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节:第四章 烽火戏诸侯(4)
攻城集结号吹响——羊角号。 犬戎军开始攻城的时候,申侯正在大便,大便完站起来,城头已经换成了犬戎国旗。
狼入羊群会怎样?放羊为生的犬戎最知道。现在,他们自己就是狼入羊群。犬戎军生在荒蛮之地,何时见过大周国都的
繁华,进了京城,看什么都是稀世珍宝,看什么都是高科技,看什么都是奢侈品,什么都抢,见人就杀。申侯军队随后
进城,这时候申侯发现麻烦了,原来这帮放羊的如此野蛮。申侯急忙劝阻,这时候谁听他的?
——幽王死了
幽王其实可以不死,他只是犯了错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其实没有人非杀他不可,犬戎只想抢东西,申侯只想杀 褒后母子。
幽王的身边只有郑侯姬友,他是幽王的亲叔叔。大难当头,还是亲叔叔靠得住。
“大王,如今犬戎军四面都是,硬闯不行。把你的行头给我,我去引开敌人,你混在平民中逃走。”姬友建议,这一招 叫做替身法,斯大林后来常用。
“不,我堂堂周朝天子,丢不起这个人。”幽王虽说昏庸,挺有骨气。 “那大王选两匹快马,我保护你杀出去。”姬友可不是吃干饭的,虽说年龄大点,武艺十分高强。
“不,叔叔,我不能只顾自己,要走,褒后和伯服也要一起走;要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幽王斩钉截铁地说,他不 能扔下老婆孩子。至于申后,他已经忘了。
“大王,社稷为重啊,这个时候了,还要儿女情长?” “不,没有了褒后,要社稷还有什么用?备车,我要带着他们一起走。”幽王说得坚决,让姬友竟然也有些感动起来。
姬友令人备了车,幽王一家三口上车,姬友上了战车,率着剩下的二三十个卫士,亲自执戟保护,往东门杀去。
姬友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再加上戎兵猝不及防,竟然给他保着幽王杀出东门去了。犬戎国主原本也不想追了,偏偏申 侯口口声声一定要杀了褒姒,于是犬戎军一路追下去。
马快车慢,若是幽王骑马,也就跑了。如今坐车,如何跑得过犬戎的骑兵?姬友勇猛,拼着命保护幽王到了骊山脚下, 力尽战死。
“不要欺负妇女儿童,要杀先杀我。”幽王此时挺身而出,倒也像个男人。犬戎兵原本不想杀他,看他自己求死,管他
妈三七二十一,一拥而上,将他砍做肉泥,又把伯服一刀剁了,只把个吓得发呆的褒后活捉回去。 幽王十一年(前771年),镐京被破,幽王被杀。
——申侯傻了
鬼子进村了。 犬戎兵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犬戎国主占了王宫,也潇洒一回。申侯敢怒不敢言,他知道真要是翻了脸,自己的 那几个兵根本不是鬼子的对手。
申侯傻了,彻底傻了。该杀的没杀,不该杀的杀了。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就只有两件,头一件保护自己的女儿,第二件就 是派人悄悄出城,前往最近的诸侯国求援。
直到这个时候,诸侯才知道这一回的烽火可不是拉错了警报,那是动真格的。其实,诸侯还是爱国的,还是爱首都的,
还是爱天子的。于是,四路诸侯起兵,分别是秦、晋、卫、郑,都是国君亲自领队,分别是卫武侯姬和、郑世子姬掘突 、晋文侯姬仇和秦襄公。各起大军,急奔镐京。
在这里要插一句,什么是世子?王的继承人叫太子,诸侯的继承人就叫世子。后来,都通称为太子。 犬戎军见四路诸侯来到,不敢迎战,趁夜色逃离镐京,诸侯军追赶不上。
褒后被犬戎军带走,后来不知所终,说法不一。有说自尽身亡,有说成了犬戎国主的老婆,换个地方做她的国母去了,
有说褒洪德后来出赎金将褒后赎回,两人破镜重圆,白头偕老。
说起来,褒姒是个可怜的女人,有娘没爹,生下来就险些被淹死。从小生活在贫农家庭,五岁上山采蘑菇,十四岁进宫
。先后经历了与情人生离死别、老公被杀、儿子被杀,自己则被抢走作了性奴。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竟然被许多后人说 成是葬送西周的罪魁祸首,这公平吗?这到哪儿讲理去?
