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审判。被告被迫供认“杀害基洛夫和准备杀害斯大林及其亲密战友”。8 


… Page 39…

月24日凌晨,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名被告,均被判处死刑,并于25 

 日执行。 

     在审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案件过程中,拉狄克、皮达可夫 (1890— 

1937)等被认为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有“罪恶”的联系。拉狄克等很快 

被捕。为了更有力地进行肃反和清洗,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由叶若夫 (1895 

—1940)出任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首先对内务人民委员部大清洗。仅在1937 

年内,该部被处决的干部竟达3000多人。1937年1月23日至30日,对皮 

达可夫、拉狄克等17人以“托洛茨基平行总部”案件进行公审。这是肃反运 

动中的第二次公审。他们被指控“背叛祖国,从事侦察和军事破坏工作,实 

行恐怖和暗害勾当”。皮达可夫等13人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拉狄克等被 

判处10年徒刑。 

     1937年2月23日至3月5日,联共(布)中央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如 

何消灭外国代理人和间谍。布哈林、李可夫出席会议时被捕。斯大林在会上 

作题为 《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的长 

篇报告。1938年3月2日至13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对“右派和托派 

反苏联盟”进行公审。这是肃反运动中的第三次公审。布哈林否认企图谋害 

列宁和参与杀害基洛夫、古比雪夫等人的活动,但是布哈林、李可夫等 18 

人被判死刑,并很快被枪决,其余3人被判15年至25年监禁。 

     肃反运动还波及到红军系统。在红军中央机关和各军、兵种领导机关中, 

镇压了一批高级将领。1937年2—3月中央全会之后,内务人民委员部宣布, 

以苏联元帅、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1893—1937)为首的“反苏托 

洛茨基军事组织”是一个“反革命军事法西斯组织”。不久,图哈切夫斯基 

和国防人民委员部总部机关、红军政治部、各军事院校、各军兵种、莫斯科 

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基辅军区、白俄罗斯军区、远东军区的一批高级将领 

均被枪决。当时苏军的6名元帅中,有4人被处决。195名师长中有110人 

被枪杀,220名旅长中,有186人被枪杀,海军舰队司令仅留下1人,航空 

国际委员会和化学国防委员会的领导人几乎全部被镇压。 

     苏联肃反运动和大清洗,使共产国际各国在苏联的领导人也身受其害。 

波兰共产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多被镇压。匈牙利苏 

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库恩·贝拉1937年6月24 

 日被捕,1939年11月30日被杀。 

     斯大林的肃反路线和内务人民委员部滥捕滥杀,引起党内外普遍恐慌, 

国内政治生活出现危机。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的71名中央委员中,有 

51名被处决。列宁建立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包括列宁在内的15名委员中, 

有8名被处决或死于狱中,1人被驱逐出境。地方党政干部,包括州委、市 

委书记,州苏维埃、市苏维埃主席,共青团州委书记和各区党委书记等,成 

批地被杀害。联共 (布)中央政治局委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人民 

委员会副主席奥尔忠尼启则虽是斯大林的密友,但他坚决反对毫无根据地逮 

捕和枪决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各级干部。1937年2月17日,他同斯大林发 

生激烈争吵,次日在家中自杀身亡,抗议斯大林领导的大清选运动。 

     苏联肃反和大清洗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果,粗暴地践踏社会主义的民主 

和法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全世界败坏了 

社会主义的声誉。肃反扩大化使数以万计的好人受到迫害,苏联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事业受到严重打击,对苏联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产主了难以消除的 


… Page 40…

恶劣影响。 


… Page 41…

                       七、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1)“五四”运动爆发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受鼓舞。十月革命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1918年,李大钊、陈 

独秀等创办 《每周评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新青年》 

编发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中,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指出十月革命后,世 

界历史已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 

声。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随着中国无产阶级 

不断壮大,中国革命不可避免地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19年4月底,出席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列强,无视中国是战胜国,竟 

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中国军阀政府采取妥协态度,以如不 

签字将“有害六端”为由,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奋, 

立即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拒绝巴黎和约签 

字”、“誓死争回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抵制日货”等口号。 

学生们强烈要求严惩交通总长、订立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曹汝霖、驻日公 

使章宗祥和订立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三个卖国贼。集会讲演后,举 

行了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东交民巷使馆区被外国巡捕阻拦,不让通行。愤 

怒的群众向东城赵家楼曹汝霖住宅进发。群众痛打了藏在曹家的章宗祥,焚 

烧了赵家楼曹宅。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的爱国行动,有32人被逮捕。5月5日, 

北京爱国学生实行总罢课,抗议政府的暴行,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 

联合会成立。爱国学生组织讲演团、国会维持会等宣传爱国主张,号召全国 

人民奋起救国。军阀政府在7日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企图以此来扑灭不断 

高涨的革命运动,但上海、天津、保定、南京、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四川、东三省的学生纷纷声援北京爱国学 

