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春秋 之一齐楚崛起-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 说南蛮南蛮,就是这么来的。那么,戎狄就是西北的民族了。 
由于公刘人品好,乐于助人,种粮食的水准又高,基本上就是雷锋加袁隆平这样一个人,因此受到各族群众的拥戴,成 
为那一带的首领。到儿子庆节,周国正式成立,地点应该在今天的甘肃一带。 
几百年后,到了古公亶(音单)父那一代,戎狄起兵来攻打,要抢财物,古公亶父给他们财物。之后戎狄又来,要抢地 
盘和人民。古公亶父又要给他们,老百姓不干了,想要打仗,古公亶父劝他们说:“鬼子来打仗,无非就是要土地和人 
民。想想看,大家跟着我也是过,跟着他们也是过,有什么区别?如果大家为了我而战斗,为我死那么多人,我不忍心 。” 多么伟大的情操啊,就是华盛顿也比不上。 
古公亶父带着自己的家属走了,一直来到了陕西,百姓们也都追随他去了陕西。在那里,周围的部落们知道古公亶父十 
分贤明,也都过来归附。于是古公亶父修建城墙,建立官府,为民服务。说起来,算是真正的公仆。 
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叫太伯,二儿子叫虞仲,小儿子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大家都看好他。于是太伯和虞仲为了把 
王位让给季历,双双逃往南方,后来建立了吴国,成为吴国国君,这是后话。 
后来季历继位,季历之后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发明了“周易”,据专家考证,这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预测学 
,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周易”研究会,夜以继日地想搞懂几成,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研究还将继续下去。没有“周易 
”,后世的帝王连坟地选在哪儿心里都没谱儿,也就没有今天看上去宏伟壮观的这陵那陵,甚至连故宫都可能盖得乱七 八糟。所以,周文王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周文王可没有他爷爷那么慈悲,先后多次讨伐戎狄,让鬼子闻风丧胆。 文王之后,武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需要提醒的是,据传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后来分封各地,成了许多姓氏的祖先。在汉族常见的姓氏中,大约有一半是 
出自文王后代。或者说,当今的中国人,几乎人人身上都流着周文王的血液。 读到这里,大家最好保持恭敬的态度。 
举个例子,当年国共两党打得不可开交,毛泽东、周恩来与蒋介石、宋子文(本姓韩)形同水火,其实若是大家坐下来 
叙叙旧讲讲历史,就会发现大家都是周文王的子孙,甚至周恩来和蒋介石还都是周公的后代,大家本是一家人。 所以,经常讲讲历史,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   
   ——周朝的统治   
  当时的周朝是很强大的,没有人可以对抗。 建国之初,诸侯国一个个都很老实,谁不老实就办谁。 
那时候四面的民族也都很老实,东夷很快就被消灭了,成了姜太公的臣民,也就成了华夏族的一个部分。一部分逃走的 ,大致就渡海去了朝鲜。 
所以,中朝一家亲啊,本来就是一家。 南蛮在楚国的打击下,很快也就服服帖帖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说起来的。 戎狄呢? 说起来,话就长一点。 
按照《史记》的记载,戎狄们原本是夏朝的遗族,也就是说他们跟夏朝原本是一个民族。说来说去,那也就是炎黄子孙 
了。而戎狄是匈奴的祖先,匈奴又是之后的北方民族的祖先,这么说来,什么蒙古族、朝鲜族、女真族等等,实际上也 都是炎黄子孙,没什么可争议的。 
周朝初期,戎狄是要进贡的,叫做“荒服”。 后来到了周穆王的时候,有两个爱好:第一喜欢旅游,第二喜欢打仗。周穆王旅游的事迹不多说了,他喜欢西部旅游, 
是如今西部旅游的祖师爷。他曾经西部旅游到天山,亲切会见了西王母。打仗的事情说一说,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看 
戎狄不顺眼,非要打人家,谁劝也不行,于是就打了,戎狄一看大军打来,一个个都跑了,穆王只抓了四头白狼四头白 
鹿回来,大概这八样东西是戎狄的吉祥物,相当于我们的奥运福娃。为什么咱有五个奥运吉祥物,来源应该就是戎狄这 里。 
抢了人家吉祥物,人家当然不干了。就像谁抢了咱那五个福娃,咱也不爽啊。《史记》记载,从那以后,“荒服不至” ,不进贡了。不仅不进贡了,还跟你打游击了。 
到宣王的时候,又要打戎狄了,结果这一回连吉祥物也没抢回来,反而打了败仗。 从那以后,戎狄就彻底不怕周朝了。到了幽王的时候,戎狄就攻破了伟大首都,幽王也被杀了。 
于是,平王迁都洛邑。 说来说去,不该抢人家的吉祥物。         
第34节:第十一章 挑战中央(2)         
   ——周朝的人质   
  周平王迁都,虽说一时太平无事了,但是也失去了诸侯的尊重。为什么?你堂堂一个周朝天子,竟然被小鬼子逼得迁都 
,弟兄们的颜面往哪里放?你要不行你吱一声啊,哥几个帮你把小鬼子办了不就行了。 
眼看大家都靠不住了,周平王这个时候只能依靠一个人了。谁?郑庄公。郑国紧挨着洛邑,有实力,而且是诸侯里面最 近的亲戚,亲上加亲的亲戚,不仅是堂弟,还是表弟。 
可是,有一个问题。郑庄公有日子不来了,在家里对付叔段呢。周平王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心说你是个中央领导人,不 
能总是拿着中央的工资干私活啊,你这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吗? 
