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妃贼 作者:维他命硬(纵横12.10.10完结)-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家在长安,有柳家三分之一的生意,除却红袖添香,还有几家布庄茶楼钱庄。
既然是来了安之府,那便是客人,北落潜之让人给柳芊芊收拾了一间屋子,当夜柳芊芊便是在安之府歇下。
凌茗瑾昨夜休息得不好,今夜还是休息得不好,住在这安之府,打死她也休息不好,深夜无人的时候,她跑到了后花园,本是要透透气放松一下,但还是看到了一个不想见的人。
第一次见北落潜之,是在这院子的凉亭里,现在再见北落潜之,他依旧还是坐在凉亭中,凌茗瑾不由暗声嘀咕,你是有多喜欢这亭子啊。
“既然来了,就一起坐坐吧。”北落潜之瞥见院门口那抹水蓝色的裙裾,冷冷说道。
凉风将话送入凌茗瑾耳中,迫得她停下了脚步。
站了一天,她终于可以与北落潜之一同而坐。
“是不是在安之府睡不安稳?”北落潜之摇着折扇,两袖生风。
“是啊,有你在,我怎能睡得安稳。”凌茗瑾豪迈的回道。
“那明日你就住去都察院吧,不过我事先提醒你,你一个姑娘可能会住得不习惯。”大皇子的事已经解决,长公主也没有多说,皇上正在病着,暂时还没有人敢到都察院去拿人,也就是说,只要不出意外,凌茗瑾是安全的。
“嗯。”虽北落潜之有提醒,但在凌茗瑾看来,住在哪里也比住在安之府好,就算都察院全是男人,难不成他们还敢把自己的上司同僚怎样不成。
“你认识杜松?”北落潜之看着石桌上的那片被风吹下的竹叶,神情冷漠。
“见过一面,不熟。”
确实说来不熟,虽然她曾在别人嘴里听过无数次关于白公子的事情,但深究起来,两人在长公主相见还是第二次。
北落潜之沉默。
在长公主府里他见到白公子曾看了凌茗瑾两眼,还面带微笑。
“本想后花园的风会凉一些,没想到还是这么闷,二皇子您先吹着,属下告退。”沉默太久,凌茗瑾就觉得压抑。
北落潜之依旧没有说话,凌茗瑾等了一会儿,退了下去,
凉风有幸秋月无边啊!
走在昏暗的灯光下,吹着撩人心弦的秋风,凌茗瑾一路慢悠悠的晃荡回了自己的屋子。
安之府,看上去比以前要松懈很多,凌茗瑾想,当时五位皇子角力,安之府是重兵把守的,现在却是风平浪静。
还有一个本该平静的地方此时却无法平静,白府,杜松白公子的府邸。
白公子在干溢湖迁移的工事上有功,皇上赐了这么一座宅子成了他的府邸,高高悬挂的白府二字是皇子亲笔写的,苍劲有力。
因白日喝了酒,白公子这一夜都在痛苦的咳嗽着,他那个病,是不能沾酒的。
他看着手帕上的那抹血色,淡然自若的擦了擦嘴角后打开了一个柜子拿出了药瓶子到处了三颗药丸和着冰凉的茶水咽下。
许久,他才觉得好了一些。
起身将匣子放回柜子,他打开了一封信,是青州来的,来自他那个不是亲娘胜似亲娘被他称之为小红的红姨娘。
心里红妈妈又提了两遍不许他喝酒的话,也说了长安忆这段日子的营业,都是先闲碎话他早就见得多了,看完了信,他开始伏在桌上思考。
今天在长公主府与凌茗瑾相见,是他所料之外,凌茗瑾还是与那夜在青州所见到的一般,自信,而特别。
他当时也没想到长公主都一句都坐下她就真的寻了个位置去坐下,当时长公主那样直直盯着她的时候,他有些担忧,以前,他是长安忆的老板,她是通缉犯,那夜她说,她去安州,以后谁落难了,就去找谁。
这是他们之间的誓约。
谁知,再见之日,不是谁落难了,而是都换了个身份,他成了内库管事,她成了都察院的科目。
他长呼了一口气,然后脑子里想到了另一个人。
柳流风,与他也有过那么两次见面,也不是生意上的往来,是因为个人的恩怨,那时,白浅落在长安忆,而柳流风得知要讨个公道的时候,他们见了第一面,之后两方有纠纷,又在长安忆里见了第二面,之后便听说柳流风带着白浅回了旦城,两人便从未再见。
时隔六年,他对他这张脸记忆尤深,他也会时时听起从旦城来的客人说起旦城里柳流风的那段荒唐往事,两人却再无瓜葛,今日是第三次相见。
虽说只见了两次,但他对这位柳家少主的脾气却很清楚,因为在见第一次面的时候,他突然出手自己未提防被他打了两拳,他也本是望族之后,若是没有那场事故,他现在也是可是生下来就与柳流风平起平坐的人,但他没有,那场事故毁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健康。
不是他对柳流风如何如何,而是柳流风刺痛了他,让他想到了那些往事,青州杜家,真的已经只是过去了吗?
