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对应的是无数个的空间。
4.一空多时
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公元2000年这个点时间对应无数个公元2000年的地球的问题,反过来可不可以?每一个绝对静止的空间对应的是不是无数个点时间呢?
仍然以公元2000年的地球为例,对于过去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我们经历、知道的以及我们历史记载的都是一个地球,去掉时间,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唯一确定的世界是不是一定只能存在公元2000年这个点时间里呢?
什么是地球?
地球这个名字不是宇宙规定的,是人类自己定义的。如果在宇宙某个星系中的某个小行星,云寒定义这个行星也叫地球,它也围绕一颗名叫太阳的恒星,这个地球上面同样有山、有水、有人等等,山也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人也有同样的形状、姓名、故事,也就是说这里的一切和我们知道的公元2000年的世界完全一样,只是那里的时间不同,对应这样的世界,那儿的人们称为太阳1973年。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就能说明我们所经历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对应时间并不是唯一的点时间公元2000年吗?
上述问题的核心是宇宙能否将同一个世界重现?
从原子开始,将人体的任何一个原子换成另一个原子,人还是那个人,我们不会认为一个人体内的原子数量的细弱变化导致人的变化,不会认为少几个细胞的人就不能叫云寒吧!这说明同种原子是可以认为同等的、等效的;同理,人是由有限的原子组成,人的体积是有限,有限原子在有限空间内的排列也是有限的,排列的数量取决我们如何对差异的区分能力。
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无论是数量和时间都很大,单纯偶然排列就可能产生一个相同的人。以此推论产生一个所谓公元2000年的地球是有可能的,主要是概率多大、出现的区域和时间的问题。
但无论这样的概率是多么的小,根据庞加莱循环原理: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间隔内,任何孤立体系包括宇宙本身,将返回到它的初始状态。
结论:如果宇宙的时间是无限的,就能将任何不为零的几率重现无限次。能否产生相同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完全取决宇宙能否无限生存的问题,假设宇宙能无限生存,有限的组合就一定可以重现,这样导致我们任何已经知道的世界实际对应不是一个点时间,而是无数个点时间。
四、时空本元
时空旅行悖论的核心是时间是什么?就整个宇宙而论,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谁创造宇宙,能否无限创造宇宙的问题。云寒认为真理很简单,宇宙是永恒的,因为如果不是永恒的,那么就无法解释是谁要毁灭宇宙,如果有毁灭的原因,那么诞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宇宙必然是永恒的,无因无果的,否则就无法解开它自身的生死之谜。而一旦认同宇宙是永恒的,是无限生存的,那么就必须承认时间和空间是分离的。永恒宇宙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四维宇宙,时间与空间并不是紧密结合。时空分离意味宇宙是无限的维度,或者是没有维度,是零维宇宙。
因此从时空旅行这样的假设开始推论,云寒得出的结论是奇特的,我们的宇宙要比我们理解中的四维要高得多,比现代物理学上的超玄理论认为的12维也要高得多。
一个两维的平面生命要研究三维的立体世界是很困难的,它无法想象真实的三维世界为什么会有无数的平面。同理,一个三维空间沿时间箭头运动的人类社会也很难想象无限的维度是什么概念?
尽管有种种困难,我们仍应该去尝试了解我们的宇宙,推动认识宇宙的新思维,只有新思维才能让我们理解真实的宇宙,否则天经的出现就会成为神话中的故事。
有鉴于此,云寒建立一个全新的宇宙理论体系,命名为万维宇宙理论。所谓万维宇宙只是一种假名,它是云寒对所阐述宇宙的一种称呼,“万”取中文古意大的含义,万维宇宙就是指无限维度的宇宙,它等同于零维宇宙,或者指永恒的宇宙。
章结:本章通过旅行悖论,引出蝴蝶效应、混乱地球、拯救露露三个时空旅行故事,说明在真实的宇宙中,因果是分离的,时空也是分离的,一个点时间对应无数个空间,一个空间也对应无数个点时间。这样时空分离就导致万维宇宙的出现,它具有无限的维度,等同于零维度,也是永恒的宇宙。
本章核心是:破除时间维度的妄念,引出时空分离的思维。
万维宇宙全书第一部分 第三章 宇宙本元论
第三章 宇宙本元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一、罗素悖论
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理发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
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头发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理发呢?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他就要给自己理发,而如果他给自己理发呢?他又属于“给自己理发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理发呢?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后来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集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集合的特征是:集合本身又是集合中的元素,例如当时人们经常说的“所有集合组成的集合”;第二类集合的特征是:集合本身不是集合的元素,例如直线上点的集合。显然,一个集合必须是并且只能是这两类集合中的一类。现在假定R是所有第二类集合组成的集合。
那么,R是哪一类的集合呢?
