全是应付父母,敷衍了事,一大早我们一起上学校,可是中途他们就溜了,我在教室里规规矩矩的听课做题,而我那几个小伙伴呢,跑到集市上、供销社里玩去了。等到放学的时候,他们就钻出来跟我一起回家。这样的读书纯粹是混日子,等我考上了大学,我的同学参军的参军,务工的务工,后来纷纷做生意,也发了财。在他们的眼里,张会祥虽然大学毕业,也有个稳定的工作,但在人情世故方面还是没有什么长进。所以他们一见了我,说不了几句话,就笑着指着我:“你这个人啊,怎么还是这么固执?”    
    一听到老同学这么说我,我乐了,我爱人也乐了。    
    说笑完了之后我也反思:虽然《神童诗》上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绝对真理。读书不是惟一的,尤其是在我们那个时代,闯出来的路子五花八门,我的同学虽然没有读好书,但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目标。他们的有所作为某中程度上折射出了我的平庸。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再像我这样自甘寂寞,我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就是本着一个希望他的人生更精彩的愿望来考虑的。    
    张炘炀,一个火旺的名字,寄托了我们两口子的希望,也对我本人是一个提醒:将来不管生男生女都叫这个名字,这个孩子要走出我们这一代“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不要像我一样被性格所限制,没有太大的发展。    
    他们这一代人是最具有自由发展条件的一代,他们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任何可能性都是有的。    
    我们是提前5个月给炘炀起的这个名字。


“世上只有爸爸好”育儿第一堂课就不合格

    1995年7月8日中午11点55分,这个得来不易的孩子终于出生了。    
    这是在盘锦市妇婴医院,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听到产房中孩子的哭声,又是兴奋又是紧张。当时我和孩子的二姨,三姨都在医院里。剖腹产,男孩子,身高52公分,体重3。9公斤。    
    他二姨从护士手里接过这个孩子,乐得合不拢嘴。医生告诉我,孩子的状况不错。    
    看来,我们两口子终于熬过了最难过的那一道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平坦大路。    
    可是就好像是老天专门要跟我们作对似的。第二天就发现不对劲,炘炀的妈妈不知道是体质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就是分泌不出奶水。    
    我看到孩子饿得哇哇大哭的样子,再看到他母亲泪流满面的模样,急得我手背打手心,团团转圈。    
    据书上说,只有1%的母亲会因为身体或者因素分泌不出足够的奶水,可我爱人的情况更严重,基本上等于没有奶水!    
    我嗓子眼里一阵发苦:怎么什么倒霉事都落到我们头上了?想要孩子之前,医院诊断出我们两口子身体都有问题,这个精神打击我们承受下来了。可现在……    
    “母乳喂养好”,这个道理我们谁不懂得?可是没有母乳我们有什么办法?医生得知这个情况,一方面积极想办法,争取给这个孩子从别的地方匀一点奶水过来;另一方面让母亲努力一下,母亲奶水不是或一时分泌不出奶水的情况可能是暂时的,不能轻易放弃努力。    
    我看这孩子吃不上母奶饿得可怜,跟他二姨商量:实在不行来个救急手段吧——谁家的父母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子吃不上奶不心疼啊?    
    我和孩子的二姨商量瞒着医生,偷偷摸摸地兑了奶粉放在奶瓶里,趁着医生护士不注意就给小炘炀喂上几口。    
    一边喂一边后悔:看起来,我们两口子都有责任。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生育下来了,母亲的奶水自然是现成的(当然身体健康的母亲90%以上都是如此)。我怎么没有估计到这个最关键的最现实性的问题呢?张会祥啊张会祥,说起来你还是个知识分子,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居然犯这种低级错误!看来,你只能算得上一个五谷不分的无能书生,这么要紧的事你都忽略了……    
    在对孩子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方面,我确实没有绷紧这个弦。在我的头脑中,还遗留着贫穷时代的旧意识和固定的思维模式,过去的年代,生儿育女都不是特别讲究,当母亲的吃糠咽菜也照样下奶,孩子吃不足奶水,菜汤米汤也照样做代乳品……可是今天是什么时代了,孩子刚刚出生,本来是个喜气洋洋的日子,这倒好,一下回到解放前了!    
    惭愧呀,我这个当父亲的第一课就居然就是不合格的。    
    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像做贼一样偷偷地用奶瓶饲喂孩子。这一天,医生查房,无意间掀了一下母婴床的被角,奶瓶一下子滚了出来——    
    医生看到奶瓶,脸色都变了,一下子把奶瓶抢过去,把牛奶泼到了地面上。毫不留情面地把我们几个大人狠狠地数落了一通。听到医生这样训斥,我的眼泪扑哧扑哧掉了下来……    
    好在母乳喂养这个险关总算对付着过来了,今天讲起那段插曲还是禁不住有几分惭愧:我们两口子虽然是认真严肃地对待张炘炀的出生。但确实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分子家庭生活能力的欠缺,一开始就碰到了许多磕磕绊绊。    
    老实说,在这方面,我们两口子都不是什么讲究人。    
    我们对孩子的哺育和营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闯过来的,好在炘炀这孩子比较让人省心:基本上没有母乳喂养,靠米粉、奶粉饲喂,不长的时间里也就断了奶。    
    后来我跟一位老前辈提起这段哺育期的酸甜苦辣。这位老前辈说:母乳喂养应该提倡,但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也不一定强求一律。孩子喂母乳不是绝对的,我们辽宁的大名人张学良,生下的时候就碰上兵荒马乱,没办法,靠米汤喂养。后来张学良到处推广:大米熬汤是个好东西,特别是米汤上的那一层“米油”更是好东西,营养价值不亚于人乳牛乳!这位老前辈还说:也是你家张炘炀有福啊,我们盘锦的大米好(我没有做广告的意思),再加上牛奶喂养,孩子又不是先天不足的胚子。你就当是老天托福给你吧。    
    这个插曲,当然算不上什么经验之谈。张炘炀的幼年时代经历了这么一个营养闯关的过程——今天说起来轻松平常,在当年,做父母亲的确实提了一把汗,条件受局限,处处被动。    
    后来我们还是吸取了这个教训,早年母乳的欠缺虽然没有带来什么后果。但10多年来,张炘炀的日常食谱里,每天的牛奶是不能少的。这孩子喝牛奶成了习惯,水果也是每天到点就吃,我们这一点从不耽误。


