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类本草-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桔 
,治疗尚别,矧柚为别种也。郭璞云∶柚似橙而大于桔,此即是识桔、柚者也。今若不如此 
言之,恐后世亦以柚皮为桔皮,是贻无穷之患矣。去古既远,后之贤者亦可以意逆之耳。桔 
惟用皮与核。皮,天下甚所须也,仍汤浸去穣,余如《经》与《注》。核、皮二者须自收为 
佳。有人患气嗽将期,或教以桔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为末,丸桐子大,食后、夜卧,米 
饮服三、五十丸。兼旧患膀胱,缘服此皆愈。然亦取其陈皮入药,此六陈中一陈也。肾疰、 
腰痛、膀胱气痛,微炒核,去壳为末,酒调服,愈。 

卷第二十三上品
大枣
属性:r大枣pd480。bmpr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 
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 。久 
服轻身长年,不饥神仙。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 
三岁陈核中仁燔(音烦)之,味苦。主腹痛,邪气。 
x生枣x 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 
x叶x 覆麻黄,能令出汗。生河东平泽。(杀乌头毒。) 
陶隐居云∶旧云河东猗氏县枣特异,今青州出者,形大,核细,多膏,甚甜。郁州互市 
亦得 
之,而郁州者亦好,小不及尔。江东临沂金城枣,形大而虚,少脂,好者亦可用。南枣大恶 
,殆不堪啖。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擘之也。唐本注云∶《 
别录》云,枣叶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揩热痱疮良。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干枣,温。主 
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恶气,卒疰忤。又,疗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 
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萆麻子三百颗,去皮,二味和捣,绵裹塞耳鼻。日一度易,三十余 
日闻声及香臭。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之。又方∶∶巴豆十粒,去壳生用。松脂同捣 
,绵裹塞耳。又云∶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食之过多,令人腹胀。 
蒸 
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诸处不堪入药。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 
,良。日华子云∶干枣,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 
痢。牙齿有病患切忌啖之。凡枣亦不宜合生葱食。又云∶枣叶,温,无毒。治小儿壮热,煎 
汤浴,和葛粉 痱子佳,及治热瘤也。 
图经曰∶大枣,干枣也。生枣并生河东,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晋、绛州者特佳。江 
南出 
者,坚燥少脂。谨按枣之类最多。郭璞注《尔雅》∶枣,壶枣。云∶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 
为壶,壶犹瓠也。边,腰枣。云∶子细腰,今谓之鹿卢枣。 (子兮切),白枣。云∶即今 
枣 
子,白乃熟。 ,酸枣。云∶木小实酢者。遵,羊枣。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 
羊矢枣。洗,大枣。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卵。蹶泄,苦枣。云∶子味苦者。皙 
,无实枣。云∶不着子者。还味,稔(而审切)枣。云∶还味,短味也。而酸枣自见别条, 
其 
余种类非一,今园圃皆种莳之,亦不能尽别其名。又其极美者,则有水菱枣、御枣之类,皆 
不堪入药。盖肌实轻虚,暴服之则枯败。惟青州之种特佳,虽晋、绛大实,亦不及青州者之 
肉浓也。并八月采,曝干。南郡人煮而后曝,及干,皮薄而皱,味更甘于它枣,谓之天蒸枣 
,然不堪入药。又有仲思枣,大而长,有一、二寸者,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重。北齐时 
有仙人仲思得之,因以为名。隋大业中,信都郡尝献数颗,近世稀复有之。又广州有一种波 
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余枝,叶如棕榈。彼土亦呼为海棕木。 
三、五年一着子,都类北枣,但瘥小耳。舶商亦有携本国生者至南海,与此地人食之,云味 
极甘,似此中天蒸枣之类,然其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疑 
亦蒸熟者。近亦少有将来者。 
食疗云∶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 
。软枣,温。多食动风,发冷风并咳嗽。圣惠方∶令发易长。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 
之,两头汗出,收之敷发即长。又方∶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 
两 
微火 
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下部瘥。肘后方∶主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 
水 
银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宿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梅师∶治妊娠四、五月,忽腹绞痛。 
以枣 
十 
寒热 
好枣 
, 
美志气。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余,子长六、七寸, 
围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衍义曰∶大枣,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 
又 
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酥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 
亦甘美,但微酸,尖长。只二等,止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 
,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 
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卷第二十三上品
仲思枣
属性:味甘,温,无毒。主补虚益气,润五脏,去痰嗽,冷气。久服令人肥健,好颜色, 
神仙不饥。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重。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此 
枣,因以为名。隋大业中,信都郡献数颗。又有千年枣,生波斯国,亦稍温补,非此之俦也 
。(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枣,壶枣;边,要枣; ,白枣; ,酸枣;杨彻,齐枣;遵, 
羊 
枣;洗,大枣;煮,填枣;蹶泄,苦枣;皙,无实枣;还味,稔枣。释曰∶壶枣者,枣形似 
壶 
也。郭云∶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大而腰细者,名边要枣。郭云∶子细 
腰,今谓之鹿卢枣。枣子白熟者名 。实小而味酢者名 枣。遵,一名羊枣。郭云∶实小而 
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洗,最大之枣名也。郭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 
卵。蹶泄者,味苦之枣名也。皙者,无实之枣名也。还味者,短味也。彻、煮,并未详。陈 
士良云∶苦枣,大寒,无毒。枣中苦者是也。人多不食,主伤寒热伏在脏腑,狂荡烦满,大 
小便秘涩,取肉煮研为蜜丸药佳。今处处有。 

