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类本草-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 
,木主风气,宣通。作藤着木生,吹气通一头如通草。雷公云∶凡使,勿使木条,以其木条 
已 
黄、腥、皮皱,上有丁足子,不堪用。夫使防己要心花纹黄色者,然细锉,又锉车前草根相 
对同蒸,半日后出晒,去车前草根,细锉用之。肘后方∶服雄黄中毒,防己汁解之。防己实 
焙 
干为末,如茶法煎服,俗用治脱肛。初虞世方∶治肺痿咯血,多痰。防己、葶苈等分为末。 
糯米饮调下一钱。 

卷第九
天麻
属性:r天麻pd184。bmpr 
味辛,平,无毒。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 
气,轻身长年。生郓州、利州、泰山、崂山诸山。五月采根,曝干。 
叶如芍药而小,当中抽一茎,直上如箭秆。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 
其 
根连一、二十枚,犹如天门冬之类。形如黄瓜,亦如芦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 
食之。今多用郓州者佳。(今附)臣禹锡等谨按别注又云∶主诸毒恶气,支满,寒疝,下血 
, 
今处处有之。时人多用焉。茎似箭秆,赤色。故茎名赤箭也。药性论云∶赤箭脂,一名天麻 
,又名定风草。味甘,平。能治冷气 痹,摊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陈藏器云∶ 
天 
麻,寒。主热毒痈肿。捣茎、叶敷之,亦取子作饮,去热气。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 
花,花中有子,如青葙子。日华子云∶味甘,暖。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鬼疰蛊毒,通血脉 
开窍,服无忌。 
图经曰∶天麻,生郓州、利州、泰山、崂山诸山,今京东、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 
之。 
春 
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二尺,如箭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茎中空 
,根据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 
入茎中,潜生土肉。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 
色,名白龙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取得,乘润刮去皮,沸汤略煮 
过,曝干收之。蒿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 
雷公云∶凡使,勿用御风草,缘与天麻相似,只是叶、茎不同。其御风草根、茎,叶皆 
白有 
青 
点。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修事天麻十两,用蒺藜子一 
镒,缓火熬焦熟后,便先安置天麻十两于瓶中,上用火熬过蒺藜子盖内,外便用三重纸盖并 
系,从巳至未时,又出蒺藜子,再入 
熬炒,准前安天麻瓶内,用炒了蒺藜子于中,根据前盖。又隔一伏时后出。如此七遍,瓶盛出 
后,用布拭上气汗,用刀劈,焙之,细锉,单捣。然用御风草,修事法亦同天麻。别说云∶ 
谨按赤箭条下所说甚详,今就此考之,尤为分明。详此《图经》之状,即赤箭苗之未长大 
者。二说前后自不同,则所为紫花者,又不知是何物也。若根据赤箭条后用之为是。 
衍义曰∶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 
蒸煮 

卷第九
阿魏
属性:r阿魏pd185。bmpr 
味辛,平,无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生西蕃及昆 
仑。 
唐本注云∶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 
体 
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今人日煎蒜白为假者, 
真者 
极臭,而去臭为奇物。今下细虫极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魏出伽 国,即北天竺也。 
伽 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呼为阿虞。载树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叶 
形 
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拂林国僧弯所说同。摩伽陀僧提 
婆 
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日华子云∶阿魏,热。治传尸,破症癖冷气,辟温治疟, 
兼主霍乱,心腹痛,肾气,温瘴,御一切蕈菜毒。 
图经曰∶阿魏,出西蕃及昆仑,今唯广州有之。旧说苗、叶、根极似白芷。捣根汁,日 
煎作 
饼 
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今广州出者,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二说不同。谨按段成式 
《 
酉阳杂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国,呼为阿虞。木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似鼠 
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或云∶取其汁和米、豆屑,合酿而成 
乃与今广州所上相近耳。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 
者 
为上。其味辛,温。善主于风邪鬼注,并心腹中冷,服饵。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 
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雷公云∶凡使,多有讹伪。其有三验∶第一验,将半铢安于 
熟 
铜器中一宿,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第二验,将一铢置于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至 
明如鲜血色。第三验,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真。凡使,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于 
热酒器上 过,任入药用。千金翼∶尸疰恶气,阿魏治之,神效。别说云谨按阿魏,《补 
注图经》所说,合在木部,今二浙人家亦种,枝叶香气皆同而差淡薄,但无汁膏尔。 

