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聚也是遍布全身六处,它也与明净色聚掺杂散置在一起。为了辨识它们,你必须先分析明净色聚中的净色。

    一、眼净色(cakkhu…pasada):眼净色对颜色(色尘)的撞击敏感,而身净色则对接触物(触尘)的撞击敏感。这种对于对象(所缘)敏感性的差异令你能够辨析那一个是眼净色,那一个是身净色。首先辨识眼睛里的四界,再分析一粒明净色聚里的十个色法,特别注意其中的净色,然后看离眼睛稍远处一群色聚的颜色。如果那颜色撞击你选择看的净色,那么该净色即是眼净色,含有该眼净色的色聚即是眼十法聚;如果它不撞击该净色,那么该净色即不是眼净色,而肯定是身净色,因为在眼睛里只有两种净色。

    二、身净色(kaya…pasada):身净色对触尘的撞击敏感。触尘即是地、火与风这三界。先分析一粒明净色聚里的十个色法,特别注意其中的净色,然后再看近处一群色聚里地界、或火界、或风界的某一特相。如果那特相撞击你选择看的净色,那么该净色即是身净色,含有该身净色的色聚即是身十法聚。以辨识眼睛里身十法聚同样的方法,你应辨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与心脏里的身十法聚。

    三、耳净色(sota…pasada):耳净色对声音(声尘)的撞击敏感。辨识耳朵里的四界,再分析一粒明净色聚里的色法,然后再听声音。若你见到那声音撞击你选择看的净色,那么该净色即是耳净色,含有该耳净色的色聚即是耳十法聚。辨识身十法聚的方法如同上述。

    四、鼻净色(ghana…pasada):鼻净色对气味(香尘)的撞击敏感。先辨识鼻子里的四界,再分析一粒明净色聚里的色法,然后嗅近处一群色聚的气味。如果你见到那气味撞击你选择看的净色,那么该净色即是鼻净色,含有该鼻净色的色聚即是鼻十法聚。

    五、舌净色(jivha…pasada):舌净色对滋味(味尘)的撞击敏感。先辨识舌头里的四界,再分析一粒明净色聚里的色法,然后尝近处一群色聚的味。如果见到那味撞击你选择看的净色,那么该净色即是舌净色,含有该舌净色的色聚即是舌十法聚。

    身十法聚和性根十法聚在所有六处里都有,所以必须依次地在每一处辨识它们。

    眼睛里的五十四种色法

    眼睛里有六种色聚,一共有五十四种色法(10+10+10+8+8+8):

    一、 眼十法聚:对颜色的撞击敏感,由业产生;

    二、 身十法聚:对接触物(地界、火界与风界)的撞击敏感,由业所产生;

    三、 性根十法聚:为非明净色聚,由业产生;

    四、 心生食素八法聚(cittaja…ojatthamaka…kalapa):为非明净色聚,由心产生;

    五、 时节生食素八法聚(utuja…ojatthamaka…kalapa):为非明净色聚,由时节产生;

    六、 食生食素八法聚(aharaja…ojatthamaka…kalapa):为非明净色聚,由食物产生。

    我已经举例说明如何辨识这六种色聚当中的前三种。后三种都是包含地、水、火、风、颜色、香、味及食素这八不离色的色聚,唯一的差别在于它们的来源不同:由心、时节或食素所生。因此,现在我将举例说明如何辨识那些色聚由心所生、那些由时节所生、那些由食素所生。

    如何辨识心生色法

    在一期生命里,除了结生心之外,依靠心脏里心色而生起的一切心识都制造许多「心生食素八法聚」,且广布至全身的各处。

    如果专注于有分心,你会看到许多由心色支持的心识正在持续不断地制造色聚。若刚开始时看不清楚,可以在专注于有分心之后,上下翘动一只手指。你会看到由于心想要移动手指而产生许多色聚,也会看到这些色聚广布至全身的六处。这些都是由心产生的食素八法聚,乃是非明净色聚。

