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了韦、秦,石达开回到天京,众人推举他“提理政务”,时为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十月末。
  这次血腥的内部斗争使太平天国失去了领导核心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和至少两万名将士,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石达开富于谋略,深得人心,太平天国的前途仍大有可为。然而,不幸的是,洪、石之间的关系又发生了问题。
  洪、石间矛盾的主要问题是洪秀全对石达开的猜忌。当时已担任中级将领的李秀成叙述双方的关系和将士的态度说:“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① 均见《天父天兄圣旨》。
  理政务,众人欢悦。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二王,安王即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仁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悦。”①洪秀全封两位兄长为王以牵制石达开,但这两位兄长并无才干,议事时众人不听,石达开议事则“环绕以听”。石达开的威信越高,洪秀全的疑忌越深,牵制越多,以致石达开不安于位,于咸丰七年(1857)四月底逃出天京。自此,石达开独立行动,脱离了天京政权。
  ① 李秀成供词,见罗尔纲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1982 年版,第114 页。第五节重建领导经过杨、韦先后被杀和石达开分裂出走等内部大动乱,太平天国受到极大的打击。实力损失,包括被石达开带走的,减员近10 万人。领导骨干或死或走,首义诸王只剩下洪秀全自己。这是有形的损失,还有无形的损失。太平天国以天下一家、互助友爱的宗教政治理论为号召,内乱和互相残杀,使人心涣散失望,使这种理论面临危机。这种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后果,是比有形的损失更为严重的。
  后期太平天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严峻而复杂。杨、韦事起至太平天国七、八年间,武昌失守,湘军反攻江西,先后占湖口、九江,“江南大营”卷土重来,占庐州、镇江,再逼天京。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彻底消灭了“江南大营”,克复苏、常,一度取得辉煌胜利。但同时,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是更为有力的曾国藩湘军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获得巨大利益的外国侵略者。
  在军事形势逆转和内部动乱损失了大批干部的情况下,选拔新干部是当务之急。洪秀全识拔了后起的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青年将领,以他们和韦志俊、蒙得恩为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委以军务。又新设“掌率”职位,以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掌理朝政。但陈玉成等主要是在京外征战,朝政实际主要由在京的蒙得恩掌理。这样,到咸丰八年(1858),太平天国中央的一些重要领导职位都已重建,“稍可自立”①。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支柱,选拔他们担当大任,是洪秀全用人的成就。
  但洪秀全在重建中央领导的过程中有些做法也反映了矛盾和弱点。军师本是“朝纲之首领”,是实际处理军政各务的。洪秀全自兼军师,本来应该意味着亲自管理大事,在经过大乱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也只有他亲自掌握政务,才较能振奋人心、团结将士,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但洪秀全却另设“掌率”一职,由蒙得恩担任。“掌率”的职任未见明文解释,据蒙得恩之子蒙时雍说,他父亲“升正掌率二千岁,爵同王位,数年以来,掌握重权,总理国事”洪,可见“掌率”是负责国事的,是军师以下的又一军师。这说明,洪秀全虽自兼军师,但并不真正作为军师实际处理国事。
