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些被称为“婆罗门”的作家,如朗费罗(1807—1882)、洛威尔(1819 

—1891)、霍姆斯(1809—1894)等,其中尤以朗费罗成就最为突出。他们 

属于社会上层的知识界名流,虽然保持了浪漫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较为温 

和,与超验主义运动略有距离,作品有时也缺乏深度。朗费罗曾长期在哈佛 


… Page 67…

大学执教,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先后出版过诗集《夜吟》、《歌谣及其他》、 

 《奴役篇》、《布吕赫钟楼及其他》、《海边与炉边》、《路畔旅舍的故事》, 

诗剧《基督》,以及长篇叙事诗《伊凡吉林》、《海华沙之歌》、《迈尔斯·斯 

坦狄什的求婚》等大量作品。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技巧娴熟,时而充满了乐 

观精神,时而又流露出感伤情调。 《海华沙之歌》揉合印第安人的神话和历 

史,展现了传说中半神半人的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带领人们结束混战走向文 

明的英雄业绩。它相当于一部关于印第安人的史诗,因此在美国文学史上有 

着相当大的影响。另一位游离于后期浪漫主义主流之外的作家是爱伦·坡。 

他一生多在逆境中挣扎,却能同时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诸方面都有所贡 

献。与特定的文学观念相联系,他在创作实践中对怪诞与死亡表现出浓厚兴 

趣,刻意揭示阴暗变态的复杂心理,渲染凄凉颓丧的悲观气氛,追求阴森恐 

怖的艺术效果,因此深受一些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的推崇。 

     惠特曼代表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 

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倾注到了 《草叶集》中。他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以乐 

观的精神热情讴歌美国的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讴歌自由理想,讴歌人民的 

力量。他抛开传统的格律形式,创造了奔放流畅的自由诗体,实现了一场诗 

歌形式的真正革新。惠特曼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发展的顶峰。在他之 

后,浪漫主义的浪潮便逐渐低落,而更富于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则开始 

登上了美国文坛。 



      (2)美国废奴文学 

     独立战争以后,美国北部建立了以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民主政 

治;然而,南部却一直维持着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蓄奴制度。蓄奴制度是西方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特殊产物,本身充满了野蛮、血腥和罪恶。它虽然 

一度通过榨取奴隶的无偿劳动为奴隶主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与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根本对立的,代表了历史进步的反动。到19世纪中期, 

蓄奴制度已经成为窒息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北部与南部之间 

的冲突日益激化。从30年代开始,北部发起了著名的废奴运动,其声势和规 

模不断扩大,动摇了南部蓄奴制度的根基。60年代南北战争的爆发,以及蓄 

奴制度的彻底废除,都直接与废奴运动相关。作为一个重要的侧翼,废奴文 

学在废奴运动中产生着广泛影响。 

     废奴运动赢得了许多富于正义感和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作家的积极支 

持。像布莱恩特、爱默生、朗费罗、梭罗、罗威尔、惠特曼等都创作过关怀 

黑奴命运、谴责蓄奴制度的作品。朗费罗在组诗《奴役篇》中,不仅深情地 

描述了黑人的苦难,而且预见到了蓄奴制度的灭亡。他的《警告》一诗,将 

受奴役的黑人比喻成了《圣经·旧约》所写到的英雄参孙:“我们国土上也 

有个不幸的瞎参孙,/臂力被剪除,戴上了铁锁钢镣;/在残忍的宴会,他也 

会奋不顾身,/举起臂,把这个国家的支柱动摇,/一举把我们宽广的特权殿 

宇,/变成一堆破碎的瓦砾和废墟!”号召人们奋起为推翻蓄奴制度而斗争, 

更是惠特曼《草叶集》中的基本主题之一。 

     废奴文学的主要作家有惠蒂埃(1807—1892)、希尔德烈斯(1807—1865) 