    止禅心、观禅心、道心及果心在身体内产生许多代的心生食素八法聚。这些色聚里的火界则很持久地在体内与体外制造许多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禅修之光乃是来自这些心生色聚和时节生色聚里颜**法(vanna…rupa)的光明。

    如何辨识时节生色法

    由业、心、时节或食素产生之色聚里的火界也称为时节(utu)。这火界能产生新一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utuja…ojatthamaka…kalapa)。这些时节生食素八法聚里也含有火界,这火界能产生许多第二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若是业生色聚(如:眼十法聚)里的火界,那么此火界能制造四或五代的时节生色聚。这只在时节到了住时'16'(thiti kala)才能发生,这是色法的法则。意即它们只在住时才能产生新的色法。

    如何辨识食生色法

    身体中有四个部份只由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组成,即:未消化的食物、粪便、脓、尿。命根九法聚(jivita…navaka…kalapa)里的火界称为业生的消化之火;在此火界帮助之下,食物里时节生食素八法聚中的食素(oja)可制造许多代的食生食素八法聚(aharaja…ojatthamaka…kalapa),且广布至全身六处。一天里所吃的食物可制造食生食素八法聚长达七天之久;而天界(一天)的食物则可制造食生食素八法聚长达一或两个月。在业生消化之火的帮助下,一天里所吃的食物被消化而产生食生色聚,其中的食生食素在接下来的七天里支持业生色聚、心生色聚、时节生色聚与继起的食生色聚里的食素。

    为了观察这些现象,你可以在用餐的时候禅修。你能见到食生色聚从口腔、咽喉、胃和肠散播至全身。先辨识在口腔、咽喉、胃和肠里食物的四界,然后看其时节生食素八法聚里的食素,直到看见它在业生消化之火的帮助下,制造了散播至全身的新色聚。

    或者也可以在用餐后才观察这些现象。辨识在胃或肠里未消化食物中的四界。继续观察,你能看见食物里的色聚在业生消化之火的帮助下制造了散播至全身的食生食素八法聚,这些乃是非明净色聚。然后分析它们,并辨识每一色聚里的八种色法,即:八不离色。

    然后辨识向全身散播并到达眼睛的那些食生食素八法聚。辨识眼睛里这些色聚中的八种色法;当知其食素是食生食素(aharaja…oja)。当此食生食素遇到眼十法聚中的业生食素时,它能帮助该业生食素制造四或五代的色聚。能制造多少代色聚决定于业生食素和食生食素协力合作的强度。再者,在这四或五代的新色聚里都有火界(时节),这火界在住时又能制造许多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你也应辨识这些。

    你也应观察身十法聚和性根十法聚里的食素在食生食素(aharaja…oja)的帮助之下,能够制造四或五代的食生食素八法聚。而这许多代新色聚里的火界都能再制造更多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

    眼睛的每一粒心生食素八法聚里也都有食素。这心生食素(cittaja…oja)在食生食素的帮助之下,能制造二或三代的食生食素八法聚。这些新色聚里的火界也能制造许多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

    以辨识眼处时所叙述同样的方法,你可以辨识其它五处里所有的色法。

    结论

    今天,我只是就如何分析色聚作了一个非常简短的概论,实际修行时还牵涉到更多,在此我没有时间详述。例如:详尽的修法需要分析身体的四十二个部份'17',即:二十个地界显著的部份、十二个水界显著的部份、四个火界显著的部份、六个风界显著的部份。这些在《中部?界分别经Dhatuvibhavg; Majjhima Nikaya》中提到。如果想了解如何修行,你应当亲近适当的老师,借着有系统的修行,你将逐渐熟练于辨识四种原因产生的色聚:业生、心生、时节生、食生。总结如下:

    一、在你见到色聚之前,先辨识地、水、火、风这四界,培育定力达到近行定。

    二、在你见到色聚时,应当分析它们以便能见到每一种色聚中所有的色法,例如: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眼净色。

