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类本草-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蔓菁相似,故有此名。《尔雅》云∶大鞠,蘧麦。注云∶麦句姜,蘧麦,即今之瞿麦,然终 
非麦句姜,《尔雅》注错如此。陶公注钓樟条云∶有一草,似野狼牙,气辛臭,名为地菘,人 
呼为刘烬草,主金疮,言刘烬昔曾用之。《异苑》云∶青州刘烬,宋元嘉中,射一獐,剖五 
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烬怪而拔草,便倒,如此三度。烬密录此草种之,主折伤多愈 
,因以名焉。既有活鹿之名,雅与獐事相会。陶、苏两说俱是地菘,功状既同,定非二物。 
图经曰∶天名精,生平原川泽,今江湖间皆有之。夏秋抽条,颇如薄荷,花紫白色,叶 
如菘 
菜 
而小,故南人谓之地菘。香气似兰,故名蟾 兰。状如蓝,故名蛤蟆蓝。其味甘、辛,故名 
麦句姜,一名豕首。《尔雅》所谓 (音列) (音真),豕首是也。江东人用此以炒(音炒) 
蚕 
蛹。五月采此草。既名地菘,下品又有地菘条。 

卷第七
决明子
属性:r决明子pd114。bmpr 
味咸、苦、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疗 
唇口青。久服益精光,轻身。生龙门川泽。石决明生豫章。十月十日采,阴干百日。(蓍实 
为之使,恶大麻子。) 
陶隐居云∶龙门乃在长安北。今处处有。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用之 
当捣 
碎。又别有草决明,是萋(音妻)蒿子,在下品中也。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石决明,是蚌 
蛤 
类,形似紫贝,附见别出在鱼兽条中,皆主明目,故并有决明之名。俗方唯以疗眼也,道术 
时须。蜀本图经云∶叶似苜蓿而阔大,夏花,秋生子作角,实似马蹄,俗名马蹄决明。今出 
广州、桂州,十月采子,阴干。尔雅云∶ , 。释曰∶药草,决明也。郭云∶叶黄锐 
,赤华,实如山茱萸,或曰 也。关西谓之 。药性论云∶决明,臣。利五脏,常可作菜 
食之。又除肝家热,朝朝取一匙,挪令净,空心吞之,百日见夜光。陈藏器云∶茳芏,是 
江 
离子。芏字音吐,草也。似莞,生海边,可为席。又与决明叶不类。本草决明注又无,好事 
者更详之。陶云∶决明叶如茳芏。按茳芏性平,无毒。火炙作饮极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 
,调中。生道旁,叶小于决明。隋·稠禅师作五色饮,以为黄饮进,炀帝嘉之。日华子云∶ 
马蹄决明,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协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胜黑 
豆,治头风,明目也。 
图经曰∶决明子,生龙门川泽,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所莳。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许, 
根 
带 
紫色。叶似苜蓿而大。七月有花,黄白色。其子作穗,如青绿豆而锐,十月十日采,阴干百 
日。按《尔雅》 , 。释曰∶药草,决明也。郭璞注云∶叶黄锐,赤华,实如山茱萸 
。关西谓之 与此种颇不类。又有一种马蹄决明,叶如江豆,子形似马蹄,故得此名。又 
萋蒿子亦谓之草决明,未知孰为入药者。然今医家但用子如绿豆者。其石决明,是蚌蛤类, 
当在虫兽部中。 
食疗云∶平。叶,主明目,利五脏,食之甚良。子,主肝家热毒瓦斯,风眼赤泪。每日取 
一匙 
, 
挪去尘埃,空腹水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也。外台秘要∶治积年失明不识人。决明子二升 
杵散,食后以粥饮服方寸匕。千金方∶治肝毒热,取决明作菜食之。 
衍义曰∶决明子,苗高四、五尺,春亦为蔬。秋深结角,其子生角中如羊肾。今湖南、 
北人 
家园圃所种甚多,或在村野或成段种。《蜀本·图经》言,叶似苜蓿而阙大,甚为允当。 

