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妻 作者:茗荷儿(晋江vip2014.8.5完结)-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永摇头,“没听说过,我也是听他说组织精壮的平民训练战时可以打仗,觉得此人有点才学,才引荐给五爷的。现在看来,人算是忠诚,也不挑三拣四,用着还放心。”

    五爷站起身,负手望天,喃喃道:“单是忠诚,留着也没什么大用处,我要的是能力,是本事……他既没能力,又牵制不了秦家,弃了吧。”

    褚永沉默着点了点头。

    ————

    虽然得了秦镇的保证,宋青葙心里还是牵挂着宋修远的伤情,可又知道绝对不能去看他,连着好几天都抑郁寡欢。

    秦镇心里着急却没办法,只能陪在她身边,说点闲话开解一番。

    宋青葙看在眼里,叹道:“世子爷该干什么就去吧,我这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呢,没事。”

    秦镇迟疑着不想走。

    正巧,碧柳笑嘻嘻地进来说:“舅太太来了,已经到二门了。”

    秦镇脸上露出喜色,“大舅母来了,正好跟你说说话。”

    宋青葙料到大舅母的来意,暗暗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1章

    大舅母在东次间的炕上做好;看了看宋青葙,笑着问:“谁的手艺;看着比你的针线强。”

    宋青葙身上穿的是件葱绿色绣月季花的小袄,粉白色的月季花瓣重重叠叠;上方停着只闻香的蝴蝶,蝴蝶翅膀上的脉络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宋青葙笑道:“是我小姑做的;给我的生辰礼。”又问起余哥儿;“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提起孙子,喜气就从大舅母的心底往外洋溢开来;“……会翻身了;夜里睡觉得当着心,不留神就掉到炕底下……长得很喜气,见人就咧嘴。”

    说完孙子,大舅母面色正了正。

    宋青葙知道下面就该说自己了,也收了笑容,静静地等着。

    大舅母慈祥平和的声音缓缓响起,“前几天听说大姑爷把修哥儿打了,还打得不轻。修哥儿几时回来的,为什么起了争执?”

    宋青葙将想好的措辞徐徐说出来,“我小姑及笄礼那天回来的,算起来半年多了,二哥逼着我跟世子爷和离,还伤了他,世子爷面上没说,心里却是记着。年前不是把白家胡同的宅子收回来了,我就隔出一半给了张阿全。前些日子,林氏跑到二哥那里闹,让二哥管管我,把宅子收回来。二哥就带着章安来了,世子爷正好在家……”

    大舅母不满地说:“世子爷的脾气急,你怎么也不拦着点?你娘就你们两个孩子,现在打成仇家了,你娘在九泉之下若是有知,还不得气死。修哥儿脾性随你三舅舅,打小没有成算,人家稍撺掇就信,稍点火就着,是有不对的地方,可你们也不能往死里打。”

    大舅舅他们过几个月就回济南府,宋青葙不便多解释其中连着五爷的事,只不迭声地认错,“是我不好,我知道错了。二哥现下不能挪动,等过上个把月就把他接到田庄养着。”

    大舅母语重心长地说:“以前戏文里不是说过,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候就得靠亲生的兄弟姊妹。大姑爷对你有情有意,公公婆婆也信任你让你当家,正好你拉扯拉扯修哥儿。修哥儿快二十一了,早过了说亲的年纪,你得空也得费费心。”

    宋青葙忙道:“大舅母放心,我心里记着这事。我想过了,二哥没主见,得找个刚硬点的,会打算,能管着他的人。”

    大舅母看着她笑,“你说你三舅母性情是刚还是柔?”

    宋青葙想起三舅母见人便带三分笑,说话脸色就含羞的模样,迟疑着说:“二舅母快人快语的,三舅母应该是个柔弱的人。”

    大舅母就道:“可不是,你三舅母性子最软,却把你三舅舅吃得死死的,在家里,你三舅舅想喝杯酒也得先看看你三舅母的脸色。当年,你三舅舅刚成亲时可不是这样,在家里横着呢,说一不二……”

    三舅舅跟宋修远一样,心里没主见,耳朵根子还软。

    当年付氏就曾撺掇着三舅舅干过不少惊世骇俗之事。娶三舅母是三舅舅的主意,娶个性子软的媳妇回家,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没人管。

    付家外祖是个开明人,儿子成亲后就是大人了,该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当爹娘的不好再多干涉。