    三、简略的修法是:先辨识六处当中一处里所有种类的色法,然后辨识六处里所有种类的色法。详尽的修法是:辨识身体四十二个部份中所有种类的色法。

    色业处的讲座到此结束,在下次讲座中我将解说如何辨识名法(名业处)。

    〔附注〕:四十二身分(四界分别观与色业处的详尽法)

    二十个地界显著的部份:

    1。 头发(kesa)

    体毛(loma)

    3。 指甲(nakha)

    4。 牙齿

    皮肤(taco)

    6。 肉

    7。 腱(naharu)

    8。 骨(atthi)

    9。 骨髓(atthimibjam)

    10。 肾(vakkam)

    11。 心脏(hadayam)

    12。 肝(yakanam)

    13。 膜(kilomakam)

    14。 脾(pihakam)

    15。 肺(papp

    16。 肠(antam)

    17。 肠间膜(antagunam)

    18。 胃中物(udariyam)

    19。 粪(kar

    脑(matthaluvgam)

    十二个水界显著的部份:

    1。 胆汁(pittam)

    痰(se

    3。 脓(pubbo)

    4。 血(lohitam)

    汗

    6。 脂肪(medo)

    7。 泪

    8。 脂膏(vasa)

    9。 唾(khelo)

    10。 涕(sivghanika)

    11。 关节滑液(lasika)

    12。 尿(muttam)

    四个火界显著的部份:

    1。 间隔性发烧之火(santappana…tejo),

    导致成熟和老化之火(jirana…tejo),

    3。 普通发烧之火jo),

    4。 消化之火(pacaka…tejo),

    六个风界显著的部份:

    1。 上升风(uddhavgama…vata),

    下降风(adhogama…vata),

    3。 腹内肠外风(kya…vata),

    4。 肠内风(kya…vata),

    于肢体内循环之风(avgamavganusarino…vata),

    6。 入息与出息p。

    '1' 四界-界dhatu: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它们能保持自己固有的本质,所以称为界。地、水、火、风这四界又称为四大种cattaro mahabhuta,它们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质成份,并且以各种方式组成所有物质,从微粒到高山都不例外。bh Ⅵ。2 p。235)

    依循第一条路径的人称为止行者或止观行者samatha…yanika。依循第二条路径的人称为纯观行者vipyanika。

    '3' 详尽法:请参见本章后面的附注。

    '4' 自性相就是特相。事实上,黏结是水界的现起之状,而推动则是风界的作用:这两者都不是特相。只是为了在教禅时方便表达,所以才称它们为特相。

    五净色pasada…rupa-存在于五种粗的感官里的敏感色法,它们能作为前五识生起的依靠处。这些微细的敏感色法依靠各自的粗感官而存在。真正作为前五识生起时所依靠的处与门是五净色,而不是粗的感官。bh Ⅵ。3 p。238)

    '6' 破除三种密集ghana:

    一、相续密集:每一色聚至少含有八种色: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营养素)。在特定情况下,色聚中的火界与食素都能制造好几代新色聚。若能清晰见到这些过程,并能辨识过程中的每一色聚,才是破除相续密集。

    二、组合密集:能以智慧辨识每一粒色聚里每一个究竟色(八、九或十个)的相状,才是破除了组合密集。

    三、功用密集:能以智慧辨识色聚里每一个究竟色的功用,才是破除了功用密集。

    '7' 概念pabbatti-世间一般的观念,认为有持续稳定存在的人、动物等。这只是概念性的,不是真实的面貌。bhⅠ。2 p。26)

    '8' 心色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能维持业生色的生命)、心色(心处色)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9' 性根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及性根色这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0' 命根九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及命根这九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1' 眼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眼净色这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2' 身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身净色这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3' 耳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耳净色这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4' 鼻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鼻净色这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5' 舌十法聚是由八不离色、命根、舌净色这十种色法组成的色聚。

    '16' 色法有三时,即:生时、住时与灭时

    '17' 身体的四十二个部份-请参见本章后面的附注。

    问 答(四)

    问4…1:菩萨'1'(包括弥勒菩萨Arimetteyya bodhisatta)是凡夫(puthujjana)吗?如果弥勒菩萨是像我们一样的凡夫,那么当他降生人间来成就弥勒佛时,他成佛的情况与我们的情况有何差别?