卷第七
丹参
属性:r丹参pd115。bmpr 
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 
益气,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一名 蝉草,一 
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泰山。五月采根,曝干。(畏 
咸水,反藜芦。) 
陶隐居云∶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 
有。 
茎 
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酒渍饮之疗风痹。道家时有用处,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 
。今云微寒,恐为谬矣。唐本注云∶此药冬采良,夏采虚恶。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 
叶似 
紫苏有细毛;花紫亦似苏花;根赤,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今所在皆有,九月、十 
月采根。药性论云∶丹参,臣,平。能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 
鸣 
吼,能定精。萧炳云∶酒浸服之,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有效。日华子云 
∶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 
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 
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又名山参。 
图经曰∶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泰山,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亦有之。二月生苗,高 
一尺 
许。茎秆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 
长亦尺余,一苗数根。五月采曝干。又云冬月采者良,夏月采者虚恶。 
圣惠方∶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杵为散。每服热酒调 
下二 
钱匕 
,佳。千金方∶治落胎,身下有血。丹参十二两,以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梅师方∶治中热油及火烧,除外痛。丹参八两,细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 
,以敷疮上。《肘后方∶》同。 

卷第七
茜根
属性:r茜根pd116。bmpr 
味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 
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一名地血,一名茹 ,一名茅搜,一名茜。生乔山川 
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畏鼠姑。) 
陶隐居云∶此则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俗道、经方不甚服用。 
此 
当以其为疗少而丰贱故也。《诗》云茹 在 者是。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染绯草, 
叶 
似枣叶,头尖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今所在有,八 
月采根。尔雅云∶茹 ,茅搜。疏引陆机云∶一名地血,齐人谓之茜。徐州人谓之牛蔓。药 
性论云∶茜根,味甘。主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用之。陈藏器云∶茜根,主蛊,煮汁 
服 
之。今之染绯者,字亦作茜。《周礼·庶氏掌》除蛊毒,以嘉草攻之。嘉草、 荷与茜,主 
蛊为最也。日华子云∶味 。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 , 
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酒煎服。杀蛊毒,入药锉、炒用。 
图经曰∶茜根,一作茜。生乔山山谷,今近处皆有之。染绯草也。许慎《说文解字》以 
为人 
血 
所生,叶似枣叶而头尖下阔,三、五对生节间,其苗蔓延草木上,根紫色。陆机《草木疏》 
云∶茹 ,茅搜,茜草也。齐人谓之茜,徐州人谓之牛蔓。二月、三月采根,曝干。今圃人 
或作畦种莳。故《货殖传》云∶卮茜千石,亦比千乘之家。言地利之浓也。医家用治蛊毒尤 
胜。《周礼·庶氏掌》除蛊毒,以嘉草攻之。干宝以嘉草为 荷。陈藏器以为 荷与茜, 
主蛊之最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柳草根,真似茜根,只是味酸涩,不入药中用。若服,令人患内 
障眼 
, 
速服甘草水解之,即毒瓦斯散。凡使茜根,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勿犯铁并铅。简要济众 
∶ 
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良 
。伤寒类要∶治心瘅烦心,心中热,茜根主之。又方∶治中蛊毒,或吐下血如烂肝。茜草根 
、荷叶根各三两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顿服即愈。 

卷第七
飞廉
属性: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胫重酸疼,头眩顶重,皮间邪风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 
,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轻,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 
。一名漏芦,一名天荠,一名伏猪,一名飞轻,一名伏菟,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 
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得乌大良,恶麻黄。) 
陶隐居云∶处处有,极似苦 (乌老切),唯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 
花紫 
色。俗方殆无用,而道家服其枝茎,可得长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别有漏芦,则非此别名尔 
。唐本注云∶此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 
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叶茎 
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以苦 为漏芦,并非是也。臣禹锡等谨 
按蜀本图经云∶叶似苦 ,茎似软羽,紫花,子毛白。今所在平泽皆有,五月、六月采, 
日 
干。药性论云∶飞廉,使,味苦,咸,有毒。主留血。萧炳云∶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之,大效。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脂蔓,与飞廉形状相似,只赤脂蔓见酒色便如血色,可表之。凡 
修事 
, 
先刮去粗皮了,杵,用苦酒拌之一夜,至明漉出,日干,细杵用之。千金翼∶治疳 食口齿 
及 
下部。飞廉蒿烧灰捣筛,以两钱匕着痛处,甚痛忍之;若不痛,非疳也。下部虫如马尾大, 
相缠出无数。十日瘥,二十日平复。 

