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34-针经指南-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针经指南
作者:窦汉卿  
朝代:元·元贞元年  
年份:公元1295年  



属性:夫医者以愈疾为良,其愈疾之理,莫妙乎针。故知针者,有决病之功,立效之能。且夫 
之士,宜审而刺之,莫纵臣瞻,妄为施设,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要在定孔穴以精于心, 
以取神功而应于手,信知除 见于目下,决病在于手中。是以轩岐开端,越人知要,素问隐 
其奥,难经彰其妙,况为针者,岂曰小补之哉。 
人受阴阳以生,一岁之日有三百六十五日,肢节亦分三百六十有五穴,象周天之度也。 
古神圣成天之功,立民之命,爰作针法。针某穴,疗某病,手得之,心应之,非天下之至神 
,孰能与于此。卢扁尚矣,此法罕传。余先人心友窦先生,以针法活人甚多。尝着八穴真经 
,演之为论为赋,钩深索隐,披泄言蕴,后学之士,得此一卷书而熟读之者,思过半矣。余 
于壬辰冬,被旨来南,遍历闽中诸郡,求其所谓针法者,皆不获。旧箧中得先生之遗书,敬 
用锓梓,以广其传。先生名杰字汉卿,古 肥乡人,官至太师,以医学传于世云。 
x时元贞元 


针经标幽赋
属性: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 
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 
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知迎随,须明逆顺; 
况 
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 
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 气。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铒之浮沉;气 
未至也,似闭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可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 
,有决疑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 
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拟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 
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 
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 
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带冲,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 
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根据而列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 
意,以觐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 
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使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 
异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 
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 
,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刺六 
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 
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 
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 
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 
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合;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 
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阴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 
,温补使气血根据归。静以久留。停针候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针 
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 
针太冲而必除;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 
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泻阴 
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由 
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循扪弹怒,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 
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患危疾, 
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 
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 
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得苏;太子暴死为厥 
,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 足而立行。秋 
夫针腰俞,而鬼免沉 ;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取少 
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 
禁 
乎童蒙之心启。 


流注通玄指要赋
属性: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 
,善回阳而倒阴。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 
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日迎随而得用。且如行步难 
移,太冲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 
,要觅于风池。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 
赤,泻攒竹以偏宜。但见苦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牙齿 
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太白宣导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腹痛而胀,夺内庭以休 
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疼,阴市能医。痫发颠狂兮, 
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期间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以何 
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黄,然骨 
泻肾。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肩 
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 冷泪,临泣尤准。髋骨将腿痛 
以祛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 
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殒。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分实与 
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以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观二十七 
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之疾证,件件皆除。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 
彰往古之玄书。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收,取足阳 
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 
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 
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针经直说
属性:手太阳小肠经∶ 
踝中(脘骨是也。) 肩解(背后缝是也。) 
手阳明大肠经∶ 
上柱骨(缺盆外横骨是也。) (颧外是也,颧谓项骨也。) 
足厥阴肝经∶ 
足跗(足面是也。)胁(腋下是也。) (屈心是也。)巅(头心是也。) 
人迎(气颡上两旁动脉是也。)股(大腿是也。)督脉(从人中入巅下项是也) 
足少阳胆经∶ 
颊车(宁车卷两二穴是也。)髀厌(膝下腿上节处是也。)辅骨(膝外是也。)绝骨(外踝上 
是也。)三毛(大指上三毛是也。)马刀挟瘿(胳肘底胳KT 是也。) 
足少阴肾经∶ 
内(腿肚是也。)痿厥(节弱是也。) 
手少阴心经∶ 
锐骨(掌下节骨是也。) 
手厥阴心包络经∶ 
心包(包裹心之肉是也。)大动(心动是也。) 
手太阴肺经∶ 
胃口(贲门是也。)腋下 内(臂节是也。) 
足太阳膀胱经∶ 
膊(肩后是也。)膂(脊内旁肉是也。)髀枢(髀骨节是也。) 
足阳明胃之经∶ 
颐后下廉(颐下周环是也。)乳内廉(乳内中间是也。)贲响腹胀(气上撞是也。)上曰膺下 
曰胸, 骨( 骨是也。)身以前(只是身前身后也,又曰面前皆后是也。) 
手少阳三焦经∶ 
膻中(胸乳之间是也。) 
足太阴脾经∶ 
核骨(孤拐骨是也。) 骨(胫足骨是也。)得后(大便是也。)与气(下气是也。) 
若拟得与下气注解为说文理,反害经意,不可宗则。王冰之解《素问》,后之明者,多 
有议论取舍,岂止此一云焉。 