    答4…1:菩萨能成佛乃是因为他的波罗蜜已经成熟的缘故,正如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是菩萨悉达多(Si太子一样。他们为了积聚波罗蜜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如:布施波罗蜜(dana…parami)、持戒波罗蜜(sila…parami)、慈心波罗蜜(metta…parami)与般若'2'波罗蜜(panna…parami)等。虽然他们还有感官欲乐的享受,但是成熟的波罗蜜会驱使他们放弃世间的欲乐。每一位菩萨在最后一生中都会结婚,并且生一个儿子,这是自然的法则。因此弥勒菩萨最后一世在成佛之前也会娶妻生子。根据上座部三藏'3',包括佛陀在内的所有阿拉汉,般涅盘'4'之后就不会再投生。般涅盘是生死轮回的终点。

    以我们的释迦牟尼菩萨为例:在他的最后一生中,证悟之前他还是一个凡夫。为什么呢?当悉达多太子十六岁时,与耶输陀罗(Yasodhara)公主结婚,生了一个儿子,享受几十年的感官欲乐。他并不是左右两边各有五百位天女陪伴,而是被成千上万名妃子所围绕。这是kama…sukhallikanuyogo:感官欲乐的享受,或沉溺于欲乐。

    他放弃这些欲乐之后,在郁毗罗林(Uruvela forest)中修行了六年的苦行'5'。之后他放弃无益的苦行,改修中道,不久即证悟成佛。成佛之后,在第一次说法所讲的《转**经Dkkapav》当中,佛陀宣示:‘…kamesu kamasukhallikanuyogo hino; gammo; puthujjaniko; anariyo;mhito。’──「……欲乐的享受是低下的(hino)、卑劣的行为(gammo)、凡夫的行为(puthujjaniko)、不是圣者'6'的行为(anariyo)、不能产生(道、果与涅盘的)利益mhito)。」

    因此,在第一次说法中,佛陀宣示了任何享受欲乐的人都是凡夫。当他还是菩萨时,他也享受欲乐,即:在王宫中与耶输陀罗一起过的生活。那时他也是凡夫,因为欲乐的享受乃是凡夫的行为。

    并非只有我们的菩萨如此,每一位菩萨都相同。此刻在座的可能有许多菩萨,请仔细考虑这一点:在座的菩萨是凡夫还是圣人?我想你们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

    问4…2:完成禅修课程之后,禅修者能证悟道智与果智(magga…bana; phala…bana)吗?如果不能,原因何在?

    答4…2:也许可以,这决定于他的波罗蜜。举婆醯(Bahiya…Daruciriya)为例,他在迦叶佛的教化期中修行止观达到行舍智(savkharupekkha…bana)。他修行了两万年,但是仍然无法证得道智与果智。原因是更早之前他从胜莲华佛(Padumuttara Buddha)那里得到授记'7':他未来将在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期中成为速通达者(khippabhibba):最快证悟阿拉汉果的人。同样地,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中得到四无碍解智(patisambhida…bana)的其它弟子(savaka),也曾在过去诸佛的教法中修行止观达到行舍智,这是自然的法则。四无碍解智:

    一、 义无碍解智patisambhida…bana):透视果(即:苦圣谛)的观智;

    二、 法无碍解智(dhamma…patisambhida…bana):透视因(即:集圣谛)的观智;

    三、 辞无碍解智(nirutti…patisambhida…bana):精通语文的智慧,尤其是精通巴利文法;

    四、 辩无碍解智(patibhana…patisambhida…bana):了知上述三种无碍解智的观智。

    要成就这四种无碍解智有五项原因:

    一、 证悟(adhigama):今生证悟任何道果。

    二、 精通教理(pariyatti):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学习佛法教典。

    三、 听闻(savana):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