  洪秀全不乐于亲理政务和猜忌外姓,是他后期重建领导核心和任用干部方面的两大弱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谙谭峋拍辏1859)春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洪秀全很快就封他为精忠军师、干王,卸去自己的军师兼职,让洪仁8鹤芾砉碌拿搴驮鹑巍
  洪仁啄暝雍樾闳В质亲钤绲陌萆系坌磐街弧5挥性诠阄鞑渭庸萆系刍岬幕疃裁挥懈仙辖鹛锲鹨濉K谙愀哿魍龆嗄辏哟ノ鞣酱淌亢臀鞣轿幕隙啵谭峋拍昀〖栊恋教炀鲂男е姨教旃:樾闳槿诗到来,“彼此悲喜交集”,称他“志同南王(冯云山),历久弥坚”①。但由于洪仁胩教旃ㄔ唇锨常璺馕鹾途Γ鹚藿环:樾闳岢衷椋怠胺缋嗽萏诰米韵ⅰ保鼐奂诮诠伲煤槿诗登台受印。另一方面,洪秀全接着先后封战功最著的陈玉成、李秀成为英洪仁允鲇铮短教旃返2 册,第851 页。
  ① 《蒙时雍家书》,《太平天国》第2 册,第756 页。
  王、忠王,以调整新老关系。洪秀全“曾当众饬谕,京内不决之事问于干王,京外不决之事问于英王”②。这表明了洪秀全对于二人的倚重,但同时也表明洪秀全不乐于亲理政务的态度,因而把京内京外的事都交臣下处理。后来,他还借天父梦中传言说,天父叫他不要亲理庶务。这样,他自己就不免愈益脱离实际。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洪仁渚泳χ唬导噬喜豢赡芟袂捌诰δ茄忱砭U庵饕皇蔷χ拔坏墓δ苡惺裁粗贫壬系母谋洌怯捎谑导实男问朴肭捌谟兴煌D诼乙院螅撕樾闳救耍押苣延腥朔⒒蛹型骋涣斓既缤钚闱迥茄淖饔谩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家天下思想影响,洪秀全多任用兄弟子侄。他原封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为安王、福王以牵制石达开,后因朝臣不服,撤去王封,改封安、福爵,但仍以王长兄、王次兄名号位居群臣前列,后又封信王、勇王之位。据“李秀成自述”,洪秀全在朝中第一重用的是幼西王萧有和,掌一切本章是否上奏之权。其次重用的是长兄、次兄和驸马钟万信、黄栋梁等①。这些人或缺乏才能和威望,如长兄、次兄;或年幼无知,如萧有和是洪秀全的外甥,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居于高位,既不能提高中央领导的水平,反而加剧了将士的离心倾向。于是洪秀全“加恩惠下”,大量加官晋爵,以固结人心。这收到了暂时的效果,“各又振作同心”②。但此种办法一发而难以收拾,不少人“动以升迁为荣,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月三迁而犹未足”,统兵将领甚至对下属“私铸印信,私给官凭”③。这不但进一步助长了各各据地自雄的分散主义,而且使官职越封越多,越封越大,一直封到2700 个王,简直成为儿戏。洪仁教炀┖螅蛩慵忧恐醒爰ǎ种估氖┚羯偷木置妫廖扌ЧU庋仗教旃牢茨苤亟ㄕ嬲辛Φ牧斓肌
  ② “洪仁┐时鹇肌保ū惫使┪镌菏詹兀弧胺飧赏踮保短教旃返2 册,第569 页。① 见“洪仁┐时鹇肌薄
  ② “李秀成自述”语,见罗尔纲前引书,第190—191 页。
  ③ “李秀成自述”语,见罗尔纲前引书,第190—191 页。
  第六节对外关系太平天国起义,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因此,它要对付的不只是清朝封建统治,还有外国侵略者。早在咸丰三年(1853),英、美、法等就先后派它们的驻华使节到南京访问,窥探太平天国的虚实和政治、军事、宗教状况。太平天国内乱后,英、法等国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攫取了更多的权利,包括中国开放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口岸城市。深入的外国侵略势力同后期的太平天国短兵相接,使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