络说
属性:络一十有五,有横络、有经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x络穴说x 
络穴正在两经中间,假令立身叉手取之,大指次指端尽处,手腕后高骨缝间列缺是也。 
内为 
手太阴肺经,外为手阳明大肠经,列缺穴交两经之中。若刺络穴,表里皆活,他皆仿此。 
x络穴辨x 
流注六十六穴内,无此一十五络穴,一十二经,每经络各有一络穴,外有三络穴。阳跷 
络在足太阳经,阴跷络在足少阴经,脾之大络,在足太阴络,此一十五络穴之辨。 


交经辨
属性:足厥阴肝经上内踝八寸,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足太阴脾经,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 


气血问答
属性:予问∶脉之理果是气耶,果是血耶?答曰∶气血之波澜,身体之橐 ,此说特未契理。 
脉者 
陌也,魂魄之生,气血之府也,天地之祖,万物之宗,此说极有气味,吾常拟此。予问∶经 
之理,果何意耶?答曰∶经者气血经历之路也,故曰经。予问∶身寸之寸拟何寸为寸?答曰∶ 
以中指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纹两角为寸,各随大小取之。问∶手太阴经起自肺何耶?答曰 
∶食入于胃,输精于脾,播气于肺,此之谓也。问曰∶周身之穴各有两,如补泻时只刺病所 
?两穴俱刺耶?答曰∶不然,随病左右而补泻之,左则左补泻,右则右补泻。问曰∶何为络? 
答曰∶横者为络,络穴一十有五。问∶针经云,灸几壮,针讫而复灸何也?答曰∶针则针, 
灸则灸,若针而弗灸,若灸而弗针。问曰∶荣卫之理果何为耶?答曰∶难经云,血为荣,气 
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问∶捻针之法有左有右,何谓之左?何谓之右?答曰∶以大指次 
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如内针时须索一左一右。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属性:(系昼夜百刻十二时定体之图说) 
手太阴肺经配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上∶ 
手太阴肺经,五穴为阴穴,大指内侧角起, 
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肺属金,在支为未,在干为辛。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为阳穴,从大指次指内仙角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属金,在支为 
卯,在干为庚,此之谓阴阳表里支干配合也。 
手厥阴心包络经配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中∶ 
手厥阴心包络经,五穴为阴穴,从中指之端起,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心 
为巳,在干为乙。 手少阳三焦经,六穴为阳穴,从小指之端,去爪甲角起,关冲、液门、 
渚、阳池、支沟、天井。三焦属火,在支为寅,在干为甲,此之谓阴阳表里支干配合也。 
手少阴心经配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下∶ 
手少阴五穴为阴穴,从小指内侧角起,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心属火,在支 
,在干为丁。 手太阳小肠经,六穴为阳穴,从小指之端,去爪甲分起,少泽、前谷、后溪 
、腕骨、少海。小肠属火,在支为辰,在干为丙,此之谓阴阳表里支干配合也。 
足厥阴肝经配足少阳经相为表里∶ 
足厥阴肝经上内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此所谓交经五穴为阴穴,从足大趾端起,大敦、行间 
、太冲、中封、曲泉。肝属木,在支为亥,在干为乙。 足少阳胆经,六穴为阳穴,从小趾 
次趾之端起,窍阴、侠溪、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胆属木,在支为申,在干为甲,此 
之谓阴阳表里支干配合也。 
足太阴脾经配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 
足太阴脾经,却交入厥阴之前,五穴为阴穴,从大趾内侧端起,隐白、大都、太白、商 
阴陵泉。脾属土,在支为丑,在干为己。 足阳明胃经,六穴为阳穴,从足大趾之端起,厉 
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三里。胃属土,在支为酉,在干为戊,此之谓阴阳表里支 
足少阴肾经配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 
足少阴肾经,五穴为阴穴,从足心陷中起,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肾属水, 
为子,在干为癸。足太阳膀胱经,六穴为阳穴,从小趾外侧起,至阴、通谷、束骨、京骨、 
昆仑、委中。膀胱属火,在支为戌,在干为壬,此之谓阴阳表里支干相配合也。 
此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六十六穴,井荥俞经合,配金木水火土,经络流注,或交, 
,表里内外,支干配合,诸家针经图说,分析讲解,故从而述其大概。质之于先生而证之, 
力所不逮,理所未同,复被教诲指诀,仅得泮然冰解,沛然川决,胸臆有学问,幸不致相自 
矛盾。凡刺孔穴,各有所据经络,究所系疾证,日辰禁忌,虚实补泻,不可不察,深明经之 
分,孔穴所在,如此者,百无一殆。 
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络经直说∶ 
手少阳三焦经,诸阳气之父,属腑。 
手厥阴心包络经,诸阴血之母,属脏。 