如果R是第一类的,R是自己的元素,但由定义,R只由第二类集合组成,于是R又是第二类集合;如果R是第二类集合,那么,由R的定义,R必须是R的元素,从而R又是第一类集合。总之,左右为难,无法给出回答。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
理发师悖论与罗素悖论是等价的:
因为,如果把每个人看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被定义成这个人理发的对象。那么,理发师宣称,他的元素,都是城里不属于自身的那些集合,并且城里所有不属于自身的集合都属于他。那么他是否属于他自己?这样就由理发师悖论得到了罗素悖论,反过来的变换也是成立的。
这个悖论涉及对宇宙的定义问题,因为任何人都属于宇宙,如果你想要对宇宙进行定义,那么你的定义如何能逃避罗素悖论的怪圈呢?
二、宇宙定义
1.定义困惑
本论为什么要提到罗素悖论,因为这涉及到如何对宇宙定义的问题。很小的时候,云寒第一次看到书中讨论有很多宇宙的说法,感到很奇怪,因为云寒的大脑中一直存在宇宙就是全部、全世界的概念,既然是全部,怎么会出现两个宇宙的问题呢?这就说明宇宙的定义存在问题。
宇宙中文意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即宇是空间,宙是时间,那么说明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就是宇宙。这个概念是古人形成的见解,现在已经有问题了,因为如果认为宇宙是从奇点产生,这就说明在奇点之处没有时间和空间,那么奇点之外,也应该包含在宇宙的定义中。
结论:本书中所说的万维宇宙是绝对全世界的概念,是符合人类思维的大宇宙的概念。
2.定义分离
罗素悖论说明一个本质,一个系统内部的任何观察主体来定义系统的整体行为,存在定义悖论。理发师为什么会出现困境呢?原因他本身是属于这个城市中的,如果他是另一个城市中的人,那么这个广告并没有什么悖论。在这个广告中,理发师是希望表示全部的概念,但由于他本身是属于这个集合中的,因此,他陷入了困境。
同样,对本书中的宇宙定义,也存在问题:宇宙就是一切、是全部的概念,那么什么才是一切、是全部的概念呢?真正的全部是包括定义宇宙的这句话和定义它的云寒,如果不进行补充、分离,那么这个定义就会出现问题。
因此,需要将罗素悖论补充和分离,即可以将理发师的话改成:“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我本人是属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
这样理发师等于被分成两个人,第一个人是负责定义和理发的人,第二个人是自己不理发的人,属于应该被理发的对象。因此第二个人是需要第一个人理发的,理发师给自己理发时,相当于两个人,一个人负责理发,另一个人被理发。这样看起来荒唐的分离行为实际解决了理发师的困境,也解决了宇宙定义问题。
结论:万维宇宙包含一切,因此对它下定义必须要将定义分成为两个概念:定义本身和定义对象。定义本身是独立下定义,定义对象是属于定义集合中的。如果不将宇宙的定义分离,那么给万维宇宙下任何定义都存在错误。
3.定义宇宙
本书为了解决与其他宇宙定义的分歧,特意将宇宙命名为万维宇宙,实际万维宇宙仅仅是一个定义,目的是方便阐述宇宙的结构。
万维宇宙定义:它是一切、是全部,包括给它下定义的云寒、所有看这本书的人,也包括人类所有发现的事物、尚未发现的事物、无法了解的事物;本句定义它的文字也属于它。
万维宇宙的定义一出现就意味它具有神奇的特征,只有符合这样定义的宇宙才是真实的宇宙,才是本书要讨论的宇宙。
结论:万维宇宙是指全部,如果你一定要说存在很多宇宙或者很多世界,那么它就是一切宇宙或者一切世界的总和。它包含我们已经知道的宇宙、包含奇点,也包含未来可能发现的一切不同的宇宙。不存在有超越它范围内的物体,包括这个定义本身也属于它的范围。
三、宇宙结构
宇宙之大,包罗万相,千差万别,变化无穷。
仅仅一个宇宙定义就需要研究分析,如果不界定清楚,那么云寒讨论的宇宙与其他人谈论的宇宙概念就可能不同,就会因定义不同而产生误解分歧。
为了研究需要,云寒将万维宇宙分为三个层次论述:静元宇宙、单元宇宙、万维宇宙。
1.静元宇宙
静元宇宙是指绝对静态的宇宙,相当于一个绝对没有任何微小变化的静止宇宙,静元宇宙没有时间概念,它是一个静止空间,相当于某个时刻的宇宙,任何事物处于特定的位置,静元宇宙是万维宇宙的基本元素。
静元宇宙是单元宇宙的一个量子宇宙,一个个的静元宇宙连接起来组成单元宇宙,静元宇宙中所包含的任何事物对应称为静元事物。
类比思考:我们看到的电影一个画面可以看成一个静元事物,也就是说一个个的画面快速移动,让我们感受到复杂的生命运动。
静元宇宙是没有运动方向,它所包含的静元事物也是没有任何运动方向。一个静元人拿一把刀,是举起来或放下去,不是这个静元人决定的,而是需要与接下来的静元人组合才能确定,后面的一个静元人举刀的位置高一点,这就形成前面一个静元人的动作是向上举的动作;同理,如果后面的一个静元人举刀的位置低一点,这就形成前面一个静元人的动作是向下放的动作。
静元宇宙具有唯一性,即宇宙中只有一个相同的静元宇宙,任何两个静元宇宙一定是不同的,这是根据第7章宇宙异质论决定的。静元宇宙的唯一性是量子理论测不准的宇宙本元。