卷第九
高良姜
属性:r高良姜pd186。bmpr 
大温。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陶隐居云∶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 
效。形气与杜若相似,而叶如山姜。唐本注云∶生岭南者,形大虚软,江左者细紧。味亦不 
甚辛,其实一也。今相与呼细者为杜若,大者为高良姜。此非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高良 
姜,味辛,温。下气益声,好颜色。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又按别本注云∶二月、三月 
采根,曝干。味辛、苦,大热,无毒。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高良姜,使。能治腹内久 
冷 
,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日华子云 
∶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 
图经曰∶高良姜,旧不载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出高良郡,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 
内郡 
虽 
有而不堪入药。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二月、三月采 
根,曝干。古方亦单用,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 
若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圣惠方∶治霍乱、吐利、腹痛等疾。高良姜一两锉,水三大盏,煎取二盏半,去滓,下 
粳米 
二 
合,煮粥食之。外台秘要∶备急霍乱吐利方∶火炙高良姜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 
升 
煮三、四沸,顿服。亦治腹痛气恶。苏恭云∶凡患香港脚,每旦任意饱食,午后少食,日晚不 
食 
。如饥,可食豉粥。若瞑不消,欲致霍乱者。即以高良姜一两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顿服尽即消。待极饥,乃食一碗薄粥。其药唯极,饮之良。若卒无高良姜,母姜一两代之, 
以清酒一升,煮令极熟,去滓食之。虽不及高良姜,亦大效矣。十全方∶治心脾痛。以高良 
姜细锉,微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立止。 

卷第九
百部根
属性:r百部根pd186A。bmpr 
微温。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气。 
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疗 
咳嗽 
, 
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 
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 
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百部根,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 
疥癣疮。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百部,使,味甘,无毒。能治肺家热,上气咳逆,主润 
益肺 
。日华子云∶味苦,无毒。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并治一切树木蛀 
,烬之亦可杀蝇蠓。又名婆妇草。一根三十来茎。 
图经曰∶百部根,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 
藤蔓 
, 
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黄白色,二月 
、三月、八月采,曝干用。古今方书治嗽多用。葛洪主卒嗽。以百部根、生姜二物,各绞汁 
合煎,服二合。张文仲单用百部根,酒渍再宿。大温,服一升,日再。《千金方》∶疗三十 
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捣绞取汁,煎之如饴。服方寸匕,日三。验。 
唐本云∶微寒,有小毒。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数十条, 
于 
檐下 
悬令风吹,待土干后,却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细锉用。忽一窠自有八十三条者,号曰地 
仙苗。若修事饵之,可千岁也。外台秘要∶治误吞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 
一 
升,日再服。续十全方治暴嗽。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成膏咽之。抱朴子百 
部根,理咳嗽及杀虱。 

卷第九
(音怀)香子
属性:r (音怀)香子pd187。bmpr 
味辛,平,无毒。主诸 ,霍乱及蛇伤。 
唐本注云∶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今注一名茴香子。亦主膀胱、 
肾 
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 香亦可单用 
,味苦 
、辛。和诸食中甚香,破一切臭气。又卒恶心,腹中不安。取茎、叶煮食之,即瘥。川中多 
食之 
。日华子云∶得酒良,治干湿香港脚并肾劳,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入药炒。 
图经曰∶ 香子亦名茴香。《本经》不载所出,今交广诸蕃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蕃 
舶者 
, 
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高三、四尺。七月生花, 
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茴、声近,故云耳。八、九月采 
实,阴干。今近地人家园圃种之甚多。古方疗恶毒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少腹不 
可忍,一宿则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以贴肿上。冬中 
根亦可用。此外国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神效。 
食疗云∶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用之未得其方法也。生捣茎叶汁一合,投热酒一合服 
之。 
治 
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甚理小肠气。孙真人云∶治瘴疟,浑身热连背项。蕤、 
茴 
香子捣取汁服。经验后方∶治脾胃进食。茴香二两,生姜四两,同捣令匀,净器内湿纸盖一 
宿 
。次以银、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黄焦为末,酒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茶酒下。食 
医心镜∶茴香治霍乱,辟热除口气臭,煮作羹及生食并得。 
衍义曰∶ 香子,今人只呼为茴香,治膀胱冷气及 痛。亦调和胃气。《唐本》注∶似 
老胡 
荽 
,此误矣。胡荽叶如蛇床, 香徒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枝上时有大青虫,形 
如蚕,治小肠气甚良。 