第15节:第五章 春秋开始了(1)
第五章 春秋开始了
解放军来的时候,就算是汉奸也要把自己打扮成地下党。 诸侯大军准备进入镐京的时候,申侯的军队打开了城门,这也算是里应外合。其实,没什么可以应的。申侯充愣装傻,
亲自出迎,然后跟四国国君血泪控诉了犬戎的种种罪行,说若不是自己全力保护,城里的公卿们非都给灭了门不可。顺
带着,也轻描淡写地批评自己好心办坏事,瞎了眼相信了这些草原上的白眼狼。
奇怪的是,没有人追究申候,倒不是因为他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得好,而是他的手上有一张牌,一张每个人都不得不正 视的牌——废太子宜臼。
幽王死了,伯服也死了,算来算去,能够继承王位的只有宜臼了。
——周平王
由包括申侯在内的“临时治安委员会”一致同意,由太子宜臼接任周朝天子,即日上任。 周平王,现在,宜臼叫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拜母亲申后为太后,第二件事便是晋爵外公申侯为申公。说到这里,要先说说周朝的诸侯爵位 。
周朝诸侯爵位分为五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公为第一等。当初周武王灭商纣,下车伊始开始分封诸侯,一共
封了七十二国诸侯,除了武王众多弟弟和叔伯兄弟之外,还封了许多异姓诸侯。能够封到公爵的只有周太王次子仲雍之
后得章为虞公、周武王叔叔虢仲为虢公、商王后裔微子启为宋公。由此可看,当初但凡能封到公爵的,不仅血统高贵、 辈分尊崇,而且德高望重。
“不行不行不行,我罪孽深重,不敢当不敢当。”申侯坚决拒绝晋爵,还算有自知之明。
平王见申侯这样,想想也是,不再勉强。之后,卫武侯晋爵卫武公,就留在周朝作大司徒;晋文侯没有晋爵,但是把河
内之地给了晋国,这个河内不是越南那个河内,而是河南省黄河北岸一带;郑世子掘突继任父亲的伯爵,再割给郑国良
田千亩,留在周朝为正卿;秦襄公原本是周朝附庸,没有爵位,此时加封伯爵,列为诸侯。
加官晋爵赠地,这回四路诸侯算是来着了。想想看,要不是诸侯被幽王忽悠了几回,犬戎怎么会来?要是犬戎不来,大
家哪有机会立功?说来说去,被领导忽悠不是坏事,忽悠多了,自有回报。
申侯见掘突小伙子精明能干,仪表非凡,十分喜欢,恰好家中还有个小女儿,就托卫武公说合,招掘突为女婿。申侯的
小女儿是太后的妹妹、天子的亲姨,掘突怎会不愿意?两家一拍即合,从此做了亲戚。
申侯害死了幽王,却立幽王儿子为平王;害死了姬友,却把女儿嫁给姬友的儿子。害死爹,然后把人情做给儿子,申侯 可说是春秋第一个大神人了。
——迁都
周平王感觉很不爽,并不是每个当了天子的人都会感觉爽。不爽的原因有两个,一一说来。
首先是国库空了,给犬戎搬空了,鬼子搬运能力超强。不仅国库空了,宫殿城墙也给破坏得厉害,鬼子随地大小便,稍 不留神就踩上一摊屎,臭烘烘地还带着羊骚味。
其次呢,是现实的问题,自从犬戎尝到甜头之后,就不肯罢休了,时常前来骚扰掳掠,几个月工夫,竟然将周朝西面的 岐、丰一带全都占领,镐京失去屏障,危在旦夕。
平王没有想到当了天子还要整天提心吊胆,怎么办?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时候平王想起来,除了分封诸侯 的土地,老祖宗还在东面留了一块自留地,何不搬过去?