卷第七
五味子
属性:r五味pd117。bmpr 
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 
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苁蓉 
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陶隐居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翼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 
有建 
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药多膏润,烈日曝之,乃可捣筛,道方亦须用。唐 
本注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云∶味酸, 
当 
以木为五行之先也。其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 子。一出蒲州及蓝田 
山中。今注今河中府岁贡焉。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茎赤色,蔓生,花黄白,生青熟 
紫 
,味甘者佳。八月采子,日干。尔雅云∶ , 。注∶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疏云 
∶一名 ,一名 。药性论云∶五味子,君。能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诸虚劳,令人体悦 
泽,除热气。病患虚而有气兼嗽,加用之。日华子云∶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 
乱转筋, 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图经曰∶五味子,生齐山山谷及代郡,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间亦有。春初生 
苗, 
引 
赤蔓于高木,其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七月成实,如 
豌豆许大,生青熟红紫。《尔雅》云∶ , 。注云∶五味也。蔓生,子丛茎端。疏云∶ 
一名 ,一名 。今有数种,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为佳。八月采,阴干用。一说小颗皮 
皱泡者,有白色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千金月令》∶五月宜 
服五味汤。取五味子一大合,以木杵臼细捣之,置小瓷瓶中,以百沸汤投之,入少蜜,即密 
封头,置火边良久,汤成堪饮。 
雷公云∶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 
凡用 
,以铜 
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水浸一宿,焙干用。抱朴子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 
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衍义曰∶五味子,今华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 
稀膏 
。 
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化作汤,时时服。作果, 
可以寄远。《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 
云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即用之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 
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卷第七
旋花
属性:r旋花pd118。bmpr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 
。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 
效。 
但 
志浅嗜深,不能久服尔。其叶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 
也。今山东甚多。唐本注云∶此即生平泽,旋 (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 
( 
徐兖切)花,陶所证真山姜尔。陶复于下品旋 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 , 
唯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美,二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 膏 
疗风逐水,只用花,言根亦无妨,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 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 
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饥。又取 
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毒热。根,主续筋骨,合金疮。陶注误而唐注是也。臣禹 
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旋 花根也,蔓生,叶似薯蓣而多狭长,花红白色,根无毛节。蒸 
煮 
堪啖,味甘美,根名筋根。今所在川泽皆有,二月、八月采根,日干。萧炳云∶旋(徐元切) 
复(音伏)用花, (音福)旋(徐愿反)用根,今云旋复根即 旋误矣。 
图经曰∶旋(徐愿切)花,生豫州平泽,今处处皆有之。苏恭云∶此即平泽所生旋 (音 
福)是 
也 
。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别录》云∶根主续筋,故南人皆呼为续筋根。苗作丛蔓,叶似 
山芋而狭长。花白,夏秋生遍田野。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采花,阴干。二月 
、八月采根,日干。花今不见用者,下品有旋(徐元切)复花,与此殊别。人疑其相近,殊 
无 
谓也。《救急方》续断筋法∶取旋 草根,净洗去土,捣量疮大小敷之,日一、二易之,乃 
瘥止。一名肫肠草,俗谓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 
一物也。 
衍义曰∶旋花,蔓生,今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又谓 
之鼓 
之 
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 
。《蜀本·图经》是矣。 

卷第七
兰草
属性:味辛,平,无毒。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气,轻身,不老 
,通神明。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陶隐居云∶方药、俗人并不复识用。大吴,即应是吴国尔,太伯所居,故呼大吴。今东 
间有 
煎泽草,名兰香。亦或者此也,生湿地。李云∶是今人所种,似都梁香草。唐本注云∶此是 
兰泽香草也。八月花白,人间多种之以饰庭池,溪水涧旁往往亦有。陶云不识,又言煎泽草 
,或称李云都梁香近之,终非的识也。今按别本注云∶叶似马兰,故名兰草,俗呼为燕尾香 
。时人皆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陶云煎泽草,唐注云兰泽香,并非也。臣禹锡等 
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生下湿地。陈藏器云∶兰草与 
泽兰 
,二物同名。陶公竟不能知,苏亦强有分别。按兰草本功外,主恶气,香泽可作膏涂发。生 
泽畔,叶光润,阴小紫,五月、六月采阴干,妇人和油泽头,故云兰泽。李云都梁是也。苏 
注兰草云∶八月花白,人多种于庭池,此即泽兰,非兰草也。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 
方茎紫节,初采微辛,干亦辛,入产后补虚用之。已别出中品之下。苏乃将泽兰注于兰草之 
中,殊误也。《广志》云∶都梁香出淮南,亦名煎泽草,盛洪之《荆州记》曰∶都梁县有山 
,山下有水清浅,其中生兰草,因名为都梁,亦因山为号也。 
衍义曰∶兰草,诸家之说异,同是曾未的识,故无定论。叶不香,唯花香。今江陵、鼎、 
澧 
州 
山谷之间颇有,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生于幽谷,益可验矣。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 
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叶上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 
为秋兰,色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