和斯陀夫人(181—1896)。诗人惠蒂埃是废奴运动的坚定战士,他先后出版 

过《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自由的声音》、《内战时期及其他》 

等诗集,记录了废奴运动的斗争历程,并对残忍的蓄奴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 


… Page 68…

议。希尔德烈斯在30年代就写作了长篇小说《白奴》,以一个混血奴隶的苦 

难遭遇为线索,控诉了奴隶主的凶残无耻,赞颂了奴隶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 

斯陀夫人曾被林肯总统称作“发动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她写作于1852 

年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废奴文学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小说主 

要表现老黑奴汤姆的悲惨命运:他自幼侍奉主人,忠心耿耿,在劳碌中度过 

了大半生的岁月,然而当表面仁慈的主人股票投机失败后,却无情地将他卖 

掉抵债;他先是被卖到城里,给第二个主人当车夫;不久以后,新主人死去, 

他又被卖到了最南部的种植园;在这里,他受尽残酷的虐待,但却本着基督 

教的宽恕信条逆来顺受,最后竟被鞭打致死。斯陀夫人在汤姆这一形象中, 

寄寓了对黑人奴隶的由衷崇敬和深切同情,也寄寓了对违反人性的蓄奴制度 

的血泪控诉。同时,小说还以一定的笔墨刻画了女奴隶伊莱扎与其丈夫乔治 

的形象。伊莱扎不甘心忍受压迫,在儿子将被卖掉的前夜,勇敢地带着儿子 

冒险跳过河流上浮动的冰块逃走,并最终逃脱了奴隶贩子的追捕到达北部, 

获得了自由。乔治更具有争取自由的自觉信念,并敢于拿起枪来进行斗争。 

小说透过他们,预示了广大奴隶的觉醒。《汤姆叔叔的小屋》虽然存在着过 

分美化基督教宽恕与顺从教义的弊病,仍不失为一部闪烁着人道光辉的优秀 

作品。它有着确凿的现实根据,并采用了写实的方法,可以说是美国文学中 

较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为废 

奴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非常可贵的是,一些已经摆脱了奴役或正在受着奴役的黑人,也拿起笔 

进行写作,扩大了废奴文学的声势。奴隶出身的诗人霍顿 (1817—1895)曾 

在《自由与奴役》一诗中发出质问:“啊!难道我为此而生,/注定要戴着奴 

隶的桎梏?/经受着压迫、辛苦和悲痛,/剥夺了一切天赐的幸福?”诗人惠 

特菲尔德 (1823—1878)在他唯一的诗集《美国及其他》中,揭露了一面以 

民主、自由自我标榜,一面又容忍蓄奴制度的美国式的虚伪。女诗人哈珀(1825 

—1911)则经常在群众大会上朗诵自己的诗作,抨击蓄奴制度,向往自由生 

活。布朗(1816?—1884)的长篇小说《克洛泰尔》与德兰尼(1812—1885) 

的长篇小说《勃莱克》都以黑人奴隶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为题材,倾向性 

十分明显。道格拉斯(1817—1895)原是逃亡奴隶,后来成为著名的黑人领 

袖。他的 《自传》不仅真实地叙述了一个奴隶的亲身经历,而且生动地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废奴文学为推翻蓄奴制度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是19世纪中期美国文学不 

应忽视的组成部分。 



      (3)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文学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受到法国大革命的鼓舞和推动,拉丁美洲掀 

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各主要国家纷纷推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先 

后宣告独立。独立以后,各国在19世纪中期基本上都面临着反对独裁统治, 

克服社会动荡,发展资本主义的共同课题。这期间,拉丁美洲的文学适应着 

自身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也追随欧洲的潮流,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道路。 