    三舅舅且过了一阵逍遥日子,每天就四处瞎逛,在酒肆跟人喝酒,喝得七晕八素地听小曲,还爱看斗鸡,跟人下注,可是运气不好眼力也差,赢得少输得多,后来就迷上了赌钱。

    大舅舅跟二舅舅劝过多次,可他不听,每天睁开眼就去赌场,不到关门不回家。

    三舅母好性子,每天照样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从不多问一句,也从来不甩脸子。

    有一天三舅舅赌到中间没银子了,回家来取。

    三舅母就包了一包衣服塞给他,“相公,都是妾身不对,没备好银两。昨天把金簪银钗都当了,今儿就剩这几件衣服还值点钱,请相公跑趟腿送到当铺,先换点银子凑合着赌。我这就回娘家,跟我爹娘要银子。”

    三舅舅愣了,一打眼看到家里空荡荡的什么家具摆设都没有,又看见三舅母身上半新不旧的袄子,浑身上下寡净素淡,乌油油的头发插了两支木簪。

    三舅舅想起成亲那天,满满当当的三十六抬嫁妆,想起三舅母的满头珠翠,想起柔软闪亮的锦缎褙子。才不过数月,原先的家底不算,连三舅母的嫁妆也全给他败光了。

    三舅舅跪在三舅母面前,抱着她的腿,哭得像个孩子,说再也不赌了。

    大舅母叹道:“那会你大舅还觉得你外祖给三舅说的亲事不好,谁能想到现在你三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三舅母收拾包裹回娘家,真是一物降一物……依我看,修哥儿也不见得非找个刚硬的媳妇,要给他说个性子软的,天天敬着他靠着他,没准他还就支撑起门户来了。”

    宋青葙寻思片刻,觉得有几分道理,以前祖母瞧不上二哥,爹娘也从没让二哥作主干过事,或许二哥缺的就是被人认同与肯定。

    只是三舅母能步步忍让直到三舅舅幡然醒悟,换个人却未必能如此。再说,如果三舅舅一直不改,三舅母得受多大委屈啊。

    思来想去又觉得姻缘之事还是要看缘分,或许三舅舅跟三舅母之间就有这段虐缘。

    大舅母等宋青葙回过神,又提起秦钰的事,“……我跟你大舅舅合计了好几天拿不定主意,你也知道你外祖说过,不跟官宦人家结亲。可你大舅舅看上了大姑爷的人品,觉得亲上加亲也成,后来找人合了八字,说是很般配。现在我只问你一句,九月初天气凉了我们就回济南府,你公公婆婆愿意把你小姑嫁到京外?”

    清平侯自然愿意,眼下局势紧张,他巴不得秦家人都离开京都到外地去。

    至于白香,目前除了清平侯以及她跟秦镇外,秦家人并不知道白香回贵州的事。清平侯不说,宋青葙自然也不会说,毕竟其余人跟白香都没什么关系,完全没必要说。

    宋青葙略一思索,笑道:“他们都说让我做主,我倒觉得济南府挺好。坐车也就七八日的行程,就是在京都,有些刻薄人家也愿意让媳妇经常回娘家。”

    大舅母说:“你也别自作主张,问问你公婆的意思。要是没意见,我回去就托人来求亲。”

    宋青葙答应着。

    秦镇去问了清平侯的意思,清平侯果然说好,又说要是方便的话希望尽快成亲,越早越好。

    没过两天,大舅母托的媒人上门了。

    媒人一见宋青葙便道:“秦夫人气色真好,果然跟世子爷是天生一对。”

    宋青葙仔细打量两眼,认出来了,她就是成亲时的全福人王太太,那天礼节没走完,人就不见了。

    宋青葙心里有些不喜,就听王太太笑着说,“不瞒夫人,凡是我保媒的或者做全福人的小夫妻,没有不美满和睦的。秦姑娘跟付家少爷肯定也能顺心如意。”

    宋青葙转念一想,虽然礼节没完,可自己跟秦镇也是挺和美的,便放下心结,笑道:“那就借王太太吉言了。”