正在这个时候,虢公忌父从虢国来了,说起来,他是那个虢石父虢总理的儿子,当年虢总理给幽王出了烽火戏诸侯的主 
意,后来自己也幸福地被犬戎给剁了,也追认烈士了。不过,他的儿子就不再担任中央领导人了。 
平王跟虢公聊得挺投缘,平王有了一个想法:“老虢啊,你看老郑这么多年来担任总理职务,时间长了,有些懈怠了, 
平常也不来中央办公了。我看,你就继承你爹的遗志,取代老郑,担任总理吧。” “这这这这这不行,绝对不行。”本来好好地说话,听平王这么说,吓得虢公说话都不利索了。 
“有什么关系?” “大王啊,老郑人家那是实力派啊,我要是夺了他的权,那他不仅怨恨我,也会怨恨大王啊,我这诸侯还想不想干啊? 
”虢公说得实在,自己是个小国,惹不起。 当天晚上,虢公急忙溜了。他怕夜长梦多,万一平王非要自己取代郑庄公呢?还是跑了最放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看上去越是坚固的墙,就越是透风。 
按理说,天子与臣子的对话应该是严格保密的。可是,郑庄公在第二天就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毫无疑问,有人以快 马加急的方式向他汇报了工作。 
郑庄公是什么人?别忘了他是春秋第一位猛男啊。 于是,郑庄公去中央了。他要干什么?辞职。 
“大王,您看,我家里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总是脱不开身,再说,能力上也有问题。您就让我辞职吧,省得占着茅坑 不拉屎。”郑庄公很诚恳地向平王提出辞职。 
“兄弟,这怎么行?好久不见,正想你呢,咱们多聊聊。”平王挽留。自从虢公给吓跑之后,平王认真思考过,思考的 
结果是谁都能得罪,就是不能得罪郑庄公。他还庆幸呢,庆幸虢公没有听自己的。 
“大王,听说您连人选都看好了,据说是虢公是吧?我也觉得他很合适啊,他爹不就当过总理吗?说实话,他的能力比 我强多了。”郑庄公说得超真诚。 
平王有些慌了,他看不出来郑庄公是说的真心话还是在讽刺自己。说实话,没人知道,甚至郑庄公本人也说不清,一方 面他有些愤怒,另一方面他还真不想干了。 
“嗨,我说呢,怎么好好地就要辞职,原来是误会,误会啊。我的意思是老弟不在的时候,虢公临时来帮个忙什么的, 
算是借调,老弟一回来,那他就主动让位。再说了,能力上,他怎么能跟老弟相比?” 问题是这样的,你越是挽留,他就越是想走;他越是想走,你就越是真想挽留。 
郑庄公咬死了一定不干了,说什么也没用。 平王一看不行啊,怎么办? 