     在阿根廷,浪漫主义文学取得的成果最为显著。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 

 (1805—1851)是进步文学团体“五月协会”的主要成员。他创作的长诗《埃 

尔维拉,又名拉普拉塔河的新娘》和《女俘》,为阿根廷浪漫主义诗歌开辟 

了新的发展道路。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屠场》,借对屠杀牲畜恐怖场面的描 


… Page 69…

写,以象征方式揭露了专制独裁的反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何塞·马莫尔 

 (1817—1871)既是有才华的诗人,又是小说家。他的长诗《巡礼者之歌》 

以及收入《和声》集中的短诗,体现出了热烈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于 

1851年完成的《阿玛利亚》,表现独裁恐怖之下青年革命者的斗争生活和纯 

真爱情,是阿根廷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兼政治家多明戈·福斯诺蒂·萨米 

恩托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推动者之一。他的传记文学作品《法昆多,又名文 

明与野蛮》,被视为阿根廷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与此同时,胡安·保迪斯 

塔·阿尔贝蒂 (1810—1884)、胡安·马利亚·古铁雷斯(1809—1878)、 

维森特·菲德尔·洛佩斯(1815—1903)等作家也都各有贡献;而伊拉里奥·阿 

斯卡苏比 (1807—1875)则以其著名的叙事长诗《桑托斯·维加》,促进了 

加乌乔诗歌的成熟。 

     在墨西哥,从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 (1776—1827)的作品中已经 

可以发现浪漫主义的萌芽。他的代表作品《癞皮鹦鹉》仍仿照流浪汉体,但 

内容有了新的突破,是拉丁美洲长篇小说的奠基作。此后,诗人费尔南多·卡 

尔德隆(1809—1845)、伊格纳西奥·罗德里格斯·加尔万(1816—1842), 

小说家曼努埃尔·帕依诺(1810—1894)、路易斯·因克兰(1815—1875), 

分别写出了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家兼诗人伊格纳西奥·曼奴埃尔·阿 

尔塔米拉诺(1834—1893)统一了古典派与浪漫派的冲突,将墨西哥浪漫主 

义文学导入了一个新阶段。他的小说多表现现实背景中的爱情故事,注意揭 

示人物心理,在对比中完成形象塑造。 

     在哥伦比亚,何塞·欧塞维奥·卡罗 (1817—1853)与胡利奥·阿博莱 

达 (1817—1862)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在诗歌中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 

识和爱国情绪。豪尔赫·伊萨克斯 (1837—1895)的长篇小说《玛丽娅》出 

版后曾风行一时。小说讲述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带有浓重感伤情调 

和浪漫气息。 

     在巴西,诗人贡萨尔维斯·德·马加良埃斯 (1811—1882)完成了从古 

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安东尼奥·迪亚斯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 

被尊为“民族诗人”。阿尔瓦雷斯·德·阿塞维多(1831—1852)的诗篇则 

流露了明显的忧郁感伤。若阿金·曼努埃尔·德·马塞多 (1820—1882)于 

1848年创作了巴西民族小说《褐色女郎》。若泽·德·阿伦卡尔(1829—1877) 

写作的小说广泛涉及到了巴西的历史和现状。他的以印第安人生活为题材的 

 《瓜拉尼人》、《伊拉塞玛》和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女主人》等,是巴西 

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作品。 

     此外,在智利,在委内瑞拉,以至在尚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古巴,浪漫主 

义文学也各有成就。 


… Page 70…

                            2。欧文和爱默生 



     华盛顿·欧文和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散文创 

作领域的两位杰出代表。 



      (1)欧文 

     欧文(1783—1859)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自美国独立以来, 

他最早以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改变了美国文学依附于英国文学的现 

状,使美国文学获得了国际声誉。因此,欧文曾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欧文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少年时就喜爱文学,接受了欧洲浪 