第二天,平王召集公卿前来议事,主题两个字:迁都。 原来,当初周成王体恤天下诸侯到京城进贡路途遥远,因此在天下的中央营造洛邑,每当朝会的时候,天子不辞劳苦,
前往洛邑,接见诸侯。洛邑的宫室制度都按着镐京一样规模建造,简单说就是带全套装修和家私,搬过去就能住。而且 ,两百多年过去,那里成都成市,比镐京还要繁华。
谁不愿意去?谁不愿意睡安稳觉?公卿大会一致通过,搬家。 洛邑是哪里?今天的洛阳。 镐京在西,洛邑在东。从西安迁到洛阳,从此以后,西周就变成了东周。
天子搬家,秦襄公出人出力帮忙,还亲率三百乘战车护送,整个就是一搬家公司兼金融武装押运公司。平王一高兴,对
秦襄公说:“刚刚迁都,没什么好打赏的。如今犬戎夺走了我们的岐、丰之地,你回去整军备战,如果能驱逐犬戎,那 块地方就都归你了。”
秦襄公谢恩而回,牢记着平王的教导,兴兵对抗犬戎。后来秦国灭了犬戎,犬戎男壮死伤大半,老婆孩子被秦军收编,
秦国不仅夺了岐、丰一带,又占了犬戎的地盘,于是扩地千里,成了大国,这是后话。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登基仅仅八个月,周朝首都东迁。此时距岐山地震恰好十年。还记得伯阳父当初的预 测吗?
为什么周平王一直忍了八个月才搬家?有原因。 按周朝的礼仪,人活着的时候是不能预先准备凶事的。所有的寿衣、|福@哇小!說%下&載*站|棺椁、陵墓的安排和施工都只能在人死之后进行。
而社会地位不同,下葬的时间也不同。天子死了,停丧七天,然后建陵墓,通知各国诸侯,等诸侯和卿大夫都到齐了才
下葬。所以,按着周礼,天子死后,七个月才下葬;诸侯死后,停丧五天,五个月后下葬;大夫死了,停丧三天,三个
月后下葬;士人和百姓死了,停丧两天,两个月后下葬。乞丐死了多久下葬呢?那要看野狗什么时候来了。
不仅下葬的时间不同,棺椁也有严格规定。普及一下知识,棺和椁的区别是什么?古人下葬,通常用两层棺材,里面一
层是棺,外面一层是椁。按着《周礼》,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你要是哪天挖地基挖出棺材来了
,一数竟然有五层,那你发财了。如果有七层,那你就准备逃亡吧,肯定有人追杀你,因为你身家立马就能过亿。 所以,周平王只能等到七个月后把周幽王埋了,才能搬家上路。
为什么秦朝以前的墓地都相对简单?因为没多少时间建造。后来到了秦朝以后,皇帝一上任就开始建坟墓,把坟墓建得 比后宫还宏大,劳民伤财。
说起来,还是周朝的规矩比较好。 顺便说说,周幽王之所以被追谥为幽王,是因为他死于非命。 春秋大幕从此拉开,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大戏开始上演了。
第16节:第五章 春秋开始了(2)
——精彩春秋
三个人——情痴周幽王、聪明的蠢货虢石父和缺心眼的莽夫申侯,合作导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蠢事——“烽火戏
诸侯”和“引狼入室”,从而葬送了西周,从根本上动摇了周朝江山的根基。
当西周因为两大蠢事而结束之后,充满智慧、才华,气壮山河的春秋战国揭开了序幕。看上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历史往往就在不可思议中前行。不可思议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开始春秋的故事之前,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必然合理 性。
周朝的衰落导致了周礼的败坏,更重要的是导致了诸侯对于中央政府的藐视。在中央强权的时代,诸侯国的思维和行为
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甚至他们是非常自觉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条条框框来要求自己的,这就抹杀了个性,抹煞了因地制宜 ,抹煞了想象力和进取心,社会就会停滞。
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后,地方诸侯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阴谋家应运而生,各种禁锢被渐次打烂,改革了,
开放了,搞活了。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春秋时期无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在中央政府已经无法维护世界秩序之后,旧的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需要建立,于是战争开始了。你来我往,分分和和 ,整个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
后人说:春秋无义战。问题是,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古今中外,战争都是为了利益,杀人游戏与“义”字原本就没
有任何关联,什么战争是义战?从来没有过,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有战争,就需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发展。 这是一个英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下面,我们来看看春秋第一个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姬寤生,也就是郑庄公。关于郑庄公,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一致,但是 看看他的事迹,我们会对他有重新的认识的。
——深谋远虑者