“兄弟,你看,四十多年了,郑国对中央的贡献那是巨大的,我叔还有兄弟你的贡献那是没人能比的。如今出了这么一 
个小小的误会,也不能怪你不信任我。这样吧,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让太子去郑国为人质,你看如何?”平王这人, 
整个就是遗传了他姥爷的二愣子脾气,一急了什么馊主意都敢想,什么后果都不管。 
你说交换人质这样的事情,原本是诸侯国之间的事情,大家级别相当的。就算是诸侯国,关系亲近一点的,也都不玩这 
个。现在天子要跟诸侯交换人质,而且动不动就派太子做人质,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郑庄公是什么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第二反应是绝对不行。一来这样要挨骂,二来太子这样的人质那是人质吗? 
就算平王今后把自己给炒了,自己能把太子怎么样?第三,太子去了郑国,那还不得供着?供好了那算不错,万一有个 三长两短,怎么交待? 
“大王啊,这千万使不得。知道的说是大王主动提出的,不知道的说是我要挟大王。大王要我留下来,那我就留下来好 
了,这用太子做人质的事情就免了吧。”郑庄公不傻,这烫手的山芋绝对不接。 
其实到这里,平王是成功的,又表达自己的诚意了,郑庄公也让步了,如果见好就收,那就完美了。可是,平王那是个 
二愣子,当初迁都也就一拍脑袋。如今又拍了脑袋,你越推辞,他越来劲。 
“不行,其实我让太子去做人质还有别的意思,郑国现在是模范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我也让太子去现场学习一下,算 
是留个学吧。就这么定了,啊。”这一回平王真是下定了决心,不容郑庄公再说什么。说完,走了。 
郑庄公现在是推无可推,暗中叫苦。本来是来讨公道的,谁知道讨回去个烫手山芋。 怎么办? 
回到总理官邸,恰好祭足跟着来了,两人一商量,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的世子先弄过来,至少吧,算是交换人质 。 
就这么着,郑庄公世子姬忽来到周朝做人质,平王太子姬狐随后去了郑国当人质。 周郑交质,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周朝的权威下了一个台阶,他们已经自己给自己降格了。 
消息传出去,天下诸侯对周朝更加不放在眼里。         
第35节:第十一章 挑战中央(3)         
   ——大王的麦子被抢了   
  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前720年)的时候,终于崩了。 总理郑庄公和人大委员长周公黑肩共同迎请太子狐登基,太子狐从郑国回来,那时候他也快五十了,身体还不太好,在 
平王灵前痛哭,结果这一哭就昏过去了,这一昏过去就没有醒过来,也崩了。 于是,太子狐的儿子姬林继位,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很年轻,就因为自己老爹被派去郑国做人质这件事情,他对郑庄公一向没有好感。他决定炒了他,炒他之前,桓 
王找来周公商量,周公劝他:“忍忍吧,郑侯没犯什么错,对国家也还尽力。” 可是桓王不愿意忍了,他毕竟还年轻。 
第二天早朝,桓王也没客气,上来就宣布:“郑侯年岁已大,辈分又高,本王不忍心让他老人家天天来上班,回家养老 去吧。” 
“多谢大王,老臣早有这样想法。”郑庄公谢了恩,回到总理官邸,要紧的东西收拾一遍,当天就回郑国了。 
其实呢,庄公也未必就愿意在这里当中央领导,退休回家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你不要这样生硬地让人家走,那太没 
面子。譬如桓王给庄公搞个生日晚会,把侯爵晋级为公爵,反正也不要成本,这个时候好好跟人家说,装孙子就装孙子 
,何况本来也是孙子。那样的话,郑庄公走得也有面子,今后有什么事情还能照应你,多好? 周朝为什么后来不行呢?跟这些混账天子太有关系了。   
  郑庄公灰溜溜回了郑国,大伙儿一看就知道心情不好,一问,原来是被桓王这孙子给赶回来的,大伙儿就急了。 
“他娘的,这不是忘恩负义吗?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主公,咱们立即出兵,攻打洛邑,废了那个孙子。”大夫高渠弥 第一个不干了,就要出兵。 
“不行,攻打周王,那不是造反吗?”颍考叔不同意。是啊,地方打中央,那于理不通啊。 庄公基本没搭理他们,这样考智商的问题,只有祭足才有办法。 