他想,自己的那个爹,是有多残忍,当初见到萧明轩的时候,他说,他娘死了,他爹不要他了。就是现在,他这个爹,还是不要他,他不懂皇上为何赐了他这座宅子,是让自己在长安安身立命?还是让自己知道自己的终点就在这里?
长公主与他说,一切都急不得,他还年轻。
他是还年轻,但他很急,他的身体让他不得不急,当年宫里的人在他身体里留下的剧毒,还在一点点的蚕食着他的生命,还是折磨得他深夜难以入眠。
都是一家子的豺狼虎豹,都是一家子的无情薄凉,他这样的身份,除了自己去争取,他还能做什么?杜家死去的那些人,何其无辜。
想到痛处,他又咳出了一口血,洁白的手帕上乌黑的血格外刺眼,萱妃死了,但他要的不止如此。
杜家的人死光了,三军里的几万人也都死了,为何宫里,为何皇家,只是死了一个萱妃?
不甘,他不甘,他说过,血债,就要用鲜血来偿,这个生他不养他的皇上,他没把他当爹,想到昨日进宫去看那龙榻上躺着的人,他觉得很恶心,自己当时心里恨不得他就此死去,却要恶心的笑着说愿皇上龙体早日康复,虚伪,恶心。
长公主待他好,还不是因为自己还有价值,皇家的人的心都是黑的,没人会真的在意他是死是活,以前不在意,现在也不会在意。




162:私生子
他,是皇上的私生子,当年皇上与平南王随先皇去青州避暑,与二十三弦河畔结识了杜家小姐杜依依,皇上、平南王两兄弟对杜依依萌生情愫,而杜依依也在相处中对皇上芳心暗许,两人一夜风流珠胎暗结这便有了他。本是一段良缘,但不想终因先皇的驾崩而变质,先皇驾崩,当时位及太子的皇上即位,而当时朝中大臣却大多支持平南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平南王无心争权夺势,却还是因大臣的拥护而受到了牵连,那两年内,皇上重组内阁,大下文字狱,以雷霆手段对一干老臣诛杀罢免,然后迅速填补自己的势力以图皇位巩固。
但不想当时朝政本就混乱,新上任的大臣都无经验,不想,那年大庆大旱。
那场大旱,持续了一年,几乎是全国的庄家都旱死,那年,也正是江城常年不化的积雪唯一化了个全的一次,那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戎歌便是那年流浪到了玉门城,凌茗瑾亦是如此。
一年大旱,皇上当时慌了,朝廷大臣也慌了,没人知道这大旱还是持续多久,众人都没了施救之法只能任由大旱蔓延,但有一人站了出来。
说来也巧,此人正是当时内库管事之女青州杜家杜依依。杜依依身为内库管事人之女,又因与皇上关系不同,便让她爹杜不昊与皇上谏言开粮仓赈灾,当时皇上那是开了粮仓的,但长安粮仓里的粮食也终有限,之女每日掐着手指头拨粮。
而平南王也对开粮仓赈灾一事鼎力支持,皇上最终还是答应放粮,天见可怜,一直到那一年的冬至,下了第一场雪。
本该皆大欢喜,但皇上心里,却对杜不昊上了心,杜不昊是青州杜家家主,素来就有擅经商理财之名,偏偏这样在内库身兼要职的人,也站在了平南王一边,当时平南王大败蛮人为大庆平了战乱,在三军中威望大涨有了军神的名头,那时的大庆不像现在这边固若金汤,那时大庆的边境敌国常犯,三军,是真正让人恐惧的势力,而平南王,恰恰就拥有了这样的势力。
放眼朝野,除去自己的心腹,却是支持平南王的人,杜不昊,杜依依,老师司马,长公主北落词,纳兰青捷………………