郑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的国家,或者说,是深谋远虑的国家。
宣王的小弟弟名叫姬友,英武聪明,吃苦耐劳。宣王时代,姬友担任司徒,也就是国土资源部部长,掌管国家土地,地 位仅次于三公六卿。
宣王将姬友封在郑,伯爵。那时的郑不在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而在陕西,紧挨着西戎,地盘不大。
到了幽王时代,西戎逐渐强大,幽王又不务正业,情况有些危险。尽管是高干,姬友还是很担心,因为他看到周朝必将
走向衰落。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什么是英雄?知进退,识荣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周朝最聪明的人。几杯小酒落肚,话进正题。
“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语》里这样记载,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 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聪明。实在救不了国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盘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姬友要请教伯阳父了。
“兄弟,既然你问起来,我就告诉你吧。”伯阳父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国家要完蛋,也看出来姬友不是个寻常人物,因此 毫不保留地向姬友传授经验。
伯阳父全面地分析国际形势,简洁地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
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
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
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办。首先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国土资源部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
果然,两个国家一来收了好处,二来也想巴结中央高级领导,于是各自献出十座城来。这一边姬友告诉幽王自己弄了一
块地,想把国家搬走。幽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批准。于是,郑国国民整个搬到了今天的河南荥阳。
郑国就是这么来的,姬友就是郑桓公,也是郑姓、段姓、游姓、濮阳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郑国的事情,他个人却没有躲过预言中的灾难。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果然灭了东虢、 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
第17节:第五章 春秋开始了(3)
——第一位男主角
春秋的第一个男主角就要出场了。 通常,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们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到人间,譬如老妈梦见神人前来一夜情,或者被雷打了一下,然后 生出个儿子来。
但是,这个英雄截然相反。 幽王被杀那一年,郑武公与申侯的小女儿订婚,不过那时申侯的小女儿还小,直到郑武公十年,也就是前761年,郑武
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儿做老婆,史书中称她为武姜,因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姜。四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一个孩子 。
武姜是一个很强壮的女人,据说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猪。怀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征兆,武姜也不在意。那一天
,武姜沉沉睡去,正在做梦打狼,就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开始还以为是梦里,后来哭声越来越大,这才睁开眼,发现孩 子已经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
因为是做梦醒来时生的,所以叫做寤生,寤就是睡醒的意思。后世也有说法寤生就是逆生,也就是脚先出来。
按着申国的说法,寤生的孩子不吉利。所以武姜一点也没有生完孩子之后应该有的兴奋,她很不高兴,索性就给孩子取
个名字叫寤生。那时候武公在东周当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顾不过来了,儿子叫什么也无所谓。
三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宫里呆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如从前,总之,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来的,也深 呼吸了也使劲了,有感觉了。小儿子的名字叫段。
武姜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