生运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爱国运动已扩展到全国。 

     日、美、英等帝国主义向中国军阀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立即取缔反帝爱 

国的学生运动。6月3日、4日两天,军阀政府在北京逮捕爱国学生1000多 

人,以至狱满为患。中国无产阶级积极参加斗争,举行政治大罢工,很快发 

展成工、学、商联合在一起的广泛的群众性革命运动。6月3日以后,爱国 

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上海日商纱厂的工人首先发动罢工,到11日,上 

海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电话、造船、烟厂、铁厂、码头、船坞等 

50多个单位,六七万工人举行了罢工。沪宁、沪杭铁路工人总罢工使交通断 

绝,华资电车工人高举着“罢工救国”的旗帜走上街头,代表了全国人民的 

心声。不久,上海手工业工人也投入了罢工运动,使上海陷于瘫痪之中。在 

上海工人大罢工的影响和推动下,京奉铁路唐山工人、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 

九江工人纷纷举行了罢工。济南、南京、长沙、汉口、杭州、芜湖、无锡、 

天津等地的工人也举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爱国运动。中国各行各业工人的同 

盟大罢工,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台。 


… Page 42…

     6月5日,上海租界和南市闸北的商人宣告罢市。全市大小商店、银行、 

饭店、影剧院闭门停止营业,不少店前贴有“罢市救国”和“不除国贼不开 

门”等标语。继上海之后,南京、天津、杭州、九江、武汉、厦门、济南、 

安庆、镇江、芜湖、无锡、苏州、唐山、宁波等地也相继罢市。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很快发展到全国22个省的150多个城市,形 

成有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性的 

革命运动。 

     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使北京军阀政府惊恐万分。除释放全体被捕学生并 

公开道歉外,还在6月10日被迫免去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还 

宣布了保护学生的命令。“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从6月12日起, 

学生和全国各界人民继续开展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斗争。6月19日,全国学 

联致电北京政府,抗议政府的卖国行为。20日,山东各团体赴京代表在新华 

门前请愿,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各省市的请愿代表也齐集北京,各 

省纷纷发表拒绝和约的通电,并向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提出警告:“如 

违民意,当与曹、陆、章同论”。6月28日是和约签字的日子,在法的华侨 

工人和留学生包围了中国代表的住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在对德 

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 

动。它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 

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了历 

史舞台,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 

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新青年》成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此外,《每周评论》、《晨报》、《国民》 

杂志和《民国日报》等报刊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介绍苏俄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四运动后的半年中,全国有 

200多种报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的倾向。除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外,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开始译成中文出版。社会主义 

思潮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李大钊在《新青年》 

上陆续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 

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和《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等论 

文,比较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原理,同时用这些理论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实际问题。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同工农群众结合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 

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8月,陈独秀首先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成员有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陈独秀为书记。同时还 

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毛泽东在湖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0月 

开始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 

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何孟雄、张 

太雷等,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其成员有董必 


… Page 43…

武、陈潭秋、包惠僧等。王尽美、邓恩铭等于年底在山东成立共产党组织。 

1921年初,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在 

法国的刘清杨、周恩来、赵世炎等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全国各地共产主 

义小组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最后一天因租界巡捕破坏,迁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出席大会 

的代表共13人,代表50余名党员,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 

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 

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荷兰人,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1883— 

1942)也出席了大会。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因没能取得联系,没有派代表出 

席。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党的组织原则问题,同时就党的基本任务、组织 

机构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 

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 (最高纲领)是:领 

导工人农民士兵进行社会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 

本家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党纲还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原 

则和党员的条件。大会确定了当前的中心工作,即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 

运动建立地方党组织,还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职工运 

动的公开机关。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政治局,作为党的 

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确定了党的奋斗 

目标,但没能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制定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制 

定关于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时,得到了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帮助。 

     早在1920年7月至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时,明 

确规定了共产党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所应采取的基本方针。1922年1月,共产 

国际在莫斯科举行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 

产党派王尽美、邓恩铭等出席会议。列宁领导了这次大会,接见了中国产业 

工人的代表。大会讨论了中国民主革命问题,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出席的代表有陈独秀、高君宇、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李达、王尽美、 

邓恩铭、施存统、项英、罗章龙、张国焘12人,代表195名党员。大会通过 

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等几个决议案。大会发表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规定了党的最终目的是 

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和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纲领规 

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 

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力量之一; 

革命的形式是建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真正的民主 

共和国,革命的前景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个纲领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其不足 

之处是没有明确强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改选了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 

蔡和森、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委 


… Page 44…

员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22年1月到1923年2 

月,全国发生1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超过30万。著名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中国工人阶级在 

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迅速地提高了政治觉悟。 



                       2。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没有同盟军和独立的 

武装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 

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毛泽 

东、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陈潭秋、谭平山等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