漫主义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曾入律师事务所见习,并协助家庭经商。19岁 

开始发表散文作品。一度因病赴欧洲休养游历。1807年参与创办了文学刊物 

 《杂拌》。1809年第一部重要作品《纽约外史》问世,在文坛上受到重视。 

同年,未婚妻去世;此后一直独身生活。1815年欧文到英国开设商行。商行 

虽不久便受经济萧条的影响而倒闭,但他就此留居英国,从事文学写作。1819 

年,出版了散文故事集《见闻札记》。这是欧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产生了广 

泛的国际影响。其后几年中,又陆续完成了《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 

 《旅行者的故事》(1824)等作品。1826至1829年间,出任美国驻西班牙 

使馆官员,对西班牙的历史和风情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写作了传记 《哥伦 

布传》 (1828)、历史《攻克格拉纳达》(1829)以及游记随笔故事集《阿 

尔罕伯拉》。1832年欧文返回美国定居,受到热烈欢迎。由于到新开发的美 

国西部地区考察游历,写下了《草原游记》(1835)。又依据富商阿斯托发 

家的经历,写成《阿斯托里亚》(1836)一书。此外,尚有数本散文集出版。 

40年代以后,短期担任过美国驻西班牙公使。晚年,欧文致力于传记写作, 

为完成《哥尔德斯密斯传》(1846)、《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 

和五卷本的《华盛顿传》(1855—1859)投入了大量心血。 

     欧文的艺术才能,首先在《纽约外史》中得到了展露。这部作品名为历 

史,实则带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主要以闹剧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荷兰殖 

民时期纽约的社会风习画卷。作者以诙谐的笔调,对自大而又荒唐的荷兰殖 

民统治者和愚昧而又天真的早期荷兰移民,进行了善意的讽刺;同时,他批 

评了殖民者奴役迫害印第安人的丑恶行为。滑稽的人物、可笑的情节与幽默 

的语言、夸张的手法相融合,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从总体上看,《纽 

约外史》题材是纯粹美国化的,但斯威夫特等英国作家影响的痕迹仍比较明 

显。 

      《见闻札记》标志着欧文艺术风格的成熟,历来被认为是真正美国文学 

的奠基作品之一。集内包括散文作品30余篇,既有在美国民间传说基础上创 

作的短篇故事,又有以旅居英国的见闻为题材的随笔,内容多样,然而都或 

多或少地透露着对旧时代田园生活和淳朴风情的向往追怀,富于浪漫主义色 

彩。短篇故事中最著名的是《瑞普·风·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前者 

写一个善良而又有几分愚笨的农民,为了躲避凶悍的妻子,进入山中打猎, 

遇到仙人并饮了仙酒,结果一觉睡去竟过了20年,当他醒来,回到村里,发 

现周围的一切已面目全非,往日的悠闲恬静荡然无存,美国已经从殖民地变 

成了独立的共和国。后者写在一个叫“睡谷”的幽僻山村,胆小怕鬼的乡村 

教师爱上了当地富户家中的美丽姑娘,而他的情敌则装成鬼怪将其吓得魂不 


… Page 71…

附体。这些故事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叙事与抒情结合,洋溢着浓郁的美国 

乡土气息。至于随笔部分,则沿着作者探古觅幽的足迹,侧重展现了欧洲风 

景习俗中所包蕴的文化传统的特殊魅力,观察细腻敏锐,情调幽婉朦胧,引 

人陶醉,耐人回味。如《威斯敏斯特教堂》、《莎士比亚故乡行》等篇,都 

很精彩。正是 《见闻札记》所显示的文学成就,使人们开始对美国文学刮目 

相看。 

     欧文一生中著作丰厚。作为一位散文大师,他以华美的语言,优雅的文 

笔,浪漫的格调,为美国散文发展提供了长期效法的典范。 



      (2)爱默生 

     爱默生(1803—1882)是散文作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他对19世纪美国文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散文写作风 

格,而且在于他发起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为后期浪漫主义树立了理论旗帜。 

     爱默生出生于波士顿附近著名的康考德镇,开明的牧师家庭使他从小就 

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早年曾就读于哈佛学院,接触到了柯尔律治、华兹 

华斯和卡莱尔等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又曾入哈佛神学院,不久即成为 

牧师。数年后,因与教会见解分歧,主动放弃神职。1833年赴欧洲游历,与 

卡莱尔结为挚友,并从康德的先验哲学中得到启迪。回国后定居于康考德镇, 

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