卷第二十三上品
葡萄
属性:r葡萄pd481。bmpr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 
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陶隐居云∶魏国使人多 来,状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国人 
多肥 
健耐寒,盖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桔之变于河北矣。人说即此间 (于庚切) (于六切), 
恐如彼之枳类桔耶。唐本注云∶ 与葡萄相似,然 是千岁 。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 
汁酿之自成酒。 、山葡萄,并堪为酒。陶云∶用藤汁为酒,谬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 
图经云∶蔓生,苗叶似 而大。子有紫、白二色,又有似马乳者,又有圆者,皆以其形为 
名 
。又有无核者。七月、八月熟。子酿为酒及浆,别有法。谨按 ,是山葡萄,亦堪为 
酒。孟诜云∶葡萄,不问土地,但收之酿酒,皆得美好。或云子不堪多食,令人猝烦闷,眼 
暗 
。根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胎安。药 
性论云∶葡萄,君,味甘、酸。除肠间水气,调中,治淋,通小便。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葡 
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通侧也。 
图经曰∶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近京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大, 
盛 
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而形之圆锐亦二种。又有 
无 
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其汁,可以酿酒。谨按《史记》云∶大宛以葡萄为酒,富人藏 
酒万余石,久者十数岁不败。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种之,中国始有。盖北果之最珍者。 
魏文帝诏群臣说葡萄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 
,除烦解 ,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今大原尚作此酒,或寄至都下,犹作葡萄香。根、苗 
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浓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逐 
水 
利小肠尤佳。今医家多暴收其实,以洽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之甚效。江东出一种, 
实细而味酸,谓之 子。 
衍义曰∶葡萄,先朝,西夏持师子来献,使人兼 葡萄遗州郡,比中国者皆相似。最难 
干, 
不干不可收,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谓胡人岁献葡萄酒者是此。疮 不出,食之尽出。多食 
皆 
昏人眼。波斯国所出,大者如鸡卵。 

卷第二十三上品

属性:r栗pd482。bmpr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陶隐居云∶今会嵇最丰,诸暨(音既)栗形大,皮浓不美。剡(时冉切)及始丰,皮薄 
而甜。相 
传有人患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之。若饵服,故宜蒸 
曝之。唐本注云∶栗作粉,胜于菱芡(音俭)。嚼生者涂疮上,疗筋骨断(音段)碎,疼痛 
肿瘀 
血,有效。其皮名扶,捣为散,蜜和涂肉,令急缩。毛壳,疗火丹,疗毒肿。实饲孩儿,令 
齿不生。树白皮水煮汁,主溪毒。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树高二、三丈,叶似栎,花 
青黄色,似胡桃花。实大者如拳,小如桃李。又有板栗、佳栗,二树皆大。又有茅栗,似板 
栗 
而细。其树虽小,然叶与诸栗不殊,惟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今所在有之。孟诜云∶栗 
子,生食治腰脚。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又,树皮,主瘅疮毒。谨按 
宜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益。就中吴栗大,无味,不如北栗也。其 
上 
薄皮,研,和蜜涂面,展皱。又,壳,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今所食生栗,可于热灰火 
中煨令汗出,食之良。不得通热,热则拥气。生即发气。故火煨杀其木气耳。陈士良云∶栗 
有数种,其性一类,三颗一球。其中者,栗榍也,理筋骨风痛。日华子云∶栗榍,生食,破 
冷癖,日生吃七个。又生嚼 ,可出箭头,亦 恶刺,并敷瘰 、肿毒痛。树皮煎汁,治 
沙虱,溪毒。壳煮治泻血。 
图经曰∶栗,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山阴,今处处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胜。木极 
类栎 
,花青黄色,似胡桃花。实有房,汇若拳,中子三五 
拆 
子出。凡栗之种类亦多。《诗》云∶树之莘(音榛)栗。陆机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 
秦、吴、扬特饶,吴越被城表里皆栗,惟濮阳及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倭、 
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亦短味不美。桂阳有莘而丛生,实大如杏子中仁,皮、子形色与 
栗 
无异也,但差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或云即莘也。今此色惟江湖有之。又 
有茅栗、佳栗,其实更小,而木与栗不殊,但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栗房当心一 
子,谓之栗楔,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 
曝干,去其木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壳煮汁饮,止反胃及消渴。木皮主疮 
毒,医家多用。 
外台秘要∶治小儿疳疮,栗子嚼敷之。肘后方∶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治之,煮 
栗 
皮有刺者,洗之佳。又方∶治熊、虎爪甲所伤,嚼栗敷之。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 
生 
栗袋盛,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孙真人云∶栗,味咸,肾病宜食。胜金方∶ 
治马 
汗入肉血疮,用栗肉嚼敷之。 
衍义曰∶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藏至春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 
多食 
,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 
又滞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 
谓其象形也。 