平南王有这样的势,就算他无心造反皇上也不得不防,树大招风。
而杜家的厄难,正是由于内库,内库是大庆命脉,被杜家牢牢握在手中,一向多疑的皇上岂会安心,他设了局下了旨让杜不昊交出管事一职,但不想这事遇到了先皇任命的那三位托孤大臣的阻扰,杜不昊打理内库多年井井有条,大庆时值大旱过后百废待兴,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杜不昊的操作运营的,但皇上却没了这个耐心,直接引发杜家血案的,是司马大人。
司马大人对杜依依甚是喜爱,曾有过收其为徒的想发但被杜依依拒绝,司马大人是皇上的老师,皇上当时对他言听计从,一日司马大人酒醉,说了一句话:“此女,真有前朝女皇之风。”
前朝女皇,是一个奇女子,也是让皇子最忌惮的女子,但女皇已死,杜依依还在,观杜依依行事作风才识主张,皇上越发的觉得司马大人言之有理,能在大庆大旱的时候站出来带头说话的人,胆量、见识、气魄再加上她这些依附在她旁边的势力,都成了皇上的心病。
而皇上大旱过后,祭了先祖,册封了先皇钦点的皇后。皇上多情,雨露均沾,这博爱之情,不是杜依依所求。
杜依依无罪,杜家无罪,平南王也无罪,一起,只因皇上疑心太重容不下他人。皇上日益被权势蒙蔽双眼,杜依依劝之不得,痛心疾首之下只得远离,而这些,也成了皇上心里的刺,杜依依与平南王亲近,让他更是茶饭不思。
杜家被灭门的那天,正值杜松满月的第二天夜晚,杜依依未婚生子,是杜家之耻,杜不昊本想逐出杜依依,但念及稚子无辜没能狠下心,杜松的满月,就算是平常人就都会招朋迎客请吃酒席的满月,对他并无区别,他生在望族,却是见不光给杜家添了耻辱的存在,皇上当日未到场,他在皇宫里,听着自己培养而出的暗侍卫的禀告雷霆大怒。
他当时以为,杜松,是平南王的孩子。
大怒之心,这个高傲的君王,再也无法镇定,当夜,他给一干暗侍卫下了令。
这些隐藏在黑暗里的影子杀手,连夜去了青州,那夜,下了一朝极大的雨,二十三弦河畔少有行人,到了半夜,更是连杜家的灯光都显得格外寂寥,那夜,在杜家老大绝望的嘶吼中,鲜血顺着雨水流入二十三弦河,居然是将半条河的河水都染成了鲜血。
那是青州难得一见的景色,鲜血的河水,妖娆异常,而杜家一家老小一百多口,都在那一夜死于非命。
先前说过,杜松之所以活了下来,那是因为他不在杜家,那夜他被平南王抱着去了别处。等到第二天平南王闻讯不眠不休兼程赶回,只看到杜府大院里那一具具被白布蒙上了的尸体。
红妈妈当时逃过一劫,也是因为去了别处探亲。
当时,被没有多少人知道杜依依未婚生子,为了杜家的颜面,杜不昊隐瞒得极好,之对外说是府中婢女生产,可惜的是他没有瞒过皇上,酿下了这灭门惨案。
两日后身在长安皇宫的皇上听到了汇报,当时正在喝着闷酒的他,突然的就摔碎了手上的酒壶,已经他很清楚的知道杜家多少人口,而在暗侍卫的汇报中,他知道少了两个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不做二不休,皇上下了令,要找到杜松,以最隐秘的法子将他杀死。
红妈妈听到惨讯赶忙回到青州,在二十三弦河前见到了平南王,平南王带着她去见了一人。
之后,红妈妈便在一处隐秘的山谷里照顾刚刚满月的杜松。平南王心想的是,杜松呆在他身边太过招眼,而且他还要回长安,他要去问问自己的兄长,这到底是为何?