  咸丰八年五月(1858 年6 月),清廷和英国签订天津条约,规定英国船只可到“长江一带各口”通商,但当时南京、安庆等沿江大埠都在太平天国统治下,英国要获得条约的权利,必须和太平天国打交道。十月(11 月),英国侵华军统帅额尔金率舰自上海溯江航行作实地探测,在南京江面遭到太平天国炮击,双方交战半小时。太平天国后来向他们道歉、赠礼,并给他们一份洪秀全写的诏旨。这件诏旨中有一些关于中西关系的话,如:“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万事爷哥朕作主,弟们踊跃建万功”;“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所谓“灭臭虫”、“杀妖魔”,都是指消灭清朝官兵。洪秀全这些话的意思,是在褒奖“番弟”对清朝的打击。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是站在英国一边的。早在(1853 年)英国使节第一次访问太平天国时,镇守边境的大将罗大纲致书英使:“伪清猖獗,盗据宗邦,内毒生灵,外拒与国。此前此贵邦创义入境,良有以有也。”④这不是由于策略上的需要而造成的错误,主要的原因在于太平天国错误的基本理论观念——不以满族人为中国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天国很关心战况,曾在招贴板上公布英法联军在大沽、天津战胜清军的消息,并在消息之末写上“杀尽妖魔”的口号①。地方守将与英、法打交道时认为联军入侵是由于清朝“曾欺尊国”,“去岁天津叛议,以致复劳征战”②。
  这一切表示出太平天国对英国的侵略是没有认识的。额尔金宣告他们此行是“履行条约权利”,今后还会有其他船舰来往于长江一带,洪秀全的诏旨没有涉及,太平天国的官员在会谈中也没有拒绝,只要求事先告知,以免发生如这次炮击的误会。
  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重整旗鼓,消灭清军江南大营,洪秀全亲自主持确定了东取苏杭上海,然后购买轮船沿江上取湖北的大战略。太平天国于四月十三日(6 月2 日)占领苏州,半个多月后李秀成即致书在上海的英国公使,表示愿与各国友好,“结为兄弟之国”,现即将收复上海,为避免误犯,邀请各公使来苏面商③。其后李秀成、洪仁忠辉偃バ牛嘉吹酶础@钚愠捎谄咴拢8 月)进军上海,出乎意料地遭到在上海的英、法军队炮击,失利退回。这是太平天国同外国的首次军事对抗。
  洪秀全幻想着“番弟”为上帝出力,但“番弟”却用大炮回报了他。这④ 洪仁读⒎ㄖ普澸汀罚贝笪目蒲芯克啵骸短教旃妨稀罚魇榈1950 年出版,第147 页。① 罗大纲照会原件影印,见《文物》1979 年第8 期。
  ② 据T。W。Blackiston《Five Months on the Yang…tze》(1862)书中R。J。For…rest 的报告。③ 何文庆致法国领事照会,《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322 页。是因为英、法等国已从清廷手中获得巨大利益,尽管清廷在《天津条约》换约时有所抗拒,但普鲁斯已认定必须帮助清朝免于解体。于是,咸丰十年七月(1860 年8 月)当英法联军正在北方打击清军、压迫清廷就范之际,他们在南方却协同清军和太平军作战。这是侵略者自身的利益决定的。这使洪秀全从自身的体验中逐步认识到他们与“番弟”并无共同的目标。
  咸丰十年九月(1860 年10 月),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以后,同清廷签订《北京条约》,获得了更多的利益,长江的镇江、南京、九江、汉口都开放为通商口岸。他们迫切希望这些利益在太平天国统治区落实。咸丰十一年正月(1861 年2 月),英国侵华海军司令何伯及其政治助手巴夏礼一行自上海率舰队执行这一使命。他们照会太平天国,声称他们已获自由航行长江的权利,要求不干涉持有护照的英国船只,还要求太平军不进入上海及其他开放口岸百里以内地区,其条件是清廷不从这些地方派军进攻太平天国。他们同时又声称这是为了保护商业,对中国内战仍保持“中立”。
  洪秀全同意了英船可自由航行长江,拒绝了不进入上海等口岸城市百里以内的要求。咸丰十一年一月(1861 年3 月),巴夏礼等与太平天国赞嗣君、蒙时雍等几经会谈,巴夏礼等竟闯到天王府要求面见洪秀全。二月二十三日(4 月2 日),洪秀全终于同意在本年内不进入上海百里以内地区。
  洪秀全以为这次妥协只是有限的让步,因为进取上海本不在本年的军事计划之内,而对方则没有坚持太平军不进攻汉口、九江,还声称愿守中立,不助清廷,因此误以为这对双方有利,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协议。洪秀全因此发表诏旨,称“中西永遵和约章,太平一统疆土阔”。但事实上,在南京协议之前不多天,英国人已悄悄地干扰了太平天国进取武汉的行动。二月初八日(3 月18 日),陈玉成占领了湖北黄州府,武汉旦夕可下,巴夏礼面见陈玉成,劝诱他不要进攻已向英国开放的武汉,陈玉成改变了进军方向。