“攻打周王,那肯定不行;可是就这么忍了,那心情又不爽。我看,不如出兵到温,就说今年歉收,朝他借粮。如果不 
借,那就是不够意思;如果借,咱们再狮子大开口,让他们难受。”果然,祭足的主意就是好,温是周朝的自留地,不 打洛邑而在温闹事,意思就是你让我不爽,我也让你不爽。 
主意就这么定了,祭足亲自率军到了温,之后向温城大夫开口借粮。 
温城大夫也不是傻瓜,再加上事先有内参一类的东西过来,说是要提防郑国报复,因此温城大夫既不借粮,也不开城门 ,你爱干什么干什么,我就当没看见。 
祭足一看,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不借?麦子就在地里,你不借,我们自己割。”祭足下令,来之前就给每个士兵发了镰刀,这时候正好用上。 
正是麦熟季节,郑国军队就将温的麦子都给割了。怎么割法?只割麦穗,不割麦杆,否则运不了。温城大夫在城楼上干 瞪眼看着,很生气,但是打不过。 
割完麦子,郑军回去了。再看麦田里,麦子还那么高,就是没有头了,你这不气人吗? 又过了三个月,祭足照方拿药,把成周的早稻给割走了。   
  抢了麦子,抢了稻子,周桓王不知道?当然知道。 “我要讨伐郑国。”桓王大怒。 
“大王,算了,不就是点麦子吗?就当喂狗了吧。一来,为点麦子就打仗,事情太小,让人家笑话;二来,割麦子的是 
郑国的边防军,说不定老郑根本就不知道;三呢,咱的军队常年不打仗,哪里是郑国的对手?”周公黑肩第一个出来反 对。 桓王想想,也有道理,再问大家,没人赞成出兵。 
这下没办法了,出兵的事情就算没说过,桓王让周公给各地下了一道诏书,基本内容就是:有贼,看好自己的麦子。 家门口的麦子被抢,却只能忍气吞声。 
“唉。”天下诸侯都在为周王室叹气。             
第36节:第十二章 冒充中央军(1)         
第十二章 冒充中央军   
  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所谓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往往是靠不住的,所谓的同志加兄弟往往是要忽悠你的,用得着你 的时候是兄弟,用不着的时候就是隔壁二子他舅舅。 
历史就有这点好处,让你在看完他之后能够对现实感到坦然,感到释然。 
郑国与周朝的关系那是超越于一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他们是真的兄弟,他们曾经患难与共互相帮助,没有周朝就没 有郑国,没有郑国周朝也会不同。 
可是,即便是这样,该忽悠的时候还是要忽悠,谁也不会客气。   ——郑庄公有点惭愧   
  周朝的反应让郑庄公很意外,他原本担心中央军会来讨伐,或者给个免去爵位留职察看的处罚,至少给个名义上的问责 
什么的,他已经让祭足草拟了一份情况说明和一份检查,看到时候能用上哪个。 可是,周朝竟然没有动作,似乎丢麦子的不是他们,而是对门的老张。 
“宽容啊。”郑庄公有些感慨了,中央就是中央,宽容大度啊,这些小错误就不追究了。 
中央不追究,地方就要反省了。人就是这样,你来硬的,我跟你对着干;你来点怀柔的宽容的,他就不好意思了。 
“老祭啊,看来咱们做错了。”郑庄公对祭足说,这是他第一次批评祭足。 
“主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咱们知道错了,就上门去道歉,道歉也是个沟通的好办法啊。”祭足总有办法,坏事也 能变成好事。 
“好,就这么定了。”郑庄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正好自己也有些怀念在伟大首都的日子,于是决定亲自去洛邑朝拜, 向周桓王示好。 还有,首都的葱油饼也令人向往。   
  就在庄公准备启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宋国的公子冯避难来了,浑身是血地来了。 
原来,庄公把小城长葛给了公子冯暂住,谁知宋军以闪电战攻占了那里,公子冯死里逃生回来。 
郑庄公火了,当初州吁五国联军讨伐郑国,宋国就是最卖命的。如今又占领了我们的城池,那不是骑到老子头上拉屎了 
?没错,公子冯是你宋国的公民,可是人家在我这里也有暂住证啊,也有无罪证明啊,凭什么你们就要过来捉人?你以 为你是谁?国际警察啊? 
“老祭,我要办了宋国,看有什么好主意。”庄公是真的大怒了。 祭足笑了,他一向是个讲效率的人,一向认为出一趟差应该多办几件事。 
“主公啊,这下去伟大首都多了一件事情了。”祭足说。 “先办宋国,后去洛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