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7-石室秘录-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而人自取下也。此石最妙,一石可用三年,然止可用以治小疮口可耳。大毒痈疽,仍须前汤药治之为 
妙。此吸治之宜知也。 
张公曰∶吸法尽于此,无可再谈。 

卷三(射集)
引治法
属性:x论虚火沸腾 论厥逆x 
天师曰∶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用寒凉之药, 
入口稍快,少顷又甚,又用寒凉,腹泻肚痛,而上热益炽。欲用热药凉饮,而病患不信,不肯轻治,乃用外 
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药,贴在涌泉穴上。少顷,火气衰,又少顷而热止退, 
变成冰凉世界,然后六味地黄丸汤,大剂与之,则火不再沸腾矣。盖此火乃雷火也,见水则愈酷烈。子不 
见雷霆之震,浓阴大雨之时,愈加震动,惊天轰地,更作威势,一见太阳当空,则雨歇声消,寂然不闻矣。 
又不见冬令之天地耶,严寒霜雪,冰冻郊原,雨雪霏霏,阴风惨厉,此天气下行,而地气反上,盖下热则 
上自寒也。又不见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蕴隆火热,烁木焚林,燔汤沸水,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此 
上热而下寒也。人身虚火,亦犹是也。今既火腾于上,则下体冰冷。今以附子大热之药,涌泉引之者,盖涌 
泉虽是水穴,水之中实有火气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则水自沸温,水温则火自降,同 
气相求,必归于窟宅之中矣。火既归于窟宅,又何至沸腾于天上 
哉,此咽喉口齿忽然消亡,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此引治之巧,又当知之者。 
张公曰∶引治尚有一法,汝备志之。如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治之者,用吴茱萸一两,为末, 
以面半两,用水调成浓糊一般,以布如钟大摊成膏,纸浓半分,贴在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况上 
热下寒之症,皆可用此法而引之。亦引火归元之法也。 
华君曰∶亦未传。 

卷三(射集)
单治法
属性:x论诸痛治肝 论吐泻各症治胃x 
天师曰∶单治者,各经有病,而单治一病也。如人病身痛,又双手痛。又两足痛,腹痛,心痛者 
是。此等症,如单治其一经,是此病先愈,而后一症一症治之也。论此症满身上下中央俱病矣,当先治肝 
为主,肝气一舒,则诸症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脚痛救脚也。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茯苓五钱,甘 
草一钱,陈皮一钱,当归二钱,苍术二钱,薏仁五钱,栀子一钱,水煎服。(〔批〕加减逍遥散。)此方逍 
遥散之变方也,单治肝经之郁,而又加去湿之品。盖诸痛皆属于火,而两足之痛又兼有湿气作祟。方中 
用栀子以清火,用薏仁以去湿,故虽治肝经之一经,而诸经无不奏效也。此单治之神,更妙于兼治,人知 
之乎。 
张公曰∶更有或泻或吐,或饱闷,或头晕眼花之症,当先治其胃气,则诸症俱安。方用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甘草三分,陈皮一钱,白芍三钱,神曲一钱,砂仁三粒,薏仁五钱,水煎服。此方乃治胃之方 
也。胃气一生,则吐泻各症自 
愈。此亦单治之一法也,附于天师之方后可耳。 
华君曰,未传。 

卷三(射集)
双治法
属性:x论心痛治肝 论胃吐治脾 论肺燥治肾x 
天师曰∶双治者,一经有疾,单治一经不足,而双治二经始能奏效,故曰双治。如人病心痛,不可止 
治心痛,必须兼治肝;如人胃吐,不可单治胃,而兼治脾;如人肺嗽,不可单治肺,而兼治肾是也。病心致 
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盖心气之伤,由于肝气之不足,补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方用白 
芍五钱,当归五钱,有火加栀子三钱,无火加肉桂二钱,水煎服。(〔批〕心肝双解饮。)疼立止。盖 
芍药平肝又能生肝之血,与当归同用,更有奇功。栀子、肉桂皆是清肝助肝之神品,肝气既平,则心气亦 
定。子母有关切之谊,母安而子未有不安者。此心肝两治之妙法也。 
胃吐由于脾虚,脾气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其脾气,则胃气自安。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 
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神曲一钱,半夏一钱,砂仁三粒,水煎服。(〔批〕脾胃双治饮。)此方 
乃治脾之药居多,何以用之于胃吐之病反宜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于关中之溃乱,然则 
欲关外安静,必先关内敉宁。方中全用补脾之药,则脾气得令,又何患胃口之吐哉。况方中又有砂仁、半 
夏、神曲等类,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又脾胃双治之妙法也。 
肺嗽之症,本是肺虚,肺虚必宜补肺明矣,奈何兼治肾 
也?盖肺金之气,夜卧必归诸肾之中,譬如母子之间,母虽外游,夜间必返于子家,以安其身。今肺金 
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己子,以御外侮。倘其子贫寒,何以号多人以报母仇哉。今有一方治之,用 
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麦冬一两,元参五钱,苏子一钱,甘草一钱,牛膝一钱,沙参三钱,天门冬一 
钱,紫菀五分,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峻补肾水,而少清肺金,则子盛于母,而母仇可报。方中又有 
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譬如子率友朋,尽是同心之助,声言攻击,全不费老母之资,则 
子之仇虽在未复,而外侮闻风退舍,不敢重犯于母家。此又肺肾相治之妙法也。 
张公曰∶双治之法甚多,然有此三法,无不可触类而治之矣。盖诸病非心肝之病,即脾胃与肺肾 
之病也。今天师既各有双治之法,且药味入神,宁不可据之以为枕中秘乎。余所以赞叹,而不敢再为参 
赞也。 
华君曰∶未传。 

