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类本草-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止。起步内,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熨也。又治 筋急,亦以白酒和 
桂涂之。《续传信方》造桂浆法,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消痰。桂末二大两,白蜜一升, 
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中,后下二物,搅二、三百转令匀。先以油单一重 
覆上,加纸七重,以绳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药成,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 
亦多作,故并着其法。 
雷公云∶凡使,勿薄者,要紫色浓者,去上粗皮,取心中味辛者使。每斤大浓紫桂,只 
取得五两,取有味浓处,生用。如末用,即用重密熟绢并纸裹,勿令犯风。其州土只有桂草, 
元无桂心。用桂草煮丹阳木皮,遂成桂心。凡使,即单捣用之。圣惠方治风头痛,每欲天阴 
雨风先发者。用桂心一两为末,以酒调如膏,用敷顶上并额角。又方治九种心痛妨闷。用桂 
心一分为末,以酒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立效。又方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 
全不欲食。用桂心二两去皮,捣罗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又方治产后恶血冲 
心痛,气闷欲绝。用桂心三两,捣罗为散,狗胆汁和丸如樱桃大。不计时候,用热滴磨,下 
二丸。外台秘要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桂末、雄鸡肝等分,捣丸服如小豆大。温水下,日 
三。千金方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桂心以酒煮取汁,故布蘸 病 
上,正即止,左 右,右 左,常用大效。又方大治失音。末桂着舌下,渐咽汁。 
又方治卒中恶心痛。桂心八分,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分二服。肘后方治卒心痛。桂 
心八两, 咀,水四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又方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桂二 
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去滓,顿服。无桂,用干姜亦得。又方治中风,四肢逆 
冷,吐清水,宛转啼呼者。取二两 咀,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尽服。又方治反 
腰有血痛。捣桂筛三升许,以苦酒和涂痛上,干复涂。葛氏方治卒吐血。桂屑方寸匕,昼夜 
含二十许服。亦疗下血,大神验。《千金方》同。又方治产后腹中瘕痛。末桂,温酒服方寸 
匕,日三。《子母秘录∶》同。孙真人食忌治中风失音方∶桂一尺,以水三升,煎取一升服, 
取汗。又方治唾血。取桂心捣作末,以水下方寸匕。梅师方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便气 
欲绝,或下白沫,身体冷急。煎桂汁服之,多饮冷水一、二升,忽食饮吐浆,煎浓豉汁服之。 
又方治卒外肾偏肿疼痛方∶桂心末和水调方寸匕,涂之。又方治产后血泄不禁止,余血弥痛 
兼块。桂心、干姜等分,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斗门方治中风失音。用桂心一两,去其 
粗皮,近人身体怀之,至两时辰许,为末,分为三服,每服用水二盏,煎取一盏,服之瘥。 
大妙。《圣惠方》同。姚和众方治小儿脐肿。取桂心炙令热,熨之,日可四、五度。抱朴子 
云桂可以合葱涕蒸作水,亦可以竹沥合饵之,亦可以龟脑和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 
生不死。又云∶赵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毛生,日行五百里, 
衍义曰∶桂,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 
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疗寒以热药。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 
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言甘、辛,大 
热,此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菌、牡二桂不及也。然《本经》只言桂,仲 
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其木身粗浓处,亦不中用。诸家之说,但各执己见,终无 
证据。今又之官桂,不知缘何而立名?虑后世为别物,故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 
不若一字桂也。 

卷第十二
牡桂
属性: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 
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陶隐居云∶南海郡即是广州。今俗用牡桂,状似桂而扁广,殊薄,皮色黄,脂肉甚少, 
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当是别树,为复犹是桂生,有老宿者尔,亦所未究。唐本注云∶ 
《尔雅》云∶ (音寝),木桂。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 
此桂花、子与菌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肉少味薄, 
不及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桂 
州、交州,甚良。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药中以此为善,其浓 
皮者名曰木桂。二月、八月采皮,晒干之。尔雅疏云∶ ,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浓 
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白华,华而不着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本 
图经文具桂条下。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吃杂果子多。腹胀气急方∶取肉桂碾末,饭丸如绿豆大。小儿熟 