“世上只有爸爸好”俯卧式姿势凝聚精气神

    我这个人在抚养孩子方面,并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但我有一个特点:喜欢琢磨。10多年来,张炘炀的成长主要是我操持的,许多方式方法都是靠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当然,我这种琢磨不是无根无芽的异想天开,那都是有一定依据的。    
    书本上的知识,报刊家政版、服务版上的有关育儿方面的文章,我都有兴趣看。现在书刊报纸上这一类的文章是铺天盖地,什么都有,自相矛盾的也有。    
    有一些“指南”性的文章,我读了会感到好玩,但如果当真要在孩子身上实验,我可不敢斗胆上阵。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苗苗,谁敢让孩子去尝试一种陌生的育儿方法呀。    
    我对这些报刊科普指导文章的态度是,不盲从,把了解这些知识当作的一种思维上的调剂。报纸上面介绍的方法再好再有趣,你没有条件去做到的,或者距你的经验太远,感到比较陌生的,你就不要贸然去尝试。    
    我这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属于保守型的,有关幼教家教的新鲜知识,我也听了不少。但听归听,拿主意还得靠我自己。    
    但在小炘炀的婴幼儿时期,我读到了一篇关于“幼儿卧姿有利健康”的短文,感到它的分析能说服我。我当时对它的主要观点破天荒地全盘接受,大胆采用。    
    这篇短文介绍了西方比较流行的婴儿俯卧姿势。    
    文章说婴儿适当俯卧,这样做有利于身体健康。文章说:俯卧能形成结实、健美的颈子,发达的肌肉和丰满的胸部。俯卧时,脖子、肩膀、胸部、脊背、臀部、脚部等部位可以协调活动。    
    文章还从儿童心理生理发育方面分析的俯卧的好处:俯卧使婴儿紧贴床铺,感到安全,是消除婴儿不安的最佳方式,这篇文章还特别讲到:不要让婴儿俯卧在松软的棉被和枕头上,最好在硬板床上练习俯卧。    
    我开始实施这个俯卧办法时,炘炀的母亲还有点不大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趴着,万一给憋了气怎么办?”    
    我说:“没事,你看他的小脸会自动地歪向一边,小家伙聪明着呢。”    
    为了以防万一,我在他俯卧的时候,一开始小心翼翼地照看,等他习惯了这种姿势,像游泳那样一蹬一刨的时候,我就放开手。等他自由活动,让他活动开。    
    只要他处在睡醒的状态,除了喂奶、换尿布、洗澡、抱起来活动的时间,我基本上都让他趴着。    
    当然,家长如果愿意试一试这种俯卧式,最好还是给孩子预备硬床和硬一点的垫补,以免孩子头埋在软枕头上,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生命危险。选择给孩子俯卧式的时候,家长最好在一边陪护。    
    以我的经验和判断,我觉得,俯卧式是有它内在的道理的。按照专家的说法是“激发婴儿的本能和生命潜能,培养婴儿的自立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我认为变一种说法就是,俯卧式有助于孩子较早的自我掌控平衡,能调动出小孩的精气神儿,较早树立起一种支配意念。    
    我老家是农村的,农村人带孩子是极其不讲究的,生下孩子时间不长,两口子还要下地干活。很多时间里孩子就在地上、灶灰乱爬乱动——当然,这么做也是生活困难所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从卫生、安全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取的。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在粗陋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农村的幼儿,行动的能力比城里孩子略强一点,筋肉的发育也要好一些。    
    选择俯卧式的目的,当然主要不是让孩子锻炼筋肉。主要的是在无形中培植一种“意念”。事实上证明,我为炘炀选择了这样一种姿势,取得了明显的结果。    