平南王不会让悲剧继续,回了长安后他进了宫,告诉了皇上杜松是皇上的孩子,当时正在批阅奏折的皇上呆了半响,手中握着的笔滴了一纸的墨水。
皇上是个勤政爱民的皇上,但却只能博爱,他对杜依依对平南王对杜松,都没办法用自己博爱的心怀包容。听到平南王的话,他召回了继续追查的暗侍卫,他与平南王的心结,也便是这时候结下。
平南王心胸宽广,平时就算皇上挤兑,他也只是付之一笑,但现在是他喜欢的人平白就只因为皇上的疑心而丧乐命,他怎能付之一笑。
他很心寒,虎毒不食子,皇上这般作为,他这个弟弟由衷的心寒,当天他就辞去了三军统领的职务,只去了玉门城,安心守卫边疆。
本想就可这么结束,杜松保住一命,杜家还有个后,但不想,杜松长大了,在杜松三岁那年,宫里有人来了青州,在他的食物里放了最毒的毒药,此人,听命于萱妃,当时皇上最宠爱的妃子,直接可以威胁到皇后地位的存在。
天见可怜,杜松大难不死,当时还只是一个小郎中的药圣来到了青州,杜松不死,那就必然要有人死,平南王闻讯带着亲兵无召回到长安,见到了皇上。
皇上虽狠毒,但杜松好歹是他的儿子,萱妃此举,他闻之勃然大怒,而且虽说平南王交出了三军统领职务,但在三军中威名非但为减还与日俱增,皇上自然不敢动他,不敢动他,那就只能动萱妃。
当日,产下公主白不到一月的萱妃被赐死,而公主白,也彻底被皇上打入了阿鼻地狱,本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却因父亲的愠怒与母亲的错误,成了皇宫里卑贱的人。
萱妃已死,皇上就算给了平南王一个交代,平南王虽心有不甘,但还是谨守臣子之道回了玉门城。
却不想,不怕死的人层出不穷,杜松在青州的生活,颇不平静,平南王无奈之下请旨皇上派暗侍卫保护,皇上未允诺。杜松一年一年的长大了,聪明的他从红妈妈的话里猜到了很多,而皇上与几位妃嫔生下的儿子,也长大了。
虽不平静,但杜松好歹是长大了,他习武,他学习经商,每日拖着被毒物蚕食的身子记下了仇恨。
六年前,在长安忆杜松的那间院子里发生一件事,在杜松三岁的时候就曾发生过一遍的事,而这次来的人,平南王查了半年,才未查到行踪。
杜松岌岌可危,他请来了药圣,最终还是保住了杜松一命,但杜松的身体,却是越发差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平南王的忍耐,终于被长安里的人一步步紧逼,逼到了尽头,可十五年已经过去,皇上羽翼已丰。




163:默许
虽还是对平南王在军中的地位有畏惧,但皇上还是下了旨。
大抵是平南王无召带领亲兵返回长安,意图不轨,让纳兰青捷前去剿灭。
莫须有的罪名,白纸黑字的从皇宫里送出,送到了当时身为三军统领的纳兰青捷手里。
纳兰青捷与平南王皇上是同窗,师承司马大人,他与平南王关系素来亲近且深知平南王为人,皇上的圣旨他接了,但没有出兵,而是去了皇宫,那天,他与皇上一同谈到了深夜。
却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自己百般隐忍皇上还是容不下自己这个弟弟,平南王心如死灰,恰逢听到青州杜松病症加剧的消息,大悲之下,他做了一个决定。
反。
二十年前不反,是皇上对他还有恩情,现在反,是因为皇上已经错得离谱。
当年杜家血案,平南王念在兄弟之情未揭发,而长公主司马大人也帮着隐瞒了下来,但杜松是皇上之子,已经历经了磨难,现在宫里的人还不放过,这是他见不得的,他素来热血,见不得不平事,这等天下最不平的事,他以前为了顾全大局未管,十五年后自然要管。
他连夜带着自己的亲兵回了玉门关,经过三天的纠集集合了三万士兵,然后他揭竿而起振臂一呼,这三万人便化整为零去往了长安。
那夜的长安,没有流血,司马大人,平南王同样尊敬的老师出现在了宫门外。
看着身着平民服侍包围了皇宫的人,看着自己这个最喜欢的学生,司马大人上前与平南王说了一番话,每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除了平南王与司马大人自己。
但那夜,长安未流一滴血。
三万士兵,锒铛下狱,平南王用自己的性命去与皇上换,皇上允诺,于是一道密旨下,平南王发配大漠,剥除了名字,只留下了平南王这一称呼,从此平南王不再是三军军神,而只是一个叛国造反的叛徒。
当日的谈判时,皇上答应平南王放了的那三万士兵,在平南王被送出长安后被带往了他处,之后再无了消息,司马大人等人自然也知道是死了,而平南王叛国的消息,也在几天后迅速在大庆传开,司马大人等人更知这背后推动的大手是谁,皇上答应平南王的事没做到,他答应司马大人的事,也未做到。
事后,司马大人被一道圣旨,囚在了长安。
而三军统领纳兰青捷,也被削了两级成了大将军去了边关镇守。
没有流一滴血的叛乱,究竟是平南王太善良,还是有些人太会手段。
这些故事,是白公子在红妈妈口中听来的,他历经磨难,若不是平南王,他岂能活到现在。
之后大庆风调雨顺,皇上英名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