水下五丸;大人十丸。未痊再服。 

卷第十二
菌桂
属性: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 
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 
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 
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 
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 
、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 
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 
,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又 
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晒干。 
图经文具桂条下。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讨药,人世世见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 
龟脑和服之。韩终采药诗暗河之桂,实大如栗,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别说云∶谨按诸家所 
说桂之异同,几不可用考。今交、广商人所贩,及医家见用,唯陈藏器一说最近。然筒浓实, 
气味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 
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真轻薄而能发散。今 
又有一种柳桂,及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卷第十二
松脂
属性:r松脂pd294。bmpr 
味苦、甘,温,无毒。主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胃中伏 
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 
,一名松肪。生太山山谷。六月采。 
x松实x 味苦,温,无毒。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九月采,阴干。 
x松叶x 味苦,温。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臣禹锡等谨按 
日华子云 
x松节x 温。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x松根白皮x 主辟谷不饥。 
陶隐居云∶采炼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或酒煮软,挪内寒水中数十过,白滑 
则可用。其有自流出者,乃胜于凿树及煮用膏也。其实不可多得,唯叶只是断谷所宜,细切 
如粟,以水及面饮服之。亦有阴干捣为屑,丸服者。人患恶病,服此无不瘥。比来苦脚弱人, 
酿松节酒亦皆愈。松、柏皆有脂润,又凌冬不凋,理为佳物,但人多轻忽近易之尔。唐本注 
云∶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酒服身轻,疗病云胜皮、叶及脂。其子味甚甘。《经》 
直云味苦,非也。松取枝烧其上,下承取汁名 (音诣)。主牛马疮疥佳。树皮绿衣名艾 
,合和诸香烧之,其烟团聚,青白可爱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松脂,使,味甘,平。杀虫 
用之。主耳聋,牙有 孔,少许咬之不落,虫自死,能贴诸疮脓血,煎膏生肌止痛,抽风。 
萧炳云∶又有五叶者,一丛五叶如钗,名五粒松,道家服食绝粒,子如巴豆,新罗往往进之 
。日华子云∶松脂,润心肺,下气,除邪,煎膏治 烂,排脓。又云松叶,暖,无毒。灸 
冻疮,风湿疮佳。又云松节,无毒。治脚软,骨节风。又云松根白皮,味苦,温,无毒。补 
五劳,益气。 
图经曰∶松脂,生泰山山谷,今处处有之。其用以通明如薰陆香颗者为胜。道人服饵, 
或合茯苓、松柏实、菊花作丸,皆先炼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又加黄砂 
于茅上,浓寸许可矣。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即添热水,常令满。候松脂尽入釜 
中,乃出之,投于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过,其白如玉,然后入药,亦可单服。其实及根 
白皮,古亦有服食法,但今松实多作果品,余不闻堪入药。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 
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烧其枝上,下承取汁液,名松 (音诣)。 
主 
牛马疮。皮上绿衣名艾 香,用合诸香烧之,其烟不散。方书言松为五粒,字当读为鬣,音 
之误也。言每五鬣为一叶,或有两鬣、七鬣者。松岁久则实繁,中原虽有,然不及塞上有佳 
好也。中品有墨条,不载所出州郡,然亦出于松,故附见于此。 
圣惠方绝谷升仙不食法∶取松实捣为膏,酒调下三钱,日三。则不饥渴饮水,勿食他物, 
百日身轻,日行五百里。又方服松叶,令人不老,身生绿毛,轻身益气,久服不已。绝谷不 
饥渴,松叶不以多少,细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调下二钱,亦可粥汁服之。初服稍难,久自 
便矣。又方治牙龈历虫,齿根暗黑。用松节烧灰揩之,神效。又方治一切 。炼成松脂末填 
疮孔令满,日三、四度用之。又方神仙饵松实,用七月取松实,过时即落难收,去木皮,捣 
如膏。每服如鸡子大,日三服,服及百日,身轻,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升仙, 
渴即饮水,亦可以炼了松脂同服之。外台秘要集验疗龋齿。取松脂锐如锥, 龋孔内,须臾 
龋虫缘松脂出。《梅师方》同。又方治恶风疾。松脂炼,投冷水中,二十遍,蜜丸。服二两, 
饥 
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不能五十遍,亦可二十遍。用以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 
稠。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数食面粥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一百日瘥。 
又方松节酒。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解落。松脂二十斤,酒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 
五、六服。千金方治香港脚十二风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数剂及众疗不得力,服此一剂,更能 