卷三(射集)
立治法
属性:x论厥症 论腰疼x 
天师曰∶立治者,不可坐卧而立治之也。如人厥病者是。盖厥症多两手反张,两足转逆,必须立 
而饮药,则顷刻立定,不可不知之也。盖厥症原是热病,热深则厥亦深。倘令其卧而服药,则药到胃,一 
遇火气沸腾,冲击而不相入,反致吐出者,比比也。我今立一法,立而饮药,则断断无吐出之虞。方用黄 
连三钱,柴胡一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白芥子一钱,木瓜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批〕顺 
性汤)。此方纯是 
平肝之品,去火而又顺火之性,目宜入口不吐。然而火热炎上,吐亦常有,令人将病患抱而立之,令 
一人将药与饮,俟其下口久之,然后抱卧,则药性相顺,而无吐逆之苦矣。此立治之法,人可不知之耶。尚 
有腰疼之症,亦宜立而饮药。盖腰属肾,肾虚而后腰痛,久则肾宫益虚。纵然有补肾之药,不肯直入肾 
宫,如浪子久不在家,反畏家如敌国。纵有缠头在手,又将别游他院。必须人扶住身子,与药服之,则药始 
能直入肾经。又譬如浪子不肯还家,得人劝阻,不得已而返其家室。盖肾宫坐卧,水谷不能直达得行, 
使之站立,水谷滋味始能入之,所以必得一人扶立,而药得达也。方用熟地一两,山茱四钱,北五味一钱, 
麦冬二钱,白术一两,杜仲五钱,酒煎服。(〔批〕健腰丹。)此方虽妙,非立饮不能直达于肾宫。此又 
立治之妙也,人知之乎。 
张公曰∶立治之症无多,止此二症,不再论。 
华君曰∶与余同。 

卷三(射集)
卧治法
属性:x论痛风 论风懿 论风痱 论痿废 论痉症x 
天师曰∶卧治者,因其卧而卧治之也。如痛风之人,风懿、风痱、痿废之症是也。痛风之病,乃中湿 
也。湿气入于关节骨髓之中,则痛不可忍,手足牵掣,腰脊伛偻,经岁周年不起床席,欲其坐起,且不可 
得。欲其不卧而治得乎。方用薏仁一两,芡实一两,茯苓三钱,车前子一钱,白术五钱,肉桂一分,不可 
多,水煎服,(〔批〕解湿汤。)此方妙在去湿而不走气。尤妙在用肉桂一分,得桂之气而不得桂之味, 
始能入诸关节之间,以引去其水湿之气也。此方常服,当用作汤,不 
可责其近功。此卧治之一法。 
风懿之症,奄忽不知人,不疼不痛,卧于床褥之上,亦终岁经年。此亦风湿之症,入之皮肉之 
内,而手足不为用者也。方用白术五钱,薏仁一两,芡实五钱,山药三钱,车前子一钱,人参三钱,甘草 
一钱,陈皮一钱,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白芥子三钱,水煎服(〔批〕健胃散湿丹。)此方亦去湿之神 
剂,水去而又不耗气,则皮肉自然血活,而风症可痊,但不可责之以近功。此又卧治之一法。 
风痱之症,乃火热也。火之有余,由于肾水之不足,补水则火自消亡于乌有。方用熟地四两,山 
茱萸三钱,北五味二钱,麦冬二两,元参一两,附子一分,白芥子三钱,水煎服。(〔批〕息火汤。)此方 
妙在纯是补水之味,水足则火自息,火息则风痱之患自除。此又卧治之一法也。 
痿废之症,乃阳明火症,肾水不足以滋之,则骨空不能立。方用元参三两,麦冬一两,熟地三两, 
山茱萸二两,水煎服。(〔批〕生阴壮髓丹。)此方妙在熟地、山茱全去滋水,而元参去浮游之火,麦冬 
生肺金之阴,阴长阳消,阳明自然息焰。火焰既息,金水又生,脏腑有津,骨髓自满,而两足有不能步履 
者乎。此又卧治之一法也。 
张公曰∶卧病固不止此,更有痉症,亦须卧治者也。其症必脚缩筋促,不能起立,或痛或不痛,终 
年难以下床,不得不卧以治之。方用薏仁五钱,芡实五钱,山药五钱,茯苓五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 
水煎服。(〔批〕风湿两祛散。)此方乃纯是去湿健脾之药,绝不去祛风,而祛风已在其中。盖痉病 
原是湿症,而非风症,脾健则水湿之气自消,湿去则筋之疼痛自去,筋舒则骨节自利矣。但此药必须多服 
始得。 
华君曰∶与余同。 
孙真君曰∶痿症奇方∶用薏仁三两,熟地三两,麦冬一两,北五味一钱,牛膝五钱,水煎服。此 
方之妙,妙在薏仁用至三两,则熟地不患太湿,麦冬不患太寒,牛膝不患太走,转能得三味之益,可以久 
服而成功也。(〔批〕妙论妙方。)我传子止此。天师已发天地之奇,又何必吾辈之多事哉。我有方 
俱已传世,今传子者,从前未传之方也,实无可再传,非隐秘之也。 