  在本年内不进攻上海的协议即将期满之际,李秀成经略浙江,占领了杭州,准备再次攻取上海。这时,英国官方对太平天国的敌意已日益明显。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61 年12 月27 日),英国舰长宾汉奉何伯之命,提出了几项蛮横的要求,主要是:1。称英国臣民在太平天国地区遭抢劫,要求立即赔偿;2。不仅英国船只,悬挂英国旗的木船,也得自由航行长江,不受检查;3。应无限期不进入上海、镇江、九江、汉口的百里以内地区。
  几天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1862 年1 月1 日),蒙时雍等复照宾汉,全面拒绝英方的要求,指出:所谓抢劫,事无凭据,不能赔偿;前已同意英船可自由航行,但不能同意英国雇用的中国木船也有此权利;太平天国志在光复全国,不能允诺不进攻上海等地;倘上海等地没有清兵或英国愿负责驱逐清兵,太平天国可以不用武力,只派员进驻安抚。
  这篇有力的复照对英国的动机和立场提出责问,指出,正当太平天国攻克杭州和派军进取长江下游之际,“贵国欲我军勿攻该地,目的何在?”“贵国伪托友好,暗助满妖,派兵驻守彼等重地,箝制我军行动,宁非怪事?”①英方当日致书太平天国,威胁说:“贵方对我总司令提议之拒绝,。。我国必将相应对待之。”自此,太平天国政府同外国不再有官方往来,英国①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五月李秀成致“大英国全权钦差大臣”,原件藏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全文见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年版,第302—304 页。急剧地走向武装干涉太平天国之路,包括公开支持“常胜军”与太平军作战。据洪仁涫觯樾闳谄鹨迩熬陀懈鞴推较啻Α⒂押媒煌乃枷擘佟5庵止勰羁赡苁请实摹K⒉涣私獾笔笔澜缰问疲踔烈膊恢朗澜缟嫌心男┲饕摇F鹨搴笏猿铺煜峦蚬嬷鳎湟庖逅淙恢饕亲诮躺系模慈菀缀椭泄车奶斐瞎勰钕嗤āL教旃俺ⅰ⒎ā⒚朗菇诶捶茫钚闱宓仍谖氖橥粗校怨樗场⒗闯⒔笔又鹆巳舾衫褚巧系恼础5硪环矫妫峭庇忠宰诮滔嗤萆系郏乓浴把笮值堋薄ⅰ胺堋背仆夤耍硐殖觥鞍谅托值芮橐甑钠嫣鼗旌稀薄:笃冢樾闳疃鸬内迹淙宰跃诱嬷鳎怀贫疃鹗抢础俺系邸钡模挥兄苯铀凳抢闯菡嬷鞅救耍庠谕饨坏姆绞缴鲜且桓鼋健淙话讯疃鹬匆獾弊鳌俺系邸币彩俏蠼狻<父鲈潞螅槿诗来到天京,建议外交来往中不用“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洪秀全同意。自此,太平天国在外交的观念上抛弃了旧日的落后传统,但对外国侵略的实质仍然没有认识,仍然幻想着同拜上帝的“洋兄弟”和他们有同一的目标。
  从自居天朝上国、幻想外国和自己有共同的目标,到指斥英国“伪托友好、暗助满妖”,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根据实际的体验而产生的认识上的变化和进步。太平天国拒绝不进攻上海等地的要求,同外国侵略军和雇佣军浴血奋战,他们的战斗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但他们的反侵略斗争是依据怎样的原则?或者说,他们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太平天国所强调的是国家领土的完整。以赞嗣君蒙时雍等的名义拒绝允诺不进攻上海等地的照会中再三申述的理由就是疆土,说:“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我国以疆土为重,。。所欲恢复者中国也”。由于坚持光复全部疆土,洪秀全在晚期还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不与外国武力合作以平分地土。这件事是“李秀成自述”中提及的,他说:鬼子到过天京,与天王及(叙)过,要与天王平分地土,其愿助之。天王云不肯:“我争中国,欲相(想)全图,事成平定(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②此事不见于其他中外文献记载。李秀成以太平天国的军事统帅提到这件事,其真实性是无疑的。
  光复全国,不能弃置寸土,或者说,我争中国,欲想全图,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