静元宇宙在单元宇宙中有先后次序之分,它所包含的静元事物也是有先后次序之分,即有时间箭头。一个人拿出枪,后来开枪了,子弹打中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死了,这些静元事物联系起来就能使我们区分前后关系。我们所在的单元宇宙有时间箭头,有明显的运动规律,所包含的单元事物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我们是依据这个规律,用意识来判断单元事物中的静元事物先后次序。
结论:万维宇宙没有时间概念,静元宇宙在万维宇宙中没有先后次序之分,任何静元宇宙之间是等空等时的,所谓宇宙时空隧道可以理解为任何两个静元宇宙之间在万维宇宙中的直接联系。
2.单元宇宙
单元宇宙是指一个从生到死经历完整生命过程的宇宙,具有时间的箭头,它是由很多的静元宇宙量子连接而成的宇宙,静元宇宙的变化导致单元宇宙产生时间维度的概念。
我们通常能感受到的宇宙主体就是单元宇宙。物理学家讨论的平行宇宙、气泡宇宙、反宇宙等宇宙概念,这些宇宙概念都是本书中的一种单元宇宙。
单元宇宙中所包含的任何事物对应称为单元事物,单元事物受制于单元宇宙的运动产生时间的箭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单元事物具有模糊相同性,即类似的行为和构成被模糊判断认同为相同的单元事物。
结论:单元宇宙是意识存在和依托的宇宙,我们能记忆过去和幻想未来,主要是依托单元宇宙的运动规律,实际上人类研究发现的所有公理、公式、规律都是建立在单元宇宙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单元宇宙为基础,所谓的公理、公式、规律也就丧失了意义。
3.万维宇宙
万维宇宙是宇宙的本元,它既包含所有的单元宇宙和静元宇宙,又构成所有宇宙的一切事物。
万维宇宙具有唯一性,我们所有看到的、感受到的甚至不能想象的一切都包括在其中。因此,云寒认为万维宇宙的唯一性是包含我们所有的世界概念。不存在有超过其范围的东西,这是对它的特殊定义。
结论:万维宇宙并不是为了研究需要而提出的,它本身就确实永恒存在,因为时间的倒流就必然要改变单元宇宙的运行轨迹,就意味着存在着无数的单元宇宙,无数单元宇宙的组合就必然产生更大的载体,应称之为万维宇宙。
4.观察宇宙
三个层次宇宙的划分,是为阐述万维宇宙理论的分析需要设定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宇宙就是万维宇宙,而我们能感受到的宇宙实际只是观察宇宙。
观察宇宙的主体是一个单元宇宙,包含一个单元宇宙的万物万相,但因为万维宇宙的一体性,我们观察到的单元宇宙不仅能看到单元宇宙的本身,而且同时受万维宇宙的种种映射、静元宇宙的波动变化、观察主体及观察工具的不同等因素影响,所以它表现出的复杂结果远远大于一个处于孤立系统的单元宇宙。
结论:本书中各种关于宇宙的论述,主要是针对观察宇宙,因此本书中没有特别指出的宇宙,都是指观察宇宙。
5.三层事物
三个层次宇宙对应着三个层次的事物:
一方面,每一个层次的宇宙均由很多的本级事物组成,即静元宇宙是由静元事物组成,单元宇宙是由单元事物组成,万维宇宙既可以看成由万维事物组成,也可以看成所有一切事物的组合。
另一方面,宇宙事物也是分级组成,即单元事物是由静元事物组成,万维事物是由单元事物组成,至于静元事物则是由万维宇宙生成。
以人为例:
静元人指绝对瞬间的人,指在某个时空中一点都没有改变的人,相当于绝对静止的人一样。
单元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包含这个人从生到死全部发展变化过程的总和,其实我们每一秒都在不断地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及水分子,人体内的物质一直不断与外界交换,我们每一个细微的时间是有很多的静元人连接而成。我们之所以认为自我存在不变,是因为我们忽略自身的微小变化,自己认同是同一个人,每次当我们遇见久违的老朋友时,他们会说你瘦了或你胖了,原因在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自己,一段时间差距的累积就会十分明显。
万维人是指掌握时空机器的人,一旦掌握时空机器,人就可以到达其他的单元宇宙,从而具有无限的生命。这样围绕一个单元人的时空旅行而产生的许多单元人的组合,称之为万维人。
万维人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神灵,因为时空旅行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能力,拥有时空机器我们就可以到达任何时空,甚至可以转化无数自身出现在无数的单元宇宙中,或无数自身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单元宇宙或静元宇宙中,这是万维人神奇本领的基础。
结论:三层事物的划分是为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