行远,不过两剂。松叶酒∶松叶六十斤,细锉 咀,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酿五斗米 
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 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众。 
又方治历节风。松叶捣取一升,以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三服。又方治口 。青松叶一 
斤,捣令汁出,精酒一升浸二宿,近火一宿,初且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即止。又方治三 
年中风不效者。松叶一斤,细切之,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顿服取汗出,立瘥。千金翼若齿 
黑。以松末灰揩之,末雄黄涂龈上百日,神效。梅师方治耳久聋。松脂三两,炼巴豆一两, 
相和熟捣可丸,通过以薄绵裹,内耳孔中塞之,日一度易。孙尚药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 
松节一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右件药用银、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 
火毒研细。每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应是筋病,皆治之。兵部手集疗刺入肉疼闷, 
百理不瘥方∶松脂流出如细乳头香者,敷疮上以帛裹三、五日,当有根出,不痛不痒,不觉 
自落。鬼遗方治疥癣。松胶香研细,约酌入少轻粉衮令匀,凡疥癣上先用油涂了,错末一日 
便干,顽者三、两度。伤寒类要治天行病。辟温方∶切松叶如米,酒服方寸匕,日三,辟五 
年瘟,抱朴子赵瞿病癞历年,医不瘥,家乃 粮弃送于山穴中。瞿自怨不幸,悲叹涕泣经月, 
有仙人经穴,见之哀之,具问其详,瞿知其异人也。叩头自陈,乞命。于是仙人取囊中药赐 
之。教其服百余日,疮愈,颜色悦,肌肤润。仙人再过视之,瞿谢活命之恩,乞遗其方。 
仙人曰∶此是松脂,彼中极多。汝可炼服之,长服身转轻,力百倍,登危涉险,终日不困。 
年百岁,齿不堕,发不白。夜卧常见有光。大如镜。列仙传 好食松实,能飞行健走及马, 
以松子遗尧,尧不能服。松者, 松也。野人闲话伏虎尊师篇炼松脂法∶十斤松脂,五度以 
水煮过,令苦味尽,取得后,每一斤炼了松脂,入四两茯苓末。每晨水下一刀圭,即终年不 
食,而复延龄,身轻清爽。 
衍义曰∶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多烦燥渴、 
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 
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松子,多海东来,今关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与柏子仁同 
治虚秘。 

卷第十二
槐实
属性:r槐实pd295。bmpr 
味苦、酸、咸,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 
子脏急痛。以七月七日取之,捣取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屎,内窍中,三 
易乃愈。又堕胎。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 
x枝x 主洗疮,及阴囊下湿痒。 
x皮x 主烂疮。 
x根x 主喉痹,寒热。生河南平泽。可作神烛。(景天为之使。) 
陶隐居云∶槐子,以相连多者为好,十月巳日采之。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 
如大豆。服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今处处有。此云七月取其子,未坚,故捣绞取汁。唐 
本注云∶《别录》云,八月断槐大枝,使生嫩孽,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效。槐耳,味 
苦、辛,平,无毒。主五痔,心痛,妇人阴中疮痛。槐树 也,当取坚如桑耳者。枝,炮熨 
止蝎毒。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槐大叶而黑。守宫槐,叶昼聂,宵炕。释曰∶ ,槐一 
也。大叶而黑名 ,不尔即名槐。又曰∶槐叶昼合夜开者,别名守宫槐。聂,合也。炕,张 
也。药性论云∶槐子,臣,主治大热,难产。皮煮汁,淋阴囊坠肿气痛。又云槐白皮,味苦, 
无毒。能主治口齿风疳 血。以煎浆水煮含之。又煎淋浴男子阴疝卵肿。陈藏器云∶槐实本 
功外,杀虫去风。合房折取阴干煮服,味一如茶,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 
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花堪染黄,子上房七月收之,染皂木为灰,长 
毛发。日华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又云槐皮草,治中风皮肤 
不仁,喉痹,浸洗五痔并一切恶疮,妇人产门痒痛及汤火疮。煎膏,止痛长肉,消痈肿。 
图经曰∶槐实,生河南平泽,今处处有之。其木有极高硕者。谨按《尔雅》槐有数种, 
叶大而黑者名 ,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四 
月、五月开花,六月、七月结实,七月七日采嫩实,捣取汁作煎,十月采老实入药。皮、根 
采无时。今医家用槐者最多。春采嫩枝, 为黑灰以揩齿去 。烧青枝取沥以涂癣。取花之 
陈久者,筛末饮服以治下血。折取嫩房角作汤以当茗。主头风,明目,补脑。煮白皮汁以治 
口齿及下血,水吞黑子以变白发。木上耳,取末服方寸匕,治大便血及五痔,脱肛等。皆常 
用有殊效者。葛洪着扁鹊明目使发不落方∶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去皮,内新罂中,封口三七 
日。初服一枚,再二枚,至十日十枚,还从一枚始,大良。刘禹锡《传信方》着硖州王及郎 
中槐汤灸痔法∶以槐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七壮,以知为度。及早充西川安抚使 
判官,乘骡入骆谷,及宿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状如胡瓜,贯于肠头热如 灰火,至驿僵仆。 
主邮吏云∶此病某曾患来,须灸即瘥。及命所使作槐汤洗热瓜上,令用艾灸至三、五壮,忽 
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大转泻,先血后秽,一时至痛楚,泻后遂失胡瓜所在,登骡而驰。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凡使,用铜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