卷第九
款冬花
属性:r款冬花一pd188。bmpr 
r款冬花二pd189。bmpr 
味辛、甘,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消渴,喘息 
呼吸。一名橐吾,一名颗东,一名虎须,一名菟奚,一名氐冬。生常山山谷及上党水旁。十 
一月采花,阴干。(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 
黄、黄芩、黄连、青葙。) 
陶隐居云∶第一出河北,其形如宿 未舒者佳,其腹里有丝。次出高丽百济,其花乃似 
大菊 
花。次亦出蜀北部宕昌,而并不如。其冬月在冰下生,十二月、正月旦取之。唐本注云∶今 
出雍州南山溪水及华州山谷涧间。叶似葵而大,丛生,花出根下。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菟 
奚,颗冻。释曰∶药草也。郭云∶款冻也,紫赤,华生水中。药性论云∶款冬花,君。主疗 
肺气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治肺 肺痈,吐脓。日华子云∶润心肺,益 
五脏,除烦,补劳劣,消痰止嗽,肺 吐血,心虚惊悸,洗肝明目及中风等疾。十一、十二 
月雪中出花。 
图经曰∶款冬花,出常山山谷及上党水旁。今关中亦有之。根紫色,茎青紫,叶似萆 。 
十 
二 
月开黄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实无子。则陶隐居所谓出高丽 
百济者,近此类也。又有红花者,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为蜂斗叶 
,又名水斗叶。则唐注所谓大如葵而丛生者,是也。十一月采花,阴干。或云花生于冰下, 
正月旦采之。郭璞注《尔雅》颗冻云∶紫赤,花生水中。冰、水字近,疑一有误。而傅咸《 
款冬赋序》曰∶余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也,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炜 
然 
,始敷华艳,当是生于冰下为正也。《本经》主咳逆,古今方用之,为治嗽之最。崔知悌疗 
久嗽熏法;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少蜜拌花使润,纳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 
内安一小竹筒,笔管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 之,勿令漏气。铛下着 
炭 
,少时,款冬烟自从筒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如胸中少闷,须举头,即将指头捻筒头, 
勿使漏烟气,吸烟使尽止。凡如是,五日一为之。待至六日则饱食羊肉 一顿,永瘥。 
雷公云∶凡采得,须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者。并枝、叶用。以甘草水浸 
一宿 
,却取款冬花、叶相伴 一夜,临用时即干晒,去两件拌者叶了用。 
衍义曰∶款冬花,百草中,唯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 
时亦 
生芽。春时,人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 
头者,恐未有花尔。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 
满口则咽之,数日效。 

卷第九
红蓝花
属性:r红蓝花pd190。bmpr 
味辛,温,无毒。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 
主蛊毒下血。堪作燕脂。其苗生捣碎,敷游肿。其子吞数颗,主天行疮子不出。其燕脂,主 
小儿 耳,滴耳中。生梁、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博物志》云∶黄蓝,张骞所得。今仓魏 
地亦种之。(今附) 
图经曰∶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 
于熟 
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 汇,多刺,花蕊出 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 
而罢。 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 
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又名黄蓝。《博物志》云∶张骞所得也。张仲景治六十二种风, 
兼腹内血气刺痛。用红花一大两,分为四分,以酒一大升,煎强半,顿服之。不止,再服。 
又一方∶用红蓝子一升捣碎,以无灰酒一大升八合,拌了曝令干,重捣筛,蜜丸如桐子大, 
空腹酒下四十丸。《正元广利方》治女子中风,血热烦渴者。以红蓝子五大合,微熬捣碎, 
旦日取半大匙,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细细咽之。又崔元亮《海上方》∶治喉痹,壅 
塞不通者。取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 
,如前服之,极验。但咽喉塞服之皆瘥。亦疗妇人产运绝者。 
唐本注云∶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堪染红。外台秘要∶治一切肿方∶以红花熟 
烂捣 
取汁服之,不过再三服便瘥。服之多少,量肿大小而进之。简要济众∶产后血晕,心闷气绝 
。红花一两,捣为末,分作两服,酒二中盏,煎取一盏并服。如口噤,斡开灌之。《子母秘 
录》同。产宝∶疗产后中风,烦渴。红花子五合,微熬研碎,以一匙水一升,煎取七合,徐 
徐呷之。近效方∶治血晕绝不识人,烦闷者。红花三两,新者佳。无灰酒半升,童子小便半 
升,煮取一大盏,去滓,候冷,顿服之,新汲水煮之亦良。 

卷第九
牡丹
属性:r牡丹pd191。bmpr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寒热,中风螈(音契) (音纵),痉、惊痫邪气,除 
症 
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 
。癫疾。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畏菟丝子。) 
陶隐居云∶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用之去心。按∶鼠妇亦名鼠姑,而此又同,殆非 
其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