    在他出生70多天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两口子都没有留神,孩子晃着爬着,“叭”地一声从小床上掉到地面上了,我赶快跑过去抱住他。还好,摔得不疼,小家伙咧了咧嘴,就没事了。    
    这是个好的迹象,孩子会移动了——从那次掉到地上之后不久,孩子就能爬了。    
    关于这段时期的成长,炘炀的妈妈做了个笔记——    
    满月    
    身高:56公分,体重52kg,1995年8月8日。    
    100天    
    身高:62公分,体重6。8kg,1995年10月16日。    
    一周岁    
    身高:77公分,体重10kg,1996年7月8日。    
    一年趣事(一岁)    
    出生21天会笑。满月后即看得见悬挂在屋顶的气球和风铃。51天时就能翻身。百天时第一次去照相馆照相。3个月时能自己挪动身体。两个半月时从床上摔到地上,不久就会爬了。5个多月开始坐在小车里。4个多月开始添辅食,7个半月送托儿所,第一天哭得很厉害,第二天就好了,一逗就哭,且能坐了。8个月能扶东西站,很快能扶东西走,11个月能走,周岁时走得较稳了。孩子从小喜欢听音乐、看电视,特别爱看广告等,有时边看边哭。也喜欢听爸妈说唱。7月16日第一次回姥姥家,7月23日第一次回奶奶家,8月4日第一次去湖滨公园。    
    一年趣事(二岁)    
    1997年3月12日(周四)14时,第一次会说“拜拜”,并招手,当时妈妈、三姨、三姨父在场,14个月会跑。20个月会说话,21个月多一些就会背“咏鹅”和“锄禾”,还会说一些经常出现的广告词及简单的句子,并且从照片中能找到自己的亲人,1997年4月20日炀炀和爸爸先回姥家过“五·一”了,30日那天妈妈也去了。    
    ……炀炀特别喜欢看电视,电视节目的名称几乎都能说出,而且特别爱看音乐电视,唱歌也很有韵味。1997年10月3日,炀炀第一次会写字,会写“1”、“2”,此时一般的话都会说了,能认识100多个字,已初步识数。


“世上只有爸爸好”“天伦之乐”表象下可能埋藏的隐患

    炘炀幼年时期,面临的是这么一个家庭环境:    
    一、主要是由父母陪随,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的经历。    
    二、家境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薪族,只能根据普通家庭的现有条件养育孩子。在有限的条件里,要给孩子富足感,光明感,让他走好人生第一程。    
    三、“世上只有爸爸好”——我这个说法绝没有挤兑张炘炀妈妈的意思,他妈妈比我事业有成。我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费了些心思,才调到街道办事处。基本上是个闲职。我个人发展也没有“更上一层楼”的雄心了,再加上单位领导也比较开明,支持我教育孩子。在各方面协调好关系的情况下,也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做出了在我中年以后最重要的选择。尽我能力和精力,用家庭辅助教育的方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为国家社会间接地做一点贡献。    
    张炘炀童年成长面临的格局,可以说是非常单纯的。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有老人带养的经历,张炘炀没有这个经历,他的童年少了一些丰富的色调。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缺乏老人带养,可能会避免一些不好的因素。避免了老人过分的溺爱,少了一些多头教育的摩擦和冲突。老人容易用经验代替科学,很多经验是过时的。老人带养孩子,省去了父母亲的一些负担,但也容易滋养父母推诿责任的心理,临到自己面对孩子时,不容易进入角色。专家们还指出了老人带孩子的另一个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