卷三(射集)
饥治法
属性:x论伤寒 论虫痛 论霍乱x 
天师曰∶饥治者,不可饱食,俟其饥而用药治之也。如伤寒邪火初退之时,虫痛枵腹,胃空之候是 
也。伤寒火退邪散,则胃气初转,最忌急与之食。一得食,则胃气转闭,不可复开。此时即以药下之,则 
胃气大伤,而火邪复聚,反成不可解之症。不若禁之不与之食,则中州之地自然转输,渐渐关开搬运,不至 
有阻隔之虞。方用陈皮一钱,甘草五分,白芍三钱,神曲五分,枳壳五分,浓朴五分,栀子一钱,茯苓一 
钱,麦芽二钱,水煎服。(〔批〕退邪消食饮。)此方药味平平,似无甚奇妙。然而此症本不可以大剂出 
奇,得此平调,转能化有事为无事。然必待其饥饿之时,始可与服。若正饱之时服之,徒滋满闷而已矣。 
虫痛之症,得食则痛减,无食则痛增。以酸梅汤一盏试之,饮下而痛即止者,乃虫痛,饮下而痛增重或 
少减者,非虫痛也。方用楝树根一两,黄连三钱,乌梅肉三钱,吴茱萸三钱,炒栀子三钱,白薇一两,白术 
二两,茯苓三钱,甘草 
三钱,鳖甲三钱,各为末,蜜为丸,每服三钱,丸如小米大。(〔批〕杀虫丹。)此丸必须乘其饥饿思 
食之时与之。此丸服下,必痛甚,不可与之水。盖虫得水即生也。此方之妙,妙在健脾之中而用杀虫之品。 
既是杀虫之药,何故必待其饥饿而始杀之?盖腹中无食则虫无所养,虫口必上向而索食,待其饥饿枵腹 
之时,则虫头尽向上而不向下矣。一与之食,彼必以为食也,尽来争食之,奈入口拂其性,则又乱动而 
跳跃,故转痛甚也。禁与之水,则周身上下、耳目口鼻,无非沾染药气,内外夹攻,有死而已,设不知禁 
忌,仍与之水,则虫且借势而翻腾沐浴,药少水多,自然解体,止可杀虫一半,而不能剪草除根矣。故必 
坚忍须臾一刻之痛,使终身之痛除,愿人忍之哉。此饥治之宜知也。大黄亦可加三钱,不加亦可,腹之上 
疼不宜加,腹之下痛宜加也。 
张公曰∶饥治之法,尽此二条,无可增也,惟消虫之法。予尚有一方,可传于世,省事而效捷,凡人 
腹中不论生何虫,只消食榧子,每日十个,不消三日,尽化为水矣。或用生甘草一两,榧子二两,米饭为 
丸,白滚水饥时送下五钱。五日虫皆便出。皆不费钱,而又去病之捷,急宜加载者也。 
华君曰∶同。然余尚有一法。霍乱之症,一时而来,少顷即定,切不可与之食。当令其忍饥一日, 
而后以陈皮一钱。甘草五分,白术二钱,茯苓三钱、山楂五粒,香薷一钱,藿香五分,木瓜一钱,白芍三 
钱治之,则痛不再发。盖霍乱乃暑之热气也,暑热得食,复聚而不可解,所以必使之饿,则暑邪尽散也。 
名为定乱汤。 
(虫系湿热所生,故祛热是标,燥湿是本,燥湿是标健脾是本。李子永识。) 