    大舅舅跟大舅母都是实在人,既然定下来两家结亲,一应礼数做得很周到,聘礼足足给了八千两银子,比当初四川李总兵给丁家的聘礼还要多,给足了秦家面子。

    纳征过后就算是正式订婚。

    宋青葙将婚事告诉了秦钰。

    秦钰听说是许给大舅母家,心里一颗大石落了地。大舅母很慈爱又大度,从不有意为难媳妇,对待大表嫂就跟自己亲生闺女般。而且,付家很富庶,并无衣食之忧。

    陈姨娘听说付家给了八千两银子的聘礼,眼泪差点流下来。

    当初秦家只给了她的嫡母二百两银子,用一顶青帷小轿就把她接到了秦家。她不想秦钰步自己的后尘。现在秦钰能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嫁出去,陈姨娘觉得她的人生已经近乎圆满了。

    清平侯叮嘱秦镇夫妻将八千两银子尽数用来置办嫁妆,还额外贴了三千两银子。宋青葙跟秦镇商量着又拿出来一千八百两银子给秦钰添妆。

    四月初,二表哥跟三表哥回济南府的时候,秦铭也跟了去。

    秦镇转达了宋青葙的话,“……或置办宅子、铺子或者买上两百亩地,二表哥对济南府的行情很清楚,总能买得实惠。”

    秦铭感叹道:“自大嫂嫁过来,既出银子又出力,等以后我成亲,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操办,不让大嫂费心。”

    秦镇笑笑,“你能记着今天说的话就成。”

    秦铭便道:“大哥拭目以待。”

    秦镇将他们三人一直送出城外,回来后去了趟菱花轩,等再回到望海堂时,手里多了一封信。

    信是从贵州发来的。

    宋青葙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小女已于今日申时归家。”看落款,已是一个月前。

    白香是二月二那天走的,到贵州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信件从贵州到京都也是一个月。

    贵州、京都,相距实在太遥远了。

    宋青葙捏着信纸又读一遍,忍不住微笑,信上说“小女”,白香已是四十多岁的妇人,如果秦镇前两次成亲不出意外,或许她已成为祖母了。

    可在爹娘眼中,她仍然是当初那个为了意中人执著地离家远行的“小女”。

    宋青葙想象不出素来淡泊的婆婆在爹娘面前会是如何的情态。

    秦镇看着她恬静的笑容,好奇地凑过来问:“你笑什么?”

    宋青葙沿着原来的折痕叠好信纸,抬头,兴致盎然地说:“等家里安顿好了,咱们去贵州看看娘好不好?”

    她的双眸如同晚霞倒映下的湖水,折射出粼粼波光,秦镇不禁为之炫目,柔声地答:“好。”

    此时的白香正漫步在她以前的药圃里。

    她没想到,时隔二十多年,药圃竟然跟她离开之前一样,各样药草整整齐齐郁郁葱葱。

    她还记得,就是在药草旁,清平侯一剑拨开了她的长矛,也拨动了她的心弦。

    从此,她的眼里再没有过第二个男人。

    而现在……

    白香的视线投向药圃尽头,一位穿着黑衣的男子正细心地拔去混在里面的杂草……

    作者有话要说:发现又多了几个霸王票,谢谢这两天投雷的妹子~么么哒

  

 第102章

    白香大步走过去,“贵根;又来除草了?多谢你一直帮我搭理药圃。”

    “习惯了;”贵根抬头;露出张朴实的面容;藤编的斗笠下,一双眼眸看上去平静如水;眸底却隐藏着细碎的光芒,“这里药草不少;荒废了太可惜。你不在这些年;药圃救过不少人的命。”

    白香淡淡一笑;“药圃以后还是我来料理;你只管忙你家里的活吧。”说罢;走到另一边熟练地将那些花蕾已变的浅白的金银花摘到篮子里。

    她穿黑色大襟衣,衣袖跟领口滚着三道宽边,腰间系着墨绿色裙子,乌黑的头发盘在头顶,只用银簪别着,唇角微微翘起,安详而静谧。

    贵根默默地看着她,有片刻愣神。

    记忆中的白香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她从来不会淡淡地微笑,要笑,她就笑得大声,要哭就哭个痛快。

    白香长得美,性子野,是土家寨最火辣的妹子。又爱穿红衣,身上挂满银饰,举手投足都伴着细碎的银铃响动,她的笑声也像银铃般清脆。

    白香就像燃烧的火焰,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闪亮的那个。

    那时候,土家寨的后生哪个不恋着白香?