流注八穴序
属性: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也。然不知孰氏之所述,但序云∶乃少室隐者之所传也,近代往 
之弥验。予少时尝得其本于山人宋子华,以此术行于河淮间四十一年。起危笃患,随手应者 
,岂胜数哉!予嗜此术,亦何啻伯伦之嗜酒也,第恨斯学之初,心术未偿,手法未成,而兵火 
荐至,家藏图籍,与其的本悉亡之,今十五年矣,切求而莫之获。近日得之于铜台碑字王氏 
家,其本悉如旧家所藏,但一二字讹及味之,亦无所害矣。予复试此,此一一精捷,疾莫不 
瘳,苟诊视之,明俾上下合而攻之,如会王师,擒微奸,捕细盗,虽有不获者,寡矣。噫! 
神乎哉是术也,今得之,亦天之浓予于是也,多矣。然予之所嗜,非欲以借此而私己之为也 
,盖欲民生,举无痒痫疾痛,痼羸残瘵之苦而为之也。惟学人亦嗜是焉如是,非予所敢知也。 


定八穴所在
属性:公孙二穴,足太阴脾之经。在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令病患坐蜷两足底,相 
对取之。合内关穴。 
内关二穴,手厥阴心包之经,在手掌后二寸。令病患稳坐,抑手取之。独会。 
临泣二穴,足少阳胆之经,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一寸陷中。一云∶去侠溪一寸五分。令 
病患垂足取之。亦合于外关。 
外关二穴,手少阳三焦经,在手腕后二寸,别起心主。令病患稳坐,覆手取之。独会。 
后溪二穴,手太阳小肠之经,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令病患稳坐,覆手取之。合申 
脉。 
申脉二穴,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外踝下赤白肉陷中。令病患垂脚坐取之,侧卧取亦得。 
合于后溪穴。 
照海二穴,足少阴肾之经,在足内踝下赤白肉际陷中。令病患稳坐,足底相对取之。合 
列缺。 
列缺二穴,手太阴肺之经,在手腕后一寸半。两手相叉指头尽处,筋骨罅间取之是。合 
照海。 
公孙穴主治二十七证∶ 
九种心痛 心胃 
痰膈涎闷 心胃 
脐腹痛并胀 三焦胃 
胁肋疼痛 心脾 
产后血迷 心主 
胎衣不下 小肠胃 
泄泻不止 大肠胃 
气疼痛 心胃 
里急后重 大肠三焦 
伤寒结胸 小肠心 
水膈酒痰 肝胃 
中满不快反胃呕吐 胃 
腹胁胀满痛 脾胃 
肠风下血 大肠包络 
大人小儿脱肛不收 大肠肺 
气膈 心肺 
食隔不下 胃脾 
食积疼痛 胃脾 
癖气并小儿食癖 小肠心主 
小枕痛 小肠三焦 
酒癖 胃三焦 
腹鸣 小肠胃 
血刺痛 肝脾 
小儿脾泻 脾肾 
泻腹痛 大肠胃 
胸中刺痛 心 
疟疾心痛 心包络 
上件病证,公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