卷三(射集)
饱治法
属性:x论治上焦火 论治上焦痰 论治胃寒 论治脾寒论 论治痨虫 论消肺痰x 
天师曰∶饱治者,病在上焦,用药宜饱饭后食之,此一法也。又病宜吐,宜饱食之后,用药以吐 
之,又一法也。又有不必吐,宜饱食以治之,又一法也。病在上焦者,头目上之病也,用上清丸之类, 
上清丸方,世多不妥,吾斟酌更定之,以治上焦之火,俱可服。苏叶二两,薄荷一两,白芷五钱,黄芩 
二两,甘草一两,桔梗三两,麦冬三两。天门冬三两,半夏一两,陈皮一两,蔓荆子五钱,柴胡一两,各 
为末。水打成丸。每服三钱,饱食后服。(〔批〕上清丸。)此方妙在清火而不伤中气,强弱人感中风邪, 
上焦有风火者,服之俱妙。 
上焦痰气甚盛,而下焦又虚者,不可下之,乃令其饱食后,以药服之即吐,吐至饮食即止。在下无 
碍,而上焦之痰火,一吐而愈。此治法之巧者。方用瓜蒂七个,人参二钱,水三大碗,煎数沸饮之,即 
大吐。(〔批〕加参瓜蒂散。)此方妙在瓜蒂散中加入人参。盖吐必伤气,今以瓜蒂吐之,而人参仍补 
其胃中之气,虽大吐,而仍不伤胃也。故能一吐而即定。 
不必吐,饱食以治之者,乃胃口寒而痛也。手按之而少止者,当用此法治之。方用人参一两,白术 
一两,肉桂一钱,肥鸭一只,将药入鸭腹内,煮之极烂,外以五味和之,葱椒之类俱不忌,更以腐皮同 
煮,恣其饱餐食尽。(〔批〕五香汤。)如不能食尽,亦听之,不必又食米饭也,一餐而痛如失矣。此 
饱食之法,真有奇效。胃寒未有不胃气虚者。若以汤药与之,未免不能久留于胃中,各经俱来分取,所 
以难愈。今以肥鸭 
煮药饱食之,必久留于胃中,任其独乐,备经不能分取,自然一经偏受其益,而独感之寒亦不觉其顿 
失。正气久留于胃中,则邪气自避于胃外也。因陈子之不明,余故又广泄其秘。 
张公曰∶凡病在上者,俱宜饱饭后服之。惟饱食用鸭治胃,实所创闻,真神仙之治法也。必饱食 
之以治病,乃脾病也。胃寒而痛者,在心之上也;脾寒而痛者,痛在心之下与左右也。方用猪肚一个,莲 
肉一两,红枣一两,肉桂一钱,小茴香二钱,白糯米一合,将各药同米俱入肚中,以线扎住口,外用清水 
煮之。肚未入药之前,先用清水照常洗去秽气,入药煮熟,以极烂为主。一气顿食,蘸甜酱油食之。(〔 
批〕莲花肚。)如未饱,再用米饭压之,而痛如失矣。可与天师方并垂。天师方治胃,而予方治脾,两不 
相妨。 
又方用肥鳗二斤,白薇一两,小茴香三钱,甘草一钱,薏仁五钱,榧子十个,去壳,同在砂锅内, 
用水煮烂,加五味和之,乘饥饱餐一顿。(〔批〕作香鳗。)不可少留些须,以食尽为度,不必再食饭 
食,亦半日不可茶水,凡有痨虫,尽皆死矣。我因远公之问,大启其机。我不敢隐之,以于天谴也。 
华君曰∶同。余更有一法未备也。人患痰病久不愈,乃用猪肺头一个,以萝卜子五钱,研碎,白芥 
子一两,研碎,五味调和,饭锅蒸熟,饭后顿食之,一个即愈。此方乃治上焦之痰,汤药不能愈者,用此 
神验。盖久留于肺上,而尽消其膜膈之痰,亦治之最巧者。 

卷四(御集)
富治法
属性:x论治膏粱宜补正气x 
天师曰∶富治者,治膏粱富贵之人也。身披重裘,口食肥甘,其腠理必疏,脾胃必弱。一旦感中邪 
气,自当补正为先,不可以祛邪为急。若惟知推荡外邪,而不识急补正气,必至变生不测,每至丧亡,不 
可不慎也。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三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