    贵根记得有年“六月六”的前两天,哥哥跟几个年轻后生在野地里打架,哥哥被打得鼻青脸肿地回来,可他很高兴,因为他赢了。

    赢了的人,可以在跳舍巴的时候站在白香对面,可以整个晚上看到她的面容。

    然而,那天白香并没有去。

    朝廷的军队退到了土家寨附近,白香看上了领军的大将军,连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活动都不顾,趁着夜色到营帐那边偷窥大将军。

    后生们气不过,商量着要去跟大将军比试比试。

    白香听说后,找到他们,干脆地说:“想要跟他比试,先打过我才行。我看上他,因为他打得过我。你们谁能赢得了我,我也能看上你们。”挥动长矛,高昂着头,“不服来战!”

    后生们面面相觑,白香的功夫受到过云游的高人指点,他们都不是对手。

    白香成亲那天,白香软倒在大将军的怀抱里,寨子里的后生醉倒在野外的山坡上。

    白香离开寨子那天,男女老少都去送行,贵根才十二三岁,跟着年长的后生们一起,足足送出两座山头。

    白香走了,后生们丢了魂似的,直到一年一度的女儿会才缓过劲来。

    一年复一年,后生们陆陆续续成了家,当了爹,也慢慢地淡忘了白香。

    可贵根没有忘,他始终记得那个身着红衣跨坐在马上,笑声清脆似银铃的矫健身影。

    他总觉得,白香属于这片广袤的土地,总有一天会回来。

    于是,他自告奋勇地跟白寨主说,药圃里药草已经有了年头,荒废了太可惜,他愿意管着药圃。

    白寨主浑不在意地答应了。

    这一管就是二十年。

    白寨主接到清平侯来信那天,就忍不住告诉了左邻右舍,白香要回来。

    寨子的人都翘首期待议论纷纷,想知道作了侯夫人的白香,归乡时该是何等的风光与荣耀。

    贵根知道白香要回来,心里是欢喜的,可听到那些话,欢喜之余又多了些沮丧与懊恼。

    打那天起,他每天背着竹篓在进山那头小路上等。

    终于,他见到了白香。

    不是众多侍女簇拥着的白香,也不是遍身绫罗绸缎的白香,而是行色匆匆,发间脸颊笼着薄薄一层尘土的形只影单的白香。

    白寨主宰了两头猪,周遭的邻居围在火堆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人群里的白香,唇角含着笑意,在热烈的火苗的辉映下,一如既往地美丽。

    贵根远远地看着,分明感到了那笑意掩盖着的淡漠与清冷。

    岁月没有夺走白香的美丽与才智,却夺走了她的快乐与激情。

    贵根深吸口气,站起来,抓下头顶的斗笠,鼓足勇气走到白香面前,大声地问:“白香姐,六月六,一起跳舍巴?”

    白香漠然地回过头,淡淡地扫了他一眼……

    ————

    望海堂。

    明亮的烛光下,秦镇坐在炕桌前,端着青花瓷大海碗吱溜吱溜地吃汤面。

    宋青葙在他对面笑盈盈地看着他吃,神情温柔。

    面是她亲自做的,很劲道,汤是鸡汤,加了笋丝、肉丝还有青菜,味道既鲜美又清爽。

    秦镇连吃了两大碗,心满意足地喝茶漱了漱口,用棉帕拭了拭唇角。

    碧柳进来将碗筷用红漆雕花托盘端着退了下去。

    秦镇讲起到田庄看望宋修远的事,“孙庄头给二哥寻了处极清静的屋子,秋绫管着熬药煎药,另有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帮着洗衣做饭,孙兴家的小闺女也在跟前伺候……隋庄头过去看了,说二哥的手没事,到年底就大好了。给了十贴药膏,隔三天换一次,等过一个月他再去看看。”

    宋青葙暗舒口气,问道:“二哥是不是又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

    秦镇无所谓地笑笑,“平白无故捱了顿揍,哪能没有怨言?不过也就发发怨气,我当耳旁风听着,反正既不疼又不痒……我把你的话跟他讲了,他心里明白,也没在说什么,只问起你哪天去看他。我跟他说,这阵子不行,等冬天再说。”

    秦镇隔三差五就出城,并不碍眼,可宋青葙出城得备马车,还得带丫鬟,被人看见难免节外生枝。

    宋修远知道秦镇的意思,便没强求。

    宋青葙听了却是心酸,眼圈有点红,过了会才道:“我抽空给二哥做件衣服,你下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