卷第二十三上品
蓬(力轨切)
属性:r蓬 (九轨切)pd483。bmpr 
味酸,咸,平,无毒。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又 
疗暴中风,身热大惊。久服轻身不老。一名覆盆,一名陵 ,一名阴 。生荆山平泽及冤句 
。 
陶隐居云∶李云即是人所食莓(音茂)尔。今注是覆盆苗茎也。陶言蓬 是根名,乃昌 
容所服 
以易颜者。盖根、苗相近尔。李云莓也。按《切韵》莓是覆盆草也。又 者,藤也。今据∶ 
蓬之名,明其藤蔓也。《唐本》注云∶蓬 、覆盆,一物异名,本谓实,而非根。此亦误 
矣 
。亦如蜀漆与常山异条,芎 与蘼芜各用。今此附入果部者,盖其子是覆盆也。臣禹锡等谨 
按陈士良云∶诸家本草皆说是覆盆子根,今观采取之家,按草木类所说,自有蓬 ,似蚕 
莓子,红色。其叶似野蔷薇,有刺,食之酸、甘。恐诸家不识,误说是覆盆也。 
图经曰∶蓬 ,覆盆苗茎也。生荆山平泽及冤句。覆盆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并处处 
有之 
,而秦、吴地尤多。苗短不过尺,茎、叶皆有刺。花白,子赤黄,如半弹丸大,而下有茎承 
如 
柿蒂状。小儿多食其实。五月采其苗,叶采无时。江南人谓之莓,然其地所生差晚,三月始 
有苗,八、九月花开,十月而实成。功用则同,古方∶多用。亦榨其子取汁,合膏涂发不白 
。挪叶绞汁滴目中,去肤赤,有虫出如丝线便效。昌容服之以易颜。其法∶四、五月候甘实 
成 
采之,曝干,捣筛,水服三钱匕。安五脏,益精,强志,倍力,轻体不老,久久益佳。崔元 
亮《海上方》着此三名,一名西国草,一名毕KT 伽,一名覆盆子。治眼暗不见物,冷泪 
浸 
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取西国草,晒曝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饮男乳汁中浸, 
如 
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不过三、四日,视物如少年。禁酒、油、面。 
陈藏器云∶变白,不老,佛说云苏蜜那花点灯,正言此花也。榨取汁,合成膏, 
涂发不白。食其子,令人好颜色,叶挪绞取汁,汁滴目中, 
三种,四月熟,甘美如覆盆子者是也,余不堪入药,今人取 
好颜色。 
衍义曰∶蓬 ,非覆盆也,自别是一种,虽枯败而枝梗不散。今人不见用,此即贾山策 
中所言者,是此也。 

卷第二十三上品
覆盆子
属性: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五月采。 
陶隐居云∶蓬 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颜者也。覆盆是实名,李云是莓 
子, 
乃似覆盆之形。而以津汁为味,其核微细。药中用覆盆子小异。此未详孰是?唐本注云∶覆 
盆 
,蓬 ,一物异名,本谓实,非根也。李云莓子,近之矣。其根不入药用。然生处不同,沃 
地则子大而甘,瘠地则子细而酸。此乃子有甘、酸,根无酸味。陶景以根酸、子甘,将根入 
果,重出子条,殊为孟浪。今注蓬 ,乃覆盆之苗也,覆盆,乃蓬 之子也。陶注、唐注皆 
非。今用覆盆子补虚续绝,强阴健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 
明 
目。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李云是蓬 子也。陶云蓬 子津味,与覆盆子小异,而云未审 
,乃慎之至也。苏云覆盆、蓬 一物也,而云剩出此条者,亦非也。今据蓬 即莓也。按∶ 
《 
切韵》莓,音茂,其子覆盆也。又按∶ 者,藤也。今此云覆盆子,则不言其蔓藤也,前云 
蓬 
,则不言其子实也。犹如芎 与蘼芜异条,附子与乌头殊用。药性论云∶覆盆子,臣,微 
热,味甘、辛。能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能令坚长。孟诜云∶覆盆子, 
味酸,五月于麦田中得之良。采得及烈日晒干,免烂不堪。江东亦有,名悬钩子。大小形异 
,气味、功力同。北土即无悬钩,南地无覆盆,是土地有前后生,非两种物耳。陈藏器云∶ 
榨取汁,合成膏,涂发不白。食其子,令人好颜色。叶挪绞取汁,滴目中,去肤赤,有虫出 
如丝线。陈士良云∶蓬 似蚕莓大,覆盆小,其苗各别。日华子云∶莓子,安五脏,益颜色 
,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又有树莓,即是覆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